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4769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docx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阅读答案

【篇一:

高级实验中学高二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题包括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包括答题纸、作文纸共6页

第ⅰ卷(客观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6题(共18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干燥尺牍度假村哀声叹气b、叫嚣祈祷捅娄子感恩带德

c、怂恿伶俐挖墙脚得鱼忘筌d、辩护松驰协奏曲刚愎自用

3、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增兵阿富汗行动的认可和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b、听到自己偶像所在的球队夺得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冠军的好消息,老李竟手舞足蹈,得意忘言。

c、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平民百姓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2008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大大刺激了农村百姓消费的增长,这使原来趋于停滞的家用电器一下子成为百姓炙手可热的商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源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⑤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a.④⑥⑤③②①b.④②⑤⑥①③c.⑤④③①②⑥d.⑤③④⑥②①

6、下列各项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动机是:

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b、王勃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笔下的《滕王阁序》是几千年来为后人传诵的千古名篇;王勃和当时的杨炯、卢照邻、王昌龄并称为初唐四杰。

c、世界级经典小说《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塞万提斯,小说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主人公的游侠冒险、滑稽可笑的生活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d、庄周是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其名篇《逍遥游》的内涵是:

优游自得,无所依傍,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8题(共6分)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

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

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

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

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

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

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

鲁迅说过:

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

《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

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

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

《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

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

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

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

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

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

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

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7、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人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梁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

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

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

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

李贺小传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诗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茬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

墨叠纸卒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扬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其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

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嘭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粟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为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

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

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

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噫!

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挤毁斥之。

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

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选自李商隐《李贺诗歌集注》有删改注:

李贺,字长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长吉之事尤备详尽

b.恒从小奚奴跟随

c.长吉了不能读全,都

d.苟信然确实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相同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而后乃今培风

b少之,长吉气绝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天苍苍而高也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d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各项均能体现李贺文思敏捷,才华出众的一项是()

①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②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③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④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⑤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⑥状长吉之奇甚尽

a.①④⑤b.③⑤⑥c.①④⑥d.①③④

1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没有全面勾勒李贺的一生,选取的材料意在突出李贺与常人迥异之处。

b.文章结尾尽情抒发作者的感情,让人体会到李商隐对李贺似有同病相怜的隐衷。

c.这篇文章以小见大,采用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内容深厚有韵味。

d.这篇传记有别于客观直叙,至情至性,文笔朴实自然。

第ⅱ卷(主观题共114分)

四、古诗文理解、鉴赏、识记(共23分)

13.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译文:

(2)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9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分)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2分)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

(5分)

15、补出空缺处的名句(6分)

①?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寿《青玉案》)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③,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④聊乘化以归尽,。

(陶潜《归去来兮辞》)

⑤,听臣微志,保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

⑥,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9题(共20分)

敦煌

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

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

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

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

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

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

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

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

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

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一匹迈着舞步的马。

绘画人将灵魂里的歌声流泻到马步上----大地就是琴键,马蹄踩踏在音键上,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

一位美丽的女菩萨。

一千多年前的泥土,竟然塑造出这般鲜活的肉体,让人油然而生爱心。

她就像是邻居家年轻的少妇,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光辉,丰腴的手臂叫人想偷偷伸过手去摸上一摸。

瞧她那恬然含笑的样子,应该是不会生气了,神和佛在这里传达着人间的欢娱。

一幅童子嬉戏图。

嬉戏中的儿童,那份童稚天真,那份童趣,或许他们天生地一下就接近了真正的经义?

他们都是谁?

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把一生的时光都留在洞窟?

我惊叹于那些一笔一画抄出来的经书。

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最终排成一张纸,一张纸接一张纸码成垛,堆成山;多少生命成年累月就这样抄下来,一生做着同一件事情,生命逝去了,他们的痕迹还在。

一个人终其一生,将生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管那是什么,这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

当众多的生命为某一件事情聚集到一起,甚至一代人接一代人专注于同一件事情时,这便是

伟大--敦哉煌也!

看着那一尊尊顶天立地山一般高大的佛像。

山做成的身躯,自然有着山的气象,山的沉静,山的大度,山的厚重。

可是,在它的宏大中却不失细腻:

那平静的面容,眉宇间充满会通天地得之于心的灵光,那是从灵魂从生命中流溢出来的光辉;那根修长的手指,当它沿着一定的坡度微微往上一划时,你感到那上面倾注了多少灵魂的美丽;还有那手臂的自然垂下,衣身上的皱痕......在生的追求拓展到死后,神在众多的生命中坐直了身子,让后来的人惊叹生命的伟大。

他们是些关注灵魂的人。

穷其一生,只为把灵魂安置在洞窟里。

在这一行行规规整整的字迹里,在这大处着笔美轮美奂的神像壁画里,我看到古人专注的眼神,就在这些神像后面,他们是真正的神,就是他们,让生命在面前的沿壁上飞扬起事,让自己的精神顶天立地站立在这里,以至多少年以后,一见之时,就把我们这些为外物所因扰所同化的现代人,一下带到云端。

敦煌等在它的洞窟里,等待它的颜色再度回到地面,等待它的声音在风中传响,等待它的底气来到我们身上,鸣沙山,沉默千年的沙石,也在朝我们的臂腿发出鸣响。

16.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

(6分)

17.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4分)

18.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写大地的苍凉贫瘠、宕泉河的干涸,是为了表明敦煌已成历史,曾经有过的文明已消逝。

b.文中写到漫漫黄沙下,掩藏着自由的灵魂,高扬飘逸,酣畅淋漓,辉煌壮丽,这是对生命的赞美。

c.文中第六自然段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采用的是比拟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d.文中对美丽女菩萨生动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凡人的思想和情感。

e.文中写沉默千年的沙石,是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更好地体现鸣沙山的鸣响。

六、综合运用(11分)

20、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5分)

[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

____○1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这时_______○2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

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______○3产生某种不良后果。

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________○4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_____○5一定要跟他说清楚:

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历过无数次考试的人们都知道,60分是及格线,100分比较难,90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

【篇二: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txt>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

“五谷不食,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载。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

“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

“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

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大小,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

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督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产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政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人们的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

少有胆气,跳走如飞。

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

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

冲弗许,大眼曰:

“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

冲曰:

“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

”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

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

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

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

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

“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

江,预皆畏慑。

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

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

“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

及见,乃不异人。

”大眼曰:

“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

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

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卿等若作贼,..

吾政如此相杀也。

”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

自是荆蛮相谓曰:

“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

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

”遂不敢复为寇盗。

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

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

杨大眼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陈:

通“阵”,战阵.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当:

抵挡.

c.召诸蛮渠指示之曰指示:

指使,给?

?

下指示..

d.吾政如此相杀也相:

偏指一方,“你们”.

5.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b.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c.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d.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冲弗许,大眼曰:

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5分)

(2)大眼曰:

“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9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8.《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分)

9.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分)

10.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名句是“,风正一帆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题。

(25分)

幽默大师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