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446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docx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

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1年7月8日)

一、广东省社科联所辖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年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决定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广东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加大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支持社科事业的发展,为广东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动了社科联工作和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大繁荣大发展,广东社科类社会组织进入建国以来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

在这样的政务、政策环境下,社科类社会组织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会共有团体会员184个,其中地级以上市社科联21个,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163个(省级学术社团139个,民办社科研究机构23个,基金会1个)。

在163个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中,69个由我会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其余为各省直有关部门主管,会员人数共约17万左右;21个地级以上市社科联所辖社团有800多个,会员人数约42万。

上述社会组织分布于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社科研究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基层单位,覆盖了社会科学主要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全省纵横的社科工作网络。

在我会管辖的139个省级学术社团中,哲学类11个,政治·法律·社会·行政类34个,理论经济·综合经济·产业经济·管理·金融·财税·会计·审计类41个,语言文学·教育·文化·艺术·历史类44个。

在“十一五”期间,我会所辖的省级社会组织由121个增加到163个,共增加42个,增长率为35%。

(二)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分类。

我会所联系的社科类社会组织,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为基础性学术社团,占39%;第二类为应用性学术社团,占42%;第三类为行业性社团,占5%;第四类为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占14%。

从所在系统方面看,主要分布于普通高校、党校、社科研究院所、党政部门、企业、社会团体、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从所处地域方面看,分布在广州的近15万人,在其他各市的近2万人;从研究领域方面看,研究哲学法学科学的约有8.48万人,研究经济管理科学的约有5.16万人,研究教育科学的约有1.37万人,研究文学艺术的约有0.75万人,研究历史科学的约有1.24万人。

以上情况说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队伍大,分布广泛,专业性强,侧重理论研究和应用;同时也表明省社科联是名副其实的社会科学界的联合体,是社会科学活动重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三)社科类社会组织人才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我会所辖的163个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中,专职人员总数约680人。

平均每个社会组织有专职人员4人。

其中:

本科以上学历有580人,占在职人员的85%;具有中级职称(技能)以上人员有650人,占在职人员的96%,平均年龄40岁;具有高级职称(技能)人员有210人,占在职人员的31%,平均年龄65岁;退休返聘人员(从党政事业单位中退休的人员)占90%,年龄在60-70岁的有190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省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异军突起,截止到目前,全省在民政厅注册,业务受省社科联指导的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23家,专职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人。

与当前我省2.8万个社会组织,专职人员数35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3.1万相比,我省平均每个社科类社会组织专职人数远低于全省的12.5,但本科以上学历所占的比率比全省高76.2个百分点。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省社科联所辖的社会组织都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申报成立时就要求具备高级职称(技能)的专职人员达4人以上,另要配备若干秘书、财务工作人员;对省级学术社团专职人员的要求,要求会长具有高级职称,但可兼职;秘书长要求专职,大部分是从事文、史、哲、法、教、经等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其他专职人员主要从事秘书处的日常事务工作。

从我会所辖社科类社会组织内部专职人员的年龄、技能、性别情况看,年青人、中级职称(技能)人员居多。

具有中级职称(技能)人员有440人,平均年龄28岁,女性比男性多,而高级职称(技能)人员年龄相对较大,且退休返聘人员占大多数。

从这一结构可以看出,社科类社会组织吸引、吸纳人才的能力十分有限。

出现这种情况与我国社会组织发育发展起步较晚有关,但同时与我们当前对社会组织发展、人才培养、经费扶持等体制机制不到位也有较大的关系。

(四)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思想状况。

总体来看,广大社科工作者包括体制外社科组织的优秀人才,都能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密切配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拿出了一批务实管用的理论成果。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省广大社科工作者“不唯上、不唯书”,能实事求是认识、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律,在遵循学术规律的基础上创新理论、提出对策,因此,“十一五”期间,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较好地体现了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与遵循学术创新规律相结合的特点。

但近年来也有个别人员,由于受社会风气和目前一些不科学考核制度的影响,出现浮躁、急功近利、教条主义、理论脱离实践、理论创新以及学术争鸣和批评欠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科理论界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个别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意识形态斗争的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受经济利益驱动,违规活动时有发生。

社科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社科联和学会组织是开展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省社科联对此高度重视,不断加强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增强各级社科联和学会组织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会所辖的社科类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中有中共党员1536名,其中:

405名为社会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大部分人员组织关系在人才市场、街道办;1131名为社会组织的兼职人员,是从党政事业单位中退休后返聘过来的,其组织关系在原单位。

尽管社会组织中总的党员人数不少,但符合条件成立党组织的却很少,因为党员的组织关系绝大部分都在原单位,这些党员都愿意在原单位过组织生活。

为贯彻中央、省委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精神,经过努力,我们已在广东省营销学会成立了首个党支部,共有4名党员;华南经济研究院也正在筹备成立党支部。

(五)开展社科活动的情况。

2010年,我会所辖的社科类社会组织继续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情况为:

一是开展各类学术研讨、交流和宣传活动共687项。

其中举办学术年会68场,参加人数6748人;专题研讨会58场,参加人数12343人;学术论坛56个,参加人数18261人;专题报告会32场,参加人数14230人;专题讲座194场,参加人数20724人;举办科普活动12场,参加人数5490人;举办培训班235期,参加人数11444人;展览会32个;国内外考察活动参加者301人次。

二是向政府、人大、政协提交题议案或建议、决策咨询65项,其中被采纳26项;向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168项,被采纳125项;为会员单位提供决策咨询128项,被采纳104项;完成政府职能部门授权委托事项85项,其它相关调研课题168项,组织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10项。

三是撰写学术论文1241篇,出版论文集48册、专著66本、调研报告54份,出版会刊或内部资料共83份。

四是有21个会员单位(16个省级社团和5个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参加“2010广东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近70位社科专家在社科知识现场咨询21个场点上为群众释疑解惑,宣传社科知识,诠释政策法规,解答社会疑点。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会所辖社科类社会组织都能积极开展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六)社科类社会组织的运作情况。

社会组织的生命在于开展活动,但各社会组织因发展不平衡,开展活动能力也不尽相同。

社科类社会组织按活动是否正常来分也有三类:

第一类为组织健全,活动正常,良性发展的社团。

这类社团大部分依托在省直厅局单位,且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提供较为充分的活动条件;也有一部分无单位可以依靠,完全融入市场经济之中,独立生存,以自主开展活动获得较多的活动资金。

这类社团有专兼职人员组成的领导班子,有较为稳定和充足的经费来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研讨成果多属对策性和应用性的研究,深受实际工作部门的欢迎,社会影响较大。

前者如法学会、反邪教协会等,后者如玩具协会、房地产业协会、体制改革研究会等。

这类社团占社团总数的10.1%。

第二类为活动尚属正常的社团。

这类社团有的也依托在省直厅局,有一定的经费来源和人员保证;也有的虽无固定经费来源,依托业务主管单位提供办公会所和少量经费,但领导班子热心奉献,凡有重大活动,都能积极争取到有关单位或企业的支持和赞助。

这类社团虽然活动不多,但发展还算正常,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但学会作用的发挥有限。

这类社团占社团总数的51.9%。

第三类为活动不正常,运作困难的社团。

这类社团多为基础学科的社团,无政府的拨款和其他固定经费来源。

由于研究面较窄,开拓性不强,无法筹集足够的经费维持社团正常的运作,又因社团负责人不能及时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的要求,因而活动极少,面临“停摆”的重重压力。

这类社团占社团总数的38%。

(七)地市社科联工作有新局面

几年来,省社科联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整体意识,加强全系统的联系和互动,召开了各地级以上市社科联主席会议和研修班,组织了广东社科界代表团赴台参加孙中山思想研讨会,编发《社科交流》通报各地先进经验,以及继续推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科普周协作,这些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全省社科联系统的信息交流和工作互动。

各地社科联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思路更加开阔,事业得到新拓展。

如广州市社科联围绕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以《城市观察》为依托,构建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智库;深圳举办了首届学术年会,还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2010年深圳国际大会;茂名、湛江、阳江三市联合在湛江召开了首届粤西合作发展理论研讨会,加强了地市社科联的合作;茂名、清远、潮州、阳江、汕头、梅州、中山等市社科联组织了“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主题巡讲;珠海、江门、肇庆等市社科联积极开展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展情况的调研工作;东莞、韶关等市社科联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决策咨政课题研究取得成效;惠州、揭阳、云浮等市社科联举行形势教育报告会,深入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中国和广东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韶关、河源、潮州、湛江、肇庆等市社科联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我省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这些活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彰显了地市社科联的活力。

二、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管理机构和体制

(一)管理机构。

省社科联是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社科界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

现有班子成员6人,内设机构3个部室(中心),其中,专设社团联络部为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管理部门。

近些年来,社科联工作经历了从“小社科”到“大社科”的跨越,业务工作不断拓展,目前业务工作主要包括:

社科规划、社科评奖、社团管理、社科普及、决策咨询和刊物建设、人才培养等。

省社科联党组始终把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推动了我会所辖社科类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二)管理体制。

我会所辖的社科类社会组织目前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即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管理部门双重管理的体制。

对社科类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除我会外,省直许多党政部门都具有对所辖社会组织业务主管的职能。

对民办社科研究机构,按中央文件的规定,目前只有省级社科联担任业务主管单位。

管理的原则和办法主要依据国务院1998年颁发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中央和省颁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和方法。

为加强和改进管理,我会根据国务院和省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广东省社科联社团管理试行办法》和《广东省社科联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管理试行办法》等。

通过贯彻以上条例、规定、办法,我会所辖社会组织依法办会、科学办会、民主办会的意识大大增强,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三、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发挥的重要作用

社科类社会组织是社科联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社科联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社科联始终把社会组织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推动了我会所辖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尤其在创新社科理论、服务中心工作、完善学科体系、整合科研力量、普及社科知识、反映公众诉求、提高公民素质、推动社会建设等方面,突显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升“以学立会”的水平,发挥社科类社会组织理论先行先导的作用。

根据社科类社会组织大多数是学会、研究会,以及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特点和情况,我们反复强调要“以学立会、以学兴会”,要把立足点、着力点放在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上来,要把提高学会、研究会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质量放在根本位置上。

为此,我们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使各有关学会、研究会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承接委托课题研究、著书立说、多出成果,在理论探索中为推动广东新兴学科的崛起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以“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辩证法”为主要研究课题,组织了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广东省文化学会与港澳台有关机构共同主办了第九届粤港澳台文化交流研讨会;广东营销学会举办了“县域经济发展与市场营销创新高峰论坛”。

此外,邓小平理论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港澳台和珠三角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等,都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提升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发挥社科类社会组织参谋和智库的作用。

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是地方社科类社会组织,特别是应用学科的学会、研究会的重要职责。

为此,我们要求这些学会、研究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问题开展研究,为党和政府当好参谋和智库。

近年来,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设文化强省等重大问题,省社科联及有关学会积极组织专家进行调研,提交了一批有份量、有深度、有价值的报告给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得到了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如,去年,我会组织专家调研,提交的有关南雄模式、韶关经验的加快转型升级的报告就得到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等领导的批示肯定,并转发省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市,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广东体改研究会组织专家对顺德等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有关报告受到了省委领导的重视;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长期开展民族凝聚力问题的研究,得到了汪洋书记的肯定。

(三)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发挥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知识普及主力军的作用。

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社科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公民素质、构建精神文明的重要一环,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会认真安排有关学会、研究会参加全省联动的社科普及活动,为群众宣讲社科知识、开展咨询服务等,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同时,不少学术团体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还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开办各具特色的讲堂、讲坛、讲座、网上论坛、咨询服务活动等,既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又为社科普及和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文明素质开辟了渠道。

如体改研究会的“改革论坛”、经济学会的“岭南经济论坛”、创意研究会的“创意讲堂”、岭南文博研究院的“文博论坛”、南方人事管理科学研究院的系列讲座等。

(四)提升凝聚资源的能力,发挥社科类社会组织整合科研力量和整合社会的作用。

各学术社团通过民主办会、服务会员、“内引外联”,使社团的各种资源要素如学术信息、组织人才和社会关系等凝聚起来,向心力、影响力不断提高。

广大会员虽然散布在各行业各单位,但专业爱好和团体的吸引力使大家走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分散的、个体的、无序的状态变为共同的整体的有序的状态,较好地显示出社会组织整合科研力量和整合社会的特殊作用和优势所在。

特别是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直接面向社会需求,以应用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为主攻方向,其科研管理体制采取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成为推动社会科学为社会服务的新生力量。

(五)提升业务主管的能力,发挥社科联指导、协调、管理、服务社会组织的作用。

我会按照健全组织、提升能力、培育扶持、规范管理、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路,在明确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五个创新,即引导上创新、扶持上创新、管理上创新、联系上创新、党建工作上创新,实现了从单纯管理向以建设为主的转变,初步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了我会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水平的新提高。

近几年来,我会所辖社会组织有4个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10个荣获最具影响力学术社团称号,30个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广东理论创新贡献奖,并建立了首个党支部。

省社科联也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被评为全省先进业务主管单位。

四、当前制约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社会组织是党的重要执政基础,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参谋助手,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做好社会组织工作,事关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但目前,重政府、轻市场轻社会组织的态势和现实仍未改变,导致有些主管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性质、作用认识不到位,对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二)办理程序繁杂,体制不合理。

申办成立一个新的社会组织门槛高、时效低、标准不一,致使社会组织发展严重受阻。

现有业务主管单位分布比较散,缺乏统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存在日常管理“缺位”现象,因体制不合理、不健全,各主管单位的关系没有理顺,职能分工不明确,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运作机制,阻碍了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制度不完善,致使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受限,社会组织中优秀人才缺乏并处于社会弱势地位。

(三)管理力量薄弱,服务水平低。

管理部门建制和人员编制没有跟随社会组织发展而增加,人手不足,办公设施不完备,管理力量薄弱。

如省社科联,90年代主要服务管理16个直属社团。

后来随着业务管理职能的确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所要管理服务的对象已扩大到现在的139个社团、1个基金会和23个民办社科研究机构,而机构编制却一直在20个人头和三个半处室的水平上不变。

此外,有些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自律机制不完善,专职工作人员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投入不足,扶持力度弱。

我省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一直偏低,财政投入总量不如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省份,人均社科规划经费也赶不上广西、四川等省份。

大多数省级社团、民办社科研究机构活动经费严重不足,近90%的社社科类社会组织因经费困难而面临生存问题。

(五)缺少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

目前社会组织很多方面都要纳税,与企业没有什么两样。

比如,社会组织接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要缴所得税,甚至社科基金投资收益也要缴所得税。

此外,社会组织中专职工作人员的入户、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的权益和权力,不仅比不上事业单位,甚至还不如企业。

五、促进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今年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步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建设。

这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良好契机。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科联的工作,去年以来又提出了建设学术强省、打造理论粤军的光荣任务,要求初步构建起具有世界视野、时代风貌、国内领先水平和鲜明广东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基本框架,使广东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区域中心。

这对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的社科类社会组织来说,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为进一步促进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推动社科类社会组织大发展。

一是建议成立全国社科联,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科类社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社科类社会组织力量。

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在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它摆在应有的工作位置上予以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纳入各有关单位各有关部门工作的统一部署中。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同等重要的认识,提高对社科类社会组织重要作用的认识。

(二)转变观念,在服务社会中寻求发展。

社科类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既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也要以工作成绩赢得党委政府和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特别是应用学科的学会、研究会,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大力提高服务中心工作的意识和决策研究、资政服务的能力,抓住事关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问题开展研究,为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开办自己的讲堂、讲坛、讲座、网上论坛、咨询服务等,树立自己的品牌,为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文明素质,开辟更多的渠道,使学会、研究会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要吸纳和凝聚一批有研究能力的企业家、党政干部和社会工作者参加社科类社会组织。

要积极培养中青年社科人才,把他们吸收到学会、研究会的组织中来,壮大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后备人才队伍,保证学会、研究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

(三)完善体制机制,引导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理顺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挂靠单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社科联对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管理与协调作用。

现在社科类社会组织不全是由社科联担任业务主管单位,给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使社会组织的管理复杂化,因此是否可以考虑由社科联担任所有社科类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同时赋予其相应的责权。

二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与建设,简化办事程序,适当放宽申办条件,使管理、服务系统化,科学化;完善管理制度,对社会组织的组织人事、学术活动等各方面提出量化标准和具体要求,并定期检查评比,形成考评制度化,每年进行总结表彰,推广先进典型,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社科联要在做好其它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的联络工作。

要根据需要,适当考虑增加社科联机构编制、人手,进一步完善社科联工作条件,积极推动形成社科规划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争取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编制支持和经费投入,推动各市市委、市政府不断改善社科联的工作保障条件,推动各县(市、区)社科联的建立和编制经费的落实。

四是进一步健全全省社科联工作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指导、监督及服务,要按照健全组织,提升能力、培育扶持、规范管理,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强各社科组织和专家学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学术年会”和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全省性学术活动,全面提升我省社科界新社会组织的研究力、创新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组织和协助部分团体开展各具特色的学术活动,推动我省社科学会、研究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四)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

进一步完善对非营利性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税收优惠,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策。

除了直接减免部分社科类社会组织税费外,还可以通过加速折旧、费用扣除、亏损结转、投资抵免和提取准备金等方法来扶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发展。

(五)努力拓宽经费渠道,扶持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

积极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意见的精神,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的实际,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