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交底高支模.docx
《施工技术交底高支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技术交底高支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技术交底高支模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号: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专业施工员: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专业班组长:
交底时间:
年月日
交底地址:
交底内容
交底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2#楼高支模
交底内容摘要:
交底内容:
一、支撑方案交底
1、高支模材料要求
(1)本工程高支模施工部分全部采用钢管脚手架(扣件式)搭设支撑体系,选用钢管直径48mm钢管、其壁厚不小于3mm,50×80mm方木作为背楞方木,15mm厚的木胶合板。
(2)钢管及扣件,严禁使用有弯曲、锈蚀、压扁、有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形的扣件。
扣件表面应做防锈处理,保证扣件的活动部分能灵活转动,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3)方木逐个检查,开裂破损的一律不准使用,使用前必须过刨。
2、梁模板支撑体系
(1)梁底模板及支撑架
用15mm厚胶合板,沿梁长向铺钉于小楞上。
小楞:
用50×80mm木枋,沿梁长方向铺设于大楞上,间距≤200mm。
大楞:
用Ф48×3.0mm钢管,垂直于梁长方向设置,承于支撑架立杆的上托面,间距≤600。
支撑立杆:
用Ф48×3.0mm钢管,于梁两侧距梁边200mm各设1根立杆,梁下部加设一根立杆(即:
共三排立杆),沿梁长方向间距600mm,步距1.5m,立杆设扫地杆、纵横杆、剪刀撑且与周边架体连为一体。
水平杆、剪刀撑、扫地杆:
沿竖直方向,每1.5m设纵横双向水平杆,离地300mm设扫地杆。
梁两端及梁跨中设垂直于梁长方向的剪刀撑,梁两侧每隔四跨设交叉剪刀撑。
水平杆、扫地杆须与楼板支撑体系连为一体。
(2)梁侧模板构造
侧模板:
用15mm厚胶合板,50×80mm木坊、Ф48×3.0mm钢管。
纵向小楞:
用50×80mm木坊,从梁底至板底下每≤250mm设一排。
竖向大楞:
用50×80mm木坊两根合成一根主楞,纵向间距500mm,用钉与侧模板钉牢固。
按水平间距500mm、竖直间距≤500mm设Ф12对拉螺杆,螺杆两端用双螺母进行拉结紧贴,固定竖向小楞,使梁模板满足梁的截面尺寸。
3、楼板模板支撑体系
楼板模:
用15mm厚胶合板、50×80木坊
小楞木:
50×80mm木枋(长边沿水平方向),间距300mm。
大楞用2根50×80mm木枋合并支撑立杆顶托(两根木坊短边沿水平方向)。
立杆、纵横水平杆、剪刀撑:
立杆间距双向900×900mm,立杆步距1.5米,底部300mm高处设纵横向扫地杆,立杆底座需垫50×50㎜小模板。
立杆上部自由端≤700㎜。
从外边起每隔四跨设置剪刀撑,所有剪刀撑必须顶到楼面或与已施工好的主体结构拉结支顶牢固。
具体详见附图。
4、柱模板构造做法
模板:
用15mm胶合板
竖向枋木:
用50×80mm木枋水平间距≤300mm,靠柱每边角处必须设一根与柱模用铁钉钉牢,可作为柱模垂直方向稳定及承受柱砼重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及传递该侧压力至柱模板环箍的作用。
模板环箍:
用2根Ф48×3.0mm钢管,用Ф12对拉螺杆于柱两对边竖向枋木外按柱截面尺寸夹牢固,每环箍互为置换方向紧贴设置,环箍竖向间距500mm。
柱边长≥700㎜,中间加一道对拉螺杆。
二、施工工艺交底
1、工艺流程
柱模板工艺流程:
弹柱位置线→安装柱模→安装柱箍→安拉杆斜撑进行校正加固→验收。
梁、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搭设梁板支模架→安装梁底模→梁底按设计要求起拱→绑筋后安装侧模并校正加固→安装板底木楞→调整板标高并起拱→铺设平台板模并堵缝→支模架加固等检查→验收。
2、操作工艺
(1)支模架的搭设
本工程高支模满堂高支模搭设间距要求立杆间距为900×900㎜,立杆加设剪力撑、斜撑,并加设水平加强层;梁底模板立杆采用600×600㎜间距,梁板底第一锁口扣件下均加设保险扣(即双扣件),在离地300㎜内搭设扫地杆,纵横水平杆步距为1.5m,立杆上部自由端≤500㎜,上部顶托伸出长度≤200㎜。
钢管支撑的立杆要垂直、平稳,纵横水平杆、剪刀撑要拉紧扣实,确保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2)按设计标高及安装示意图安装,对于支承梁跨度大于4m及悬臂梁跨度大于或等于2m时,梁底板按梁跨度的3‰起拱,对于跨度大于或等于4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L/400(L为板的短向跨度)。
(3)梁、板模板在安装时,所有梁底接头、梁侧模与底模接口、平板模板拼缝等接口处均应用专用海绵胶带纸贴缝,以免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平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
(4)针对不同的梁高度,采取如下加固方式:
梁高<500时,底模及侧模小楞木枋间距≤300㎜,支撑立杆2Φ48×3.0mm钢管,沿梁长方向@900,二根立杆之间距离≤900。
梁高500≤h<700时,底模及侧模小楞木枋间距为≤250㎜,支撑立杆2Φ48×3.0mm钢管,沿梁长方向@900,二根立杆之间距离≤600,梁高中部设一根Φ12对拉螺杆@450。
梁高≥700时,在梁高中间及上口处设对拉螺杆二道@500,底模及侧模小楞木枋间距≤250,支撑立杆三根Φ48×3.0钢管,沿梁长方向@600,三根立杆之间距离≤600,中间一根在梁中心线位置,立杆步局1600㎜,梁底设一道,底部设一道扫地杆,距地(楼面)15-20cm。
对高度≥800的梁,则加三道对拉螺杆@500,对于反梁,则用Φ20钢筋焊一个T形支腿支承模板,以确保梁几何尺寸及标高位置,其T形支腿的间距不大于@400。
(5)梁板、楼梯施工缝模板留设,根据钢筋的规格、间距,使用15mm厚木胶合板模板,作成“梳齿状”,卡在钢筋上。
并用钢筋支顶牢固。
混凝土浇筑完后将施工缝模板拆除,重复使用。
(6)楼板混凝土标高控制应在所有柱筋上用红油漆施测一个50cm高的标高控制点。
(7)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对无梁的板,灌注混凝土前有一侧板端不封,留作清扫口用,对有梁的板,可以封堵,有梁端清扫口即可),办理预检手续。
三、高大模板支架搭设构造要求
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50×50㎜小模板。
2、支模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3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立杆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在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00mm。
4、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5、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伸出长度<300mm,顶部的可调托座伸出长度≤200mm。
6、剪刀撑的构造: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7、连墙件
(1)竖直方向每2个步高或每层楼面或沿柱高每4米设置。
(本方案每步均需设置)
(2)水平方向至少每3跨设置。
(3)如周边无既有建筑物,应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由于本工程周边无既有建筑物,所以要求必须先浇捣框架柱及四周的砼结构,利用框架柱及四周的砼结构做为刚性的连墙件刚性连接)
8、所有梁支撑排架与楼板支撑排架连成满堂脚手架整体。
四、施工质量要求交底
1、主控项目
(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地基承载力满足方案设计要求,并采取防水、排水措施,按规定在模板支撑立柱底部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垫板。
(2)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其高度与宽度相比大于两倍的独立支撑系统,加设保证整体稳定的构造措施。
(3)高大模板工程搭设的构造要求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支撑系统立柱接长严禁搭接;设置扫地杆、纵横向支撑及水平垂直剪刀撑,并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接。
(4)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塔吊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料平台等架体相连接。
2、一般项目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供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寸
+10,0
(6)、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五、高支模验收
高支模搭设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工序交接验收,支撑系统未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完工前,不得进行模板安装;模板按作业流程全部或分部安装完毕后,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确认支模的刚度、整体稳定性和几何尺寸符合技术方案及技术流程的要求并填写验收表格后,才能进行钢筋绑扎施工。
六、施工安全交底
(一)搭设与拆除
1、搭拆支架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上岗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不得上支架操作。
2、施工前由项目部技术总工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搭拆支顶架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4、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在支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管、钢筋等物件。
5、施工期间不得拆除剪刀撑、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等加固杆件。
6、当支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地下管线时,在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7、在支架基础或邻近严禁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8、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
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
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
9、模板支架应自成体系,严禁与脚手架进行连接。
施工人员上下施工面时,必须走施工梯,严禁攀援模板支架上下。
10、严禁在脚手架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混凝土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操作平台、模板支架、内外架均须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10、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固的立足点。
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或脚手架。
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交装后将洞盖没。
11、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
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物件,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12、设专人负责对支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工作。
对高层支架定期作立杆基础沉降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
13、施工中对支架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14、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雨、雾天应停止支架的搭设与拆除及支架上的施工作业。
下雨后进行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台风暴雨后应对支架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立即修理完善。
15、进行高处拆模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
16、拆除支顶架前,应清除支顶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
17、拆除楼板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
拆立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18、模板及支撑体系搭设、拆除以及砼浇筑期间,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模板下方警戒区域。
19、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模板拆除后,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距离不得小于l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lm。
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20、拆下的支架及配件应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沾污物,并分类检验和维修,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
(二)雨季施工措施
1、做好汛前和雨季来临前的检查工作,及时认真整改存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汛期和雨季来临期间要组织昼夜值班,做好记录,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暴雨警报。
安排好应急疏散通道及安全集结中心。
2、雨季来临之前,加固临时设施、临时围墙等处设警告牌;疏通好施工场地内的下水管道和雨水井,保证排水畅通,保证场地雨后不陷、不滑、不泥泞、不积水。
3、雨天作业必须设专定人看护,存在险情的地方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禁止作业施工。
4、检查机械防雷接地装置是否良好,各类机械设备的电气开关应做好防雨准备。
大风雷雨天气应切断叫源,以免引起火灾或触电伤亡事故。
风雨过后,要对现场的临时设施、用电线路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当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5、各高支模区,必须设置避雷装置。
6、浇筑混凝土前,要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
现场足够的覆盖材料,要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不被雨水冲刷,已喷脱模剂的模板不被雨水冲掉。
(三)砼浇筑期间的监护
1、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混凝土浇筑时,施工单位应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并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总监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如果估计排险抢修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则要进行施工缝处理。
3、大梁砼浇筑时要严格控制浇筑进度不得过快,应分层(400mm)浇筑,混凝土不得堆放过高过于集中,要及时将其拔开,使砼荷载能均匀分布。
4、砼输送管不得直接与模板面接触,应用轮胎和木枋组成滑动支座支承,减少管道产生的水平附加荷载。
5、砼振动时,不得用振棒撬住模板或钢筋。
6、振动器振棒等设备,不得集中堆放。
浇筑时无需使用的设备一律在浇筑前清走。
七、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人签字:
施工班组接受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