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32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docx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

金融资产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

目录

摘要2

Abstract3

第1章绪论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1.2文献综述1

1.3研究方法3

第2章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概念和变化3

2.1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3

2.1.1金融资产的定义3

2.1.2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4

2.2金融资产的减值5

第3章新旧金融资产准则的主要差异比较6

3.1新金融资产准则的主要变化6

3.1.1“三分类”法6

3.1.2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6

3.1.3资产负债表观主导作用凸显7

3.1.4注重减少会计错配7

3.2新金融资产准则对于金融资产分类计量的影响7

3.2.1增加了对于金融资产减值项目的计提7

3.2.2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的难度增加8

3.2.3新金融工具准则仍留有大量利润调节空间8

3.3旧金融资产准则存在的主要问题8

3.3.1管理层借助不同类别的划分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8

3.3.2会计信息在不同企业间不可比9

3.3.4金融资产的计量不一致10

第4章新金融资产准则的影响和意义10

4.1新金融资产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10

4.1.1提高了金融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10

4.1.2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11

4.1.3凸显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11

4.1.4提高了会计信息可理解性11

4.1.5保证会计信息谨慎性12

4.2新金融资产准则对企业的影响12

4.2.1有利于企业加强金融资产管理12

4.2.2有利于推动企业加强风险管理12

4.2.3促进企业各个部门的合作13

4.2.4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13

第5章企业应对新金融资产会计准则的建议13

5.1加强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13

5.2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14

5.3有效利用“大数据”,14

5.4强化内部控制,完善金融机构组织架构14

5.5加强审计监督检查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7

摘要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凸显出国际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会计的分类和计提问题,金融工具准则的改革迫在眉睫。

因此,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

在此之后,我国也开始制定会计准则修改计划。

一方面,现行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较为复杂,在金融工具种类确认和计量属性的判断上较为主观,实质上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可操控空间和盈余管理空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使我国的会计准则要求能够尽快与国际接轨。

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3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其主要是对金融工具的分类方式进行优化。

目前,新的金融工具准则将会对金融资产分类计量产生一些影响,而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的分类准则变化以及金融资产减值准则变化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些影响。

新金融资产准则和旧的会计准则比较下,能对优化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可以帮助企业加深对新金融工具核算准则的认识,同时提升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

关键词:

金融资产准则;会计信息;金融资产减值

Abstract

Thefinancialcrisissweepingtheworldin2008highlightstheclassificationandaccountingproblemsoffinancialinstrumentsunder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andthereformoffinancialinstrumentstandardsisextremelyurgent.Therefore,inJuly2014,ifrsissuedifrsno.9--financialinstruments(IFRS9).Afterthis,ourcountryalsobeginstomakeaccountingstandardtoreviseaplan.Ontheonehand,theclassificationandmeasurementoffinancialinstrumentsinthecurrentaccountingstandardsarecomplex,andtherecognitionofthetypesoffinancialinstrumentsandthejudgmentofmeasurementattributesaresubjective.Inessence,itviolatestheprincipleof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requirements,andbringsthecontrollablespaceofprofitsandearningsmanagementspacetoenterprises.Ontheotherhand,inordertomakeChina'saccountingstandardsrequirementscanbeinlinewithinternationalstandardsassoonaspossible.InMarch2017,theministryoffinanceofChinapromulgatedtheaccountingstandardsforenterprisesno.22-recognitionandmeasurementoffinancialinstruments,whichismainlytooptimizetheclassificationoffinancialinstruments.Atpresent,thenewfinancialinstrumentstandardswillhavesomeimpactontheclassificationandmeasurementoffinancialassets,andChina'snewlyissuedaccountingstandardsintheclassificationoffinancialassetsandfinancialassetimpairmentstandardschangewillalsohavesomeimpacton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Comparedwiththeoldaccountingstandards,thenewfinancialassetstandardscanputforwardsomenewSuggestionsforoptimizing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whichcanhelpenterprisesdeepentheirunderstandingoftheaccountingstandardsfornewfinancialinstrumentsandimprovetheirfinancialaccountinglevel.

Keywords:

financialassetcriterion;theaccountinginformation;impairmentofasset

第1章绪论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自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开始修订金融工具准则IAS39。

在国际准则的影响下,我国之前以IAS39为范本编制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已不能适应金融工具日益多样性的现实情况。

为了与国际会计新准则相接轨,也为了给国内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财政部在2017年3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此项规则对金融工具地分类方式进行了优化。

由于其财务报告规则采用国际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来进行编制,境内以及境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和境外上市的公司从2018年开始施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而选择在境内上市的公司从2019年开始施行;选用企业会计准则且没有上市的公司从2021年开始施行。

在研究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时,金融资产是判断这种影响的重点研究对象,并且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新旧规则不同计量方式将会对会计信息在质量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但是不会对新会计准则中对待金融资产做减值处理以及套期处理将可能产生的影响做过多阐述。

新会计规则与旧会计规则的比较分析,清楚地说明金融资产新的分类方式对简化会计处理,规范企业管理层行为,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方面产生有利的影响。

1.2文献综述

DavidSolomons(1995)从公司的管理人员出发,讨论了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的可行性,最后的结论是在实际中这种分类方式并没有可行性。

当划分金融资产的依据是企业管理人员的想法时,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验证准则会出现偏差,这也会增加管理人员用非合理手段操控企业盈余的风险,因此他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SFAS)第115号的金融资产分类方法持否定的态度。

Ivancevich(1996)经过研究认为,当金融资产分类的依据是企业管理层的意愿时,这种分类方式将会对企业的经营盈余管理带来一些可操作的空间,也会为企业利润的平滑性提供一些机会。

Eccher,Rarnesh和Thiagarajan(1996)等人研究了美国200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数据,以此为样本从计量金融资产的角度出发进行实证分析,讨论了会计信息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之间的关联性,用数据说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属性会改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并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AnthonyF.Cocco和JerryWLin(1997)也讨论和金融资产分类与企业管理层意愿之间的关系,他们用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资本市场恰巧处于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时,一些大型企业和公司的管理者会更倾向于将大部分金融资产归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范畴。

这种倾向并不是因为管理者想要借出售金融资产来扩大利润,而是因为他们想要借资本市场发展的势头来优化所在公司的财务指标,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企业。

CharlesE.Jordan,StanleyJ.Clark和RobertSmith(1998)以保险行业为样本,对金融资产分类进行了相关研究。

他们的研究认为,与其他行业不同,保险行业更重视现金储备和资产的变现能力,为了有利于公司储备现金和保证资产的变现能力,保险公司的管理层倾向于把证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便于在短时间内随时进行所投资证券的交易。

Suberly(2002)研究了会计信息和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他收集了大量企业管理者的表现和会计信息情况,发现当管理者更依靠会计信息来管理企业时,他们往往缺少识别盈余并进行管理的能力,这也会使他们对企业的经营情况造成误判。

HooperKeith和GacsalTim(2011)认为金融资产的分类方式难以兼顾简单化和客体化两个方面,当分类方式简单化的时候,主观性就难以避免,以一定的原则为导向不可避免地导致主观判断的产生。

而对金融资产分类过于客观又会增加分类方式的复杂程度。

国内也有众多学者对金融资产分类和会计信息进行了讨论。

王建新(2006)使用数据对金融资产分类的目的进行研究,发现部分企业的管理层会将用市值进行衡量的金融资产归类于可供以出售的金融类资产,因为这些管理层想要借此实现避税的目的。

孙蔓莉(2010)通过借用logistic检验用定量分析的方式来对金融工具的分类模式加以讨论,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证券周转率”的新概念,来量化分析企业管理层的意图。

林淑娟(2010)通过研究计提资产的减值损失,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盈余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并发现企业的金融资产减值及其准备的计提金额与这个企业的股价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毕聪(2010)通过比较IFRS9和FASB'sproposedASU的规则当中对于金融资产分类方面的异同,来分析两种规则在计量企业公允价值的模式和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上有何差异,最后得出的结论是IFRS9的方法更加适合中国的大部分企业,FASB'sproposedASU中规定的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来当作默认的计量属性不符合中国多数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

朱小平和夏璐(2010)通过比较和判断IAS39和IFRS9在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以及金融资产的重分类方面的种种不同之处,认为IFRS9规定的两分类法会使得企业的投资收益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动而变动,随之而来的是对应上市公司股价以及利润的变动,这将带来一定的系统性风险问题。

刘永泽和王珏(2010)通过深入分析金融资产的两分类法,得出两分类法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判断,提出目前我国对金融类资产根据有所区别的计量模式来对金融类工具做出不同的分类。

他们认为,我国应当对非活跃市场情形下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定做出调整,并对相关的财务评价指标进行改进,并且引入综合性收益报告,完善财务评价指标。

宣和(2014)认为IFRS9中更新了可供出售的金融类资产类别,分别是FVOCI和IAS39,两种分类方式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对金融类资产的划分基于一定的业务模式,说明企业应当如何运用和管理这个模式;但是后者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类资产的划分与剩余类别很相近。

两者在可供出售金融类资产的减值方面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前者对其他种类的金融资产也采取的相近的方法,而后者对其他种类金融资产采取的减值计算与可供出售类并不同。

李燕杰(2017)比较了国际与国内对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的异同点,发现国内对金融资产减值的规定是须在损失发生之后进行计量,只有存在了一定的资产减值事实后,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账面资产总额的计提减值准备,其中还要另外扣除公允价值变化计量损益的资产项目情况。

1.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研究的方法,同时使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以现行金融资产准则的分类和计量为切入点,探讨了旧的金融资产分类方式和计量准则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金融资产分类模式和计量准则的改进,最后以改进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为出发点,以为企业提供应对新准则的建议为落脚点。

第2章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概念和变化2.1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2.1.1金融资产的定义

唐纳德·鲁瑟福德编著的《经济学词典》中提到,金融资产主要用来证明资产持有者获得利息和取得红利的一种凭证。

金融资产主要指利用金融资产的特性和运作方式从而形成的资产,其中金融工具是为形成一家企业的金融资产,其他企业的金融权益与金融负债工具的合同。

金融工具更像是一个天平,在它的两端分别是这家企业的金融资产,其他企业的金融负债。

企业拥有了一个金融工具合同之后,第一项任务是确认自身是在天平的哪一端。

金融资产的实质是一种合同权利的实现,权利的内容包括收取现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

这一权利与存货、设备、动产或不动产等一些有形资产有有所区别,更区别于专利或者商标权等无形资产。

对金融工具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两处难点,其一是金融资产来源于金融工具的使用,其二则是一个企业应当在拥有金融资产的同一时间,也会形成其他企业的金融负债或金融权益工具。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企业在购买债券时将会形成对外投资,与此同时,也将形成发行债务一方的应付债务。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企业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将会形成应收账款,同一时间购买货物方的应付账款也将产生;企业购买股票形成了形成了对其他企业股份的所有权,也将形成被投资企业的权益。

这些例子都说明金融资产在形成过程中建立了双方的合约关系,随之而形成的是合约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也是金融资产定义的核心内涵。

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对称,特指企业或者个人所有的,以一定的价值而存在的资产,实质是一种可以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

金融资产也是指所有可以在规范的金融市场上实现交易,拥有现实价格,也可以进行未来股价的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最显著的特征是可以为所有者在金融市场交易中带来一定的货币收入,这种收入的实现可以是即期,也可以是远期。

2.1.2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

对金融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类。

在目前的准则要求之下,企业可以依照自身业务模式的特点和风险管理水平,在取得金融资产之初就将其划分为几个门类。

现行的金融工具准则与传统准则相比,有所保留也有不同之处。

首先,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分类方式有所改进,从之前的四种分类改变为如今的三种。

而现行三种金融工具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入损益”。

其次,新金融工具准则在计量属性方面保留了旧准则的一些要素,没有较大范围的改动,只是增加了金融资产减值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预期信用损失模式主要是用信用损失来对金融资产进行一定的会计核算,与传统的金融工具相比,改变了其对于已经发生的减值要做计提减值准备的这一步骤,新准则中规定了需要对金融工具价值要做预判计提减值准备。

最后,新金融工具准则当中加入了一个新概念,就是套期会计,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财务报告中加入关于金融工具风险的内容,提升财务报告对于风险的把控程度。

与传统金融准则相比,新金融工具准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方式,应当引起企业财务人员的注意。

新金融资产准则当中提到的一点是,企业在进行金融资产分类时应按照管理金融资产的合同要求、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开展金融资产具体业务的模式来作为划分依据。

其中,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其实就是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方式,也包括企业在管理现金流量时采取的方法。

总而言之,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其实就是用何种方式出售已有的金融资产,以及用何种方法来收取现金。

金融资产管理方式的决策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级管理层,管理层在做决定之前要以金融资产管理目标为依据。

其次,金融工具合同中也包括了关于金融资产合同的现金流量的特征,现金流量是一家企业金融资产经营情况的真实反映。

依据新的金融资产准则来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规则时,也应当有具体的流程和标准,实务操作当中可以依照两个判定的流程来进行。

第一个判定流程是,首先要确认一项金融自然的主体业务模式的目标,主要针对这项业务是否拥有合同规定的现金流量,结果是确定的则进行下一个步骤。

第二步主要判定合同规定的现金流量能否代表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如果结果仍然是肯定的则进行下一个步骤。

第三步主要针对公司是否使用公允价值的选择权来判定会计错配的消除,如果结果依然是肯定的则进行下一个步骤。

第四步主要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是不是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同时此项资产的变动是不是计入了当期损益,如果不是,则此项金融资产就是用摊余成本来进行计量的金融资产。

第二种判定流程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与前者有所不同,第一步主要是确认一项金融自然的主体业务模式的目标,看此项主体的业务模式是否按规则持有合同现金流量,如果不是则进入下一个步骤。

第二步主要是判定合同现金流量是否代表了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如果是则依次进入第三个和第四个步骤,步骤的判定规则同前一个流程相同。

2.2金融资产的减值

新金融资产准则主要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加以规定,比如企业如果损失了预期信用,应当如何对金融资产做减值会计处理。

其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如果企业的金融资产预期信用风险在持续增长,则要确认企业的减值损失;如果企业已经降低了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风险,那么要具体确认减值利得的转回减值损失。

企业的预期信用损失主要特指,当金融工具信用损失以违约风险作为权重得出的加权平均数。

其次,信用损失的实质是企业依照合同所收的现金流量和企业预期的现金流量之差。

根据上述说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新金融资产准则在减值会计方面与旧金融资产准则的变化主要是指,“已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

第3章新旧金融资产准则的主要差异比较3.1新金融资产准则的主要变化3.1.1“三分类”法

金融资产的分类方式由之前的“四分类”变成“三分类”,旧的金融资产准则主要是依据持有金融资产的不同目的将其划分为四类,分别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新金融资产准则划分金融资产分类的依据是企业获取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还有合同中关于现金流量的特征。

其中,新规则划分的三类金融资产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新金融资产准则主要是减少了划分类别,划分的标准更为合理,划分逻辑更为清晰和严格,分类方式更加公正和客观。

新准则主要提高了金融资产重分类的标准,只有改变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才能允许计量模式在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变换。

权益性金融资产主要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模式,同时后续的资产变动不能在当期损益以及其他综合收益之间进行转换,如果确定之后进入其他综合收益了,处置资产时也不能进入损益当中。

3.1.2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

旧金融资产准则使用“已发生损失法”来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准备,只有在证据进行相关说明的情况时,才能证明金融资产确实已遭受损失,并对相应的金融资产进行计提减值准备。

与此相对照的是“预期损失法”,它规定企业在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的阶段就要对未来一个年度的信用损失予以确认,同时要持续监控资产的信用风险,看其是否增加,来确认需不需要对整个生命周期的预期信用损失做计算。

所以,“预期损失法”比“已发生损失法”更具有长远眼光,衡量的标准更加严苛,减值触发的条件也更为科学,可以帮助企业及早确认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程度,使得信用损失可以及早得到确认,解决以往损失计提的“顺周期”问题。

目前金融工具的计量与确认准则主要划分为四类,主要以金融资产持有人的目的为依据,这四类包括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的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具有一些主观色彩,也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造成极大地影响。

新金融资产准则当中对“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以及企业所有的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当作金融资产分类标准的制定参照,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与之前相比减少了资产的类别,使得会计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持其一致性。

3.1.3资产负债表观主导作用凸显

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一种是资产负债表观,另一种则是利润表观,两者的主要不同在于是不是用公允价值来计算还未实现的收益。

资产负债表观主要是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方式,所以是以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