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966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

..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原理

(一)

一、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农民和农村:

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

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

5、五个统筹:

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发展与对外开放。

6、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

7、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

8、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

1)单中心到多中心,2)平面到立体,3)从生产性空间到生活性空间,4)从分离的物质空间到连续的多样空间。

9、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

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

10、城镇化的基本阶段:

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

11、城镇化方针: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2、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13、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

14、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5、中国城镇化的现状:

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

16、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

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

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

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

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

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

土地归公众的有。

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

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

“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戈,,的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

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

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9、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

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

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有极化与扩散效应。

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的因素之一。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

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

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

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

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

很显然,城市在发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

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

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

    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1942年,保护性绿化地隔离开来,,,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

    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

    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

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

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

  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

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

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

  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

  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城镇体系分析包含三部分容:

特定区域城市职能、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上分布的相互关系。

10、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

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运输费用是关键。

11、(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12|《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

  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

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

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

13、(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

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哈里期、多曼)

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

  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

与CBD的距离;顾客到此的可达性、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据于公正、公平等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15、(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

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

16、(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西谪的《城市建筑艺术》,罗西从新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出发,提出空间组织与历史积淀等,而克里尔兄弟更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建立在以建筑物限定的街道和广场上。

科林.罗何柯伊特,,《拼帖城市》,

17、(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马丘比丘宪章:

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佩里认为,……

邻里的六个原则:

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部道路系统。

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

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

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

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18、城市规划方法论:

1)综合规划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

2)分离渐近方法论;其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

3)混合审视方法论,是在前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

(基本决策和项目决策,其基本决策的任务在于确定规划的方向,项目决策则是执行具体的任务);

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在于对总体规划所提出的终极状态的批判而提出的。

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

公众参与建立在1962<<规划的选择理论>>,达维多夫

19、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物质空间决定论,功能分区,

20、1977《马丘。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人的交往。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

洛邑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

  〈〈管子,,,,〉〉强调城市选址“……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在形制上:

“……不必中准绳”。

战国时期形成大小套城,即城市居民居住在“郭”的大城。

22、1)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

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

3)三国时期,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

三国时期,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规划主导思想,是对《周礼》城市形制理念的发展,突出了自然结合的思想

4)宋东京,冲破了《周礼》的礼制束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千年的里坊制度被废除,到北宋中叶,城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

23、元大都,“三套方城”城、皇城和宫城;“左祖右市”“前朝后市”有人认为还受了阴阳五行的影响。

  (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24、近代中国,商业资本主义先于工业资本主义。

  (熟悉我国现代工业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25、一五时期,156重点项目,694建设单位。

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线建设。

1978年,控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

1980年10月,全国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立规划法。

1980,中期开始,、等,控制性详细规划。

进入90年代,2000年,城市化率36.2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26、经济全球化下,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

1)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城市产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地区的经济起主导作用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3)在发达国家转型、升级,出现一系列高科技创新中心,而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

27、全球性中心城市:

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4)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5)城市是信息、交通、通讯纽,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28、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城市经历了衰败的过程,因此重组:

1)重塑中央商务区,2)更新和滨水地区开发,3)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

29、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首先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

其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其特征包括1)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2)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