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319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

《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其他类.docx

第十一章其他类

第十一章其他类

关节炎

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

临床常见的关节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关节表现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血液病等。

【表现】

1.关节疼痛:

是关节炎最主要的表现。

  2.肿胀:

是关节炎症的常见表现,与关节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关。

  3.功能障碍:

关节疼痛及炎症引起的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慢性关节炎患者由于长期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导致永久性关节功能丧失。

  4.体征:

不同类型的关节炎体征也不同,可出现红斑、畸形、软组织肿胀、关节红肿、渗液、骨性肿胀、骨擦音、压痛、肌萎缩或肌无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神经根受压等体征。

【诊断】

1.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

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

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

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

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2.类风湿关节炎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

  (3)手关节(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受累(≥6周)。

  (4)对称性关节炎(≥6周)。

  (5)有类风湿皮下结节。

  (6)手部关节X线片改变(表现为关节及其邻近骨质疏松或明显的脱钙现象,关节间隙的狭窄)。

  (7)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

32)。

  3.骨关节炎

  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过程大多缓慢。

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

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

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

双手受累时查体可见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

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

  4.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

肾功能异常时由于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会引起尿酸水平上升。

血浆中的尿酸达到饱和,导致尿酸单钠结晶沉积在远端关节周围相对缺乏血管的组织中。

这种结晶的出现可导致单关节或者多关节的急性炎性滑膜炎。

痛风在男性中较为多见,拇趾是最常见的受累区域,50%~70%初次发病发生于此。

90%的痛风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发生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区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

  5.强直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多发,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以中轴关节如骶髂及脊柱关节受累为主,也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但多表现为下肢大关节,为非对称性的肿胀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转子、跟腱、脊肋关节等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疼痛。

病变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僵直,颈椎、腰椎、胸椎活动受限,出现“驼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关节外表现多为虹膜睫状体炎、心脏传导阻滞障碍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

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侵袭、破坏或融合。

90%以上患者出现HLA-B27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

【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盐酸氨基葡萄糖颗粒、布洛芬、青霉胺、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软骨保护剂:

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能促进软骨的合成、抑制关节软骨的分解,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

硫酸氨基葡萄糖起效较慢,但药物安全性佳,适合作为基础治疗用药长期服用。

  (3)慢作用抗风湿药:

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4)细胞毒药物: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独春等。

  (5)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

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6)抗生素等:

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适用于与感染性关节炎,根据感染的。

  (7)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包括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包括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或者秋水仙碱及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

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类的别嘌呤醇及促进尿酸排泄类的苯溴马隆。

  2.外科疗法

  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关节腔穿刺、滑膜切除、关节置换、关节矫形、关节融合等。

  3.骨髓移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确实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恢复免疫系统功能来促使患者痊愈的自身骨髓移植法,治疗儿童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痛风

痛风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男性占95%),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老年多见,女性多于更年期后发病。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生化致病因子,急性痛风是由尿酸结晶的炎性反应引发的严重关节炎,痛风石主要沉积在关节内及关节周围,严重时导致受累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血尿酸升高为主要特征。

高嘌呤膳食、大量饮酒、肥胖、高血脂等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胰岛素、青霉素、长期使用利尿剂等,也都可导致痛风发作。

【病因】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

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

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

促进尿酸合成的酶,主要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转移酶。

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

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如长期存在,尿酸将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关节炎、皮下痛风结石、肾脏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本病为外周关节的复发性急性或慢性关节炎是因过饱和高尿酸血症体液中的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肌腱内及其周围沉积所致。

【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有起病急骤的急性关节炎,拇趾关节最易受累,其次是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多为单侧受累,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损害,除中枢神经系统外,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累及,最常见于关节内及附近与耳廓。

另外有90%~100%痛风患者出现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渗尿,进而发生肾功能不全。

一部分尿路结石的病人为尿酸性尿路结石。

应注意在诊断痛风时必须有血尿酸的增高,即先有高尿酸血症。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特征为突然发作的关节剧烈疼痛。

起病急骤,呈暴发性,第1次发作通常在非常健康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某个关节红肿、疼痛,几个小时内皮肤发热、发红及肿胀,24~48小时达到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痛如刀割样,局部甚至无法忍受覆盖被单和轻微的震动。

多数患者首发于拇趾、跖趾关节,多为单侧发作,双侧交替出现;其次为跗骨、踝、膝、指及腕关节。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自限性,轻度发作可在3~7天内自然消失,严重者可持续数周。

恢复期关节完好无损,这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另一个特征。

不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见于:

①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可先有肾结石,然后出现关节炎,且症状较重,发作频繁,病情进展迅速,累及多个关节;

②多关节炎型多见于绝经后妇女,特别是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随病程延长,受累关节逐渐增多,不能完全缓解,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体表出现特征性痛风结节或痛风石,常见部位有耳廓、跖趾、手指、手腕、膝、肘部等处,也可见于任何关节周围。

最初小而软,以后变硬,破溃可见白垩状物质,并可破坏关节结构及其软组织、纤维组织,致关节畸形。

痛风石多出现于关节炎发作10年以上者,对于发病年龄早、病程长、血尿酸控制不良者,痛风石出现得更早,体积也较大。

3.女性痛风

女性痛风占痛风人群的1/4不到,多在绝经后且多在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时发生。

表现与男性类似,但多发性关节炎型多于男性。

4.老年人痛风

患者中男女比例大致相仿,可以没有急性单关节炎或多关节炎病史,在不典型的关节部位可出现大的痛风石沉积和慢性多关节

【治疗】

1、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不应使用降尿酸药物,因血尿酸下降过快,可诱使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晶体,加重炎症反应或引起转移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经典药物,可减轻尿酸晶体引起的炎症反应,终止急性发展。

但因毒性较大,已不作为首选药物。

秋水仙碱口服首次0.5~1.0mg,以后每隔1~2小时0.5mg,直至疼痛缓解。

出现胃肠道反应时应停用,以后可给维持量0.5mg,1~3次/日,每日总量不超过4mg,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为每次0.5mg,1~2次/日,24小时内不超过3mg。

非甾体抗炎药短期服用不良反应少,现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

使用时要注意肾脏功能的变化。

上述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口服10mg/次,3次/日。

症状控制即可停用。

2、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

间歇期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痛风石形成和保护肾功能。

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9mg/dl,急性痛风每年发作2次以上,有痛风石,肾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者可以用促进尿酸排泄药。

其中,丙磺舒为首选,饭后服用,开始剂量0.25~0.5g,1~2次/日,根据血尿酸水平,每隔1周每日可增加0.5g,直至维持1~2g/d,每日最大剂量为3g,然后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

应同时加用碳酸氢钠,。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及肾功能低下者不宜使用。

排尿酸药苯溴马隆对有肾结石的痛风患者疗效较好可与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醇交替间歇使用。

苯溴马隆口服,50mg/次,1次/日,

服用2周后,改用别嘌醇,口服,0.1g/次,1次/日,服用2周,以后间断重复应用。

3、中医治疗

证型

症状表现

治法

药物

寒湿闭阻症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游走不定,痛处皮肤不红不热,恶寒喜温,舌质红,苔白腻。

散寒祛湿,疏风止痛

木瓜丸、追风透骨丸、天麻丸

湿热蕴结症

肢体关节红肿热痛,日轻夜重,兼见发热、心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四妙丸,湿热痹颗粒

方案:

1.秋水仙碱片+别嘌醇片+正清风痛宁片+碳酸氢钠片+红外线按摩器

2.秋水仙碱片+苯溴马隆+碳酸氢钠+黄杨宁片+红外磁波按摩器

3.秋水仙碱片+硫唑嘌呤片+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达贺按摩器

4.中成药与对应西药一起使用,可增效。

5.急性发作期缓解以后,可改用独活寄生丸或大活络丸以巩固治疗。

【黄金搭配】

1.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能够减少引起疼痛发作的炎症因子,因而有消炎止痛的作用,一旦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

应注意秋水仙碱毒性很大,对有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消化性溃疡者禁用。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有消炎、止痛的作用,但其作用的环节与秋水仙碱不同,因此两者联用能够互相补充,增强疗效,主要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

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禁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其可诱发消化道出血。

2.别嘌醇+碳酸氢钠(小苏打)

别嘌醇能够减少尿酸的生成,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不适、皮疹、发热、肝功能损伤,因此对明显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应减半。

小苏打片是碳酸氢钠,能够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盐结晶的形成。

因而上述两种药物联合适用于肾功能减退及每日尿酸排出量高于600毫克者,针对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饮食】

l)多饮水:

每天喝2000~3000ml,增加饮食中的杂粮和薯类的比例。

 少喝汤 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风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

白开水的渗透压最有利于溶解体内各种有害物质,多饮白开水可以稀释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汤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饮后不但不能稀释尿酸反而导致尿酸增高。

2)多吃碱性食物

 少吃酸性食物痛风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如果过多吃酸性食品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而多吃碱性食物能帮助补充钾钠氯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3)多吃蔬菜

 少吃饭多吃菜有利于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C,增加纤维素、少吃饭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

4)适宜食物:

鸭肝,菠菜,苋菜(紫)

5)忌吃食物:

韭菜,茼蒿,香菜,芥菜,洋葱

【常见问题】

1、苏打片是不是可以治痛风?

您说的是碳酸氢钠片,它的作用是碱化尿液,帮助尿酸从尿中排出,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降尿酸药。

每次服用2片(每片0.5g),每日3次,每日总量为3g左右,以餐前服用为好,这样利于吸收。

服用期间也要注意多喝水。

2、痛风急性发作时,可以使用什么止痛?

痛风急性发作时,可以服用的药物主要有:

秋水仙碱、抗炎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

此外,急性发作时还应卧床休息,把疼痛的肢体垫高,注意保暖,避免受累关节负重,避免吃那些嘌呤含量很高的食物,不喝酒。

3、秋水仙碱我吃了会腹泻,怎么办?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的特效药物,服用后出现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一般是因为用药剂量过大。

目前提倡使用小剂量疗法,即在发作开始时服用1.0mg,过1个小时再服用0.5mg;在12小时后,如有需要,可再服用0.5mg。

然后,按每次服用0.5mg,每天两次或三次的剂量来服用,每日总量不超过1.5mg,直至疼痛症状缓解。

一般来说,使用不超过两周。

闭合式软组织挫伤

软组织损伤性指皮、肉、脉、筋、软骨等组织的损伤,是世界性的高发病症,由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的急性损伤或慢性积累损伤(即劳损)所造成,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跌打损伤,可分为急性外伤和慢性劳损,除组织本身受损外,还能引起局部气血阻滞,轻者出现疼痛、肿功能障碍等局部反应,重者可因损伤脏器、神经等而出现全身症状。

软组织损伤后,损伤部位的局部和相关组织结构破损,可出现局部出血、肿胀、红热等等症状,进而发生组织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导致组织变性。

其病理过程包括:

充血、水肿、出血、局部缺血、组织渗出和组织增生。

其实,构成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软组织都有一定的抵御损伤的能力,只有在损伤性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并超过人体组织抵御能力时,才能造成这些组织或器官解剖结构上的破坏以及生理功能上的紊乱。

中医所称的“筋”即为软组织,历代医家均将软组织损伤称为“伤筋”,认为筋统属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气滞血瘀、津液涩渗而导致组织充血、肿胀、疼痛。

早期以血脉断裂、气血瘀滞为主,中期以瘀血凝滞、筋膜粘连为主,后期多病情迁延,脏腑亏虚。

六淫中的风、寒、湿、热等外邪均可混杂其中致病,或独立发为痹症。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意即没有血液流出体表的损伤。

血液没有流出来,并不代表病情轻微,实际上可能出现程度不同的皮下出血,关节囊、韧带、肌腱损伤。

如在扭伤和挫伤发生时,钝性暴力作用于面积较大的体表部分,强度虽不足以造成皮肤破裂(所以没有血液外流),但却使皮下组织、肌肉和小血管受到了损伤,所以实际上出现了皮下出血。

如果外力作用是在关节,使关节发生过度扭转,可引起关节囊、韧带、肌腱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断裂。

【原因】

可造成软组织损伤的原因很多:

被称为跌打损伤的为机械力的作用,如打击、挤压、碾挫、切割或高处坠落等;此外,还有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高温、寒冷、电流等为物理性因素,酸、碱、毒气为化学性因素,虫咬蜇就属于生物性因素了。

这些因素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就可以造成损伤。

本文所指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特指无流血的机械性损伤。

要明确损伤原因的几个特点:

1.不同病因造成的损伤不同,致伤因素决定损伤的性质。

机械性损伤一般都发生在直接受伤的部位或附近,也可由于对冲力的作用,使损伤发生在对侧,由于旋转和牵拉造成远离作用部位的损伤。

2.损伤可以是单一因素的结果,也可以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同一外在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引起损伤的种类、性质和程度也可以不同。

引起机械性损伤的外力大小、作用方式、时间、速度,以及外力物体的形状、体积、硬度等不同,损害可完全不同。

3.年龄、机体的疲劳、注意力的分散等等机体因素以及风寒湿等气候条件也是引起损伤的重要因素。

如,跌倒,对于年轻人可能不会造成任何损害,但老人就可能引起较重的软组织损伤,甚至同时合并骨折。

【特点】

急性损伤时,肢体受到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或牵拉压迫时,首先引起局部疼痛,这第一痛表现为刺痛,并直接传至中枢。

因为传导速度很快,所以刺痛感消失也很快,之后经潜伏期出现第二痛,特点为烧灼样,持续时间较长。

慢性软组织损伤一般病程较长,疼痛较缓和,或时缓时剧,发生与天气变化、劳累或活动牵拉有关,局部喜暖喜按,疼痛多为酸痛或胀痛,因致痛物质生成缓慢,所以痛感的形成缓慢、部位广泛,感觉定位差,痛觉难以描述,酸痛时常伴有内脏和躯体反应和情绪反应。

【症状表现】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最常见症状是疼痛。

作为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疼痛不仅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还包含着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这种痛反应有着强烈的情绪色彩,受到年龄、社会文化背景、心理因素、人格因素等影响。

有关疼痛的程度分级方法,此处不作展开。

这里要作解释的是对于疼痛治疗(不仅是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的疗效评价含义:

1.完全缓解:

指治疗后完全无痛;

2.部分缓解:

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

3.轻度缓解:

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但仍感觉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到干扰;

4.无效:

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

【治疗】

一、软组织损伤的西医治疗

对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西医的治疗措施主要为:

急性损伤24小时内应采用冷敷,出现血肿时可加压包扎,较大的血肿可先穿刺。

24小时后再进行热敷和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血肿、创伤后炎症水肿的消退。

四肢关节扭伤常需固定伤肢关节2周,而伴有重要肌腱、神经、血管损伤者,应及时手术修复,并同时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因此,药店能提供给软组织损伤的西药主要为解热镇痛药,作用为缓解疼痛,口服的主要有: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贝诺酯”及“萘普生”。

二、软组织损伤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在中医看来,疼痛、瘀肿和功能障碍是伤筋的主要症状特点,不同病因、不同时期引起的疼痛、肿胀程度可不同,需辨证治疗。

1、辨痛

疼痛是伤筋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急性伤筋的早期症状为疼痛剧烈、拒按,一般损伤3天内疼痛最剧烈,此后轻者2周内消失,重者3-5周基本消失。

隐痛、酸痛常因劳损、受凉而加重,是积累性损伤的特点。

无论新伤还是累积伤,都必须确定主要压痛点,压痛点往往是病灶部位。

急性损伤多为气滞血瘀;慢性损伤疼痛,如果腰部及四肢肢体关节刺痛,部位不变,夜间疼痛加剧,为瘀血痹阻;肢体沉重酸痛,部位不移,或肌肤麻木,或痛处漫肿,为湿痹;疼痛有冷重感,遇寒或阴雨天加重,得热痛减,乃因寒湿所致;冷痛酸重,绵绵不休、喜按,为肾虚疼痛;肌肉疼痛,筋脉拘急,多为气血虚弱,血不养筋。

辨瘀肿

急性损伤的头3天内可出现局部迅速肿胀,出现瘀斑;3-4天后肿胀开始消退,瘀斑转为青紫;2周左右轻者肿胀可消失,重者肿胀也可明显减轻,瘀斑转为黄褐色;4周左右重伤者瘀肿也会消失。

如为漫肿,且肿胀处硬实,为慢性伤筋的表现。

2、辨新旧伤

新伤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且局部肿胀明显甚至有瘀斑出现,疼痛拒按;

风湿肿痛一般无外伤史,局部肿胀可有波动感,无青紫,有湿热流注可发热;

旧伤为新伤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或劳损致气血不足、血不荣筋,肌肉失养,一般局部肌肉硬实,可有结节状或条索状改变,压痛不剧烈,甚至喜按。

中医治疗,可采用手法理筋、药物治和内服等措施。

理筋须至正规医院进行。

药物外治可参照骨科用药,急性伤筋的初、中期,如瘀滞未化,肿痛较重时,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以用伤科活血酊、按摩软膏外擦;如红热明显,则应消瘀清热,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或贴敷拔毒膏;急性伤筋后期及慢性伤筋,疼痛持续不愈,活动功能欠佳者,应以活血止痛、温经通络为主,可用玉龙散外敷,也可外擦按摩软膏、正红花油。

跌打损伤类的贴膏,如云南白药膏、红药贴膏、神农镇痛膏、麝香镇痛膏、关节止痛膏等,可用于软组织损伤的急性期(急性损伤的最初24小时不要使用)。

其中,关节止痛膏等膏药里含有水杨酸甲酯、盐酸苯海拉明,所以镇痛效果来得更快。

慢性期则可选用骨通贴膏、复方南星止痛膏、活血止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精制狗皮膏、通络祛痛膏、麝香追风膏。

口服中成药,早期局部疼痛较剧时可选用三七伤药片,如肿胀严重,可佐以利水消肿之品;中期,患部肿胀初步消退,应在活血祛瘀的基础上,佐以舒筋活络丸;后期则应以养血祛风、强筋固肾为主,可服壮骨关节丸。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其特征性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可引起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周围组织侵蚀破坏,以致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障碍,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致残,预期寿命缩短。

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更多见于30岁以后,女性高发年龄为45~54岁,男性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

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3倍。

遗传、感染、内分泌等因素以及寒冷、潮湿、疲劳、外伤等均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表现为滑膜微血管和滑膜衬里细胞增生,侵犯软骨或骨组织;关节外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小动脉的坏死性全层动脉炎,可造成皮肤(如慢性溃疡)、神经(如周围神经炎)及多种内脏损伤。

【临床表现】

1、体征:

60~70%者以隐匿型的方式起病,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出现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四肢小关节肿胀、僵硬。

10%左右患者可在某些外界因素如感染、劳累过度、手术、分娩等刺激下,在几天内发作,呈急性起病方式。

发病时常伴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不适,可伴低热。

除关节表现外,还可见肺、心、神经系统、骨髓等器官受累表现。

2、关节表现

(1)、晨僵:

是许多关节炎的表现之一,但在类风湿关节炎最突出,往往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2)、疼痛及压痛: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痛及压痛往往是最早的关节症状,程度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部位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但也可累及肘、膝、足等。

特点是持续性、对称性关节痛和压痛。

(3)、肿胀:

可见于任何关节,但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受累最常见。

(4)、关节畸形:

晚期患者可出现关节破坏和畸形。

3、关节外表现

病情严重或关节症状突出时易见。

可以是一个器官或多个器官,严重程度不同,症状表现也不一致。

可有:

指(趾)坏疽、皮肤溃疡、紫癜、角膜炎等血管炎症状,类风湿结节,间质性肺炎等肺部表现,心包炎等心脏表现,干燥性角膜炎、巩膜炎等眼部表现,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淋巴结病等。

【治疗】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优缺点

 

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美洛昔康、萘丁美酮、依托度酸

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但只能缓解症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

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应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

常见不良反应有:

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胃黏膜糜烂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穿孔,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功能异常,皮疹,转氨酶升高,哮喘,头晕,头痛等。

塞来昔布胃肠道反应较少,适合于老年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