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生物复习实效的课堂策略.docx
《提高高三生物复习实效的课堂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高三生物复习实效的课堂策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高三生物复习实效的课堂策略
提高高三生物复习实效的课堂策略
一、2009年全国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
2009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命题坚持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出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的特点;生物部分试卷难度适中。
1.2009年理综试题结构有一个不同于以往高考的变化,生物非选择题由原来的二题增加到四题,但总分没有变化,这一变化为来年课改试题结构改变作铺垫。
2.知识点分布情况
题号
题分
知识点
能力考查
1
6
必修第六章第五节: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理解能力
2
6
选修第五章第二节:
微生物的代谢
获取信息能力
3
6
选修第五章第三节:
发酵工程简介
理解能力
4
6
选修第三章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
选修第四章第二节:
植物细胞工程之植物体细胞杂交
综合运用能力
5
6
必修第六章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理解能力
31
11
必修第三章:
植物新陈代谢和调节
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32
10
必修第三章第一节:
酶
实验与探究能力
33
11
必修第四章第二节:
人和高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34
10
必修第八章第三节:
生态系统
综合运用能力
3.主要特点
⑴立足教材,回归常态,坚持中学教育的正确导向
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依纲据本”,引导广大师生告别资料题海的羁绊,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检测,还是能力的考查,均紧扣大纲,回归教材。
如选择题的第1小题、第2小题、第3小题和非选择题的32小题、33小题的题干和选项均可在教材找到相关叙述。
⑵推陈出新,强调基础,平实中凸现能力立意
从试题设计来看,这几年高考题对基础知识“推陈出新”,对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全卷重点考查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态系统和微生物和发酵工程等主干知识。
也有一些考点是常考考点,如选择题的第3小题关于微生物的发酵工程、第33小题关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考查。
⑶注重实验,侧重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学素养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今年生物试题对实验的考查比例加大,非选择题32小题和33小题都是关于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立足教材,以教材素材设置问题,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问题的分析及理论知识的把握能力。
如近四年全国卷理综一实验考查情况一览表
考查情况
书写量
分数
2006年
30小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339字
21分
2007年
30小题分别考查C3植物和C4植物在光合作用方面的区别合成淀粉的位置,属于实验结果分析题;
第二小题结合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这一原理考查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183字
26分
2008年
第1题以选择题的形式通过考查胰岛素的作用考查实验能力;30题第二小题通过考查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传导考查学生能力
28字
16分
2009年
32题通过实验考查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以考查学生的的实验设计和分析判断能力,33题第3问考查动物激素的作用实验设计。
217字
15分
4.命题改进期望
⑴在理综试卷中,由于生物学科题量有限,因此生物试题应该昼进行综合考查。
考查的知识点也应该体现生物学科特点,做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把要考查的问题放在实际现象的情景中去,要适当增加一些新颖题材,如联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等,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中学生物教学才能起到导向作用。
如(08年天津,4)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⑵从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生物试题的考点分布的缺乏全面性,过分集中某些内容,如微生物的代谢和调节及发酵工程占了两个小题。
(09全国卷Ⅰ,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解析: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
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
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
因此A、B、D正确。
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
故C错误。
(09全国卷Ⅰ,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伟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解析:
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溶氧不足,会产生乳酸或琥珀酸;培养基通常有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体状态,因此是液体天然培养基;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通常都要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才能用于生产。
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以满足菌体的营养需求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故C不正确。
上一次我谈到⑵生物实验题一直是高考例题的难点,考到2008年的实验形式,虽然大大降低了难度,但既不是完整的实验设计,也不是实验结果分析,而且实验知识的考查内容过于零散,生物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缺乏系统性,不利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应关注实验设计,关注教材实验。
而在09年高考中的确得到体现。
二、生物复习的课堂策略
(一)总体理念
在复习备考中,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避免拼时间拼体力,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的备考模式,反对不顾大局,各自为战的备考形式,倡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线,打造高效课堂,倡行低负担、高质量的绿色升学率。
在备考中观念要更新——理性备考;复习计划要可行——有序备考;复习策略要对路——和谐备考;复习方法要实用——高效备考。
1.重视基础知识的全面落实
高考命题原则为:
主导性原则——以能力测试主导。
基础性原则——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应用性原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纲约性原则——命题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
虽然明确提出必须以主导,但是能力的考查并不影响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考生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石,因为能力考查的基本模式是“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理科综合考试中,生物题量少,考查的覆盖面小,某个具体的增长点出现的偶然性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全面系统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在注重学科主干知识、核心概念落实的同时,兼顾知识面,以不变应万变。
重视基础知识落实的基本策略是:
依纲据本。
依纲指的是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按照其规定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或称为“踩点复习”,特别是对于考纲中的每一个知识都要逐一复习、理解、掌握,虽然考题有限,但在高考实际上是检测我们全面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情况,要有效避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现象。
据本指的是以教材为最基本的复习资料,关注考纲中每一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阐述,通过全面系统地复习教材来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复习备考中切忌把教材放在一边,而把一种或几种复习资料作为复习的依据。
关于这方面的教训,近几年的理综生物高考命题应该给我们强有力的启示。
此外教材中一些非重点内容(如教材中的小资料、小问号、课外读等),由于平时疏于复习而往往在高考中容易丢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有必要给予关注。
(09全国卷Ⅰ)34.(10分)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
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
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答案:
(1)
(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太阳能CO2
(4)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2.理解核心概念的内在联系
核心概念是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深刻理解核心概念是知识运用的前提。
核心概念也是生物选择题命题的主要形式,如07年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就分别考查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兴奋的传导方向和局部电流方向、“S”型增长曲线与“J”型增长曲线等到核心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在深刻理解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考生应努力构建出自己头脑中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近几年在地方理综卷中有一些试题在考查核心知识点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如:
(09全国卷Ⅰ)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
用纯合德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B.3/8C.1/16D.3/16
答案:
B
解析:
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则有芒为b。
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自交得1/4aabb)+1/4(aabb)=3/8。
故选B。
3.跳出题海,实验绿色高考备考
前面我们分析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刻反思,高密度、大运动量的做练习题,已不再能适应理综生物测试的命题思路,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在复习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促进考生学科素养的全面达成。
要和考生一起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近几年一来高考试题的题型和内容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从前几年的试题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蓝本,可以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⑴精选习题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忌“重数量,轻质量”
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挑选质量比较高的练习题,避免陷入到题海中去。
就高考理综而言,生物的题量是非常有限的,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很有限的,期望通过大规模的训练把高考的考题做到是不现实的。
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选择有助于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促使能力的提高。
历年高考题是强化训练的习题来源之一。
超纲、偏离学科主干知识、缺少人文关怀、脱离学生的实际、不恰当的综合、联系现实不当、不明确的要求等试题不要去猎奇。
⑵变式训练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也可将简答题改头换面成选择题等等。
⑶总结反思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毫无收获。
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
对于同一试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路,达到殊途同归。
在解题时,当你通过一种方法找到正确答案后可以再思考一下,是否还有别的思路?
如果有,是否更为简洁?
平时复习解题时,充分考虑各种解题的途径,对提高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是很有帮助的,能使自己在解决问题时,一条路走不通迅速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如在解题过程中,能指导学生从命题角度来分析命题意图,对优秀学生来说,是高分法宝。
要重视相关问题的归类整理。
在平时解题中,解决某些问题的知识、方法、原理等方面有着相同的地方;或题目的呈现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
对于这些试题要进行适当的归类整理和总结,当再次遇到此类问题时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如同位素示踪在生物学科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试题中也经常出现。
在复习时,就可以将同位素相关的试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⑷“错题分析,建立错题本”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举措
在训练过程中,对自己解题中发生的差错要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
错在哪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
如果是知识掌握不牢,要及时进行补缺;如果是审题失误,就要有意识地多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形成良好的细心审题的习惯;如果是表达不精确,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表达辞不达意……
长期坚持用好“错题分析本”,就是一个针对自己的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好它可有效地防止自己发生类似的错误,避免一错再错的情形发生。
4.重实验设计提升应试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三生物实验备考一直是复习中的重点、难点。
高考试题的区分度往往体现在实验设计题上。
实际上,教材中的实验就是实验设计的源泉,是考生获取实验方法、实验思想和实验技能,以及学会实验设计的主要途径。
从近几年的理综高考生物实验试题来看,实验题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基础实验;也可能是对教材理论问题或社会实际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能是对生物学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认识。
因此,备考时,首先要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其次要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素材。
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老师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到证实的,复习中要多从实验的角度想一想,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我们有没有办法进行难与探究?
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实验题的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训练,重视实验变式训练。
(09年全国卷Ⅰ,32)(11分)
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
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牛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⑴ 实验步骤:
①
⑵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
⑶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实验步骤:
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各加入等量的H2O2溶液,放入37℃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3只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各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
⑵加酶溶液的试管、加FeCl3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 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⑶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⑷加FeCl3溶液的试管 在此温度下催化作用加快,而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
5.重方法引领促进能力提升
高教不是考查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考查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
因此要通过各种方法的传授来促进考生能力的提高。
(09全国卷Ⅰ,31)(10分)
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
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
据图回答: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由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__。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科选用的方法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纤维素纤维素酶果胶质果胶酶
(2)A
(3)适当降低温度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4)用乙烯进行处理适当提高贮存温度
(5)叶绿素含量低
⑴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为各种属性、各个部分、要素、方面或阶段分别加以考虑的方法。
综合是将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要素、方面或阶段结合起来成为整体加以思考的方法。
如关于染色体的知识,它分散在不同的章节里,复习时就要把这些知识有意识地综合起来。
如染色体的分布、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的类型、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的数量、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行为、染色体与基本的平行关系、染色体变异与环境的关系、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等等。
⑵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相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括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两条途径,归类可采用科学归类法和实用归类法。
如细胞分裂的比较,实验方法的比较等等。
⑶概念法:
如证明细胞有生命活力的事实有:
①保护作用(细胞内的花青素、叶绿体等仅在细胞死亡后才可以散出)。
②细胞的相互识别(红色和黄色的海绵细胞打散混匀后仍可以重新组装)。
食物泡的形成、③细胞分泌等现象(细胞膜的完整性)。
④有生命活力的花生种子胚不能被红墨水染色。
⑤细胞的吸收与细胞的需求有关有关,与质粒直径、浓度关系不在等等。
⑷系统法:
可采用编写纲要、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
如对小麦或水稻的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育种等)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这样对知识理解更深,记忆更牢。
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深化目标教学,以教学目标的叙写为抓手,围绕目标的叙写、目标的展示、目标的实施、目标的检测和目标的反馈等环节进行。
◆目标的叙写。
教学目标的叙写是目标教学的首要因素,要把目标叙写的过程作为深化教学研究、科学把握标高的重要手段来抓。
要充分认识到目标提炼的重要性,认真研究目标提炼的要求与提炼方式,分学科、分课型研究目标叙写的常用动词和常用句式,并形成规范。
◆目标的展示:
教学目标必须当堂展示,学案是目标教学的最佳方式,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目标的实施。
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要有目标体现、目标提炼。
促进学生完成对目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
◆目标反馈与评价。
教学目标必须完成当堂反馈(3—5题),并通过课后训练进行补充反馈。
◆目标检测:
所有单元测验均应围绕目标进行定点检测,并实施分层补考措施。
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
例如: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一节的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
2.能举例说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特点
3.能描述优生的概念和措施
(09全国卷Ⅰ,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形遗传病的发病风险.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案:
D
解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D错误。
生态系统的类型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
3.能够说出各生态系统的分布及特点。
4.完成教材及导与练相关练习。
种群与群落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说出种群的特征。
2.能列举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能举例说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3.能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4.能理解种群和群落的关系。
当然要落实目标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就显得十分重要。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
⑴确保集体备课时间:
每周按课表安排一次教研组集体备课,各备课组另外在周一至周五下午3、4节自行确定1个时段进行2次集体备课。
⑵集体备课研究内容包括课时划分、课时教学目标研讨、教学内容分布、教学标高、学案、典型例题、典型方法提炼、学生阶段性发展目标和措施。
⑶集体备课要求。
做到六统一:
进度统一(同层次班级)、教案统一、学案统一、例题统一、提炼归纳统一、练习统一(分级)、测试统一。
(二)具体策略
1.一轮复习策略----四步四张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个“四步四张”复习模式,即一个内容采用学生看一节、老师讲一节、学生练一节、老师评一节四步以及配套一张知识细目表、一张知识网络图、一张基础过关题、一张能力提升题四张,解决高考考点分布的全面性的问题。
⑴学生看一节,完成一张知识细目表:
在进行第一轮复习之前,首先应完成的一项工作是要研究考试大纲,对考纲知识点进行细化,也就是说,一个考点学生应掌握哪些内容。
学生先看一节,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节内容的知识细目表,使学生对本考点的内容了然于胸,最好把知识细目表变成填空题。
如:
考点1.2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
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
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
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 等部分。
2.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可分为 (如 )和
(如 )。
上述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同,一般情况下,在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在细胞干重中脑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3.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 。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大部分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