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docx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
T20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T22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开始时间
8’0
结束时间
24’0
学科
地理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
案例名称
影响气候的因素——以欧洲为例
教材
书名: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年6月
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
分工(可修改)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学科指导者
信息技术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也是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而本节课应用了ipad平板电脑中ibooks电子书和iteach学习平台;ibooks容纳了教学所需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动画资料,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电子书上做标注;iteach学习平台的即时交互功能,使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一目了然,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方便及时反馈。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ipad和iteachstudent账号,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老师做过程性评价;ipad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条件下,色彩丰富的、形式多样的资料,能够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更高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给老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提供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操作平台。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软件环境:
ibooks电子书;iteach、iteachstudent平台
硬件环境:
AppleTV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在教材中位于第十章世界的海陆分布和气候的第二节世界的气候,前面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世界的气候类型,对于世界气候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再深入地剖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对于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之后还会学习人类活动对于气候的影响,所以本部分内容在这里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希望学生自主分析出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知道任何地理现象都是由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理解地理具有综合性,并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会用地理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初中地理不要求学生掌握成因分析,但是本节课也力求学生能理解这三个地理因素影响气候的基本原理。
学习过程中,只要学生能比较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可。
学生情况:
学生学习过中国气候特征及世界气候类型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并具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从未接触过影响气候的因素,本节课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方法,并利用ipad当中的电子书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有很大的挑战性。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学生学会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以欧洲为例,探究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复习
了解和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一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内容。
所以大家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了解了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学会了阅读和使用气候资料,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新的问题,它是从这儿开始的。
回顾旧知识。
0’0——1’0
引入
出示:
学生暑假时在欧洲拍到的茂密树林和皑皑白雪的图片;
同一时间欧洲的不同地点在季节上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影响欧洲气候的因素。
用学生的旅游经历引入新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利用ibooks展示景观图片,并将自己的屏幕投影到大屏幕。
1’0——3’0
分组情况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人数,咱们采用拼板模型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
每个同学分别参加两个小组:
探究小组和交流小组。
之前咱们已经通过抽签知道了自己所在的小组;在确定学习目标后,你们先到各自的探究小组合作探讨要解决的问题。
之后到各自的交流小组,共享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
全部交流结束后,咱们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交流结果;希望每位同学在交流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阐释本节课分组方式。
教师利用ibooks展示分组方式的图片,并将自己的屏幕投影到大屏幕。
3’0——5’0
抽签
各探究组抽签决定要探究的因素;
教师在学生抽签完毕后,下发各组所需任务单。
学生代表抽签决定探究哪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利用抽签软件来决定自己组探究哪个因素,具有公平性,并吸引学生的兴趣。
利用Ipad中DecideNow这个应用,发挥了Ipad的趣味性,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应用,却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5’0——6’0
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手中的任务单进行探究。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指引方向。
教师将自己的屏幕投到大屏幕,方便学生观看,使学习思路更清晰。
6’0——8’0
活动1
探究组分析资料
各探究组根据抽到的序号,到电子书中找到相应的资料(A因素——纬度位置;B因素——海陆位置;C因素——地形)先自行探究,之后小组共同探究。
学生找到相应因素的电子书,对照手中的任务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ibooks中文字、图片等资料。
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屏幕投到大屏幕上,方便教师观察学生的探究进度。
8’0——
17’0
活动2
交流组分享成果
探究完成之后,交换座位进入自己所在的交流组,交流刚才得到的结果,并保证组内所有同学都理解了自己得到的结果。
学生带着自己的ipad交换座位,交流探究结果。
交换座位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Ipad的移动性有极大的优势,为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便利。
请几位同学将屏幕投到大屏幕上,方便教师观察学生的探究进度。
17’0——
23’0
活动3
学生展示
交流结束后,请几位同学展示交流结果。
(学生展示:
分析了哪些资料,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展示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展示了解学生的思考及学习过程,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学生将自己的ipad屏幕投影到大屏幕,可知用到哪些资料得到什么结论。
23’0——
29’0
小结
老师对于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我们知道了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会影响气候。
现在我们回到上课之初提出的问题,屏幕上是两位同学的旅游地点,什么原因造成了两地气候的差异呢?
学生根据所学回答上课之初提到的问题。
前后呼应并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将学生所需文字、图片资料投到大屏幕。
29’0——
30’0
检测讲评
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做一组选择题。
得到统计数据后,教师进行讲评。
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选择题,之后教师讲评。
通过检测巩固三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利用iteach平台的统计功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讲解。
30’0——
38’0
总结
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纬度位置在气候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一般是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纬度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高大山脉的阻挡也使得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同时地形既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也会影响某种气候的分布状况;而海陆位置的不同使得沿海地区要比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更多、气温年较差更小;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欧洲西部形成了如此复杂多样的气候,由此我们也可以迁移到影响世界气候的因素。
其实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受单一因素所影响的,都是多种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希望同学们学会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8’0——
40’0
附件1:
学生用资料
A、纬度位置
1.读图A-1欧洲气候类型图,写出欧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
这些气候分属于哪些热量带?
2.读图A-2欧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写出欧洲气温的递变规律是什么。
3.结合以上资料,写出影响欧洲气候南北差异的因素。
它是怎样影响的?
B、海陆分布
1.读图B-1欧洲气候类型图,找到伦敦、布鲁塞尔、柏林、华沙、基辅五个城市。
写出五地1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
写出五地7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
写出五地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2.写出五个城市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以上资料,写出这些气候的主要差异。
3.结合以上资料,写出影响欧洲气候东西差异的因素。
它是怎样影响的?
C、地形
1.读图C-1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气温随海拔变化图,写出气温随海拔的递变规律。
2.读图C-2欧洲气候类型图,分别写出奥兰和赫内桑德的气候类型
3.读图C-3奥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C-4赫内桑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写出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4.观看地形对于降水影响的动画,写出造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5.结合以上资料,写出影响欧洲气候差异的因素。
它是怎样影响的?
附件2:
测试题
1.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位于太平洋黄海西岸,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
地域范围为119°30′E~121°00′E,35°35′N~37°09′N之间。
2008年青岛因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而成为奥运之城,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同时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空气清新,有着美丽的海岸线,成为我国避暑胜地,其主要原因是(C)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2.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坦桑尼亚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赤道与3°S之间,是非洲最高的山脉,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山顶终年布满冰雪,其中央火山锥呼鲁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点。
赤道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出现了“雪峰”现象,主要原因是(D)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人类活动D.地形地势
3.我国幅员辽阔,最北端的省会城市哈尔滨,位于44°04′N~46°40′N之间,冬季漫长而寒冷,1月平均气温-15℃以下,哈尔滨政府充分发挥其冰雪资源优势,推出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冬季来此游玩的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
最南端的省会城市海口,位于19°32′N-20°05′N之间,地处热带,1月平均气温17℃以上,花果飘香,气候宜人,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北方人选择到海口越冬旅游,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造成哈尔滨和海口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的影响D.河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