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501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大周假日练习苏教版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

(10分)

⑴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____》)

(3)萎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单于夜遁逃。

(《塞下曲>)

(5),君子好逑。

(《关雎》)

(6)蒹葭凄凄,(《蒹葭》).

(7)无言独上两楼,月如钩,。

(《相见欢》)

(8),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9)绿杨烟外晓寒轻,宋祁《》

(10)泪眼问花花不语,作者:

《蝶恋花》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习还有《项链》《漂亮朋友》等。

B.鲁迅先生的《社戏》《故乡》《孔乙己》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名篇,都出自《呐喊》。

C.《捕蛇者说》《黔之驴》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之手,前者表现他对民生的热切关注,后者表现他对人生的冷峻思考。

D.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项是()。

(3分)

A.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B.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参会人员对习总书记鞭辟入里的分析深受启发,不禁都鼓起掌来。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8分)

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pian(),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

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

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

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quan()释。

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

“人都到哪里去了?

”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慢,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2)划浪线的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

(1分)

(3)按照划横线的句式,仿写一句话。

(2分)

(4)《朝花夕拾》中,鲁迅除回忆了寿镜吾老先生外,还写到哪一位老师?

他为鲁迅做了哪些事?

(写一事即可)(2分)

(5)阅读《朝花夕拾》,我们知道鲁迅的散文创作常用对比手法,例如:

《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再列举一例。

(1分)

5.综合实践题:

联系“气象物候”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分)

(1)写一句关于气象物候的谚语。

(1分)

(2)写两句关于物候现象的古诗,并用物候规律分析现象(2分)

6.阅读《格列佛游记》片段,完成13~15题。

(10分)

①我获得自由后大约两星期,一天早上瑞颛沙内务大臣(他们这样尊称他)仅仅带着一个仆从来到了我的寓所。

他吩咐他的马车在远处等候,请我同他谈一小时。

因为我一向敬仰他的身份和才干,又因为我向朝廷提出请求时,得到了他不少帮助,所以马上就答应了:

②我本来打算躺下来,听他说话比较考便些;可是他却愿意站在我的手里和我交谈。

他首先祝贺我获得了自由。

他说,就这件事来说,他自认为有点功劳;接着他又说,要不是朝廷处在现在这种情势下,也许我不会这样快就能得到自由。

他说:

在外国人看起来,我们的国势似乎还很兴隆,不过实际上我们有着两大危机。

一方面国内党争激烈,一方面极其强大的外敌时时有入侵的危险。

关于第一件,你要知道七十多个月以来,帝国有两大政党互不相让,一党叫做特拉迈克三,一党叫做斯拉迈克三。

因为一党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所以根据鞋跟的高低才分成两个党派。

据说高跟是最合乎我们古代的制度,但是不管怎样,皇帝却决定一切行政官吏必须任用低跟党人。

这你是不会不觉察到的,皇帝的鞋跟就特别来得低,至少要比任何朝廷官员的鞋跟低一都尔(都尔是一种长度,大约相当于一英寸的十四

分之一)。

两党间仇恨很深,以至他们绝对不在一起吃喝,更不在一起谈天。

算起来特拉迈克三或高跟党

的人数超过我们。

③但是一切权势却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

我们怕的是皇太子殿下多少有点倾向于高跟党;至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有一只鞋跟比另一只高些,所以他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

(1)格列佛是什么原因误入这个国家的?

(3分)

(2)这个国家的内务大臣正在担忧什么?

(3分)

(3)作者在描述两党之争时运用,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二、阅读:

(一)阅读古诗《塞下曲》,完成7~8题。

(6分)

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所展现的画面。

并回答为什么写此内容?

(3分)

8.这首诗表达了将士们及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二)阅读古诗《浣溪沙》答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9.“夕阳西下几时回”是作者明知故问吗?

为什么?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亦寓理其中,请分析妙处。

(三)文言文阅读【2016年中考广西柳州卷】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发布)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12.下列选项中“乃记之而去”“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何陋之有(《陋室铭》)

1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分)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15.乙文反复写乐的场景有何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12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分)

1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

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2分)

1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2分)

2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2分)

(五)文言阅读: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1.加点字解释:

(1)每以天下为己任

(2)辄以水沃面(3)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4)及其稍长

22.下列选项中意义用法相同一项是()

A二岁而孤而家无书读借而读之B教以书字每以天下为己C或夜昏怠或因而抄录

23翻译下列句子:

(1)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24.甲乙两段分别写什么内容,请概括。

25.简要分析两段文字表达主题有何异同。

(六)课内回顾:

行间解释加点字,文末翻译整句话。

二世元年七月,1发闾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