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40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docx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七版教案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内科学

授课题目

心律失常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时间分配

心律失常概述、解剖、分类、机制、诊断40分钟;窦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15分钟;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25分钟;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25分钟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25分钟;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治疗20分钟;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应用10分钟;

心脏电复律30分钟;心脏起搏30分钟;导管射频消融15分钟;总结5分钟

课时目标

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原则

授课重点

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原则

授课难点

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的识别

授课形式

多媒体

授课方法

讲述启发为主,并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教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心脏病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治疗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思考题

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三章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

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陈志刚副教授

第一节概述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由正常心电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窦房结(sinoatrialnode)

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交界处,长10~20mm,宽2~3mm

由起搏细胞(pacemakercell)移行细胞(transitionalcell)组成

(1)血液供应:

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房室结动脉80%来于右冠状动脉,20%来源于左冠状动脉

(2)心脏传导系统神经支配

迷走神经:

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心率减慢,传导减慢

交感神经:

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心率增快,传导加速。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脏的冲动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的传导系统。

定义: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一、按病理生理分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心律失常的分类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 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 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冲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正常心肌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

最常见部位是房室交界处。

心律失常的分类

2.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二、按临床心率变化分类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1.期前收缩:

2.心动过速:

3.扑动和颤动:

4.可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预激综合征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

1.窦性

2.房室交界性心律

3.心室自主心律

4.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传导阻滞

(1)房室传导阻滞

(2)心室内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的发生的机理

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2、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1、折返(reentry)

2、传导阻滞

折返基本条件:

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期各不相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环,一条发生单向阻滞,另一条传导缓慢,原发生阻滞的通道有时间恢复兴奋性,原组织通道再次激动,完成一次折返

传导阻滞:

冲动传到至某处心肌,逢生理性不应期,形成生理性阻滞或干扰现象。

非生理性不应期所至,为病理性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的原因:

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脏以外的疾病,自主神经异常

心律失常的诊断

一、病史:

心律失常的存在及类型、诱因、频繁程度、起止方式、对患者的影响、对药物或非药物的影响

二、体格检查:

心率、节律、心音

三、心电图检查:

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性检查技术,心房与心室节律是否规则,频率?

PR间期是否恒定,P波与QRS形态是否正常,二者相互关系

四、动态心电图(HolterECGmonitoring):

五、运动试验:

六、食道心电图:

七、临床心电生理检查:

诊断性应用:

确定类型和起源、机制

治疗性应用:

终止、治愈

判断预后

心电生理主要适应症:

窦房结功能测定、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心动过速、不明原因晕厥

1、窦房结功能测定:

窦房结恢复时间(sinusnoderecoverytime,SNRT):

高位右房起搏,从最后一个起搏波至第一个恢复窦性心房波之间的时限。

正常不超过2000ms。

2、房室传导与室内传导:

心内电生理可了解确切阻滞位置。

第二节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sinustachycardic)

1、心电图:

符合窦性心律特征,P在I、II、avF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0.20秒,频率超过100次/分。

2、临床意义:

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心衰及阿托品、肾上腺药物等。

3、治疗:

针对原发病,必要时β-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

二、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c)

1、心电图:

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

2、临床意义:

健康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颅内疾病,严重缺氧,低温,甲减,阻塞性黄疸,药物等,及窦房结病变。

3、治疗:

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如心率过缓可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或考虑心脏起搏。

三、窦性停搏(sinuspauseorsinusarrest)

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1、心电图:

较正常P-P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发生,或P与QRS均不出现,长P-P与基本P-P间期无倍数关系。

2、临床意义:

迷走张力增高,颈动脉窦过敏,心肌梗死,窦房结病变,脑血管意外等,及洋地黄、奎尼丁药物等。

3、治疗:

同窦缓。

四、窦房传导阻滞(sinoatrialblock)

1、心电图:

I度与III度鉴别困难。

II度I型:

P-P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长P-P间期,长P-P短于基本P-P的两倍。

II度II型:

长P-P为基本P-P的整倍数。

2、临床意义:

迷走张力增高,颈动脉窦过敏,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洋地黄、奎尼丁、高血钾等。

3、治疗:

参考病窦综合征。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

1、病因:

众多病变如纤维化、退行性改变,冠心病等均可损害窦房结,导致窦房结起搏与传导功能障碍。

2、临床表现:

心脑等供血不足症状。

如头晕、黑蒙、晕厥。

3、心电图:

①持续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②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bradycardic-tachycardicsyndrome)综合征;⑤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

4、病窦综合征的诊断:

典型的心电图;临床症状与心电图相关;

动态心电图及事件记录器有助于诊断。

5、实验室检查:

固有心率(intrinsicheartrate),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

以普萘洛尔(0.2mg/kg)静注后10分钟,再以阿托品(0.04mg/kg)静注,检测心率。

118.1-(0.57×年龄)

6、治疗:

无症状,注意定期随诊,可应用提高心率药物,人工心脏起搏。

第三节房性心律失常

一、房性期前收缩(atrialprematurebeats)

1、见于正常人和多种器质性心脏病。

2、心电图:

提前出现P’波,QRS形态正常,亦可宽大。

3、治疗:

镇静剂、β-阻滞剂,亦可选钙拮抗剂。

二、房性心动过速(atrialtachycardic)

(一)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utomaticatrialtachycardic):

1、心电图:

心房率150-200次/分;P波与窦性不同;常有II度I型或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P波间等电位线存在;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增快。

2、治疗:

洋地黄引起者,停用洋地黄,血钾不高者补钾,或选用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苯妥英钠。

非洋地黄引起者,可用洋地黄、β-阻滞剂、钙拮抗剂,IA、IC、III类抗心律失常类药,射频治疗。

(二)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reentrantatrialtachycardic):

符合折返特性,程序电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发作前有房内传导延缓,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

(三)紊乱性心动过速(chaoticatrialtachycardic):

亦称多源性房速(multifocalatrialtachycardic)。

1、心电图:

有3种或以上形态各异P波,PR间期不同;房率100-130次/分;大多P波能下传,心室律不规则。

2、治疗:

治疗原发病,可应用维拉帕米、胺碘酮。

三、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

1、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肺栓塞,甲亢,心包炎等,亦可无器质性心脏病。

2、临床表现为心率快的症状。

3、心电图:

心房规律扑动波,室律规则或不规则,QRS形态正常。

4、治疗:

1)原发病治疗;

2)电复律或超速起搏;

3)控制心室率:

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洋地黄;

4)药物复律:

注意复律前应用药物减慢心室率。

常用药物有ⅠA、ⅠC和Ⅲ类。

5)射频消融:

适用于顽固性者。

四、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

1、病因同房扑。

2、临床表现:

与心室率有关,有较高体循环栓塞危险。

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短绌。

3、心电图:

P波消失,代以350~600次/分f波,心室律不规则,QRS通常正常。

房颤的分类

持续时间:

1.阵发性(paroxysmal)(<48h)

2.持续性(persistent)(>48h)

3.永久性(permanent)(>6个月)

心室率快慢:

快速性房颤(心室率>110次/分)

房颤患者心室率变规则的可能情况:

恢复窦性心律;房速;房扑并有固定房室传导比例;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速;如心室率极慢并规则,可能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治疗:

原发病

1)复律:

24-48小时以内,急性房颤

①患者选择,需综合考虑:

房颤持续时间;心房大小;病因。

禁忌症:

病因未除、心房大、房颤持续时间>1年、SSS无起搏器保护。

②复律前的准备: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定有无心房附壁血栓;华法令:

前三后四,INR控制在2.0~3.0;肝素:

紧急复律时可以应用。

③电复律:

电转复推荐使用200J或者更高;危险主要是栓塞和心律失常。

④药物复律:

奎尼丁、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

2)窦性心律的维持

上述复律药物亦可用于窦性心律的维持。

3)控制心室率

①通常情况下,当静息时心室率在60-80bpm,中量运动时90-115bpm即被认为是心率已经得到控制;

②常用药物有:

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钙通道拮抗剂、胺碘酮;

③AFFIRM试验结果提示,控制心室率可能比转复窦性心律对患者更有益处。

4)预防血栓栓塞

①除<60岁的孤立性房颤外,其他都需抗凝治疗;

②华法令:

安全有效,使INR保持在2.0~3.0;

③阿斯匹林:

不能耐受华法令的可给阿斯匹林300mg/天。

第四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一、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prematureatrioventricularjunctionalbeats)

逆P位于QRS波群前(PR<0.12秒),中或后(RP<0.20秒),通常无需治疗。

二、房室交界区性逸搏(AVjunctionalescapebeats)

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正常QRS波群,P波缺失,或QRS前后。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形成房室交界区性心律。

治疗应提高窦房结频率,必要时起搏。

三、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atrioventricularjunctionaltachycardia)

常见病因为洋地黄中毒,心梗,心肌炎,风湿,瓣膜术后,正常人。

心动过速开始与终止心率逐渐变化,70~150次/分,QRS正常,规则。

病因治疗,常能自行消失。

四、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tranttachycardia)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tranttachycardia)

1、心电图:

突然发作,突然终止,150~250次/分,规则,QRS正常,P波为逆行性。

2、发病机制:

存在双径路,α、β,当房性期前收缩发生于适当时间,下传时受阻于快径,经慢径前传至心室,由于传导缓慢,原先处于不应期的快径恢复兴奋性,冲动经快径返回心房,反复折返,形成心动过速。

程序刺激可诱发、终止。

3、治疗:

1)中止发作

①迷走神经刺激法;

②首选腺苷,其次为维拉帕米,静推;

③其他药物:

胺碘酮、洋地黄、β阻滞剂等

④食道调搏常能终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可选直流电复律

2)预防复发:

首选射频消融,可以根治。

五、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syndrome)

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或全部。

其解剖学基础为房室旁路(accessoryatrioventricularpethways,Kent束),或房-希氏束旁路(atriohisiantracts)、结室纤维(nodoventricularfibers)、分支-室纤维(fasciculoventricularfibers)。

1、心电图:

PR<0.12秒,QRS起始部δ波,ST-T改变。

2、心电生理:

可确定诊断,协助治疗,评价效果。

预激综合症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是通过房室结前向传导,经旁路逆传,心电图QRS形态及时限正常;约5%的患者,折返旁路相反,心动过速时QRS宽大畸形,易与室速混淆。

预激综合症发生房颤或房扑时,若冲动沿旁路下传,由于其不应期短,会产生极快的心室率,可发生低血压、晕厥甚至猝死。

治疗:

1.中止心动过速

可参照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洋地黄缩短旁路不应期,使心室率加快,故不可单独用于曾经发作过房颤或房扑的患者。

预激合并房颤或房扑,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应立即电复律。

2.射频消融

第五节室性心律失常

一、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beats)

1、病因:

正常人,器质性心脏病,药物,机械刺激,紧张等。

2、临床表现:

心悸。

3、心电图:

QRS提前,宽大畸形,ST-T改变。

4、治疗:

病因治疗,减轻紧张,β-阻滞剂

(1)急性心肌缺血:

仅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频发室早;多源性室早;RonT;成对或连续室早。

首选药物为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2)慢性心脏病变:

避免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可以有效减少猝死发生率。

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

1、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如心梗,药物中毒等。

2、临床表现;原发病表现

症状与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有关: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超过30秒)→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心肌缺血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无症状

3、心电图特点

1)3个或以上室早连续出现;

2)QRS波群宽大畸形,ST-T与主波方向相反;

3)心室率100~250bpm;

4)房室分离,偶有心房夺获;

5)突发突止;

6)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鉴别诊断:

应与室上速合并差传的鉴别。

4、治疗: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无症状无需治疗,持续性室速应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应治疗。

终止室速: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索他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首选电复律。

5、预防:

抗心律失常药物,ICD,手术,消融。

6、特殊类型:

(1)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acceleratedidioventricularrhythm):

60~110次/分,渐进性开始与终止,通常无需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

(2)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sdepointes):

QRS振幅、方向周期性改变,200~250次/分,可进展为室颤和猝死,与QT延长有关。

治疗:

静脉应用镁盐,异丙肾、阿托品提高心率,心脏起搏。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选用β-阻滞剂。

三、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ventricularlutterandventricularibrillation)

1、病因:

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击等。

2、心电图:

室扑,150~300次/分,正弦波;室颤,波形、振幅、频率不规则,无法识别QRS。

3、临床表现:

致命性心律失常

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死亡,心音、脉搏、血压消失。

4、治疗按心脏骤停处理。

立即心肺复苏术、电复律(非同步电复律)、药物治疗

第六节心脏传导阻滞

一、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block)

1、心电图:

①I度房室传导阻滞:

PR>0.20秒,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至心室;

②II度I型: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脱漏后PR恢复,再逐渐延长,周而复始;II度II型:

PR间期不变,心房冲动突然阻滞;

③III度:

心房冲动均不能下传心室。

2、症状:

I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症状;

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引起心悸和心搏脱漏;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与伴随症状,如乏力、晕厥、心力衰竭等。

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为Adams-Stokes综合征。

3、治疗:

I度与II度I型一般无需治疗。

可应用阿托品、异丙肾,心脏起搏。

二、室内传导阻滞(intraventricularblock)

1、心电图:

(1)右束枝阻滞(rightbundlebranchblock):

V1呈rsR’,R’粗钝,V5、V6qRS,S波宽阔,T波倒置。

完全性:

QRS>0.12s,不完全性:

QRS<0.12s

(2)左束枝阻滞(leftbundlebranchblock):

V5、V6R宽大,顶部切迹,V1、V2QS或rS波,T波倒置。

完全性:

QRS>0.12s,不完全性:

QRS<0.12s

(3)左前分支阻滞:

I、avL呈qR,II、III、avF呈rS,电轴左偏。

(4)左后分支阻滞:

电轴右偏,I为rS,II、III、avF为qR,RIII>II。

(5)双分支阻滞、三分支阻滞:

右束支并左前分支最常见,同时存在两、三个分支阻滞。

治疗:

慢性者,多无需治疗;而急性心梗发生双分支、三分支阻滞,或慢性双分支、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发作者,需及早安装起搏器。

第七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

第Ⅰ类:

膜抑制剂。

降低钠离子的通透性,使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及幅度降低,减慢传导,使膜反应性降低,有效不应期延长,也降低起搏细胞4位相的坡度,从而降低自律性,该类又分为三个亚类。

ⅠA类:

减慢0相上升速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心电图PR、QRS、QT延长,奎尼丁(quinidine)、普鲁卡因酰胺等。

ⅠB类:

改变动作电位除极,缩短复极,缩短QT,提高颤动阈,利多卡因(lidocaine),美西律(mexiletine)、乙吗噻嗪。

ⅠC类:

明显抑制动作电位除极,对复极无作用,PR、QRS延长,QT不变,英卡胺、氟卡胺、心律平

第Ⅱ类: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为阻断或减弱交感神经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第Ⅲ类:

动作电位延长剂。

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及有效不应期,包括胺碘酮(amiodarone),溴苄胺、甲磺胺心定(sotolol)等。

第Ⅳ类:

钙拮抗剂。

抑制心肌细胞钙慢通道,阻止钙离子流入主要对慢反应纤维起作用。

包括异搏定、硫氮卓酮。

其它药物:

包括腺苷(Adenosine)、三磷腺苷、洋地黄、钾盐、异丙肾上腺素等。

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应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

(二)利用反映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三)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可减少不良反应。

(四)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第八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

指用电能来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最早用于心室颤动,也称电除颤(defibrillation)。

(一)机制:

心律失常是由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或触发、折返机制等所致。

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纤维瞬间同时除极,异位心律也被消除,使心脏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若SAN能恢复心脏起搏点的作用,即转为窦性。

心室颤动时无心动周期,可在任何时间放电。

电复律不同于电除颤,任何异位快速心律只要有心动周期,心电图上有R波,放电时需与R波同步,以避开心室的易颤期。

(二)种类:

交流与直流、体内与体外、同步与非同步、食道内、心腔内、ICD

心脏电复律器亦称除颤器,目前常用直流电,由电极、触发、示波、电源等构成。

将交流电转变为几千或上万伏直流电储存在电容中,2~4ms间放电。

同步触发:

能利用ECG中R波来触发,使电流在绝对不应期中放电,避免诱发室颤,为同步电复律。

非同步电复律可在任何时间放电,用于室颤。

(三)适应症:

各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各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总原则:

任何快速性心律失常,如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绞痛加重对药物不能反应者

1、室颤、室扑

2、房颤、房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3、室速、室上速治疗无效或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4、性质未明快速心律失常。

(四)禁忌症:

1、慢性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

2、SAN功能低下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3、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房颤

4、病情危重而不稳定

(五)方法:

1、患者准备:

择期转复前,全面体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复律前禁食6小时,洋地黄停服24~48小时。

仰卧硬木床上,连接除颤仪和心电监护。

2、设施:

配备各种复苏设施

3、麻醉:

常用丙泊酚、咪达唑仑

4、复律

非同步:

仅用于室颤。

电极板涂以导电糊或垫以盐水纱布,以减少电阻,防止灼伤。

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一个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充电、放电。

同步:

按下同步开关,对血流动力学不稳者可直接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者,麻醉后

0.3~0.5mg/Kg,房颤复律一般从150J开始。

(六)疗效:

快而好,但需药物维持。

慢性房颤一般不转复,因其难以维持,易复发。

(七)并发症:

心律失常、皮肤红斑、栓塞、肺水肿、心肌酶增高

(八)ICD:

植入方法类似起搏器,电极在心腔,感知室颤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