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06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市级联考】湖北省宜城市2019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智慧襄阳响誉四海,荆楚文化原远流长。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襄阳欢迎你,五湖四海的朋友!

让我们带上惬(______)意的微笑,迎着和煦(______)的微风,走进秀美的隆中,畅游温润的汉水……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的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难免会出现生物钟紊乱的情况。

B.胡杨林边的那潭碧水,宛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沙漠中心。

C.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月下的松树林里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这个句子有歧义。

D.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⑤①③②④B.⑤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⑤①③④

三、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填写人物名字。

“不喝就滚出去!

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

你个傻骆驼!

辣不死你!

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

”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

“你喝!

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

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

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应下这个事来。

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象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

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拚命——象他原先那样——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

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

(1)以上文字中的“你”“他”都是,“我”是。

(填人名)

(2)“他”对待劳动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句子默写

7.诗文默写。

(1)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_。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达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思乡念亲之情,人所共有:

读《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我们知道了游子思乡情深;读《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__________”,我们感悟到了天涯游子之悲;读《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体察到诗人思亲的孤独凄凉。

五、综合性学习

8.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

汉字,一个个神奇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神奇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设计活动)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

追寻汉字起源

(2)(甄别对联)举办“汉字听写大赛”时,老师征集了四副活动宣传标语,这些宣传语都是对联的形式,你认为最恰当的应是()

A.承先启后传千年文化,继往开来扬时代精神。

B.抑扬顿挫听先贤教诲,方正平稳育民族精神。

C.横平竖直是祖先脚印,轻描淡写如历史回声。

D.一字一音是汉语本色,一笔一画如多彩人生。

(3)(倾心赞颂)活动中老师要求从音、形、义三方面任选一方面“夸一夸咱们的汉字”,你是这样向同学们赞颂汉字的:

“”

(4)(探究材料)请综合探究下列两则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中国历代字典辞书收录汉字字数统计

朝代

字典辞书(部分)

汉字字数(个)

汉朝

《说文解字》

9353

宋朝

《类篇》

33190

清朝

《康熙字典》

47035

当代

《汉语大字典》

56000

(材料二)常用汉字使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媒介项目

报纸

一般书籍

认读常用汉字数量

581

934

2315

1000

2000

3000

语言材料覆盖率

80%

90%

99%

92%

98%

99%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

“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

(注释)①泽:

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

报告。

③生兵:

新兵。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悉:

______

(2)乃暮徙其军乃:

______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泽兵/进至/卫南B.先驱/云/前有敌营

C.前后/皆/敌垒D.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14.准确判断敌情是取胜的前提。

曹刿从“辙乱”“旗靡”中准确判断出“齐师”是真“败绩”;从选文中的“”语句也可看出宗泽善于分析战情。

15.除准确判断敌情外,你认为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还有哪些?

是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

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

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

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

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

“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

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

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

“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

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

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

“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

”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

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

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

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

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

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

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

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

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

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

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

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

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

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

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⑪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

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

“开饭罗,开饭罗!

”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

“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⑫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

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

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⑬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

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⑭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

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

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⑮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

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

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⑯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⑰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

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6.作者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7.试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18.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

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语句。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19.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20.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⑮-⑰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

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股轻柔的春风,能把炎热带出干渴的心灵;谅解是一颗种子,能让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绿。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

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

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圣人孔子曾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

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

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

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文章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

忘却,是谅解的良方。

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

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

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简要回答)

2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3.仔细阅读第④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24.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⑨段删去?

九、作文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

蚕咬破蚕茧,方能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

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请以“咬破的蚕茧”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题二: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沟,非洲鲫鱼便生活在这里。

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鲫鱼必须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游向大一些的湖泊以求生存,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

大概每年10月至11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量大增,大部分鲫鱼停止向前游动,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

不久,它们因河沟干涸被晒成鱼干。

另外一些鲫鱼则抓住了水量充足的机会,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大湖实现了自保。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所选题号后()画“√”再作文,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参考答案

1.响——享原——源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

响誉——享誉,原远流长——源远流长,这些都属于易错字,需要重点识记。

2.qièxù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字形。

需要注意“惬”的读音。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C项使用不恰当,“滔滔不绝”意思是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此成语不能用来修饰海浪。

4.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B;《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故选B。

5.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

阅读语段可知,此题是阐述“智能高铁”的介绍。

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首先指出说明对象“智能高铁”故此置于首位。

⑤句紧跟上句,解释说明什么是“智能高铁”。

①句从性能的角度,③句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分别介绍“智能高铁”的情况,注意“同时”这一提示性信息。

④句总结“智能高铁”的意义。

据此,正确的语序为:

②⑤①③④。

故答案为D。

6.

(1)祥子虎妞

(2)以前的热爱现在全然消失。

由诚实、勤劳变得油滑、麻木。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

选段出自老舍的文集《骆驼祥子》中的第六章。

(1)文段中的“你”“他”都是祥子,“我”是虎妞。

(2)祥子最初带着梦想来到城里,他勤劳肯干,踏实,从文段中“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象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可以看出此时的祥子已经变得油滑,自私。

据此作答。

7.

(1)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2)余因得遍观群书(3)落花时节又逢君(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归雁洛阳边断肠人在天涯何当共剪西窗烛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需要注意“挣脱”、“雁”、“涯”、“烛”的书写。

8.

(1)示例:

探究汉字演变赏析汉字特点

(2)B

(3)示例一:

同学们,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声调,读起来婉转动听,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真是太美啦!

示例二:

同学们,汉字结构讲究对称,字形优美,其书写更是诞生了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

示例三:

同学们,许多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

让我们能看形知义,真是太神奇了!

(4)示例一:

汉字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数量庞大,但常用汉字有限。

示例二:

汉字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2000-3000个常用字就能够阅读一般的书刊。

【解析】

【分析】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设计活动。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结合主题,然后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有:

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家讲座等。

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再具体设计。

结合本次的主题“神奇的汉字”,我们可以安排:

赏析汉字之美等活动。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对联知识的理解。

B:

“抑扬顿挫”是听到的声音,“方正平稳”是写字的特点,与“听写”意思相符,上下联写出了汉字的文化价值。

故B项最合适。

(3)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汉字的赞颂这一主题可写的范围很广,我们可以从形体美,音调美等方面来说。

示例:

汉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正如中国人的做人秉性,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4)此题考查的是图表的分析探究。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标题,标题能有效地提供信息。

然后审内容,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差距)的原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从图表一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数量逐渐增多。

从材料二中可以得知常用汉字的数量并不多,大概掌握3000字左右就能阅读一般的书刊。

据此理解作答。

 

9.C

10.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解析】

9.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

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10.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11.

(1)全部(都)

(2)于是(就)

12.A

13.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或:

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14.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15.从“下令日:

‘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做战前动员。

(或:

从“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看出宗泽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

【解析】

1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的意思是“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闻偷袭我军”,“悉”意思是“都”。

“乃暮徙其军”意思是“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乃”意思是“于是,就”。

1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A:

泽兵进至卫南——宗泽领兵到达卫南,根据意思应停顿为:

泽/兵进/至卫南。

故选A.

1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句中“必”意思是“一定”,“斩首数千级”是一个省略句,应翻译为:

斩杀敌人数千。

其他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

1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