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450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

《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docx

向莆铁路桥涵监理细则

新建铁路向莆线三江镇至福州段JXJL-5标

 

桥涵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编写人:

复核人:

审核人:

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向莆铁路JXJL-5标监理部

二OO八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2

第一节项目特征2

第二节工程项目主要特点2

第三节细则编制依据4

第二章桥涵监理细则5

第一节各分部工程通用细则5

第二节明挖基础11

第三节钻孔桩和挖孔桩13

第四节桩基承台15

第五节墩台15

第六节锥体护坡17

第七节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17

第八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制造20

第九节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制造24

第十节结合梁25

第十一节架桥机架设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26

第十二节桥面附属结构28

第十三节涵洞28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项目特征

一、工程项目名称:

新建向莆铁路JXJL-5标工程(北京铁研监理部管段范围)。

二、工程项目地点:

江西省抚州市至福建省建宁。

三、监理范围、主要工程、及主要工作内容

北京铁研监理部管段范围为:

向莆铁路DK98+550~DK228+816;线路正线长度累计130.266km(双线)。

主要监理工作内容包括:

隧道、桥涵(含公跨铁)、路基工程及电缆槽、综合接地(线下预埋地线)、连通管道、改移道路、站场建筑设备、大型临时设施、取(弃)土场、管道改迁及过渡工程等配套工程的施工监理。

四、工程投资

本监理部管段范围内的站前工程投资约31亿元人民币。

五、计划工期安排

站前工程各标段及重点控制工程要求工期为31个月(含沉降期及架梁)。

六、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目标以施工合同签订的质量等级为监理法定目标。

监理部严格监理,力争达到如下质量目标:

工程项目质量、主要单项工程质量及重要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均确保部优、争创国优,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

七、设计及施工承包单位名称

向莆铁路工程设计单位: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设计咨询单位:

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

施工承包单位: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公司。

 

第二节工程项目主要特点

一、工程地质情况:

1、地层岩性

坳谷区表层为a1Q4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厚约1.5m,下为乐砂,杂色,稍密,饱和,厚约3.5m;下伏泥岩,棕红色,全风化-弱风化。

2、地形地貌

丘间谷地区,多呈条带状,多辟为水田及水塘,可见村庄分部。

3、物理地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4、水文地质特征

少量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地下水位深埋1-2米。

5、气象特征

年平均气温约20℃,一月平均气温为16.1℃,七月平均气温为28.5℃,七月至九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39.4℃;一月至二月气温最低,最低气温-2℃~-3℃,偶有霜冻。

多年平均降雨量1093.7~1432.0mm,雨量多集中在3~9月。

10月至次年2月少雨,天高气爽。

二、工程特点:

1、主要设计标准

铁路等级:

I级;

设计速度目标值:

正线Vmax=200km/h;

正线数目:

双线;

正线线间距:

4.6m;

牵引种类:

电力牵引。

牵引质量:

普货3500t,快货2000t。

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m。

机车类型:

客机推荐采用动力分散型动车组,货机推荐采用SS7型电力机车。

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列车指挥方式:

调度集中控制。

建筑限界:

满足200km/h设计速度和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预留客车进一步提速条件。

2、工程特点和重难点工程

本段土建工程较大,有隧道、桥梁、路基及车站等项目。

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其中隧道工程采用新奥法施工。

本线按时速200km/h客货共线设计,设计标准及验评标准高于普通铁路,而且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对监理的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以上工程的施工,我监理部相关人员要认真研究设计文件,为进一步提高工程监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更好地从项目总体上搞好“四控、两管、一协调”工作。

(1)本地段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季长、受台风影响大,对路基工程施工不利,厦门跨海大桥同时受潮汐影响,因此,针对各种不利条件,需提前做好雨季施工、防台风、防潮汐等预防准备,减少和避免因自然气候条件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的影响。

(设计图到位后,本段需重写)。

(2)本段桥隧工程比例大,大跨度桥梁多、桥梁结构新、施工难度大,工程规模庞大,工期紧。

工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检测方法。

特别是对路、桥、隧等工程提出了较严格的控制工后沉降要求。

(3)常用跨度桥梁采用双线整孔箱型简支梁,部分为连续梁,以满足旅客列车高速运行对轨道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整孔箱型简支梁预制和架设与传统铁路干线梁相比,采用了全新的制造工艺与运、架设备,需利用建成的路基、桥梁或隧道作运、架梁的运输通道。

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桥梁制、运、架与线下工程施工进度及工序间的合理衔接,形成秩序井然,快速、高效的施工作业线,确保本项目建设的工期、质量、成本控制。

(4)本段采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对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节细则编制依据

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2、《向莆铁路JXJL-5标监理规划》

3、《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7、《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验收标准》(TB10425—1994)

8、《新建铁路向莆线特大桥、大桥、小桥、公跨铁桥梁设计图》(供咨询用)

9、《新建铁路向莆线工程施工图涵洞设计图》(供咨询用)

第二章桥涵监理细则

(注:

以下条款中带*号者为一般项目)

第一节各分部工程通用细则

一、模板及支架

1、从事支架搭设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其弹性压缩、预拱度和沉降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倾复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3;计算变形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结构表面外露和直接支承混凝土重力的模板构件(纵、横梁等)不得大于构件跨度的1/400;

②对结构隐蔽表面的模板构件不得大于构件跨度的1/250;

③、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不得大于构件跨度的1/1000。

跨度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梁式构件,其底模应计算起拱高度。

3、模板及支架应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并根据结构形式、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施工工艺设计,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4、模板及支架必须安置于可靠基地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或防冻措施。

5、模板及支架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与混凝土的

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模内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

6、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验收。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7、拆除模板及支架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拆除非承重模板要保证构件表面不受损。

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拆模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见证试验。

二、钢筋原材料及加工

1、从事钢筋加工和焊(连)接的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钢筋在运输、加工和存贮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并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3、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为一批(预应力筋每3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

每批抽检一次。

监理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为施工单位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4、同一种类、同种材料、同一生产工艺且连续进场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每1000套为一批,不足1000套也按一批计。

每批抽检一次。

监理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为施工单位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5、钢筋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要求时按下列规定:

①.受拉热轧光圆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直线段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②.受拉热轧光圆或带肋钢筋末端,当设计要求做直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直线段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③.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曲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或12倍(带肋)。

④.热轧盘条制成的箍筋,末端弯钩不小于90°,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做成135°或180°弯钩;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钩端直线段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或10倍(抗震)。

6、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三件。

监理平行检验数量为施工单位数量的10%,且各不少于一件。

7、*钢筋加工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全长±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箍筋内净尺寸±3。

8、*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允许偏差(mm):

钢丝、钢绞线与设计或计算长度差±10;束中各根长度差5,钢丝且不大于长度的1/5000;热轧带肋钢筋±50。

三、钢筋连接及安装

1、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焊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

每批抽检一次。

监理见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检测次数的20%,但至少一次。

2、*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②.绑扎接头在构件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③.钢筋接头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④.“同一截面”内同一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注:

“同一截面”指焊接接头在35倍钢筋直径、绑扎接头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内,且均不小于500mm。

3、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I级钢筋为30d(受拉区)或20d(受压区);II级钢筋为35d(受拉区)或25d受压区);且均不得小于250mm(受拉区)或200mm(受压区)。

搭接区内绑扎三道。

当钢筋间净距小于其直径的1.5倍或30mm(竖向)和45mm(横向),以及跨度大于10m的梁,均不得采用搭接接头。

4、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两个接头,并作冷弯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闪光对焊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剌外形;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及2mm。

5、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宜使用砂浆垫块。

当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不低于结构本体砼,且水胶比不宜大于0.4。

监理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得少于4个/m²。

6、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悬挑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50%。

选定的梁类构件,对全部纵向钢筋保护层检验;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进行检验;每根钢筋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桥涵每孔梁、每个墩台、每座涵洞均不少于3处,每处不少于10个点。

7、*钢筋安装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排距±5;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10;分布钢筋间距±20;箍筋间距±20(绑扎)或±10(焊接);弯起点位置30。

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mm):

c≥35时+10、-5;35>c>25时+5、-2;c≤25时+3、-1。

四、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1、水泥到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存贮于不同库房。

堆垛高度不宜大于1.5m;堆垛应架离地面0.2m以上,并距四周墙壁0.2~0.3m。

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而变质时,应及时运出场外。

2、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3、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一般矿物掺合料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

当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预应力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不宜高于30%。

胶凝材料总量:

C30及以下的混凝土不宜高于400kg/m³;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kg/m³;C5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宜高于500kg/m³。

氯离子总含量:

钢筋混凝土中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为提高耐久性能,混凝土中应优先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4、水泥的检验要求:

检查所有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对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进行抽样检验。

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的也按一批计。

每批试验一次。

监理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5、矿物掺合料的检验要求:

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每120t为一批,硅灰每30t为一批,不足的也按一批计。

每批试验一次。

监理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6、粗、细骨料的检验要求:

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细骨料每400m³(或600t)为一批,不足的也按一批计。

每批试验一次,其中细骨料中的有机物含量每三月检验一次。

监理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7、外加剂的检验要求:

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t为一批,不足的也按一批计。

每批试验一次。

监理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8、拌合及养护用水的检验要求:

同一水源的涨水季节检验一次。

监理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

9、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应为坍落度、泌水率、含气量、抗裂性、抗压强度、电通量、弹性模量、抗冻性、耐磨性、抗渗性。

监理见证配合比选定试验或平行试验并检查确认配合比选定单。

五、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1、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接茬片石、钢筋或型钢,并露出前层混凝土一半左右。

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小于600mm。

2、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不得随意留施工缝。

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在后浇混凝土前应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用水冲洗凿毛时0.5MPa;人工凿除时2.5MPa;风动机凿毛时10MPa。

处理前监理见证试验。

3、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4、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为:

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拌合用水±1%;粗、细骨料±2%。

当遇雨天含水量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每工作班抽查至少一次。

监理见证检验。

5、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与理论配合比的偏差不宜大于±20mm,水胶比±0.02;入模含气量应分别为(%):

≥2(无抗冻要求);≥4(D1);≥5(D2、D3);≥5.5(D4)。

坍落度及含气量每拌制50m³混凝土或每工作班应测试不少于一次,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的部位取样。

监理见证试验。

6、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

否则应采取措施。

每工作班至少测试3次并填写记录。

监理至少测温一次。

7、新浇筑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石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每部位测温一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监理每部位测温一次。

8、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不宜超过65℃;内外温差、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宜大于20℃(墩台、梁体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与表面温差不得大于15℃。

9、混凝土自然养护时,保水潮湿养护不得少于7d(大体积混凝土不宜少于28d);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并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

10、拆模时混凝土内外温差、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得大于20℃(墩台、梁体不宜大于15℃);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

监理见证测温。

11、混凝土拆模后,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前且龄期达7d前,不得与流动水接触。

在海洋浪溅区,应保证养护期内且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受海水及浪花的侵袭。

12、养护期间,施工和监理应各自对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

13、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龄期为28d(预应力混凝土)或56d(其他混凝土)。

试件的取样与留置按下列规定: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③.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④.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和实际需要确定。

监理平行试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14、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墩台、梁部等重要部位应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组数应按设计要求、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

每墩台、每片(孔)梁应按不同强度等级检验各不少于一次。

监理平行试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15、当设计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要求时,同条件养护终张拉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

标准条件养护龄期为28d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

监理平行试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16、当设计对混凝土抗渗等级有要求时,每5000m³同配合比、同施工工艺的混凝土至少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6个),不足时也作一组。

监理平行试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17、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除监理批准外,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用水泥稀浆粉刷饰面。

六、预应力筋张拉与灌浆

1、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且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早期部分张拉。

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弹性模量达到100%,混凝土龄期满足10d方能进行终张拉。

为使梁体不发生早期裂缝,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60%时拆除内模,外模只拆不移的情况下张拉部分预应力,张拉值由设计单位提供。

2、后张法预应力筋预张拉或初张拉时,检查一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试件;终张拉时,各检查一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试件和弹性模量试件。

3、预应力筋张拉除符合设计要求外,一般应按下列程序:

0→0.1σk(作伸长量标记)→σk(静停5min)→补拉到σk(测伸长量)→锚固。

实际张拉伸长值应控制在理论拉伸长值的±6%范围内。

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也不得在同一侧。

4、每一梁段张拉完毕,即应进行压浆。

孔道压浆浆体的流动度、泌水率、凝结时间、膨胀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同配合比、同施工工艺至少试验一次。

监理平行试验或见证取样检测

5、竖向孔道压浆,应由下端进浆孔压入,压力应达到0.3~0.4MPa,上升不宜太快,待顶部出浆槽口流出浓浆后,堵死槽口,然后关闭压浆阀。

6、孔道压浆工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预应力筋终拉后必须在24h内完成压浆。

每工作班至少留置一组(6块)边长为70.7mm立方体试件,必要时增加留置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

7、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预应力筋和锚具封闭防护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做防锈和防水处理。

凸出式锚具和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分别不宜小于50mm及30mm。

8、预应力筋张拉及灌浆时,监理旁站检查。

9、*张拉端预应力筋内缩量限值(mm):

支承式锚具(镦头锚等)1;锥塞式锚具5;夹片式锚具5(有顶压)或6~8(无顶压)。

第二节明挖基础

一、换填地基

1、换填材料:

换填用砂应为中、粗砂,有机质和含泥量不得大于5%。

碎石粒径不得大于1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

砂和碎石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以连续进场数量每400m³为一批;石灰每200t为一批;不足的也按一批计。

监理见证检验。

2、换填范围、填料比例、压实工艺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压实密度每层每100m²检测不少于5处。

监理见证检测每层不少于1处。

3、*换填地基底部和顶部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二、基坑

1、基坑平面位置、尺寸、开挖方法和支护形式、基底地质条件及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勘察设计单位对桥梁地基全部进行现场确认。

监理现场观察或见证检测。

2、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基础底面不得置于软硬不均的地层上。

②.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散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冲洗干净。

倾斜岩面应凿平或凿成台阶。

③.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基底应修理平整。

黏性土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填土夯平。

④.砌筑基础时,应先在基底铺一层5~10cm水泥砂浆。

⑤.基础浇筑前的基坑不得泡水。

3、下列基坑开挖后可采用护壁加固:

①.基坑较深,土方量较大;②.基坑坡度受场地限制;③.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

4、开挖基坑遇有较大渗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0.5m,汇水坑应设于基坑中心;②.开挖进入含水层时,宜扩挖40cm,以石料码砌扩挖部分,并在表面喷射一层5~8cm厚的混凝土。

③.对流沙、淤泥等夹层,除打入小木桩外,并在桩间缠以竹篱等,然后喷射混凝土。

5、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

6、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有水基坑底面放宽不小于80cm。

7、*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mm):

土质±50;石质+50、-200。

三、模板及支架

1、拆模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

监理见证试验。

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mm):

轴线位置15;高程±20;表面平整度5;两模板内侧宽度+10、-5;预埋件中心位置3;预留孔洞中心位置10,尺寸+10。

四、钢筋与混凝土结构外观

1、*同排中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20。

2、*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

基础边缘距设计中心线±30;表面平整度8;顶面高程±20;预埋件中心位置5;预留孔洞中心位置15,尺寸+10。

第三节钻孔桩和挖孔桩

一、钻(挖)孔

1、桩基础施工应根据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细则。

2、挖孔桩的开挖顺序和防护措施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3、钻孔桩护筒应坚实稳定不漏水,埋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岸滩上,黏性土应不小于1m,砂类土应不小于2m。

宜埋置到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

②.水中筑岛上,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必要时打入不透水层。

护筒顶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高出施工地面0.5m。

4、安装钻机时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

钻头和钻杆中心与护筒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