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530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docx

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DOC23页

【文献号】2-286

【原文出处】统计与决策

【原刊地名】武汉

【原刊期号】200507(下)

【分类号】F104

【分类名】统计与精算

【复印期号】200505

【标题】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

【作者】宋涛

【作者简介】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200240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中除上海、南京、杭州三大中心城市外的12座城市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

特点具体分析了各个城市在长三角产业分工中所应处的位置,进而提出了一个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新构想。

【关键词】产业分工/模糊聚类分析/长三角

【正文】

中图分类号:

F224文献标识码:

A

一、模糊聚类分析的步骤

第一步称为正规化,首先要把各代表点的统计指标标准化,以便于分析和比较,本研究采用极值标准化公式:

附图{图}

矩阵。

这个模糊等价矩阵的求法比较复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的方法来实现。

第四步就是采用λ截阵的方法来对模糊相似矩阵进行分析。

二、对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

(一)选定聚类的城市对象与分析指标

即确定论域E={x[,1],x[,2],x[,3],…,x[,n]},并选取指标集Y={y[,1],y[,2],y[,3],…,y[,m]}。

由于上海、南京和杭州三大中心城市在长三角中处于经济龙头的地位,它们各自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因此本文的分

析就不将它们包括在内,而仅分析其余的12座长三角城市,包括湖州、镇江、泰州、常州、扬州、南通、嘉兴、无锡、绍兴、宁波、苏州

和舟山。

对于被研究的这些城市选取人均GDP、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人力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交通条件这六个指标进行分析,按照

指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可以将六大指标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工业发展组,包括前三个指标,此类指标着重于反映城市当前的工业分布状况

和其工业发展阶段。

第二类指标为资源禀赋组,主要反映各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状况。

(二)对工业发展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

我们首先对各城市的工业发展状况做聚类分析。

下面是各城市的指标值(由于舟山的工业门类较少,无法按照重工业与轻工业进行产值

划分,因此这里仅选取11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原始数据见表1。

表1

城市人均GDP(元)重工业产值(亿元)轻工业产值(亿元)

湖州19032291.03297.58

镇江24089469.76385.60

泰州11512678.10511.60

常州26100970.90556.40

扬州14300650.30579.70

南通12923469.17602.72

嘉兴25720482.45787.07

无锡429621505.84939.24

绍兴25094446.06980.61

宁波323191499.801127.60

苏州477003208.651767.86

首先将指标正规化并使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得出模糊等价矩阵见表2。

附图{图}

从工业发展组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1个城市可以大致分为四类:

(1)湖州和镇江一组属于人均GDP较高,但工业总产值较低的区域,且两地的工业发展也与其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相吻合。

一般来说,

人均GDP3000美元是开始进入重工业化的标准,而湖州的人均GDP水平要低于3000美元,所以其以轻工业发展为主的思路是正确的;而镇江

的人均GDP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于3000美元,且其具有沿江的区位优势,由此重工业的发展就应成为其未来的方向。

(2)绍兴和嘉兴两地属于人均GDP水平较高,且工业总产值也较高的区域,但两地的工业发展与其所应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相符。

地的人均GDP都已经十分接近或已经达到3000美元,因此应该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即应逐步向重工业化阶段迈进。

但两地目前的工业分

布却呈现出轻工业为主导的局面,这无疑无法充分发挥两地地处杭州湾所具有的沿海区位优势,因此两地应该加强工业结构调整,在维持

原有轻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重工业的发展。

(3)南通、扬州和泰州被分为一组,它们最主要的共同特点在于虽然它们的人均GDP水平都比较低,但各地的工业总产值却都比较高。

再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各地的工业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扬州和泰州两地的人均GDP水平距离3000美元还有很大的距离,但两地

的工业却已表现为明显的重工业化,这可能与近年来江苏的沿江开发战略有关;南通虽然仍然以轻工业为主,似乎是符合其应处的工业发

展阶段,但必须注意重工业的发展要求大量的水资源,且会带来相对较大的污染,因此重工业的发展最好应选址在江河的入海口附近或是

沿海地区。

如此分析表明,南通和泰州两地发展重工业的区位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应该大力发展;而扬州的重工业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且

其人均GDP水平也不高,不适宜过早地进入工业的重型化时期。

(4)其余的常州、宁波、无锡、苏州四个城市分为一组,它们的主要相似点在于人均GDP水平很高且工业总产值水平也很高,并且都表

现出以重工业发展为主的显著特征。

四个城市依托其沿江或是靠海的区位优势,在重工业的发展上卓有成效,各地的人均GDP水平也表现

出它们正在稳步地迈向工业化的中后期,因此预计未来重工业占四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

(三)对资源禀赋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

对于人力资源指标,我们采用每万人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来衡量,而对于旅游资源和区位交通条件则使用权重评分法。

该法是将评

价对象按实际程度分为若干等级,并制定出各评分标准,组织专家按等级对各对象打分(如表3);然后,在确定了专家权数后,结合权数

进行调整,最后得出分析指标值见表4。

表3权重评分法因子及分析指标值

因子评分等级得分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5分比较丰富4分一般3分不丰富2分

区位交通条件十分便利5分比较便利4分一般3分不便利2分

表4

城市人力资源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条件

湖州22342

镇江56733

泰州34524

常州62544

扬州22633

南通54325

嘉兴20754

无锡72154

绍兴31644

宁波45235

苏州30755

舟山52645

同样将指标正规化并使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得出模糊等价矩阵如表5。

运用截阵的方法来对模糊相似矩阵进行分析,得到下面的分类结果:

附图{图}

从资源禀赋组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除三大中心城市外的长三角各城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湖州由于北临太湖,因此属于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但其区位交通条件以及人力资源状况都不是很好。

因此在受限于区位条件前

提下,为了实现充分发挥相对比较优势的目的,湖州应该以发展休闲旅游和轻工拥为主。

附图{图}

(2)南通、泰州一组属于区位交通条件很好、人力资源条件一般、旅游资源不丰富的地区,两市位于长三角龙头的长江口区域,沿江且

靠海的独特区位使它们成为国际重工业转移的优良承接地。

但该地区的人力资源条件并不出色,因此,在重工业的选择上应该侧重于技术

含量稍低的基础重工业,如冶金、惮舶制造等。

(3)扬州、嘉兴、苏州这三个城市属于旅游资源很丰富、区位交通条件较好,但人力资源条件仍显不足的地域。

其中苏州由于濒临太湖

,且自身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在整个长三角中其旅游资源是最为丰富的;但其沿江的常熟、张家港等下属市县都处于长江

口区域,具有很好的水运物流基础设施及承接国际重工业转移的资源禀赋环境,因此苏州在重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与保护开发旅

游资源方面,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

(4)舟山、镇江、绍兴、常州、宁波和无锡的共同特点是人力资源状况比较优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区位交通条件较好。

该组别的城

市皆处于沿江或沿海地区,都具有发展重工业的良好地理禀赋条件,且各城市的人力资源状况都比较好,因此应选择技术含量较高的重工

业产业门类,如高精机械制造等。

同时常州和无锡由于临近太湖,同样应当注意与苏州一样的平衡点问题。

(四)综合六项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

经过计算得到的最终模糊等价矩阵如表6。

附图{图}

类;

λ=0.899时,等价类为{x[,1]},{x[,2],x[,5],x[,6]},{x[,3],x[,7]},{x[,4],x[,8],x[,10]},{x[,9],x[,11

]},共5类;

λ=0.898时,等价类为{x[,1]},{x[,2],x[,5],x[,6]},{x[,3],x[,7]},{x[,4],x[,8],x[,10],x[,9],x[,11]},

共4类。

综合考虑六项指标聚类分析结果,将11座城市分为如下四类:

(1)湖州的人均GDP水平一般,工业总产值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较差,区位交通条件不好,人力资源水平不高,但旅游资源较丰富,适

宜于发展旅游休闲业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轻工业。

(2)南通、泰州区位交通条件最好,工业基础和物流基础设施较好,又具有沿江、靠海的独特区位优势,虽然人均GDP水平较低,但良

好的区位条件和物流基础设施能够弥补其跨阶段发展所带来的成本,因此两地应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临港重工业和

物流业,但因受限于两地不高的人力资源水平,可选择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重工业产业门类。

(3)嘉兴、绍兴靠海,扬州临江,三地的区位交通条件都较好,且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但共同的不足是人力资源水平都很低,同时出

于保护旅游资源的考虑,两地还是应该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轻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当然,为了有效利用两地较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加强

港口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业也应该成为三地共同的选择。

(4)镇江、常州、宁波、无锡、苏州五市的区位条件都较好,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最重要的是这些城市的人均GDP水平都比较高,工

业总产值也较高,具有很好的工业基础。

其中常州、无锡、苏州三市充分利用了沿江的重工业发展地域优势,实现了工业的重型化转变,

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三市同时还拥有临太湖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如何处理好工业发展与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它们共同的难题。

与它们

不同的是镇江、宁波两地受旅游开发的限制要少与前三者,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重工业化的道路,且两市的人力资源条件都较好,这也

成为两地发展高新工业的优势条件。

三、对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的构想

长三角在中短期内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围绕这个目标,长三角内的区域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通过分工形成基于各自比

较优势的区域特色经济,提高产业效率。

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可以通过基于功能定位的划分来对整个制造业价值链进行整合,形成跨行政区域的功能经济区域。

首先将制造

业分为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储运物流、现代服务四大环节。

其中生产加上可细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而储运物流可细分为内河运输和海

运。

根据这样的划分,再结合本文对长三角各辅助城市的模糊聚类分析,提出下面的区域产业分工方案:

(1)南京、上海、杭州因为经济的先发优势和人才优势效应应注重发展研究开发和现代服务。

(2)长江口区域(包括上海、南通、泰州、苏州和无锡沿江地区)注重储运物流并加紧沿江海重工业的发展。

(3)杭州湾区域(包括杭州、嘉兴、绍兴等地)注重发展轻工业、信息产业和海运物流。

(4)环太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