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506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9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

《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docx

创新设计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教材再回扣高分靠基础27页教师版

亮剑高考基础为王

一、考前不言苦与累,易忘知识必须背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盐类

(1)皓矾:

ZnSO4·7H2O

(2)重晶石(钡餐):

BaSO4

(3)绿矾:

FeSO4·7H2O

(4)芒硝:

Na2SO4·10H2O

(5)明矾:

KAl(SO4)2·12H2O

(6)蓝矾(胆矾):

CuSO4·5H2O

(7)熟石膏:

2CaSO4·H2O

2.矿石类

(1)电石:

CaC2

(2)磁铁矿石:

Fe3O4

(3)赤铁矿石:

Fe2O3

(4)石英:

SiO2

(5)刚玉(蓝宝石,红宝石):

Al2O3

3.气体类

(1)高炉煤气:

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

CO、H2

(3)天然气(沼气):

CH4

4.有机类

(1)福尔马林:

35%~40%的HCHO水溶液

(2)蚁酸:

HCOOH

(3)尿素:

CO(NH2)2

(4)氯仿:

CHCl3

(5)甘油:

CH2OH—CHOH—CH2OH

(6)硬脂酸:

C17H35COOH

(7)软脂酸:

C15H31COOH

(8)油酸:

C17H33COOH

(9)肥皂:

C17H35COONa

(10)银氨溶液:

Ag(NH3)2OH

(11)葡萄糖:

C6H12O6

(12)蔗糖:

C12H22O11

(13)淀粉:

(C6H10O5)n

(14)石炭酸:

苯酚

5.其他类

(1)石灰乳:

Ca(OH)2

(2)铜绿:

Cu2(OH)2CO3

(3)王水:

浓盐酸、浓HNO3(按体积比3∶1混合)

(4)泡花碱:

Na2SiO3

(5)小苏打:

NaHCO3

(6)纯碱、苏打:

Na2CO3

(7)大苏打:

Na2S2O3·5H2O

(8)光卤石:

MgCl2·6H2O

(9)生理盐水:

0.9%的氯化钠溶液

(10)漂白液:

有效成分NaClO,非有效成分NaCl

(11)漂白粉:

有效成分Ca(ClO)2,非有效成分CaCl2

(12)碱石灰:

CaO、NaOH

二、物质的状态和颜色

1.固体物质

淡黄色:

S、Na2O2、AgBr、三硝基甲苯

黄色:

Au、AgI、Ag3PO4、FeS2

紫红色:

Cu

红色:

Cu2O

红棕色:

红磷、Fe2O3

棕黄色:

CuCl2、FeCl3

白色:

P4、Fe(OH)2、无水CuSO4、AgCl、BaSO4、Al(OH)3、Mg(OH)2、BaCO3、CaCO3、Na2O、MgO、Al2O3

黑色:

石墨、CuS、Cu2S、FeS、MnO2、FeO、Fe3O4、CuO、PbS、粉末状银和铁

棕褐色:

Ag2O

紫黑色:

I2

红褐色:

Fe(OH)3

蓝色:

CuSO4·5H2O、Cu(OH)2

绿色:

FeSO4·7H2O、Cu2(OH)2CO3

银白色:

块状铁、银、钠、钾

2.液体物质

蓝色:

Cu2+、[Cu(H2O)4]2+、,遇I2的淀粉溶液

黄色:

Fe3+、碘的水溶液、遇浓HNO3的蛋白质溶液、久置的浓硝酸、工业盐酸

紫红色:

MnO

、碘的CCl4溶液

红色:

[Fe(SCN)n]3-n(n=1~6)

深红棕色:

液溴

浅黄绿色:

氯水

橙色:

溴水

橙红色:

溴的CCl4溶液

红褐色:

Fe(OH)3胶体

褐色:

碘的乙醇溶液

3.气体物质

淡黄绿色:

F2

红棕色:

NO2、溴蒸气

紫红色:

碘蒸气

黄绿色:

Cl2

无色:

NH3、NO、N2O4、SO2、H2S、CH4、CH2===CH2等

三、特殊的物理性质

1.易液化的物质

常压下SO2(-10℃)、NH3(-33.5℃)、Cl2(-34.6℃)

2.SO3

熔点和沸点都很低,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晶体。

3.H2SO4

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黏稠的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属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若浓硫酸不慎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湿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4.单质溴易挥发,单质碘易升华

5.易潮解的物质

NaOH、MgCl2、CaCl2。

6.气体溶解性归纳

难溶于水:

H2、N2、CO、NO、CH4、C2H4;微溶于水:

O2、C2H2;较易溶于水:

Cl2(1∶2)、H2S(1∶2.6)、CO2(1∶1)、SO2(1∶40);极易溶于水:

HF、HCl、HBr、HI、NH3等。

7.物质的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Cl、NH3、Cl2、SO2;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四、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1.O3:

①漂白剂 ②消毒剂

2.Cl2:

①杀菌消毒 ②制盐酸、漂白剂 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3.N2:

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②填充灯泡 ③保存粮食作物 ④冷冻剂

4.Al:

①制导线电缆 ②食品饮料的包装 ③制多种合金 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

5.Na:

①制Na2O2等 ②冶炼Ti等金属 ③电光源

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6.Al2O3:

①冶炼铝 ②制作耐火材料

7.NaCl:

①化工原料 ②调味品 ③腌渍食品

8.CO2:

①灭火剂 ②人工降雨 ③温室肥料

9.NaHCO3:

①治疗胃酸过多 ②发酵粉

10.AgI:

①感光材料 ②人工降雨

11.SO2:

①漂白剂 ②杀菌消毒

12.H2O2:

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 ②火箭燃料

13.CaSO4:

①制作各种模型 ②石膏绷带 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14.SiO2:

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 ②光导纤维

15.NH3:

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原料 ②用于有机合成③制冷剂

16.乙酸乙酯:

①有机溶剂 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17.乙烯:

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

18.甘油:

①重要化工原料 ②护肤

五、常用的除杂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分离可采用蒸馏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常见的环境污染

1.臭氧层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里昂等氟氯烃破坏而减少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2.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速了水的循环,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下,其pH通常小于5.6。

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

7.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以及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气污染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8.室内污染——由化工产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HCHO)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色素、增白剂(“吊白块”、大苏打、漂粉精)、调味剂等,以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污染。

二、化学反应最重要,题源就在教材找

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1.碱金属的反应

(1)碱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

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题源信息】 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而是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然后生成的NaOH溶液再与盐溶液反应,钠与H2O、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反应,所以钠与酸溶液反应更为剧烈。

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才可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②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空气中缓慢氧化)

2Na+O2

Na2O2

2Na2O+O2

2Na2O2

4Li+O2

2Li2O

【题源信息】 ①无论Na与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只要参与反应的Na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但得到Na2O2的质量大于Na2O的质量。

②注意Na及其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③要注意推断题中的“题眼”——多步氧化关系:

Na

Na2O

Na2O2。

(2)碱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①Na2O2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

SO2+Na2O2===Na2SO4

【题源信息】 1molNa2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该结论常用在考查NA的题目中。

Na2O2与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应先考虑Na2O2与CO2的反应。

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注意相关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如将Na2O2投入Na2S、Na2SO3、NaI、FeSO4等具有还原性的溶液中)。

②Na2CO3

Na2CO3+2HCl(过量)===2NaCl+CO2↑+H2O

Na2CO3+HCl(不足)===NaCl+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

【题源信息】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生成NaHCO3,然后是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两者滴加的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也不同,这就是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③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Ca(OH)2(不足)===Na2CO3+CaCO3↓+2H2O

NaHCO3+Ca(OH)2(过量)===CaCO3↓+NaOH+H2O

【题源信息】 a.不能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备NaHCO3晶体,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与NaHCO3。

b.在书写碳酸氢盐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特别注意两者量的相对多少。

c.吸收CO2气体中的HCl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需用饱和NaHCO3溶液。

④NaOH

2NaOH+H2SO4===Na2SO4+2H2O

CO2+2NaOH(过量)===Na2CO3+H2O

CO2(过量)+NaOH===NaHCO3

⑤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可能是Na2CO3、NaHCO3或两者的混合物,可根据Na+和C守恒法确定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产物。

2.Mg的反应

(1)在CO2中燃烧

2Mg+CO2

2MgO+C

(2)在空气中燃烧

2Mg+O2

2MgO 3Mg+N2

Mg3N2

2Mg+CO2

2MgO+C

【题源信息】 a.此反应在高考中是一个热点反应,主要出现在推断题中,是由金属单质作反应物生成非金属固体单质的置换反应。

b.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常温下镁在空气中与O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金属镁有抗腐蚀性。

3.Al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铝片产生氢气的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题源信息】 铝单质是中学化学中典型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单质,这常作为高考中物质推断题的“题眼”。

(2)铝热反应

2Al+Fe2O3

2Fe+Al2O3

4Al+3MnO2

3Mn+2Al2O3

【题源信息】 a.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

主要操作是先铺一层KClO3,插上镁条,然后点燃镁条。

b.注意铝热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唯一一个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

c.该反应形式常在无机框图中出现,注意反应条件(高温)及信息(铝热反应)。

(3)Al2O3的反应(两性)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题源信息】 由此可知Al2O3是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两性氧化物。

(4)Al(OH)3的反应(两性)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题源信息】 由以上反应可知,Al(OH)3是一种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白色沉淀,这是高考推断题的常见“题眼”。

(5)铝盐的反应

①铝盐与氨水反应

Al3++3NH3·H2O===Al(OH)3↓+3NH

【题源信息】 a.不管氨水是否过量,都会发生此反应,

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

b.此反应常用于制备Al(OH)3。

②偏铝酸盐的反应

向偏铝酸盐溶液中滴加盐酸

NaAlO2+HCl+H2O===Al(OH)3↓+NaCl(少量盐酸)

NaAlO2+4HCl===AlCl3+NaCl+2H2O(足量盐酸)

【题源信息】 向偏铝酸盐中逐滴滴加过量盐酸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向偏铝酸盐中通入CO2[Al(OH)3不溶于碳酸

2AlO

+CO2+3H2O===2Al(OH)3↓+CO

(少量CO2)

AlO

+CO2+2H2O===Al(OH)3↓+HCO

(足量CO2)

偏铝酸盐与铝盐反应

Al3++3AlO

+6H2O===4Al(OH)3↓

【题源信息】 a.Al3+与AlO

不能大量共存。

b.此反应是一种最节省原料的制备Al(OH)3的方案。

4.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铁单质

3Fe+2O2

Fe3O4

Fe+S

FeS

2Fe+3Cl2

2FeCl3

3Fe+4H2O(g)

Fe3O4+4H2

Fe+2H+===Fe2++H2↑(酸为非氧化性酸)

Fe+4HNO3(稀)===Fe(NO3)3+NO↑+2H2O(铁适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铁过量)

Fe+CuSO4===Cu+FeSO4

2FeCl3+Fe===3FeCl2

【题源信息】 Fe与O2、H2O(g)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而不是Fe2O3,Fe与Cl2反应时生成FeCl3,与S反应时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能力大于S的。

常温下,Fe、Al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加热后继续反应。

(2)铁的化合物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2FeCl2+Cl2===2FeCl3

Fe3++3SCN-===Fe(SCN)3

FeCl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铁发生吸氧腐蚀生成铁锈

【题源信息】 ①FeCl2溶液与NaOH溶液在空气中反应的现象变化,常用于物质推断。

向Fe2+溶液中加入硝酸、KMnO4、氯水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时,溶液会出现浅黄绿色→棕黄色的颜色变化,该现象可用于Fe2+的初步检验。

②制备Fe(OH)2的方法很多,原则有两点,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须提前除去,二是反应过程中必须与O2隔绝。

③Fe3+的检验方法较多,如观察溶液颜色法(棕黄色)、NaOH溶液法(生成红褐色沉淀)、KSCN溶液法(生成红色溶液),前面两种方法需溶液中Fe3+浓度较大时才适用,最好也最灵敏的方法是KSCN溶液法。

Fe2+的检验可采用加入KSCN溶液后再加入氧化剂的方法。

5.铜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铜单质的反应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Cu+O2

2CuO

2Cu+S

Cu2S

Cu+Cl2

CuCl2

在潮湿空气中被锈蚀生成铜绿

2Cu+O2+H2O+CO2===Cu2(OH)2CO3

②与酸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铜的重要化合物

①黑色氧化铜高温分解生成红色氧化亚铜

4CuO

2Cu2O+O2↑

②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

CuSO4·5H2O

CuSO4+5H2O

【题源信息】 铜作为不活泼金属的代表,高考常考查:

a.铜单质的化学性质;b.铜的化合物在反应中的颜色变化;c.CuSO4·5H2O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反应的简单计算。

【样题1】

多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

已知:

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且它们的状态与颜色如表所示:

物质

A单质

B溶液

C固体

D固体

G溶液

颜色

银白色

黄色

红褐色

红棕色

浅绿色

②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一种气体氧化物通入B溶液中可被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共价化合物,F与A反应生成E和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①E→A____________________;②G与HCl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D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O4溶液、NaOH溶液、碘水。

所选的试剂为________(填试剂名称);证明D中含有FeO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切入点是物质的颜色,解答该题需要观察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其他信息如化学反应特征等确定主要元素的范围,写出符合题意的物质。

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E为H2。

B溶液呈黄色,且B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B为FeCl3,A为Fe。

C为红褐色固体,D为红棕色固体,且C能转化为D,则C为Fe(OH)3,D为Fe2O3。

F与Fe反应生成H2和G(浅绿色溶液),且F是由气体氧化物在溶液中被FeCl3氧化生成的,说明F是硫酸,G为FeSO4。

验证D中含有FeO,即利用Fe2+的强还原性,将FeO溶于稀H2SO4生成FeSO4,再滴加KMnO4溶液,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即可证明D中含有FeO。

答案 

(1)Fe2O3 H2SO4

(2)①4H2+Fe3O4

3Fe+4H2O(与其他铁的氧化物反应也可)

②2Fe2++HClO+H+===2Fe3++Cl-+H2O

(3)稀硫酸、KMnO4溶液 取适量D固体于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将所得溶液滴入盛有KMnO4溶液的试管中,KMnO4溶液褪色

【题型解读】 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此类试题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等知识于一体,具有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试题区分度高等特点,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转换、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可从物质的特殊颜色、特征性质、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如连续氧化关系、三角关系、置换反应等)、特征数据、工业生产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找出“突破口”,继而完成其他物质的推断。

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1.卤素单质的反应

(1)氯气的制备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实验室制法)

2NaCl+2H2O

2NaOH+Cl2↑+H2↑(工业制法)

【题源信息】 这两个反应考查较为频繁,考生需引起重视。

(2)氯气与亚铁盐的反应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2FeCl2+Cl2===2FeCl3

【题源信息】 a.该反应的实验现象: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b.此反应常用于检验Fe2+。

由于Fe2+不能直接检验,只有将Fe2+与Cl2反应生成Fe3+,然后再检验。

(3)氯气溶于水

Cl2+H2O

HCl+HClO

【题源信息】 a.新制氯水中含有H+、Cl-、ClO-、OH-、Cl2、HClO、H2O。

b.氯气溶于水,但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故可将含HCl气体杂质的氯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以除去HCl,这一点在综合实验中常会涉及,需注意。

(4)次氯酸见光分解

2HClO

2HCl+O2↑

【题源信息】 a.次氯酸可作强氧化剂,杀菌消毒,还可作漂白剂。

b.新制氯水要避光保存。

(5)与漂白粉相关的反应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此反应用于工业制漂白粉)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O2↑(这些反应是漂白粉失效的原理)

(6)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

2NaOH+Cl2===NaClO+NaCl+H2O

【题源信息】 此反应说明了Cl2作为尾气时,吸收剂应用NaOH溶液,这个会在实验综合题中出现,需注意。

(7)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将新制氯水注入盛NaBr或NaI溶液的试管中

Cl2+2NaBr===Br2+2NaCl

Cl2+2NaI===I2+2NaCl

【题源信息】 上述反应可用于验证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2.氧族元素的反应

(1)H2O2的不稳定性

2H2O2

2H2O+O2↑

【题源信息】 a.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其中氧元素为-1价,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并且以氧化性为主,用作漂白剂、消毒剂。

b.此反应是实验室制取O2的一种方法。

(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2SO2+O2===2SO3,SO3+H2O===H2SO4

SO2+H2O===H2SO3,2H2SO3+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