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949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2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docx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1.1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

1.1.1总体建设目标 1

1.1.2建设内容与规模 3

1.1.3建设期 3

1.2项目总投资 3

1.3经济及社会效益 3

1.4结论与建议 6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7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责 7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8

第三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必要性 9

3.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9

3.2项目背景及现状 10

3.3存在的问题 13

3.4系统功能需求 14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6

4.1建设原则和策略 16

4.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17

4.4整体架构图 18

第五章建设内容 20

5.1区域健康服务 20

5.1.1区域居民健康监测平台 20

5.1.2区域居民健康预警干预平台 22

5.1.3区域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22

5.1.4居民健康教育平台 23

5.2区域监管平台 25

5.2.1区域物资监管平台 25

5.2.2区域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 27

5.3区域惠民平台 28

5.3.1区域智能排队叫号平台 28

5.3.2微信公众账户 30

5.3.3病人满意度调查平台 38

5.4医院端管理平台 39

5.4.1消毒供应质控平台 39

5.4.2内镜清晰消毒追溯管理平台 40

5.4.30A平台 40

5.4.4智能诊室系统 42

5.4.5全院智能分诊系统 43

5.4.6智能体检分诊系统 44

5.4.7智能诊间结算系统 45

5.5平台软件升级:

46

5.5.1医院业务监控子系统 46

5.5.2健康档案管理与调阅系统 46

5.5.3传染病监测与协同管理系统 49

5.5.4慢性病监测与协同管理系统 49

5.5.5公共卫生数据交换系统 53

5.6相关接口和监控 53

5.6.1与电子健康档案对接 53

5.6.2与医院对接 54

5.6.3数据上传ETL平台 55

5.6.4数据监控中心 56

5.6.5数据交换安全性监控 56

5.6.6全科签约接口 57

5.6.7双向转诊(数据流接口) 58

5.6.8慢病传染病报卡接口 58

5.6.9诊疗数据质控对账体系 59

5.6.10与疾控中心体质辨识接口 59

第六章项目招标方案 61

6.1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61

6.2招标的组织形式 61

6.3招标的方式 61

第七章节能、环保、消防 62

7.1环境影响分析 62

7.2环保措施及方案 62

7.3消防措施 62

7.4节能措施 62

第八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63

8.1领导和管理机构 63

8.2项目实施机构 63

8.3运行维护机构 63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64

9.1项目建设期 64

9.2实施安排计划 64

第十章投资估算 67

10.1项目总投资估算 67

10.1.1项目投资估算 67

10.1.2区域物资管理系统硬件(各医疗机构自备) 69

10.1.3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信息化设备清单 71

10.1.4项目总合计估算表 77

10.1.5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81

10.2项目运行维护经费概算 88

第十一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89

11.1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89

11.1.1技术风险 89

11.1. 2工程风险 90

11.1. 3运维资金风险 90

11.1. 4人员风险 90

11.2风险管理 91

11.2.1技术风险的对策措施 91

11.2.2工程风险的对策措施 91

11.2.3运维资金风险的对策措施 92

11.2.4人员风险的对策措施 92

第十二章附件 93

12.1高血压数据字典 93

12.2糖尿病数据字典 97

12.3心脑血管数据字典 100

12.4传染病数据字典 104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1.1总体建设目标

1.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

重点培育以资产为纽带,具有一定规模、学科优势鲜明、区域辐射能力较强的医疗联合体,探索医疗联合体在专科对口扶持、业务技术指导、人才流动与培训、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紧密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区级医疗联合体运行效率与效果。

充分发挥区级医院龙头作用,引导资源下沉,加强全区医疗卫生资源要素和功能整合,加快推进区域临床检验和影像会诊中心建设,卫生计生信息中心资源共享平台。

2.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生态体系。

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加强区域医联体建设,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明显提升。

构建长期稳定的区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

完善分级诊疗标准和流程,以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病等疾病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3.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全区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推行医院诊疗服务流程优化再造,推广导诊、周末门诊、方便门诊等便民服务措施。

设立区域医疗服务网络平台,公开医院服务信息,完善预约挂号系统、院前救护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延伸并加强医疗院前和院间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功能,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以及医疗康复护理和转诊等服务。

5.全面发展医养结合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服务需求设置老年养护、临终关怀床位或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

依托各镇(街)养老院建设,借助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加强医疗卫生对养老产业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等养老机构的转诊与协作机制,探索构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开展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养老护理培训等工作。

统筹发展社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探索以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等形式开发医养结合服务,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高龄、失能老人。

不断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等服务能力。

6.优化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流程。

推进卫生信息个性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和银医合作模式,积极推进第三方、互联网终端、移动终端、自助机等挂号、支付检查接过推送等,以信息化手段优化诊疗流程,加强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7.加强卫生计生全行业、属地化管理。

推进管办分离、政事分开。

打破行政区域分割,提高资源共享水平。

实施“阳光医疗”,倒逼医院规范医疗行为。

创新人事编制管理,激活队伍活力。

推进卫生计生系统法治建设,着力形成卫生计生领域有保有放,有鼓励、有约束的治理方式,提高卫生计生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1.1.2建设内容与规模

1.1.3建设期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的建设周期为***8年3月-***9年12月。

1.2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

XXX万元。

1.3经济及社会效益

•是多方受益的民生工程

卫生是最大的民生。

深化医改以来,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有待增强。

从医疗服务及管理理念上看,区域卫生信息化实现了从“以医疗保健机构为中心”走向“以居民为中心”,从“一院一病历”走向“全区一卡通”,从“城市为重点”走向“城乡一体化”,从“解决看病问题”走向“服务一生健康”的重大转变,实现了从过去的“以治疗为主,以营利为目标”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向“以预防为主,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的服务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医疗卫生行业“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具体落实。

可以说,区域卫生信息化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创新,更是一种服务和管理理念的创新。

作为多方受益的民生工程,区域卫生信息化对于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就医流程,和谐医患关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意义重大。

•建设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

实现卫生服务改革的目标,克服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中的瓶颈,必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现代”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全科医生工作平台,对医疗卫生业务流程再造、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实现电子健康信息在区域医疗卫生单位内的共享,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全程式医疗健康服务。

•提高卫生行政监督管理能力的需要

建立涵盖区域内全民诊疗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等全面的卫生数据中心,可以利用搜集到的海量数据,实现对业务、管理有效的数据支持。

同时由于对区域的在运行系统的数据有了跟踪能力,可实现及时关注,避免管理上的被动。

政府可以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平台,结合社会各方的资源,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及其启动程序要求,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能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

政府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域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

还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区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

利用数据中心和卫生信息平台对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行采集、归并和挖掘分析,提供业务监督与决策支持。

•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后,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以辅助其决策,高效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应急联动等;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将使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更加的及时和准确,提高对整体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加强对疾病与疫情的控制,加强卫生监督,提高行业内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

卫生信息的发布与公示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约束,增强政策的透明度。

丰富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可以为政府进行全区的宏观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提供基础数据。

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

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

保障区域内各类人才的健康需求,增强区域竞争能力。

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

•提高卫生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的需要

目前公共卫生信息由于业务条线的分割、垂直管理等导致公共卫生信息分布在不同的条线和层次上,如:

传染病信息在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中、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实验室信息都是由各个业务单位自行建立,妇幼保健也有自己的管理系统。

数据分布的复杂性导致使得在目前的状况下,无法及时的将各个条线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实现快速的判断与准确指挥。

面对这个现实的困难,要实现区域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必须通过数据中心的技术手段获取各个业务条线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代码和结构转换,使得这些数据符合区域的信息标准,能为区域所用。

有了这些海量数据的收集以后,就可以通过建立管理数据模型、业务数据模型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寻找对业务、管理有效的数据支持。

同时由于对全省域的在运行系统的数据有了跟踪能力,可以及时对不明原因的疾病跟踪以及各类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