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443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

《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docx

大雁疾病防制教案精

《大雁养殖与疾病防制》教案

教学内容

情境3 大雁疾病防制

教学方式

多媒体、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

班级

**畜牧兽医班

授课学时

2

【教学内容目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熟悉大雁疾病诊断技术的任务过程;

2.掌握大雁常发病的诊治;

3.掌握大雁疾病的防制措施。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大雁常发病诊断方法;

2.掌握大雁常发病的防制措施。

【主要知识点与能力点应达到的目标水平】

教学内容

职业岗位知识点、能力点与基本职业素养要求

目标水平

识记

理解

熟练操作

应用

分析

知识点:

1.熟悉大雁常发病诊断技术的任务过程;

2.掌握大雁常发病的诊治;

3.掌握大雁常发病的防制措施。

能力点:

1.掌握大雁常发病诊断和治疗方法;

2.掌握大雁常发病的防制措施。

职业素养要求:

综合诊断疾病及防治的能力

【教学策略】

1.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引领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正确诊断、治疗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2.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组织】

知识点、技能点回顾:

导入新课:

采用案例式教学形式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一、雁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危害雏雁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

主要病变为渗出性肠炎,小肠黏膜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一起形成栓子,堵塞于肠腔。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出壳后3~4天及20天左右的雏雁易发病,20日龄以上的较少发病,在冬末春初季节流行。

该病传染迅速且病死率高,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

易感动物鹅、番鸭、大雁的幼雏。

任务一诊断病例

案例:

某养殖户混合饲喂不同批次孵化的7~30日龄的大雁鹅80只,在果园中地面散养,果园经常浇水,地面潮湿。

5月中旬开始发病,病初个别大雁鹅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曾用氟哌酸治疗无效,7天死亡79只,死亡率达98.8%,相邻圈舍饲喂的鸭、鸡无发病情况。

死前雁鹅表现离群独居,精神委靡,缩头呆立,不愿走动,采食减少或废绝,饮水量增加。

口腔内有多量黏液,常摇头、甩鼻。

下痢,排黄白色、黄绿色稀粪,有气泡。

个别严重者稀粪中混有纤维素碎片,肛门周围的羽毛玷污稀粪。

喙端发绀,鼻孔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临死前出现麻痹或抽搐现象。

剖检病死雏雁,可见肝肿大、质脆,切面结构模糊。

胆囊肿大,胆汁外渗。

脾呈黑紫色,胰脏质脆,边缘整齐。

小肠出血、充血,后段膨大,肠壁变薄。

有的肠腔内有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凝固栓塞物,质地坚实;有的肠腔内栓塞如“套袖”样,质地松软。

一、现场诊断

(一)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对病例中的大雁养殖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整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通过查阅“提供材料”和学习“相关知识”,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见表1。

表1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分析

病例表现

特点概要

分析

养殖户混合饲喂不同批次孵化的7~30日龄的大雁鹅80只,在果园中地面散养,果园经常浇水,地面潮湿。

5月中旬开始发病,病初个别大雁鹅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曾用氟哌酸治疗无效,7天死亡79只,死亡率达98.8%,相邻圈舍饲喂的鸭、鸡无发病情况。

相邻圈舍饲喂的鸭、鸡无发病情况。

幼雁发病。

发病急。

传播迅速。

7天死亡79只,死亡率达98.8%以上。

⑤鸭、鸡无发病情况。

传染病。

病毒性传染病的可能性大。

怀疑小鹅瘟。

(二)临床检查

首先应对大雁养殖场的病雁进行一般临床检查,可分为一般状态观察,包括精神状态、营养程度、运动行为和姿势、呼吸动作观察:

饮食状态观察,食欲状态观察;粪便性状观察,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系统检查。

通过临床检查,查明病例的临床症状,在查阅“提供材料”和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症状进行整理分析,见表2。

表2 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分析

病例表现

特点概要

分析

大雁离群独居,精神委靡,缩头呆立,不愿走动。

采食减少或废绝,饮水量增加。

口腔内有多量黏液,常摇头、甩鼻。

下痢,排黄白色、黄绿色稀粪,有气泡。

个别严重者稀粪中混有纤维素碎片,肛门周围的羽毛玷污稀粪。

喙端发绀,鼻孔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临死前出现麻痹或抽搐现象。

精神不振、厌食或废绝

口腔内有多量黏液,常摇头、甩鼻

下痢,排黄白色、黄绿色稀粪,有气泡

喙端发绀,鼻孔浆液性分泌物

幼雁易感

临死前出现出现神经症状。

 

与小鹅瘟的临床症状相似。

(三)病理剖检

对死亡雁尸体进行剖检,全面剖检观察,详细记录,特别注意典型病理变化。

根据剖检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在查阅“提供材料”和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剖检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情况见表3),作出初步诊断。

 

表3 病例的病理变化及分析

病理剖检变化

特点概要

分析

剖检死雏雁鹅,可见肝肿大、质脆,切面结构模糊。

胆囊肿大,胆汁外渗。

脾呈黑紫色,胰脏质脆,边缘整齐。

小肠出血、充血,后段膨大,肠壁变薄。

有的肠腔内有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凝固栓塞物,质地坚实;有的肠腔内栓塞如“套袖”样,质地松软。

肝肿大、质脆切面结构模糊,胆囊肿大,胆汁外渗。

脾呈黑紫色,胰脏质脆,边缘整齐。

小肠出血、充血,后段膨大,肠壁变薄。

肠腔内有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凝固栓塞物,有的栓塞呈“套袖”样。

与小鹅瘟病理变化相似。

 

表4鉴别诊断

提示疾病

主要排除理由

初步诊断

小鹅瘟

主要发生于5~20日龄雏鹅、番鸭、大雁,死亡率极高,成年鹅及其他禽类不发病。

排黄白色或青绿色稀便。

肠炎,肠管内有纤维素性栓子。

雁小鹅瘟

副伤寒

1周至1月龄鹅、雁多发,发病率、死亡率较低。

雏鹅感染后多呈败血症经过,突然死亡,下痢。

肝脏肿大呈古铜色,有条纹状或针尖状出血和灰白色小坏死灶;心包积液。

球虫病

1周至2月龄鹅、雁多发,粪便稀薄,常小肠黏膜弥漫性出笼血,黏膜面粗糙不平,肠内容物为红或红褐色液体。

呈鲜红色或酱红色、棕色和棕褐色,并混有脱落的肠黏膜。

初步诊断结果 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为小鹅瘟,确诊应根据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

二.实验室诊断

(一)病原检查及确诊

【病原】

小鹅瘟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鹅的脑、肝、脾、血液和肠道内。

本病毒没有血凝活性,与其他细小病毒没有抗原关系,与番鸭细小病毒存在显著差异。

病毒可用鹅胚和番鸭胚分离。

本病具有特征的流行病学表现,遇有孵出不久的雏雁群大量发病及死亡,结合症状和特有的病变,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可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检验过程】

1.材料准备恒温培养箱、照蛋器、针锥、组织匀浆器、1ml注射器、鹅胚等。

2.操作过程

病毒分离

无菌取病雏的脾、胰或肝脏等组织。

把病料匀浆制成乳剂,离心后取上清液备用。

取病料接种12~15日龄鹅胚尿囊腔,38℃继续孵育,弃去24h内死胚,继续培养。

由于病毒的复制,鹅胚在5~7d内致死,收获鹅胚尿囊液。

胚体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皮肤充血、出血及水肿,心肌变性呈瓷白色,肝脏变性或有坏死灶。

也可将病料接种于单层的鹅胚原代细胞培养,培养的细胞在接种后3~5d出现细胞病变,用HE染色可见核内包涵体和合胞体形成。

病毒鉴定

上述培养结果可以通过免疫学检查进一步证实。

主要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ELISA。

血清学试验

可采用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ELISA等方法进行确诊。

(二)、确定诊断,开具诊断报告

在现场诊断提出怀疑为小鹅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诊断结论,确诊为大雁小鹅瘟。

任务二防制

预防措施

(1)处理

处理病死雁对病死雁尸体、内脏及排泄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隔离治疗对病雁及早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能制止80%~90%已被感染的雏雁发病。

但由于病程太短,对于症状严重的病雏,抗血清的疗效甚微。

把雁群按临床表现分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接种顺序为:

假定健康雁群→可疑雁群→病雁群。

紧急消毒使用5%~10%漂白粉、2%火碱溶液,随时消毒污染的环境及用具。

(2)预防

免疫接种在本病严重流行的地区,用小鹅瘟弱毒苗或强毒苗免疫母雁是预防本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但在未发病、受威胁区不用强毒免疫,以免散毒。

目前可采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皮下注射0.5毫升可以预防。

常规措施小鹅瘟主要通过孵坊传播,因此孵坊中的一切用具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收购来的种蛋应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如发现分发出去的雏雁在3~5d发病,即表示孵坊已被污染,应立即停止孵化,将房舍及孵化、育雏等全部器具彻底消毒。

刚出壳的雏雁要注意不与新引进的种蛋和大雁接触,以防感染。

对于已污染的孵坊所孵出的雏雁,可立即注射高免血清。

二、雁膜壳绦虫病

雁膜壳绦虫病主要由膜壳科剑带属和双盔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鸭、鹅、雁等水禽小肠内引起的疾病。

主要特征为小肠黏膜发炎、下痢、生长缓慢和产蛋率下降。

易感禽:

鹅、鸭、雁等水禽类。

任务一诊断病例

案例:

某个体大雁养殖场,进入夏季后,2周至4月龄的雏雁表现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的稀薄粪便,粪便中混有白色米粒样的肉质样物。

雏雁食欲减退,到后期完全不吃,生长停顿,消瘦,精神萎靡,不喜动,离群,腿无力。

后期运动发生障碍,机体失去平衡,向后面坐倒或突然向一侧跌倒,不能站立,发病后1~5天病雁死亡。

剖检病雁尸体消瘦、肠黏膜肥厚,肠黏膜发炎、充血、出血,肠腔内有虫体,大量虫体造成肠道阻塞。

心外膜有出血点。

1.现场诊断

【材料准备】 

临床检查器械、解剖器械和消毒药品等。

【工作过程】 

一、现场诊断

(一)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对病例中的大雁养殖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整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通过查阅“提供材料”和学习“相关知识”,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见表1。

表1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分析

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特点

确定病型

某一个体大雁养殖户进入夏季后,2周至4月龄的雏雁表现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的稀薄粪便,粪便可见白色米粒样的肉质物。

病雁食欲减退,到后期完全不吃,生长停顿,消瘦,精神萎靡。

后期运动发生障碍,发病后1~5天病雁死亡。

大雁饲养场周围有死水塘存在。

夏季发病,季节性明显。

②环境因素明显,有死水塘存在。

水中有剑水蚤。

③2周至4月龄的雏雁发病。

④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的稀薄粪便,粪便中可见孕节。

⑤1~5天病雁死亡。

大雁是以下痢、运动障碍为主症的寄生虫病

(二).临床检查

首先对大雁场的病雁进行一般临床检查,可分为一般状态观察,包括精神状态、营养程度、运动行为和姿势、呼吸动作观察:

饮食状态观察,食欲状态观察;粪便性状观察,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系统检查。

通过临床检查,查明病例的临床症状,在查阅“提供材料”和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症状进行整理分析,见表2。

表2 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分析

临床症状

症状特点

提示疾病

①患雁表现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的稀薄粪便,粪便中混有白色米粒样的绦虫节片。

②食欲减退,到后期完全不吃。

③生长停顿,消瘦,精神萎靡,不喜动,离群,腿无力。

④运动发生障碍,机体失去平衡,向后面坐倒或突然向一侧跌倒,不能站立。

⑤若病势持续发展,一般发病后1~5天死亡。

①下痢,粪便中混有孕节。

②精神萎顿

③食欲不振、消瘦

④运动障碍

⑤严重的病雁

1~5天死亡。

与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相似。

粪便中肉眼可见孕节。

(三).病理剖检

对死亡雁尸体进行剖检,全面剖检观察,详细记录,特别注意典型病理变化。

根据剖检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在查阅“提供材料”和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剖检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情况见表3),作出初步诊断。

 表3 病例的病理变化及分析

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特点

提示疾病

①尸体消瘦。

②肠黏膜肥厚,肠黏膜发炎、充血、出血。

③肠腔内有虫体,数量多时造成肠道阻塞、肠扭转、肠破裂等。

④头节固着的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出血。

⑤其他浆膜和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心外膜上比较明显。

尸体消瘦。

肠黏膜肥厚、发炎

③肠腔内有虫体。

④头节固着的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出血。

肠腔中有虫体,肠黏膜发炎,出血。

头节固定处呈卡他性炎症,呈寄生虫病的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结果 综合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为雁绦虫病,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一)病原检查及确诊

镜检发现虫体可确诊。

【检验过程】 

粪便中的节片检查法

绦虫在小肠中发育到一定长度后,最后段的节片会不断脱落随粪便排出。

所以感染绦虫的病雁粪便中常会带有绦虫的节片。

可通过发现节片判定小肠中存在绦虫。

检查方法为:

直接肉眼观察粪便。

新鲜粪便中绦虫节片有一定的蠕动性,可能会观察到。

如观察不到,可对粪便进行处理,方法如下:

收集将5~10g粪便,加5~10倍的清水,搅拌,静置沉淀10~20min,倾去上层液体,再加入清水,搅拌沉淀。

反复数次,直至上层液体清澈为止。

最后将上层液体倾去,取少量沉渣置大玻璃皿内,在黑色背景上,以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寻找节片。

绦虫的节片呈乳白色或白色,小米粒状。

采用漂浮法检查虫卵

漂浮法(试管浮聚法):

取2g粪便置于塑料杯中,加入10~20倍漂浮液进行搅拌混合,然后用粪筛滤入另一杯中。

弃去粪渣,将滤液倒入霉素瓶中,直到液面接近瓶口为止,然后用滴管补加粪液,滴至液面凸出管口为止,静止30min后,用清洁盖片轻轻接触液面,提起放于载片上镜检。

【病原】

粪检检出虫卵的形态:

矛形剑带绦虫虫卵呈椭圆形,无色,4层膜,2个外层分离,第3层一端有突起,突起上有卵丝,卵内含六钩蚴。

虫卵大小46~106μm×77~103μm。

冠状双盔带绦虫虫卵呈圆形,无色,4层膜,内含六钩蚴。

虫卵大小为30~70μm

剖检小肠检出虫体形态:

矛形剑带绦虫,寄生于鹅、鸭、野鸭和大雁等水禽的小肠中。

虫体呈乳白色,前窄后宽,形似矛头。

长达13mm,由20~40个节片组成。

头节小,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8个小钩。

颈短。

睾丸3个,呈椭圆形,横列于节片中部偏生殖孔一侧。

生殖孔位于节片上角的侧缘。

禽膜壳绦虫,寄生于鹅、鸭、雁的肠道中,属大型虫体,虫体长20~30cm,宽2~3mm。

冠状双盔带绦虫,寄生于鸭、灰雁等野生水禽小肠后段和盲肠。

虫体长12~19cm,宽3mm.。

顶突上有20~26个小钩,排成1圈呈冠状。

吸盘上无钩。

睾丸3个排成等腰三角形。

任务二防治

【工作过程】

1.治疗

可选用下列药物:

吡喹酮10mg/kg体重,灭绦灵60mg/kg体重,硫双二氯酚200mg/kg体重,丙硫苯咪唑40mg/kg体重,分别用少量面粉加水拌和,然后按计量称取药面,做成丸剂,塞入雁的咽部。

或用槟榔煎剂按每千克体重0.5~0.75g灌服。

2.预防

避免在死水塘里放养。

  经常检查雁群,对感染绦虫的雁群,应有计划的进行驱虫,以防止病源传播。

  雏雁与成雁应分开饲养、放牧。

总结与布置作业: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交流,作业

影响火鸡养殖业的主要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学生学习情况检测

1.教师总结,并对相关内容提出问题,随机抽出学生进行回答。

2.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需求。

【教师参考资料及来源】

1.廖明.《兽医全攻略特种养殖珍禽常见疾病》.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8

2.王新华.《鸡病诊疗原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8

3.崔恒敏.《鸭病诊疗原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8

4.王增年.《观赏鸟病诊疗原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8

5.谷长勤.《实用珍禽疾病诊疗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

6.张玉军.《经济动物生产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7.张振兴.《特禽饲养与疾病防治》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8.韩晓辉.《宠物寄生虫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8.中国特禽养殖网http/

【作业及思考】

1.雁小鹅瘟的病原是什么?

其有何生物学特性?

2.雁小鹅瘟主要症状?

3.雁小鹅瘟有哪些主要病理变化?

4.如何防治雁小鹅瘟。

5.雁膜壳绦虫病主要病原是什么,生活史特点。

6.雁膜壳绦虫病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7.如何诊断雁膜壳绦虫病,怎样防治。

【指定学生阅读材料】

1.教材中相关知识

2.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对大雁病防治的认识。

课后分析:

(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累计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