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270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

《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docx

财务管理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精炼笔记

第9章收入与分配管理

第九章 收入与分配管理

考点一:

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原则和内容(掌握)

(一)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2)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3)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4)投资与收入对等原则。

(二)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内容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表述为: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1.收入管理

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本企业资产使用权等。

具体表现为:

销售商品得到的商品销售收入;提供运输、修理等劳务取得的劳务收入;让渡专利、商标等元形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使用费,以及以投资方式供其他企业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获得的股利。

销售收入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销售收入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销量与价格,销售预测分析与销售定价管理构成了收入管理的主要内容。

2.纳税管理

纳税管理是对纳税所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行为,纳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纳税筹划,即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对企业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事先规划以减少应纳税额或延迟纳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纳税管理包含五方面内容:

企业筹资纳税管理;企业技资纳税管理;企业营运纳税管理;企业利润分配纳税管理;企业重组纳税管理。

3.分配管理

企业的收入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收入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是对企业收入的分配,是对成本费用的补偿,是一种初次分配;第二层次是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是一种再分配;狭义的收益分配则仅仅是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根据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公司净利润的分配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公积金;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4)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考点二:

销售预测分析(熟练掌握)

销售预测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一)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法

1.含义:

定性分析法,即非数量分析法,是指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经验,对预测对象的未来情况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提示】定性分析法一般适用于预测对象的历史资料不完备或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情形。

2.类别:

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法主要包括营销员判断法、专家判断法和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1)营销员判断法

营销员判断法,又称意见汇集法,是由企业熟悉市场情况及相关变化信息的经营管理人员对由营销员调查得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较为正确预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用时短、耗费小,比较实用。

但是这种方法单纯靠营销人员的主观判断,具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和较大的片面性。

(2)专家判断法

专家判断法,是由专家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特定产品的未来销售量进行判断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形式:

①个别专家意见汇集法,即分别向每位专家征求对本企业产品未来销售情况的个人意见,然后将这些意见再加以综合分析,确定预测值。

②专家小组法,即将专家分成小组,运用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进行判断预测的方法。

【提示】专家小组法的缺陷是预测小组中专家意见可能受权威专家的影响,客观性较德尔菲法差。

③德尔菲法,又称函询调查法,它采用函询的方式,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各专家在互不通气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进行预测,然后由企业把各个专家的意见汇集在一起,通过不记名方式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参考别人的意见修正本人原来的判断,如此反复数次,最终确定预测结果。

(3)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就是利用产品销售量在不同寿命周期阶段上的变化趋势,进行销售预测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时间,一般要经过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了解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有助于正确选择预测方法,如:

萌芽期历史资料缺乏,可以运用定性分析法进行预测;成长期可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成熟期销售量比较稳定,适用趋势预测分析法。

【提示】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是对其他预测分析方法的补充。

(二)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法

1.含义:

定量分析法,也称数量分析法,是指在预测对象有关资料完备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建立预测模型,作出预测。

2.分类:

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法一般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两大类。

(1)趋势预测分析法

趋势预测分析法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

①算术平均法,即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值,求出其算术平均数,并将该平均数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Y—预测值;Xi—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n—期数。

【提示】算术平均法适用于每期销售量波动不大的产品的销售预测。

②加权平均法,同样是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值,将各个样本值按照一定的权数计算得出加权平均数,并将该平均数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提示1】一般地,由于市场变化较大,离预测期越近的样本值对其影响越大,而离预测期越远的则影响越小,所以权数的选取应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

【提示2】加权平均法较算术平均法更为合理,计算也较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应用较多。

③移动平均法,从n期的时间数列销售量中选取m期(m数值固定,且m<n/2)数据作为样本值,求其m期的算术平均数,并不断向后移动计算观测其平均值,以最后一个m期的平均数作为未来第n+1期销售预测值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提示1】为了能使预测值更能反映销售量变化的趋势,可以对上述结果按趋势值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为:

【提示2】由于移动平均法只选用了n期数据中的最后m期作为计算依据,故而代表性较差。

该法假设预测值主要受最近m期销售量的影响,适用于销售量略有波动的产品预测。

④指数平滑法,实质上是一种加权平均法,是以事先确定的平滑指数a及(1-a)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预测销售量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提示1】一般地,平滑指数的取值通常在0.3~0.7之间,其取值大小决定了前期实际值与预测值对本期预测值的影响。

采用较大的平滑指数,预测值可以反映样本值新近的变化趋势;采用较小的平滑指数,则反映了样本值变动的长期趋势。

因此,在销售量波动较大或进行短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大的平滑指数;在销售量波动较小或进行长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小的平滑指数。

【提示2】该方法运用比较灵活,适用范围较广,但在平滑指数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2)因果预测分析法

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影响产品销售量(因变量)的相关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销售预测的方法。

因果预测分析法最常用的是回归分析法。

考点三:

销售定价管理(熟练掌握)

(一)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

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因素;

2.成本因素;

3.市场供求因素;

4.竞争因素;

5.政策法规因素。

(二)企业的定价目标

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企业的定价目标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现利润最大化

2.保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

3.稳定价格

4.应付和避免竞争

5.树立企业形象及产品品牌

(三)产品定价方法

产品定价方法主要包括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两大类。

1.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1)成本的范畴

企业成本范畴基本上有三种成本可以作为定价基础,即变动成本、制造成本和全部成本费用。

①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②制造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费用支出,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由于制造成本不包括各种期间费用,因此不能正确反映企业产品的真实价值消耗和转移。

利用制造成本定价不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的继续进行。

③全部成本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销售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和费用总额,包括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各种期间费用。

【提示1】变动成本可以作为增量产量的定价依据,但不能作为一般产品的定价依据。

【提示2】在完全成本基础上制定价格,既可以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又可以使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得以全部实现。

(2)定价方法

①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就是在全部成本费用的基础上,加合理利润来定价。

合理利润的确定,在工业企业一般是根据成本利润率,而在商业企业一般是根据销售利润率。

在考虑税金的情况下,有关计算公式为:

1)成本利润率定价:

成本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成本总额×100%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1?

适用税率)

2)销售利润率定价:

销售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销售总额×100%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

销售利润率?

适用税率)

上述公式中,单位成本是指单位全部成本费用,可以用单位制造成本加上单位产品负担的期间费用来确定。

【提示】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可以保证全部生产耗费得到补偿,但它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往往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

并且,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间接费用难以准确分摊,从而会导致定价不准确。

②保本点定价法

保本点定价法的基本原理,是按照刚好能够保本的原理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

即能够保持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销售价格水平,采用这一方法确定的价格是最低销售价格。

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适用税率)=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

③目标利润法

目标利润定价法是根据预期目标利润和产品销售量、产品成本、适用税率等因素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价格=(目标利润总额+完全成本总额)/[产量销售×(1-适用税率)]

或:

=(单位目标利润+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

④变动成本定价法

变动成本定价法是指企业在生产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这些增加的产品可以不负担企业的固定成本,只负担变动成本。

在确定价格时产品成本仅以变动成本计算。

此处所指变动成本是指完全变动成本,包括变动制造成本和变动期间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

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最优价格应是企业取得最大销售收入或利润时的价格。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可以契合这一要求,主要有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和需求函数定价法等。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升降而变动的程度,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2)边际分析定价法

边际分析定价法,是指基于微分极值原理,通过分析不同价格与销售量组合下的产品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价决策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按照微分极值原理,如果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即边际利润等于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那么,利润将达到最大值。

此时的价格就是最优销售价格。

(四)价格运用策略

主要的价格运用策略有以下几种:

1.折让定价策略

折让定价策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刺激购买者,从而达到扩大产品销售量的目的。

价格的折让的主要表现是折扣,一般表现为单价折扣、数量折扣、推广折扣和季节折扣等形式。

单价折扣,是指给予购买者以价格上的折扣,而不管其购买数量的多少。

数量折扣,即按照购买数量的多少给予的价格折扣。

购买数量越多,则折扣越大;反之,则越小。

推广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中间商帮助推销本企业产品而给予的价格优惠。

季节折扣,即企业为鼓励购买者购买季节性商品所给予的价格优惠,这样可以鼓励购买者提早采购,减轻企业的仓储压力,加速资金周转。

2.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是指针对购买者的心理特点而采取的一种定价策略,主要有声望定价、尾数定价、双位定价和高位定价等。

(1)声望定价,是指企业按照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在消费者中的信任程度来制定产品价格的一种方法。

一般地,声望越高,价格越高,这就是产品的“名牌效应”。

(2)尾数定价,即在制定产品价格时,价格的尾数取接近整数的小数或带有一定谐音的数等。

【提示】尾数定价法一般只适用于价值较小的中低档日用消费品定价。

(3)双位定价,是指在向市场以挂牌价格销售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标价来促销的一种定价方法。

【提示】双位定价法适用于市场接受程度较低或销路不太好的产品。

(4)高位定价,即根据消费者“价高质优”的心理特点实行高标价促销的方法。

3.组合定价策略

组合定价策略是针对相关产品组合所采取的一种方法。

它根据相关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情况,使互补产品价格有高有低,或使组合售价优惠。

对于具有互补关系的相关产品,可以采取降低部分产品价格而提高互补产品价格,以促进销售,提高整体利润,如便宜的整车与高价的配件等。

对于具有配套关系的相关产品,可以对组合购买进行优惠,比如西服套装中的上衣和裤子等。

【提示】组合定价策略可以扩大销售量、节约流通费用,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4.寿命周期定价策略

寿命周期定价策略是根据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生命周期,分阶段确定不同价格的定价策略。

推广期产品应采用低价促销策略;成长期的产品可以采用中等价格;成熟期的产品可以采用高价促销,定价时必须考虑竞争者的情况,以保持现有市场销售量;衰退期的产品应该降价促销或维持现价并辅之以折扣等其他手段。

考点四:

纳税管理(新增)

1.纳税管理概述

(1)纳税管理概念:

企业纳税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实务所实施的研究和分析、计划利筹划、处理和监控、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的全过程管理行为。

纳税管理的目是规范丑到k纳衍为、合理降低税收支出、有效防范纳税风险。

(2)纳税筹划概念:

纳税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纳税主体的投资、筹资、营运及分配行为等涉税事项作出事先安排,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纳税筹划的外在表现是降低税负和延期纳税。

(3)纳税筹划原则:

合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先行性原则

(4)纳税筹划的方法:

①减少应纳税额:

A.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免税政策减税政策退税政策税收扣除政策税率差异分劈技术;税收抵免);B.转让定价筹划;②法递延纳税。

2.企业筹资纳税管理

按筹资来源划分,企业筹资可划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内部筹资来源于企业内部,以积累的留存收益为主,外部筹资来源于企业外部,又可分为债务筹资和

股权筹资。

    

(1)内部筹资纳税管理

内部筹资是减少股东税收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外部筹资纳税管理

表达式为:

vL=vu+PV(利息抵税)一PV(财务困境成本)

    式中,VL表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Yu表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PV(利息抵税)表示利息抵税的现值,PV(财务困境成本)表示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使用债务筹资的确可以带来节税收益,增加企业价值,但出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考虑,在采用债务筹资方式筹集资金时,不仅要将资本结构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还要确保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大于债务利息率。

    3.企业投资纳税管理

(1)直接投资纳税管理

按投资方向,直接技资纳税管理可以划分为直接对内投资纳税管理和直接对外投资纳税管理。

①直接对外投资纳税管理。

企业的直接对外投资,主要包括企业联营、合营和设立子公司等行为,由于这类投资规模较大,选择范围广,存在较为广阔的纳税筹划空间。

纳税人可以在投资组织形式、投资行业、投资地区和投资收益取得方式的选择上进行筹划。

②直接对内投资纳税管理。

直接对内投资,是指在本企业范围内的资金投放,用于购买和配置生产经营所需的生产资料,这里主要对长期经营资产进行纳税筹划。

【提示】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因此,企业在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时,应该进行自主研发,从而享受加计扣除优惠。

(2)间接投资纳税管理

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是指企业用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而不直接参与其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投资活动,资产负债表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就属于企业持有的间接投资。

    4.企业营运纳税管理

(1)采购的纳税管理

采购主要影响流转税中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

①增值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②购货对象的纳税筹划;③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④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2)生产的纳税管理

企业生产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原材料、人工工资和相关费用转移到产品的全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

(1)存货计价的纳税筹划;

(2)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3)期间费用的纳税筹划。

(3)销售的纳税管理

企业销售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税收问题:

①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②促销方式的纳税筹划。

5.企业利润分配纳税管理

(1)所得税的纳税管理;

(2))股利分配的纳税管理,包括基于自然人股东的纳税筹划;基于法人股东的纳税筹划。

  6.企业重组纳税管理

考点四:

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熟练掌握)

(一)股利分配理论

1. 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限定下,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公司市场价值的高低,完全由公司所选择的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而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

该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资本市场理论之上的,假定条件包括:

(1)市场具有强式效率;

(2)不存在任何公司或个人所得税;

(3)不存在任何筹资费用,包括发行费用和各种交易费用;

(4)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即投资决策不受股利分配的影响;

(5)股东对股利收入和资本增值之间并无偏好。

2. 股利相关论

(1)“手中鸟”理论

该理论认为用留存收入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股东偏好现金股利优于资本利得。

该理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密切相关的,即当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随之上升,公司的价值将得到提高。

(2)信号传递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越多,预示着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越强。

因此,公司通过高派现向市场传递较好前景的利好消息,引起股票价格上涨,企业价值增加。

(3)所得税差异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以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入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4)代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有助于减缓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

高水平股利政策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但同时增加了外部融资成本。

因此,最优的股利政策应该是代理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之和最小。

(二)股利政策

1. 剩余股利政策

(1)含义: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额,先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来分配,即净利润首先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如果还有剩余,就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则不派发股利。

(2)优点:

留存收益优先保证再投资的需要,有助于降低再投资的资本成本,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

(3)缺点:

若完全遵照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股利发放额就会每年随着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

在盈利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股利发放额与投资机会的多寡呈反方向变动;而在投资机会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股利发放额将与公司盈利呈同方向波动。

剩余股利政策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也不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4)适用范围:

剩余股利政策一般适用于公司的初创阶段。

其理论依据是股利无关论。

2. 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1)含义:

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或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某一固定比率逐年稳定增长。

公司只有在确信未来盈余不会发生逆转时才会宣布实施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2)优点

①由于股利政策本身的信息含量,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

②稳定的股利额有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有利于吸引那些打算进行长期投资并对股利有很高依赖性的股东。

③稳定的股利政策可能会不符合剩余股利理论,但考虑到股票市场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股东的心理状态和其他要求),为了将股利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即使推迟某些投资方案或暂时偏离目标资本结构,也可能比降低股利或股利增长率更为有利。

(3)缺点:

股利的支付与企业的盈利相脱节,即不论公司盈利多少,均要支付固定的或按固定比率增长的股利,这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紧缺,财务状态恶化。

此外,在企业无利可分的情况下,若依然实施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也是违反《公司法》的行为。

(4)范围:

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通常适用于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且很难被长期采用。

3.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1)含义: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公司确定固定的股利支付率,并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

(2)优点

①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体现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股利分配原则;

②由于公司的获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应当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

(3)缺点:

①大多数公司每年的收益很难保持稳定不变,导致年度间的股利额波动较大,由于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波动的股利很容易给投资者带来经营状况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的不良印象,成为影响股利的不利因素。

②容易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

这是因为公司实现的盈利多,并不能代表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用来支付较多的股利额。

③合适的固定股利支付率的确定难度比较大。

(4)范围: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只是比较适用于那些处于稳定发展并且财务状况也比较稳定的公司。

4.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含义: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指公司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正常股利额,每年除了按正常股利额向股东发放股利外,还在公司盈余较多、资金较为充裕的年份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

但是,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股利支付率。

(2)优点

①赋予公司较大的灵活性,使公司在股利发放上留有余地,并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

公司可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股利发放水平,以稳定和提高股价,进而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②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至少可以得到虽然较低但比较稳定的股利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

(3)缺点:

①由于各年度之间公司盈利的波动使得额外股利不断变化,造成分派的股利不同,容易给投资者收益不稳定的感觉。

②当公司在较长时间持续发放额外股利后,可能会被股东误认为“正常股利”,一旦取消,传递出的信号可能会使股东认为这是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表现,进而导致股价下跌。

(4)范围:

对那些盈利随着经济周期而波动较大的公司或者盈利与现金流量很不稳定时,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考点五:

利润分配制约因素(掌握)

1.法律因素

(1)资本保全约束;

(2)资本积累约束;

(3)超额累积利润约束(我国目前没有);

(4)偿债能力约束。

2.公司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