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16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docx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

29个高频考点考前再关注

高频考点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答题术语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周王通过分封制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与小宗服从大宗。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题术语

(1)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使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影响深远,被历代王朝所沿用。

(2)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3)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4)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考点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答题术语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由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演变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答题术语

(1)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

其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2)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3)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

(4)《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罗马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5)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罗马法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6)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前期是公民,后期指自由民)平等,维护了罗马共和国(后来是罗马帝国)的统治。

高频考点5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

答题术语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三个领域的手工业成就最为突出。

(3)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高频考点6古代商业的繁荣与古代经济政策

答题术语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高频考点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答题术语

(1)春秋战国时期:

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当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西汉时期:

西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3)宋明时期:

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

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

(4)明清之际:

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主张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频考点8辉煌的古代科技、文学和文艺

答题术语

(1)科技: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

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显著。

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

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高频考点9近代前期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

答题术语

(1)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内地,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3)《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破坏,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在反封建的同事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

高频考点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答题术语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的建党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4)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5)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这样一条道路。

(6)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全民族抗战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

(8)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高频考点1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题术语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高频考点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题术语

(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民国初期的社交礼仪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发生重大变化。

(3)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5)报刊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频考点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题术语

(1)“新思想”萌发: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

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高频考点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答题术语

(1)起源: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升华。

(2)复兴:

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发展:

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社会,人要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要反对专制和神学。

这种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高频考点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答题术语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联邦共和制:

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

(3)法国议会共和制:

法国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颁布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1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1871年制定了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高频考点16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答题术语

(1)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引发了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荷兰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同时也将深重的灾难带给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

高频考点17两次工业革命

答题术语

(1)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近代城市兴起,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列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高频考点18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答题术语

(1)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而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

(2)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巴黎公社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反动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政权。

(4)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5)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并结合俄国革命具体实践,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高频考点1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答题术语

(1)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建立,其他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时期。

(5)“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高频考点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题术语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全面建设时期,党和国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

但是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干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开放格局。

高频考点21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答题术语

(1)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心中国首次以大国的省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求同存异”及时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坚强团结合作。

(5)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实现正常邦交。

(6))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的方针和社会的进程;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高频考点22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答题术语

(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国民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抗日战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高频考点2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答题术语

(1)科技:

“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银河亿万次计算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

(2)“双百”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了科技文艺工作的迅速发展,其间虽有曲折,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育事业曾经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但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政策基础。

高频考点24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题术语

(1)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

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的转变。

(2)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

西方政府建立福利国家的动机既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是出于缓和不断加深的社会矛盾。

高频考点25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题术语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中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讨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时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其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因启方向性错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高频考点26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题术语

(1)二战后初期:

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极相互对峙,“冷战”局面出现。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高频考点27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答题术语

(1)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欧盟——体制化,设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北美自由贸易区——半体制化,无协调性组织机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5)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6)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高频考点28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

答题术语

(1)物理学:

牛顿的经典力学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

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生物学:

达尔文的进化论破解了生命的起源问题,否定了宗教的创世说。

(3)技术革命:

经过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由“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高频考点29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答题术语

(1)浪漫主义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4)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架起桥梁的伟人。

(5)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自制电影放映成功,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高考历史:

42个高频考点

一、中国的政治文明

  考点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考点2:

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考点3:

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①相权三分;

  ②职权分明;

  ③节制君权。

  

(2)影响

  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

  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考点4:

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考点5: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