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467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99 大小:1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1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

主备者:

执行者:

总第()课时

课时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板块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

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3.猜读诗题。

4.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

老师相机正音:

“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教师引导学生: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理解“桑阴”。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

教师引导:

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

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

(再指名学生说诗意)

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4.教师相机小结:

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

(板书:

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板块四赏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板书:

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主备者:

执行者:

总第()课时

课时内容

稚子弄冰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板书:

稚子弄冰)

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4.了解诗人杨万里。

(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

(冬季)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稚子玉磬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

(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教师小结:

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板块四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

(脱、穿、敲、碎)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村晚》教学设计

主备者:

执行者:

总第()课时

课时内容

村晚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

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

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板书:

村晚)

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

首先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名读)

6.教师小结。

板块二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

(曲调;随口)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3.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教师小结: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板块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感情,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

板块四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填表。

(课件出示表格的答案)

3.教师小结。

4.完成课后小练笔。

5.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这组古诗中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主备者:

执行者:

总第()课时

课时内容

2祖父的园子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板块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祖父的园子)

3.过渡:

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字词学习。

第一组:

蚂蚱蜻蜓蚂蚱蚌壳

第二组:

樱桃谷穗倭瓜

第三组:

拔草铲地割草

第四组:

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

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樱”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指导写“承”字。

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3)指导写“瓢”字。

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

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板块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

1.教师引导:

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

(1~3自然段)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

课件出示

动物多: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

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

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一动不动

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

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