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12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x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着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单向度地进行,从整体性角度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未形成比较系统独立的理论框架。

从实践中看,即使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正确道路上我们已有所作为、有所前进,但仍然不能改变被动局面。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整体设计,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改实践中体会到: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差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症结。

走单纯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路子难以达到教改的根本目标。

必须从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人手,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领课堂教学走出困境,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基本思路

通过调研,我们在剖析课堂教学沿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创立新的教学模式的目标、原则及操作要点和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新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和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为主要特征,通过教学的全面改革和新的教学组织工程的推进,优化各种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达到师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的要求。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化的教学操作系统或范型,主要由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

1.1教学目标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其中以育人为根本目标。

因此,在教学模式运作过程中突出育人的目标和功能,就不能单纯地依赖课堂教学,而是要以课程知识为载体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环节,同时施以其它教育和教学形式。

如“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等同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同时辅之以社会实践、征文比赛、专家报告等第二课堂形式,是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1.2“学与教”参与式教学角色模式

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承认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权力,既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同时又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入耳、人脑、人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3多样化的教师授课模式

由于课堂教学涉及的多学科性以及对象的接受能力的程度不同,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如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等,使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4教学组织模式

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模式。

其主要内容是:

在组织形式上采取课堂教学与组织其它教学活动相结合,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社会实践、讲演及辩论等。

1.5教学考评模式

教学考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教学目标复合性和讲课模式及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考评模式在考评内容上,要从知识、能力、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

在考试方法的改革中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

课堂教学考试不能没有知识考核,但知识考核的内容不宜过细过深过偏,把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掌握、运用上。

二是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不利于全过程督促、检查学生学习,因此平时考核就显得很重要。

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常表现、研读课外书籍、作业、小测验、回答问题、发言、出勤、笔记情况等纳入考核范围,记入课程成绩等,力求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考核的做法,相对而言更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是题目考核与论文考核相结合。

题目考核重在全面检查知识理解掌握情况,论文考核则重在检查知识综合运用情况。

考评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2.1更新教育理念。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说过: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

”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明确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本性相一致。

当代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人斯普朗格更是明确主张:

“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这些理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强调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也就是说教会受教育者学会做人。

教育不只是一种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受教育者身上体现某些素质和某些教育影响。

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有目的,有选择地传递社会信息和受教育者内心体验相统一的过程。

教育必须经过个体内心、配合个性自觉行为的转化来完成。

爱因斯坦曾说:

“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思维的独立性让人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为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主体性教育。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要,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的培养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题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如何做到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实际上是校正了过去单纯的把受教育者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显现出被教育者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尊重其自身的尊严和人格,维护其独立性的使命,帮助被教育者,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开启他们的心智和良知,完善他们的人格。

为此,教育中就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尊重他们的权利、关心他们的需要,全面理解他们,增强对他们的服务意识。

同时,要融入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关心、体贴他们。

2.2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乐于和便于接受课堂教学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长期以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理念,形成“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

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演讲,学生听讲。

这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能得到尊重与发挥,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因而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为此必须致力于改革教学方法,构建科学教学方法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方法体系,由基本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方法(即教辅活动)两类构成。

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

教师主导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参与式(学生试讲)教学法、“自学——讨论——发言——提问——讲评一一总结”穿插组合的功能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等。

常用的教辅活动有:

课内演讲、时事评论、课堂辩论、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

这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读书、主题讨论、辩论、演讲、社会实践、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的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与教师的课堂讲授相呼应,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讲授与讨论、提问、自学等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2.3丰富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

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是要丰富教学手段。

以影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幻灯等为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课件,有利于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借助书本、语言和板书进行课堂教学的狭隘天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动态的、有声有色的,具有真实感、立体感的教学空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其次,是采取多样式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既可以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关系到学生自身利益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善疑巧问,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

这是因为大学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质疑,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如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是活跃课堂气氛,运用激情打动学生、运用热情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理性的、严肃的,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运用语言表达这些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内容时,更需要艺术性语言,以情动人。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美的旋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的气氛。

教师要使用富于感情色彩的、充满生气和热情的词语才能抓住学生、激励和鼓舞他们去行动。

列宁曾经说过: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通情才能达理。

有位学生在作业中这样描述一位教师在讲课时的激情对他的影响:

“张老师您讲‘思想道德修养课’十几年了,还能有如此激情和热情,您的这种执着精神让我不得不接受您的观点。

”同时,教师用激情饱满的声音和语言极为投入的状态,本身也向学生表达了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风范,给学生以身示教的垂范。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

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结果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是明显的,它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力地激发了教师认真教学,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的热情和责任感。

3.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高校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本末倒置,偏重于从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忽视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上寻求与学生学习内在需要的统一性。

新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教学起始目标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诱发学生从课堂获取新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我们在“思政课”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而不注重行,只讲大道理不顾小道理。

思想教育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层层递进,才能逐步提高。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注意让学生自我寻找、发现自己的不文明现象,从这些小事人手分析原因,提示学生不应只重认知而不重实际行为。

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就如同一位学生所描述的:

“老师在讲理论的同时,附上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这些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种体现。

而且,在这些例子中又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

老师每每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我就会感觉到深埋在心底里的各种问题,好像也被一一解答,从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心理发出强烈的共鸣与感谢”。

3.2明显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方式,把考试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和阶段,把学习内容和要求通过不同形式全部转化为有明确指向的考核目标,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成绩评定,而且更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手段或思维创新程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促使学生不仅重视“学会”的结果,也重视“会学”能力的训练。

一名学生在教学反馈材料中写到:

“以往我们在课堂上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

现在不同了,老师将读书笔记、课堂笔记、心得体会、讨论发言、课堂考勤等和灵活的考核方式结合起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被动学习的状态,减轻了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

3.3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兴趣

长期以来,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听课,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关系。

对待理论课,不仅学生厌学,而且教师厌教。

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克服了这一难题。

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激发了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师生共同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平等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教学相长,使教师教好理论课的信心倍增。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宜昌市大公桥小学  马全姣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转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就要求教师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第一,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点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

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我们不能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机械操作,形成学习效率的极度低下。

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二,倡导“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从合作学习的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全班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从合作学习的内容上看,合作交流的可以是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还可就调查研究性的命题分工实施,再交流综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学习谈收获,谈体会……总之,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

要使活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有的姿态和生活学习方式。

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教师也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课外读物、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观点等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

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

    总之,转变教学方式,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是此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时代在发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如今,衡量教师的标准变了,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看的是能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能力。

衡量学生的标准与以往更不一样了,高分低能的孩子将会被子社会所淘汰。

作为教师,一定要迅速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出一批批有知识、有能力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麦积区教体局教研室刘晓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工作室学校是学校实现教师发展,实现学生发展,实现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按人民满意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劣,是评价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及学校办学水平和局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和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教学就是旨在一定的时间中,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获得了怎样发展。

学生是否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

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规律,明确促进和实现学生的发展,运用有效教学的方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一、目前学校的教学现状:

(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开始发生变化。

1.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增强,对新课改理念认识逐步深入:

能够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教师对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评价观等课改理念的认识开始逐步深入。

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热爱学生,敬业奉献,勤奋工作。

2.教学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教师角色开始转变:

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者向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以及学生心灵的影响者、激励者和鼓舞者开始转变。

课堂教学中开始由关注教材内容讲述向关注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手段开始发生变化。

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大多数教师能够制作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开始注重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4.教学组织形式开始发生变化,师生交流,双边活动进入课堂。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存在问题的表现

(1)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未真正确立起来。

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练习的少的现象较为普遍。

(2)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和环节的把握不到位,重难点的突破不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3)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不够。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不知道按照怎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只知道教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怎样进行学习,达到怎样的学习程度,心中无数。

(4)课前预习不到位,学生没有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师生互动难以实现,学生不会质疑,不善于思考和表达,被动听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满堂灌,教学效率不高。

(5)问题设计单一,对问题的呈现形式单一,难易度把握不到位,教学中,教师问教师答或者教师问一个学生来答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低。

(6)鼓励性评价不足。

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情况的评价,指责的多,鼓励的少,情感交流少,情感教育缺乏。

(7)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定位不够。

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较空乏,不实用无法量度,表现为心中无目标,眼中无学生,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低效的教学情况发生。

(8)教学手段单一,一只粉笔用到底的现象依然存在。

(9)课堂反馈不足。

一堂课下来,学生学的怎么样,教师心中没底。

(10)教学反思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不足,难以形成教学的不断进步。

(三)问题原因分析

1.教师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掌握知识不够,对学生发展的认识观念落后。

表现为:

(1)对知识、能力和情感三者关系认识不透。

教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认识和把握三者的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

知识、能力、和情感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习是人的一种行为,离不开情感的支撑,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教学只有在充分调动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唤醒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的情况下,学习活动才能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情形。

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离不开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才能体验到快乐,然后内化为自信的力量,才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而成功与否,多来自外界的积极肯定评价,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必须进行积极肯定的鼓励性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这就是情感激励的作用。

要克服指责、埋怨的简单的批评评价方式,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是“成功乃成功之母”。

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能力形成源于知识,丰富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知识的掌握,教学的过程是丰富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应提高能力促进知识学习,训练提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为今后的更好学习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要克服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错误做法。

(2)对学习规律,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认识不透。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取知识经过内化使自身获得发展的活动。

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离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发生,都是不可想象的,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必须要紧紧围绕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发展而服务。

积极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点拨学习困惑,鼓励学生成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牢固树立一切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握好教师角色定位,始终站在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习的问题,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么样,然后考虑我应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实现学生发展。

(3)对新教材观的认识不透。

传统教材观:

把教材当成“教本”,教学即知识的传递、学习接受外在的知识的过程,教学是从教科书到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过程,教学效果表现为知识的获取和积累。

从这种定位出发,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是至高无上的,是权威,是教学的出发点、内容和根据,导致“教”教材的观念和行为。

现在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是教师为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

它既包括标准的教科书,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等印刷材料,也包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及其他多媒体教材等。

实施新课程,必须首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自己所教课程的基本理念,熟记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领域,知道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以及如何进行评价,“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念,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2、教学技能有待不断提高

教师个人教学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教师应具备的每一项技能,都要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训练,训练不足是导致技能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敬业奉献精神。

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

加强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为主题,以全校教职员工帮助1—5名学生成长的“导师制”为活动载体,开展师德建设教育实践活动。

2、加强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人,自己首先应是一位不断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