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70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docx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问题

商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问题

上埠镇第二中学周章荣

我国8亿多人口在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农村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又关键在教师。

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我国的未来。

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绩令人欣慰,我们辛勤耕耘在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爱生如子,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对事业倾注了全部热心,他们劳苦功高。

然而,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状况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与同仁共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减员严重、分布不合理。

目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农村学校难得的人力资源经常被掠夺。

不少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学校成了城镇学校教师的培养基地。

一些高中、民办、私立学校经常到乡镇中学去挖人才,乡镇初中到小学挖人才。

有的教师因待遇低考上公务员而离开了教师队伍。

同时,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条件差的学校,导致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造成分布不合理,人才浪费。

离开原来学校的这些教师大多是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栋梁,而且走了一名骨干教师往往会带走几个甚至一批教师,留下的教师情绪也不稳定。

他们的离去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使农村生源流失,更是给学校培养教师工作的信心以打击。

(二)、教师素质偏低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年龄偏大的问题。

相当一部分师范毕业的教师参加工作后连一份教育教学的书报杂志也没有,“教书不看书”,日渐老化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充实。

不少老教师上课近似于“标准化”的教学程序,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新一代教师以老教师的教学模式为范本,亦步亦趋,只是简单的将课本知识僵化地“复制”,用老办法教新知识。

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与教学两张皮,写论文无非是为了评职称,要么是仅仅围绕如何提高考试分数做文章。

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面对三年一变,甚至是一年一变的教材,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因为人员紧张、学校经费紧张和环境闭塞,他们普遍缺乏学习,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

教师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只是为了应付走过场,以致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手段不能应用。

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下降,缺乏敬业精神,热衷于家教;再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有的不懂,又不学。

有关部门把关不严,一些不合格的人员靠关系混进教师队伍。

有的教师面对全员竞聘的大气候,总想自己很亏而且功底较扎实,资格较老,轮不到下岗,因此工作时就老牛拉破车,不思进取,甚至玩物丧志。

农村小学教师的起点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的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

(三)、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非常差。

一方面教师正常减员如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等,一方面优秀青年教师大量流失,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任教,去的也是落聘的教师,造成了农村尤其是小学教师紧缺。

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

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甚至还有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或“一人一校”的现象,而且这些教师大多是年龄大、身体差的,他们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

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难保证。

(四)、结构不合理

农村教师除数量不足外,结构也不合理,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教师里,50岁以上的老教师和刚任教的年轻教师占大多数,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教师少。

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体、美、外语心理辅导等学科教师不足,有的师范普师的教外语,语文教师教物理,一个专业毕业生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

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

三是学历结构不合理。

虽然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也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事实上并没有达到大专或本科的教育水平,有其名而无其实。

(五)、积极性不高

老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虽是重复性质的,但中小学教师压力之大,非本行人极难体会。

教师难,难于被人理解。

教师,是一种职业,在常人眼中,教师无非是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讲课,扯着嗓子喊几声,就能“轻易”按时拿到工资,逢年过节,还有各种福利,谁会说老师过得不好呢?

现在的孩子非常难教,学生的地位凌驾于教师之上,老师只能拍他哄他,一个手指头都不能碰着他。

此压力甚至超过了经济压力与教学压力。

社会上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不浓,家长内心想学生是老师的衣食父母是上帝,就是我说了算。

由于农村教育质量不高,80%未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家长不少认为就是教师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将情绪发在教师身上。

上级布置的不少工作,也使我们的教师成了替罪羊。

我们不否认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败类,为师行为有待规范,但教师动不动就暴光“体罚”、“师生冲突”、“学生伤害”,好象一切都是教师的错。

教师批评学生不对,学生骂教师、更有甚者打教师却没人管好。

农村教师选择了在农村教书,他们就已经选择了崇高。

但他们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

据老师们自己估计,教师的收入与当地的公务员相比要低30%左右。

而且市、县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广大农村教师感到极不公平。

有的农村学校的教师,除了财政统发的工资以外,全年的各种奖金、福利加起来也就几百元钱。

一些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进修、应酬等各种花费几乎是年收入的一半。

安全工作也令教师经常提心吊胆,因此很多教师只求四平八稳。

(六)、健康状况堪忧

首先表现的是心理方面,农村教师的焦虑、窘迫现状,对农村教育而言是个潜在危机。

由于压力大、收入低,农村教师大都对教师这个行业产生了厌倦心理,生存在学生成绩、社会压力的夹缝中教师们,形象已开始变态,性格逐渐变得狭隘、抑郁与孤独。

许多教师明确表示,如果有可能,愿意调离教育系统。

教师对现状不满,对发展缺乏信心,对自身职业价值产生怀疑。

更多的农村教师是为了生存而当教师,而不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当教师。

其次是身体方面,教师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变革,工作压力增大,身体健康出现透支,使得他们中—部分人未老先衰,教师队伍中相当部分是年龄大、身体差的,患重大疾病或职业病的比例较大。

二、几点建议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

在21世纪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对振兴农村教育必须要有认同感,要有忧患意识和超前的意识,必须有所作为。

(一)、落实依法治教是根本

要坚持依法治教,按《教师法》切实保护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农村教师辛勤工作在农村教育的第一线,常年无私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要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尊重教师、方方面面关心教育的良好格局。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夯实省、市、区、乡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二)、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

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合理核定这些地区教职员工的编制。

特别是在考虑专职教师的编制时,也要考虑校医、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员、门卫等的编制。

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

调整中小学布局,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农村中小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同时,为解决教师不足问题,可采取四点措施。

一是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二是鼓励教师编制的教育管理者重返课堂;三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对新聘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原则上应分别具有大专和本科文凭,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在任教师,要坚决淘汰;四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一年。

(三)、建立教师调节制度

教育政策的制定应该取向和谐社会、取向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带动教育资源的分配趋向平衡。

党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那么教育作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应该把教育的公平性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并适当的完善和改进一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政策。

要鼓励城市企业或社会团体到农村兴办学校,切实贯彻执行“各地要制定政策,鼓励大中城市骨干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或兼职,中小城市(镇)学校教师以各种方式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加强农村与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才可聘为高级教师职务”的政策。

对流向城镇、民办、私立学校的教师,流入学校应向流出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利益。

(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人。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我市2002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施新课程,加强教师的培训更迫在眉捷。

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拓宽知识面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政府应加强县、乡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这些机构可以不设教师编制,所需教师从高校聘请,也可以作为教育扶贫的专家学者讲学的场地。

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脱产进修,实行农村教师终身教育制度。

我们要造就一支名师队伍,需要有在社会上有定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凝聚力,教书育人效果明显,懂得教育规律,善于教育教学,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名师。

(五)、减轻负担,提高待遇

农村教师是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石,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看到作为教师,他们生活在夹缝中的真实,无奈却还有坚持的悲哀。

首先要保证农村教师“安心”一线,生活“舒心”,对所从事的农村教育充满“信心”,在解决好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之后,有条件的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或农村中心集镇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乐教。

要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吸收农村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

对于耕教矛盾比较突出的,各中小学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缩短教师本人的农耕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

必须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和制度,要像宣传劳动模范、科学家那样,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对教育增加投入是深情的呼唤。

要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或地方公务员系列,工资由中央或较高层次地方财政承担,寻求社会的公平分配。

要解决农村教师对高压力、低回报导致的职业倦怠问题,当务之急是解决教师的心理失衡。

其核心不是降低压力,而是提高回报,回报不仅仅包括物质的,更包括关怀、支持、合理的评价等精神慰藉,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发展。

特殊津贴应按照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成不同的等级,经济越落后、条件越艰苦的地方特殊津贴越高。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并激励和吸引其他地区人员积极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的目的。

(六)、营造宽松的和谐环境。

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

加强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让教师感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这既有利于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又可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和营造严谨笃学、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治学风气和崇尚创新的氛围。

减轻工作、生活对教师的心理压力。

要制定相应的限制措施,避免教师超负荷工作,提供合适的宣泄场合,减轻不良情绪的积蓄。

关心教师身体健康,一方面要对女教师和中年以上教师的身体状况予以特别关注,定期组织体检;另一方面,鼓励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要开展多种多样有益的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如文学艺术、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培养兴趣特长、良好个性、主动精神、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教师健康。

同时,要给教师提供有力的专业心理援助,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师发生的心理问题,治疗他们的心理疾患。

(七)、引导教师更新观念

成功的教师必定是一位反思的实践者,一位积极进取、永远向前、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而不是一位原地踏步的、机械重复的教书匠。

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最大。

社会观念的变革、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发展、知识获取渠道的拓宽,使学生思想异常活跃,对新事物、新现象异常敏感。

他们不再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把现成的结论当经典,把所有的传统当美德……因此,要引导教师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素养基础的新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

同时,教师要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开展本土化教学;要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探究式学习,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备课时多研究学生,上课时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下课后要多倾听学生。

还要多与家长沟通,多与社会联系,争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利用法律来保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正处于一个川流不息、变化不止的社会。

教育改革坚冰消融还尚待时日,良好宽松的教育环境还未形成,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教育评价中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这种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推陈出新的作用。

今天讲这些,目的是希望农村学校从死气腾腾的气氛中走出来,我们这些社会的主人,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心无旁骛地去为农村服务,那我们的农村明天一定更灿烂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