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067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

《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docx

论文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分类与评价

摘要:

一说到写作,除了大部分学生会望而生畏之外,有不少教师对这一方面的教学工作也会谈虎色变,这主要是因为“作文难”这一观点已经深入众多师生的脑海中了。

针对当前小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我们将从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分析,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式,以改善这一状况。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问题评价

引言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所以从一年级起,不少教师便比较注重学生在写作方面基础能力的培养,可是,不管教师如何用心地教导学生,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不上去。

久而久之,作文便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心头痛。

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及影响,他们对于作文这一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本来就不太感兴趣,再加上在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心态的影响下,作文便逐渐成为教师和学生眼中的一大难题。

据调查显示,不喜欢写作或认为写作是一件难事的学生约占70%,特别是从当今小学作文中出现的假、大、空等现象看来,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状况不容乐观。

小学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学生的写作基础在这一阶段一旦达不到扎根牢固的目标,那么这将会伴随着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并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造成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寻根溯源,找出造成作文教学难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热情和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以改善“作文难”的这一现状。

一、存在问题

(一)从教师的角度看

1.对习作的阶段性目标解读不够精细,对教学的主体性认识不够,以致对学生的习作要求过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来划分三个阶段目标。

其中,对作文这一模块的教学给予清晰地陈述: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才称之为“习作”。

而在3~6年级中也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习作要求都是根绝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的接受水平来规定。

比如3~4年级的习作要求是: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素材,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完全脱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习作提出的要求过高。

举个例子,以某小学四年级的一次习作教学为例,在习作中教师对小学作文的要求是:

要中心明确,语言流畅,详略得当,层次分明且不少于400字。

很显然,在作文教学中,老师由于对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的解读不够精细,于是人为地拔高了习作的要求。

于此同时,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由于自身的原因,对教学的主体“小学生”认识不够,以至在教学中没有清晰地认识到:

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都与我们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

而在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对这一点没有深刻的认识,就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对学生提出过高的习要求。

比如:

内容要求“有意义”,每篇文章都要具有“新、奇、特”。

这些要求对于刚要学走路的学生就要求会跑,很显然存在强人所难的问题。

习作前缺乏对学生对习作内容的正确指导

2.习作前对学生缺乏习作内容的正确指导。

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教师在习作课堂上给出习作的题目和要求后,就会给予学生写作前的指导。

但教师的习作前指导更多的只是针对于作文的写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习作“内容”的引导。

于是在作文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师给学生开始习作的时间后,学生开始紧皱眉头,苦思冥想,随着课堂时间的流逝脸上的神情越来越焦急万分。

尽管最后学生完成了写作,其写出的作文内容也是假话连篇、东凑西拼、毫无生动、真情流露可言。

3.应试教育以及功力主义的盛行,教学上过于注重作文形式的指导。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最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就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两个问题,简单来讲就是作文的“内容”和“形式”问题。

但是在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环境下,目前我们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现状是:

大部分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大规模、有意识、有目标地集中指导学生“怎么写”。

例如如何审题、如何布局谋篇、如果遣词造句、如何结尾等等的形式上。

大大地忽视学生“写什么”。

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

而这样的作文教学给予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在写作中不敢越雷池半步,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以至于出现了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

4.对习作的讲评呆板,评价主体、方式单一,难以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

但在作文教学的讲评中,目前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固有呆板模式,这使得习作的讲评缺少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这样的评讲大大地降低了教师与学生双方有效信息的反馈,使得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以此同时,这样的讲评即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而且全班学生的作文都有语文老师一个人评价,而教师一般通过给分数写评语的方式反馈给学生。

这样评价主体、方式的单一,评价时间过长,使得学生在习作难以获得及时的反馈和多元的评价。

以致学生对于教师的作文点评“无动于衷”,学生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有效地帮助和及时的纠正。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

1.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词汇贫乏。

很多小学生词汇量积累不多,写来写去都是那几个词,不懂得运用一些特别的、创新的词语,所以常常会出现学生写出雷同的作文。

特别是描写人物,都只懂得一种写法,仿佛天下的人都是长得一样的,如描写妈妈的外貌一律都是“一张瓜子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头长长的头发”。

其实小学生不是没有生活素材积累,只是他们很难将自己想说的话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一个学生想写自己去游乐场玩耍的事情,但是他只写到“我玩了摩天轮、碰碰车、过山车,很开心”,然后就不知道怎么写了。

其实他脑袋里肯定有很多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碰到的有趣的东西,但是他就是没法讲它们表达出来。

2.不懂得选择和组织素材。

写作文最重要的莫过于是材料,有没有材料,材料组织得好不好是一篇文章好坏的关键。

一般一看到题目,小学生首先发愁的就是到底写什么,不懂得如何取材是小学生作文写得不好的最大一个原因。

不难看到,在小学生的作文里来来回回也就是那么几种事例,写《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内容大多数都是:

生病时,爸爸妈妈背自己去看医生,怎样照顾自己诸如此类的。

如果是写同学或朋友就是在学习上为自己解答难题,伤心时安慰自己等类似情节。

和取材单一相反的一种情况是有的小学生因为见识较多,生活素材积累得也较多,所以在写作文时常常堆砌材料,以为作文字数越多越好,材料越多越好,结果不懂得挑选典型材料,只要符合题目要求的都拿来用,最后作文显得冗长累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布置的作文题目在作文选里找不到类似的,学生就只能自己编造素材了,如果能够完整地编造出素材那也不错了。

但是大多时候学生因为没有亲身经历,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写出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捏造的。

3.过度依赖作文选。

现在各种各样的作文选不计其数,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小学生获奖作文》等等,而每个小学生手中都会有几本作文选,有的还会细化到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作文选。

小学生购买和阅读作文选本应该是为了能够学习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能够掌握写作文的方法,由此提高作文水平。

但是从现在小学生的写作情况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作文选已经产生深深的依赖,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考试时,似乎都离不开作文选。

平时学生练习作文都会习惯性地抄作文书,大部分小学生常常在老师刚布置完作文题目后立刻就去翻作文书,看有没有类似的作文,然后稍微改动一下,甚至是直接一字不漏地抄下来,

现在的小学生平时怕写作文,考试时更怕,怎么样能够在那短短的考试时间内顺利写完一篇作文呢?

学生常用的一个招数是背作文。

不仅老师会这样指导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写作经验时也会说到这个。

在考试前将几大类可能会考的作文如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最难忘的一件事等背下来,然后在考试时就直接照搬写下来。

这样的作文只能说是应试作文,是没有起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作用的。

4.不懂得自我修改评价。

很多教师都懂得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该有学生评价,但是这种设想往往无法真正实现。

因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常常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往往有一种敷衍的心理,认为这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写给老师看的,反正老师会修改的,所以往往是写完就扔在一边,而不会自己去修改和自评。

5.注重分数,不懂反思。

严格地来说,学生完成一次作文训练应该包括三个程序:

学生写作——教师评改——学生反思,但是一般来说学生只会完成前两个程序,在看完教师评给自己的作文分数后就算一次作文训练过去了。

大部分学生只看分数,分数高心里就欣喜一番,分数不高就叹气一下,无论分数高低,小学生对于自己写作过程和结果一般都缺少没有思考,不会去总结哪里写得精彩,不会去反思为什么得不到老师的赞赏。

二、解决方法

(一)教师方面

1.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对症下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划分的三个阶段目标,通过认清每一阶段的课程目标,全面了解小学生的阶段特点和学习特点,作文教学需要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精神领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在进行哪些主导的交际活动,他们是怎样感知世界和认识自我的,现有的阅历和语言储备情况怎样,进行书面表达交流时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有哪些潜能可以开发利用。

因此,作文训练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主导活动和阅历状况,量入为出,量体裁衣,按需分配,宏观设序,务求为学生定下切实可行符合学生身心智力发展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课堂表现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小学生一般年纪小,动手能力差,理解能力弱,逻辑能力与表达能力也较混乱,因此,小学生习作时,教师不要期待他们写出什么“惊天动地”感人场面。

事实上,小学生经历的也大都是平凡的小事。

在熟知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在作文教学时,教师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写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社会价值的大题材,而应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引发思考。

同时,教师还应看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而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教学优势,结合教学需求对症下药,以实现其最佳效果。

在教学中,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利用一切时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贯彻激励策略,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

以此,使教学双方都能以最佳的心态参与到写作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重技法,更要重内容

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

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

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由小学生认识特点决定的。

但在作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两者的动态平衡,正如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的: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光靠教师在写作技法上的指导,而没有学生对作文内容的积累与自身的理解,学生仍是无法孕育出一篇有张力有感染力的文章。

叶先生也曾说过: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由此可见作文内容来源于生活,作文本身是对生活的模仿,所以说作文的教学一定要贴近生活,让学生书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感受。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写作教学内容的订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怎么写”,更要让其知道“写什么”,使其在广阔的生活中去探究写作的题材。

同时把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3.浓重师爱倾注笔尖,多样评价方式激励超越

作文评价应该是人性化的评价,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习作,自由表达,我手写我心,减少作文考试和评价的功利色彩,把学生从习作的功利中解放出来。

为此,教师的评语应该是“爱心评语”,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从这些批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关心,当教师把情感倾注于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学生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视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乐于动手写作。

因而,教师在批改中对文章中的一些优点也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保留主干,切忌大删大改,保留孩子作文中一些本真的东西,要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

尤其是对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都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作文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这样才能开发学生习作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其次,个性化评价淡化统一的目标亦同样重要,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提供机会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培养自信。

教师在不吝啬赞许与鼓励的同时努力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更着重地去引导学生去学习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习作能力,在评价同学的习作能力与表观时,学会评价自己的习作。

再次,批改形式要多样。

 作文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的单一评判,而是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是小组互批互改,同桌互批互改,教师批、学生改,学生自批自改等多种形式。

学生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评论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评改,不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学生之上,充分刺激学生的参与欲,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体验,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的过程中,启迪思辩的灵感,激活积累的语言和积淀的语感,实现共识共事共进。

(二)学生方面

1.多看、多读、多记,积累素材,丰富语言,提高写作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词汇贫乏,这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观察,少阅读,从而导致写作素材缺乏,写作语言贫乏。

因而,小学生要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就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多看,多读、多记”的好习惯。

首先,多看。

多看,其实也就是多观察。

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前提。

学生若想要自己在写作的时候能够做到有话可说,有例子可举,有感触可言,这就要养成多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俗话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多观察。

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鲜活的写作素材,都有可能成为笔下生动的例子。

其次,多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句话其实就是鼓励学生要多读,要广泛地读。

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会导致字、词、句的积累,从而导致在写作上也会出现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问题,即使胸中有素材可谈,口中有话可说,但也无法用最贴切的语言来表达,因而,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多读。

多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养成,多读,还有助于学生字词句的积累,养成多读的好习惯,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最后,多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生在细心观察的同时,必定会有感触可谈;在认真阅读的时候,也必定会发现很多富有表现力的优秀字词句,这个时候,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记。

把你当时想说,想谈,想记的东西及时地用笔整理和记录下来,这样,在写作的时候,你才更容易查找和回忆。

写作,仅仅有观察,还不够;仅仅有阅读,还不够;仅仅有记录,也还不够。

“多看,多读,多记”必须多管齐下,充分调动眼脑的作用,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你才会思如泉涌,写作的时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学思并举,熟悉掌握写作技巧

学生出现“不懂得选择和组织素材”的写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不够。

要写好作文,掌握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写作技巧,除了教师的传授,学生还可以寻找到一些更适合自己掌握和运用的写作技巧,因为,在那些优秀的文本中,只要你勇于挖掘,善于挖掘,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丰富的宝藏。

但是,要发现和利用好这些宝藏,你就必须要做到学思并举。

因此,在学习教材文本或者课外文本的时候,学生可以尝试从这些文本中总结出一些写作的技巧,对于刚接触写作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借助教师的帮助从中提炼写作的技巧。

在总结技巧的同时,学生要多思考,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效果如何?

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有效方法。

此外,学习是基础,运用才是关键。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之后,要善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技巧在习作中大胆运用。

运用也是自己对技巧的掌握程度是否熟练的一种检验,在实际的运用中,通过教师的评价或自我的反省,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当然,其中也不可缺少思考。

因此,学思并举,学生才能更好的熟悉和掌握写作技巧,学生对写作技巧达到了一定熟练的程度,自然也就会“熟能生巧”,在选择和组织素材方面,也自然能做到有逻辑,有层次,有结构。

3.增强自信,提高写作主动性

虽然现今教育已由先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师生无一不向“分数”看齐,“分数”是最高的判断标准。

而在现今的素质教育中,仍有个别教师的思想还是无法跳出这个价值枷锁,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向“分数”看齐。

因此,由于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占了重要地位,很多学生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纷纷采取了背作文套路,背“优秀”范文的策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毫无好处的。

虽然好的范文,固然有其可欣赏之处,但是,学生不要一味盲从,要克服“写不好作文”的自卑心理,增强自我信心。

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用心去做好,平时多看,多读,多记,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一定会提高自己对写作的兴趣,并写出优秀的作文。

此外,学生也要转变观念,在写作中,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坚持“我笔写我口,我笔写我心”的原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只有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主动性,才能避免在被动的要求中写出“强扭”的作文。

因此,增强自信,提高写作主动性,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学会自我审视,在“写”中不断进步

有人曾说过:

“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这也就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

因此,学生也要学会自我审视。

虽然作文都有教师的批改,教师的评价固然也是审视自我不足的一个好途径,但是,作文的评价主体不应是一元化的,而是多元化,学生学会自我审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因为,学生可以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自我审视,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作文的批改和对作文的反思等途径来进行。

此外,学生要明白,“写”是作文的重要环节,什么是“作文”?

作,其实就是写。

因而,学生要注意养成“写”的好习惯。

“写”既是作文的乐趣所在,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爱幻想,爱想象,脑子里往往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因此,“写”也是最好的表达途径之一。

学生养成勤于动笔,自由表达的好习惯,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有极大好处的,学生可以在“写”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可以在“写”中自我审视,可以在“写”中不断进步。

结语

作文是一种抒发人类情感的方式,作文教学则是一项彰显智慧的工作。

教师只有通过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渐喜欢作文,爱上作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在语言文字的天空中翱翔。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基础工作,我们只有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要方面对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后,才能正确地对症下药,才能使教师在轻松教学的同时,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

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作文难”这一现状一定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孙光军.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N].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

(1).

[2]娄海清.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作文教学研究,2008,1:

4-6.

[3]程俊东.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7):

27-29.

[4]2011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5]姜华.小学生作文能力现状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1,

(1).

[6]邹姗姗.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7]陈剑南.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甘肃教育,2011,(10).

[8]张春芝.小学生作文的几个常见问题[J].中国校外杂志,2008(8):

587.

[9]高盈.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阅读,2012-4(4):

153.

[10]银婷.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1-3(215):

98-99.

[11]张迎春.小学生作文问题之我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6

(2):

32-34.

[12]裴健.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7-11:

33.

[13]陈剑南.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甘肃教育,2011-5:

35.

[14]唐性明.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教育向导,2012(9):

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