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15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docx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苏科版数学教案韩冬设计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单元教学内容】:

第96页---第115页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

共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

我们的校园………………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例1:

9加几和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性练习

1.出示卡片"9+()=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答。

3.口算。

9+1+29+1+59+1+3

二、新课

谈话: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配有描述比赛场面的画外音:

"现在运动场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组跑步、跳绳、踢毽决赛,还有......"由此,促使学生走进运动会场。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此时,出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课件设计配有声音和动作显示点数过程。

②接着数,数出结果。

课件显示出与点数的区别,在说“纸箱里有9盒"之后,出现接着数的声音和动作。

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课件显示放进纸箱1盒饮料的动作,并配有口述"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

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

①教师引导:

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

回想一下,怎样算的?

我们来看屏幕。

先指出:

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外有4盒饮料(闪动),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

所以要用9+4计算。

(板书:

9+4)

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

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

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

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

先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

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

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

"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

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

看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算式是(此处稍倾停,等待学生回答)9+6。

(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座怎样算?

得数是几?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9加几)

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

得数是多少呢?

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分组活动。

1.收集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运动会正在进行的还有哪些项目?

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各组要有专人记录收集的信息)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明确提出:

各组准备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教师整理板书出学生提的问题。

3.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比如:

“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4.评价。

(1)请学生评议一下哪些组观察仔细,问题提得好?

哪些同学积极发表意见,想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实际,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四、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题。

(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

(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

2.做练习十七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读填写结果,集体订正。

(3)依次观察两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主要让学生说出:

第一个加数是9没有变,第二个加数不同(变化了),得数也不同(也随着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

教科书P99-100的练习七。

【教学目标】:

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难点】:

熟练、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练习指导】

1.出示课本99页的第2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这两道题要我们做什么?

怎么算?

(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完成课本99页的第1题。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情境,要求左右两边一共有多少羊?

该怎样列式?

(列式:

9+7)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99页的第3题。

请学生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画内容,要列加法算式,应该提什么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和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要求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4.完成课本100页的第4题。

提问“大括号”是什么意思?

(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该怎样列式,说一说计算过程。

5.完成课本100页的第5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图,图下是:

□+□=□,没提出要计算的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图意,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有多少只蜜蜂?

或有多少朵花?

)并根据提的问题列式、计算,再说出计算的过程。

6.独立完成课本100页的第6题。

完成后,全班讲评。

7.完成课本100页的第7题。

这一道是10以内的加法和9加几的混合练习,用这来巩固知识,并会区1分不同的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的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叫做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初步学会解答一半用图画一半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为正式学习解答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主体图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9-4=19-9=9+6=

9+8=9-9=10-9=9+9=

2.9+7,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课本102页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填在书上。

二.新授课

1.出示课本101页的例3的主体图。

(1)提问:

图中告诉我们有什么?

(乐队有5人)

又告诉我们什么?

(唱歌的有9人)

要我们求什么?

(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

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写出来,都把它叫做已知条件。

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叫做问题。

提问:

这道题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

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

教师:

我们现在已学过的题目,一般都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

请大家同桌的互相说一说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和问题。

(2)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为什么?

(因为是把唱歌的人和乐队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列式:

9+5

教师:

我们今天学的这种一半用文字表示的应用题叫图文应用题。

(板书课题)

小结:

我们以后做这样的应用题时,都要首先看清楚题中告诉我们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并列出算式来。

(3)9+5怎样计算呢?

请同桌的同学用摆小圆片的方法,讨论9+5怎样计算。

9+5=14(人)

教师:

在14后面写有“(人)”,这“(人)”是单位名称,应用题解答完后都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2.完成课本101页的做一做。

出示主体图。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原来有9个,小朋友拿来6个南瓜。

请大家把这道题的两个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该怎样列式。

列式:

9+6=15(个)

提问9和6分别表示什么?

得出15个,这15个表示什么?

15后面括号里的“个”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02页的第1题。

要求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列式:

9+3=12(只)你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课本102页的第3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3.讨论:

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那些地方相同,那些地方不同?

汇报:

相同点:

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

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不同点:

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

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用图和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

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主体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出示主题图:

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

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应该买多少张门票?

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

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

8+5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

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

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

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

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

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

(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

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

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巩固8、7、6加几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念凑十法的口诀表。

2.口算:

8+57+69+76+8

二.指导练习

1.完成可课本105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提问:

第一个算式中,第二个加数和得数的变化,让学生懂得:

一个加数不变,和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

2.完成课本105页的第2题。

(1)让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

(2)从画面上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3)根据两个条件,你可以提什么问题?

(4)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完成课本105页的第4题和106页的第8题。

看图,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叙述后,列式,计算。

讲评时,要求学生说一说问什么这样列式?

4.比赛,看谁算得快。

(完成课本106页得第5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并对个别题目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得?

5.游戏。

(完成课本106页的第6题)

一部分同学拿算式,4个同学拿得数。

6.完成课本106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7+66+58+68+8

7+58+47+76+67+4

2.听算。

8+29+49+57+38+3

9+68+76+410+87+5

二、新课

1.出示例4。

屏幕显示:

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

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

此时,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兔?

(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

①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

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

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

引导学生:

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

使学生明白:

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

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

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

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

[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

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

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

比如:

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

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

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页~109页的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

练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99+57+86+56+8

8+810-79-69+3

二.指导练习

1.出示课本108页第1题。

(1)观察画面,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

这一道题告诉我们哪两个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

8+4=12(只)

为什么这样列式

8加4怎样计算?

应用题要记住写单位名称,最后要口答:

一共有14只鸡。

(2)这一道题,除了刚才的分法,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用自己的话,口头编一道求一共有多少只鸡的应用题。

编好后,让全班列式计算。

2.出示课本108页的第3题。

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

这一道题告诉我们哪两个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

把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连起来,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请一个同学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要求这个问题,

该怎样列式?

列式:

10-4=6(条)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应用题要记写单位名称,并且要口答。

3.出示课本109页的第4题。

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请大家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

该怎样列式?

列式:

8+6=14(人)

8、6和14分别表示什么?

4.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完成课本108页的第2题。

全班独立完成,然后讲评,个别题目要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

5.填未知加数。

(完成课本109页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独立练习

1.体育室原有6个篮球,又买来5个篮球,现在一共有多少个?

2.同学们做了10个小娃娃,送给幼儿园小朋友6个,还剩多少个?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0页:

例1、例2:

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9+38+58+36+58+9

9+49+28+47+57+88+6

(1)学生抢答

(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小结:

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二、新课

1、出示例15+7=?

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

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

第二个加数是几?

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

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4)5+8得多少?

怎样想的?

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2、教学例24+8=?

3+9=?

(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

问: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

5、4、3、2加几)

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得快?

为什么?

三、巩固

1、做第110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

(1)第1题,

左图:

问: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怎样列式?

为什么用加法?

右图:

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

你发现了什么?

2、数学游戏

转盘出示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加法。

学生开火车进行。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

【教学准备】:

练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2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0-74+813-35+910-9

2+93+84+74+93+95+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练习二十一第1题

(1)学生说一说,再板书在黑板上,指哪个答哪个?

(2)并让算得快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算的快?

他的秘密在哪里?

(3)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问:

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

为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三、游戏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

同座互做。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培养学生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