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563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docx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甄别色彩最终适量D.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D.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3.下列对偶句中,不含对比的一项是(

3分)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D.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③①⑤②④⑥B.③④②①⑥⑤C.②③⑥④①⑤D.②③①④⑤⑥

5.下图为《读者》的两个徽标图案。

下列对图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②

A.图案蕴含了《读者》杂志愿像辛勤的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天下的美文佳作奉献给读者的寓意。

B.图案蕴含了读者就像一只只蜜蜂,不断从《读者》中撷取人生智慧和精神营养去酿造甜蜜生活的寓意。

C.图案①采用静态的对称设计,富有装饰性;图案②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更具有动态感。

D.图案①属于传统的静态设计

风格,唤起人的怀旧感;图案②采用动漫风格,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更能吸引年轻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贾生传

【清】侯方域

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

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

师故儒者,喜绳墨。

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

师以弗类己,诮之。

贾生固谓:

“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

”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

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

陈腾凤来校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

“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

”却不就。

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

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

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

司马氏者,睢阳巨族也。

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

群少皆醉卧,窘甚。

贾生忽叱咤登阶,举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

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

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

为计赀财,复田舍。

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素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轨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

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君德》《相术》三篇。

已,买舟金陵,泛吴越。

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

“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①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

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②者欤?

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

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

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有删改)

【注释】①羊质:

典出扬雄《法言》“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谓徒具外表而无其质。

②大人先生:

阮籍有《大人先生传》,通过虚构人物“大人先生”,抨击虚伪礼法。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以弗类己,诮之诮:

担忧B.陈腾凤来校士校:

考评

C.尽焚其素所读书素:

平时D.卒轨于正轨:

遵循,依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村里的

年轻人为伍。

B.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

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

C.贾生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

D.作者认为贾生年轻时有侠客之风,后来却成了学识渊博之士,与不知变通的人相比,是一个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

(3分)

(2)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

(4分)

9.列举贾生“不羁”的表现。

(5分)

三、古代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

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

倒为谁醒?

到今犹恨轻离别。

(1)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

(2分)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4分)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

各有什么作用?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适莽苍者,▲,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

(2)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3)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5)▲,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昆琶行》)

(6)▲,多于机上之工女。

(杜牧《阿房宫賦》)

(7)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

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

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

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

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

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

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

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

七十几?

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

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

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

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

“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

“回见。

”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

他多了心:

“你说谁哪?

”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

“出来!

出来!

”这是要打架。

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

“出来!

出来!

”是叫阵,没人劝。

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

打架?

这么个糟老头子?

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

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

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

他会打架吗?

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

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

他这是干什么?

虚张声势?

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

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

“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

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

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①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

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分)

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4分)

1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6分)

1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

用意。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微时代里的微表达

顾文豪

法国大革命时期,歌德在《诗与真》里写:

“在我们的小圈子里,我们既不关心报纸,也无意传播消息,我们的工作就是认识人。

”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据说身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是微博控的“微时代”,耽溺于一呼即应的互动体验,瞬间转发的信息散布,光怪陆离的微博文体,我们还会念及歌德这段话吗?

古人序、跋、铭、记、奏、表之类,如今更添新丁,名曰微博体。

但论字数,古人写作本就尚简,主张文贵精洁,寥寥数语穷其隐微,尽其毫忽;论格调,微博上那些转发量颇高的文字,似乎也不外是送一碗鸡汤给你喝,指点人应对世情的所谓箴言,这些去翻翻《呻吟语》、《菜根谭》、《增广昔时贤文》,定然要慨叹古人从语词到深意的既富且美,我辈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见解与表达;论学养,算了,学养这事就不提了吧。

这类微博段子集,似乎从未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写作探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这样的微时代中,胜出的永远只能是充斥着娱乐性并且成功投射民众欲望的所谓“话题”与“事件”。

没有噱头的问题是根本没机会进入读者视界的。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演讲《电影作为哲学实验》极为深刻地指出:

“‘大众’属于一个活跃的政治

范畴,而‘艺术’属于一个贵族范畴。

……‘艺术’所做的无非是保留一个精英贵族的范畴,而‘大众’则典型属于民主范畴。

在‘大众艺术’中,你拥有的是一个在民主要素和历史的贵族要素之间的悖论关系。

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一个贵族范畴,而微博的受人欢迎本质上即是基于其民主性,但民主的靠近不代表艺术的同时来临。

试问这样的写作,怎么可能进入问题的核心?

怎么可能作缜密细致的析解,而非如狂风过境,其来也忽,其去也速?

专业话语的失效,粉丝效应的大行其道,使得讨论不再向深刻的一端赶赴,而是奔趋于最大公约数的浅平。

有作者甚至认为这种浅平,是接地气。

我以为接地气是假,求听众是真,看似是作者引领读者,实则是读者裹挟作者。

昔年鲁迅评陶元庆之画,用了一个比方,“心里的尺”,他说:

“他并非‘之乎者也’,

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失‘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

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

那么,所谓微时代,所谓微表达,大抵也不过是这个时代层出不穷的又一个微词汇而已。

在这个莫名的“微时代”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心里的尺”。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7.简述文章写阿兰·巴迪欧的话的作用。

(6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美国哈佛大学期末布置了一门课程的开卷考试,让学生回家去做,开学后交卷。

老师改卷时发现有近一半雷同现象,学校认为是学生互相交流、无独立思考的结果,属严重作弊行为。

哈佛将家丑公布于众,一个个约见作弊学生,认真调查处理,最严重的要劝其休学一年。

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应在材料范围之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Ⅱ附加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0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

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21.四书是指、、、。

(2分)

2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魏延必反,因此秘授赵云锦囊妙计,假意对魏延忠心,待魏延真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之时,断其首级,以保蜀国稳定

B.《边城》中女主人公翠翠的爱情还没有完全展开就仓促结束,随着大佬殒命、二佬出走和爷爷离世,翠翠朦胧的幸福梦被迅速击碎。

C.《子夜》中杜竹斋在公债生意做到关键处时,投靠赵伯韬,这最后的一击使吴荪甫悲剧命运达到高潮,绝望的他曾举起手枪想自杀,但最终决定与妻子到庐山度假。

D.《欧也妮·葛朗台》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欧也妮生日的场景,通过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格拉桑一家的精彩表演,揭露了金钱社会的罪恶,暗示了欧也妮的悲剧命运。

E.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优柔寡断,在叔父为自己的罪行祈祷之时,他已经明确地知道叔父就是谋害父王的真凶,但因为害怕伤害母亲而错过了最佳的复仇机会。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铭文?

请结合她的人生遭遇,谈谈你对金锁铭文的理解。

(6分)

(2)“古怪形容异,清高

体貌疏。

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

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

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

”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

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

(4分)

三、材料分析概括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毕竟是宋人

李欣

宋人最卓绝的,是品位与识见。

中国传统审美,有一点特殊,绝异于西洋,也绝异于时见。

诗文书画乃至琴艺,或言志,或求韵,旨趣都在知性层之上。

相当于知性层的审美即是才华与技巧,贬抑才气、技巧,就成了传统老观念。

因此,知性层,而不是感性层,是汉文明传统审美起平线,停滞于此,就判成低。

至于感性层的声色媚好、绮语、激情,更无论了。

宋代皇室也能超脱于感官的愉悦,乃至知性的眩惑。

宋徽宗认为“定器有芒,不堪用”,嫌定窑的瓷器色泽亮白,锋芒耀目,弃置不用。

他青睐的是汝瓷,有较为含蓄的天青色,或是更为沉着高贵的粉青。

仅此一点,让迷恋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的清廷何以堪。

宋人的表达真好,无须动用更多字、更多词,甚至无须表达,已经懂得。

懂得,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氤氲,就像鱼相忘于江湖。

宋人卓识不源于身份,源于文化。

深厚的文化教养让他们意识到感官甚至知性的魅力与心灵中的超越倾向相冲突;而韵味、德行之所以总是让他们魂梦以之,因为后者所根柢的超越禀赋,是人性中最高贵的品性。

宋人识见,与其说是一种禀好,毋宁说是一种尊严。

宋人如果活在当下,或许会孤独。

活在典册之中则不然,德不孤,必有邻。

宋代,在文化识见上最中国。

温宋代之故,或可知当下之新。

25.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审美可以分为哪三个层面?

试加以概括。

(5分)

26.为何作者认为宋人的“懂得”就像“鱼相忘于江湖”?

(4分)

27.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6分)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甄别色彩最终适量D.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性、程度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区别,必须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辨别筛选。

正确理解为,鉴别:

辨别(真假好坏);甄别:

①审查辨别(优劣、真伪),②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

根据语境,对马铃薯应该是辨别品质优劣,所以应该用“甄别”。

色泽:

颜色和光泽;色彩:

①颜色,②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

本句不仅强调“色彩”,还包含“光泽”之义,所以应该用“色泽”,“最终”指最后,末了;“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语境中指多方面试验最后“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这一客观情况,并没有体现“希望达到的结果”这一内涵,所以应该用“最终”。

“适当”指合适,妥当;“适量”指数量适宜。

结合语境“从诸多面粉种类中”选取的应该是“合适”的“小麦粉”,所以应该用“适当”。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D.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

分析可知,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与坏,应把“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的“保证”改为“影响”,或将“汽车本身的状况”改为“汽车本身良好的状况”。

B“(人们)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忽视”和“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句式杂糅。

C.语序不当,“首次”应放在“针对”前。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对偶句中,不含对比的一项是(3分)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D.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对比是把正反两方面的事物放在一块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对偶是两两相对。

要求字数基本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词性结构相对应。

但不太讲究平仄。

对仗就是更严整的对偶,上下句尽量避免出现相同的字眼,平仄也要讲究。

分析可知,A项“花相似”与“人不同”对比,出自刘希夷《代悲白头吟》,花谢可再开,每年一度,花开相似。

人却只能前行,无法回头。

每年自然风景都差不多,然而人的感情、心态都改变了,正所谓物是人非。

B项“荷尽无擎雨盖”与“菊残有傲霜枝”对比,出自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菊残犹有”,两相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之品质。

D项“人伤往事”与“山形依旧”对比,出自刘禹

锡《西塞山怀古》,人事已改,山河依旧。

触景生情,古今兴亡,几多慨叹。

C出自高适《燕歌行》,思妇怀人,战士思乡,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不含对比。

学科网

考点: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B.③①⑤②④⑥B.③④②①⑥⑤C.②③⑥④①⑤D.②③①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分析可知,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图为《读者》的两个徽标图案。

下列对图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②

A.图案蕴含了《读者》杂志愿像辛勤的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天下的美文佳作奉献给读者的寓意。

B.图案蕴含了读者就像一只只蜜蜂,不断从《读者》中撷取人生智慧和精神营养去酿造甜蜜生活的寓意。

C.图案①采用静态的对称设计,富有装饰性;图案②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更具有动态感。

D.图案①属于传统的静态设计风格,唤起人的怀旧感;图案②采用动漫风格,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更能吸引年轻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标识题、漫画题、宣传题,要理解图画和主题及暗含的寓义,要在全面的基础上用心去揣摩,发挥联想和想像。

要结合漫画的画面来思考其寓意。

漫画画面的重要特点是简洁,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