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577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doc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2.doc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阅读与写作

(2)试题2011年1月

一、论述题(必选第1题,后两题中任选一题,每题20分。

共40分)

1.写作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的思维?

答:

写作实践中,文本艺术构思的诸多方面,如主题核心的确立、结构线索的安排、材料的检索和剪裁、艺术手法的选择和采用、语言色彩的浓淡、文面审美的处理等等,都充满着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

2.从一篇议论文的分析人手,指出为什么议论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

议论类文体有三个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要素不全,议论往往就无法顺利进行(5分)。

议论类文章是否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就要看它在“议论三要素”的表现上。

所谓“议论三要素”,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和谐统-(5分)。

“论点”,是文章中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简单地说,就是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论点要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一篇议论类文章的成功与否,论点是最根本的因素,它是议论类文章的“灵魂”和思想所在。

“论据”,是使论点成立的理由和根据(5分)。

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在议论类文章中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3.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作文指导的原则。

答: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整个写作行为的唯一执行者和完成者。

从写作动机,到构思文章框架,再到动笔起草,直到最后定稿完成,都是由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完成。

教师的作用只是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的创造性。

应该让学生没有任何束缚,完全自由发挥。

激发兴趣,诱发潜力。

作文指导时尽可能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良好状态。

激励斗志和激发兴趣是教师写作前引导的最基本目的,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真正得到训练,也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来。

宽松命题,指导审题。

好的命题应该宽松,要撤除一切樊蓠。

命题的宽松是建立在整个写作环境宽松的基础上的。

鼓励写作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而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十分宝贵,需要精心呵护的。

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强调学生的写作借鉴要有个性,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二、写作题(任选一题,60分)

4.阅读高尔基的《时钟》,根据读后感的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认识或感受文章。

——读高尔基《时钟》有感

  读了高尔基的《时钟》一文,感悟到人生的许多哲理。

短文虽然只有四百字,却凝聚了人生的经验、理想,是人生的拐杖,哪里投追求,哪里便有幸福地存在追求,哪里有追求,那里便有人生价值的存在,永远不会置于某种奢望,而是在“滴答!

滴答!

”的时钟声中不停地行动。

 世上没有再比时间更冷漠的东西了——自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就被无情地套上了一幅桎梏,沉重的桎梏慢慢地消耗着你的生命,逐渐的接近死亡,而到了你奄奄一息,痛苦地呻吟的时候,时钟也还会不停地枯燥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精确地计算着你弥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分分秒秒,就这样残忍地把你带进死亡。

你不会再听到令你恐惧的“滴答”声,而时钟依旧在现实的世界中一圈一圈地重复着圆周运动!

 生活在时钟里的人们啊,怎样活着才能不丧失信念和希望,怎样活着才能使这一秒秒不会白白地逝去,流向无人知晓的空间!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另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声的时钟!

”倘若你有自尊心,并在时钟的摆布中感到羞耻,那么你就应该与时间斗争,去争取它带给我们的分分秒秒,只有在斗争中,我们才能把时间充实,把生活变得有意义,生活的意义就是:

在你从容地面对死亡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足迹,已在时间中留下了让自己永远难忘的东西!

 在斗争中,我们学会了追求,追求那前方更美好的目标,即使前方不如我们想象的美好,我们也应该感到幸福和快乐,至少我们欣赏了路边的风景,在路途中也体会了更多的经历。

“让人们懂得,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生活在时间笼罩下的所有人都是不幸的,但是最不幸的是那些用不幸来修饰自己的人,他们希望别人关心他,别无他求,而同时又是最不值得别人关心的。

去追求吧,追求进步才是生活真正的目的,一生中若在追求中度过,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中会出现很多美好的时刻!

 在追求中学会思想,思想是极其重要的,时钟每一秒的走过,就向我们的身心中注入了新的思想,有思想的人精神,顽强,勇敢,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让时间去证实这一切。

 让我们去努力地追求,追求理想,追求美好,追求未来,用得到的思想去填满我们生活中那座枯燥、空虚的时钟,这样我们就会度过许许多多充满激情的美好时光!

   5.根据议论文文体的写作要求,以《论师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字数在800字左右。

博爱之心师德之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细腻无声!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要热爱学生,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

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

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

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

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

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

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

种矛盾。

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

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

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

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

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

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

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

中国有句古话:

“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

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

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教五载,我是这样热爱学生的。

1.理智公正。

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

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2.严爱结合。

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

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

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

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

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

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