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28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精品.docx

初一数学最新教案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精品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3课时)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感受从算式到方程的优越性.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3、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让学生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将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为x=a的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通过天平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体会利用方程可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安排:

3课时

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小学学过的知识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2.1.1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校买了一批树苗绿化校园,第一天种了全部树苗的

,第二天种了50棵,两天合计种了90棵,学校共买了多少棵树苗?

活动1:

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列算式解这道题:

(90-50)÷

分析:

两天合计种了90棵,第二天种了50棵,那么第一天种了多少棵?

90-50=40棵第一天种了树苗的

,问全部树苗有多少?

40÷

=120综合列式为(90-50)÷

=120

小学我们学了简易方程,你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道题吗?

解:

设学校共买了x棵树苗,依题意得:

x+50=90

x=90-50∴x=(90-50)÷

=120

比较两种方法:

分析方程与算式之间的关系,解释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板书:

从算式到方程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投影片)

问题: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你会用算式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用算术法:

汽车从青山经翠湖到秀水的路程是(50+70)千米,用去了的时间为(5-3)小时.速度是(50+70)÷(5-3)千米/小时,汽车从王家庄到青山用了3小时,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50+70)÷(5-3)]×3+50千米

列综合式为:

[(50+70)÷(5-3)]×3+50=230

列方程的方法:

王家庄距青山(x-50)千米,王家庄距秀水(x+70)千米.

从章前图的时间表中可以得出关于时间的数量:

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3小时,王家庄到秀水行车5小时,根据汽车匀速行驶,可知各段路程的车速相等,于是列出方程

方程中

的意义是汽车从王家庄到青山的速度,

的意义是汽车从王家庄到秀水的速度.

比较上面两种方法:

可知列方程的方法很容易,列算式难些,教师简述代数法的优点,说明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思考:

对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

如:

根据汽车从王家庄到青山的速度与汽车从青山到秀水的速度相等.

(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1、例题讲解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某校女生占全校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分析:

(1)已使用时间+继续使用时间=规定的检修时间

(2)2(长+宽)=周长长=1.5×宽

(3)女生人数=52%×全校人数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

男生+女生=全体

让学生观察上面各个方程,发现它们的特征:

(1)未知数的个数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

(2)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

归纳: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从方程1700+150x=2450,你能估算出x的值吗?

如果x=1,1700+150x的值是1700+150×1=1850

x=2,1700+150x的值是1700+150×2=2000

…………

可以发现:

x=5时,1700+150x=2450,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X=5叫做方程1700+150x=2450的解.

你能发现:

1700+150x=2600的解吗?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2、探究活动引导

探究主题:

如何根据题意列方程

探究准备:

某校初一(5)班49人,现增加3名女生后,班上男生与女生人数相等,问班上原有多少名男生可?

多少名女生?

探究过程:

问题中一共涉及哪些量?

这些量中哪些是已知量?

哪些是未知量?

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如何?

班上原来的人数49=原有男生人数?

+原有女生人数?

班上现在的人数52=现有男生人数?

+现有女生人数?

解:

若设班上原有x个男生,则原有(49-x)个女生,现有男生人数为x,现有女生人数为(52-x)个

依题意有:

x=52-x

列方程关键要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本节课主要讲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概念,通过解应用题的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代数法的优点,有了方程后,人们解决许多问题就更方便了。

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四)作业:

(略)

(五)板书设计

2.1.1一元一次方程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小黑板)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某校女生占全校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二、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1.2等式的性质(2课时)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有了方程后,我们可以估算出某些方程的解,但是仅依靠估算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困难的,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而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必须先讨论等式的性质.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什么叫做等式?

等式具有哪些性质?

用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等式,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下面我们先观察下列实验,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拿出天平和砝码演示.

我们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事实同样的性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口述一下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呢?

在学生交流合作完成后,老师板书: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

如果a=b,那么a±c=b±c

下面我们继续来看这样一个实验.通过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等式的这一性质吗?

用式子的形式怎样表示这个性质呢?

在学生交流合作讨论后老师板书: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

如果a=b,那么ac=bc或如果a=b(c≠0),那么

,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比较:

(1)相同点:

等式两边都是进行同一种运算,要加(或减)都加(或减),要乘以(或除以)都乘以(或除以),而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乘以或除以的数是同一个代数式和同一个数.

(2)不同点:

性质1所加(或减)的是不受限制的同一个代数式,性质2所乘(或除以)的是受限制的同一个数(除数受0的限制),而且乘以(或除以)不能是含有字母的整式.

(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1、例题讲解

例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3)-

x-5=4

分析:

(1)要使方程x+7=26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要在左边减去7,根据等式性质1,左边减去7,右边也要减去7.

(2)要使-5x=20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要在左边除以-5,根据等式性质2,右边也要除以-5.

(3)要使方程-

x-5=4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先要在等式两边加上5,得-

x=9,再两边除以-

,得x=-27.

如何检验解方程得出的解是否正确呢?

把求出的解x的值分别代入方程左右两边,求出两个代数式的值,然后看左边是否等于右边.如将x=-27代入方程-

x-5=4的左边得-

×(-27)-5=9-5=4=右边,所以x=-27是方程的解.

2、变式练习:

(小黑板)

(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且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条性质.

①如果2x=5-3x,那么2x+_______=5.

②如果0.2x=10,那么x=_______.

(2)下列各式的变形能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的为()

A、由

=0,得x=2B、由

=3,得x=1

C、由-2a=-3,得a=

D、x-1=4。

得x=5

3、探究活动引导

探究主题:

如何正确使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探究准备:

对方程3x-3=2x-3有如下两种解法,你认为哪种解法是正确的?

甲生:

两边加上3得3x-3+3=2x-3+3,于是3x=2x,两边同时除以x得3=2,此方程无解.

乙生:

两边加上3得3x-3+3=2x-3+3,于是3x=2x,两边同时减去2x得3x-2x=2x-2x,于是x=0.

我认为乙种解法正确.

甲乙两人解答的第一步是正确的,它都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在方程两边都加上3,甲的第二步在方程两边都除以x这个整式,根据等式性质2应该是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不符合等式的性质,所以甲是错误的,忽视了除数不为0的限制条件,因此在以后解方程中,不能用两边同除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整式.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本节通过天平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两个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来解方程,解方程实质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施行变形,每一步变形必须符合等式的性质.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2.1.2等式的性质

用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

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

如果a=b,那么ac=bc或如果a=b(c≠0),那么

.

2.1.2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

第3课时复习巩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用两个课时讲了从算式到方程,主要讲了应用题的两种解法,即算术法和代数法和解方程的两种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比较,让我们体会到代数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今天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1、什么叫做等式?

举例说明.

2、等式有哪些性质?

3、口答:

(1)从a=b能不能得到a-1=b-1呢,为什么?

(2)从a=b能不能得到-4a=-4b呢,为什么?

(3)从a-5=b-5能不能得到a=b呢,为什么?

(4)从

能不能得到a=b呢,为什么?

(5)从a-b=0能不能得到a=b呢,为什么?

(6)从a=-b能不能得到a+b=0呢,为什么?

4、口答:

(1)怎样从等式x-3=6得到等式x=9?

(2)怎样从等式2x=x+1得到等式x=1?

(3)怎样从等式

x=-

x得到等式x=0?

(4)怎样从等式-5x=20得到等式x=-4?

(5)怎样从等式

得到等式x=

(6)怎样从等式2x+1=2y+1得到等式x=y?

小结: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施行等式变形时,首先要分析原来的等式到新等式形状上有哪些变化,然后针对变化步骤变形,每步变形必须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1、例题讲解

例1:

填空

(1)如果2x-1=0,那么2x=_______,

(2)如果

x=

,那么x=_______.

(3)如果3(x+2)=60,那么x+2=______,

(4)如果

,那么2x+9=_______.

例2: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

(1)如果x-2=3,那么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2)如果6x=5x-1,那么6x-5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3)如果

x=5,那么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4)如果-4x=3,那么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5)如果a-2=b-2,那么a=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6)如果-x=y,那么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2、探究活动引导

探究主题:

利用等式性质比较x与y的大小.

探究准备:

若8x+9y-3=8y+9y,利用等式的性质比较x与y的大小.

探究过程:

要比较两数x与y的大小,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有哪些方法?

(1)借助数轴比较,要求两个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根据正数、负数的定义来比较,要求两数异号.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要求两数均为负数.,

(4)求差法,要求能得到两数差的符号.

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8x+9y-3)得8x+9y-3-(8x+9y-3)=8y+9y-(8x+9y-3)

得y-x=3>0,所以y>x.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巩固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通过复习要求同学能够判断从一个等式出发能否得到一个新的等式,并说明理由.知道怎样从一个等式出发得到一个新的等式,能通过分析等式的形状的变化,从已知等式出发,采取适当的变形,写出变形后的完整结果.

(四)作业:

(略)

(五)板书设计

复习巩固

1、例题讲解

例1:

填空

(1)如果2x-1=0,那么2x=_______,

(2)如果

x=

,那么x=_______.

(3)如果3(x+2)=60,那么x+2=______,

(4)如果

,那么2x+9=_______.

例2: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

(1)如果x-2=3,那么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2)如果6x=5x-1,那么6x-5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3)如果

x=5,那么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4)如果-4x=3,那么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5)如果a-2=b-2,那么a=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6)如果-x=y,那么x=____;根据______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