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423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说明

 

《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报批稿编制说明

 

编写人:

沈琳、李晓红

审核人:

伦增珉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

华油集团龙泉驿华油兴能天然气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

北京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燃气输配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质量控制与能量计量重点实验室

二O一七年十二月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简要过程

1、任务来源

本项国家标准是根据国气标委[2017]3号文《关于下发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制定,编号2017080078。

完成年限: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2、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参加单位

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参与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华油集团龙泉驿华油兴能天然气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北京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燃气输配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质量控制与能量计量重点实验室。

3、工作简要过程(除以下工作过程外根据各自情况增加说明)

(1)2016年8月,向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了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和草案。

(2)2017年1月~2017年3月,开展翻译研究。

(3)2017年4月,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了标准起草工作启动协调会,对编写标准的进度计划、人员分工、参加起草单位进行了落实,收集各单位意见后修改标准并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写。

(4)2017年5月~8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阶段,根据征求意见(见附件1)修改标准,形成专家送审稿及编制说明。

(5)2017年9月,向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了标准专家送审稿和编制说明。

(6)2017年10月~11月,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见附件2),修改专家送审稿,形成委员会送审稿及编制说明。

(7)2017年12月,根据国家标准委专家意见修改内容和格式,形成报批稿及编制说明。

4、工作组成员

第一起草人:

沈琳,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负责试验研究工作的开展、标准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和修改、处理专家意见等工作。

主要参加人员:

李晓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参与标准编写。

周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参与标准审查和编写。

何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参与标准编写。

迟永杰,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参与标准编写。

韩慧,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参与标准编写。

苟晓充,华油集团龙泉驿华油兴能天然气有限公司,参与标准编写。

丁思家,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参与标准编写。

潘卫云,北京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燃气输配分公司,参与标准编写。

张海梁,北京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燃气输配分公司,参与标准编写。

王晓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参与标准编写。

孙晓艳,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参与标准编写。

王宏莉,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参与标准编写。

陈正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参与标准编写。

二、编制原则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3734:

2013,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标准草案。

三、标准制定的意义

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添加加臭剂是安全使用天然气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所采用的加臭剂均为有机硫化合物。

建立此项标准可完善天然气标准体系,并为我国天然气加臭剂的应用及其标准化工作作好准备。

四、采标情况

国内外相关标准:

GB/T19206-2003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ISO13734:

2013Naturalgas-Organiccomponentsusedasodorants-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3734:

2013《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英文版)制定。

本标准与ISO13734:

2013的主要差异是:

1、ISO13734:

2013中引用了国外有关标准,本部分的引用标准均采用我国相应的现行标准。

2、ISO13734:

2013中术语和定义的3.1-3.4来源于ISO14532,本标准中术语和定义的3.1-3.2来源于GB/T20604-2006。

3、ISO13734:

2013中6.4浊点测定和6.5相特性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均根据国外有关标准,本标准中测定方法均采用我国的相应的现行标准。

4、ISO13734:

2013中的公式没有编号,符号解释在正文中;本标准对公式进行了编号,将符号解释列在公式下方。

本标准代替GB/T19206-2003《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部分与GB/T19206-2003的主要差异是:

1、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有关标准;

2、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增加“加臭”、“气味特征”、“气味强度”、“阈浓度”、“气味强度曲线”;

3、在第4章中增加“有效加臭剂的推荐”内容;

4、修改了原标准4.1有关“加臭剂组成”内容;

5、修改了原标准6.3有关“组成测定”内容;

6、增加了7.2“文件”内容;

7、增加了附录内容。

五、标准技术内容说明

本标准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见表1。

表1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

序号

章节

主要差异

GB/T19206-2003(原版)

GB/T19206-20XX(新版)

1

引言

引言

新版将原版中的“天然气加臭的加臭剂应满足的要求”加以更改后,挪为正文4.1部分。

2

2

2

新版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ISO3007:

2005,石油产品和原油—蒸气压力的测定—瑞德法”、“ISO4256:

1996,液化石油气—蒸气压力的测定—液化石油气法”、“ISO4626:

1980,挥发性有机液体—用作原料的有机溶剂的沸程的测定”、“ISO14532,天然气词汇”、“GB/T20604-2006,天然气词汇”。

3

3

3

新版中增加了“ISO14532中的术语和定义(特别是3.1-3.4)适用于本标准”。

4

3.1

新版增加“加臭”的定义。

5

3.1

3.2

新版将原版中“目前工业上使用的加臭剂所用的几类物质”挪到了附录A中。

6

3.3

新版增加“气味特征”定义。

7

3.4

新版增加“气味强度”定义。

8

3.5

新版增加“阈浓度”定义。

9

3.6

新版增加“气味强度曲线”定义。

10

3.2

3.7

11

3.3

3.8

12

4.1

新版增加了“有效加臭剂的推荐”,该部分基于原版引言部分“天然气加臭的加臭剂应满足的要求”,增加内容“当需要时,加臭剂可用于低温环境”、“加臭后的天然气不能有害”,并强调“这些建议应该根据加臭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天然气输送管网的条件,加臭装置安装,加臭剂的类型,气体的成分)”,提出这些要求“对已研发出的无硫加臭剂同样适用。

13

4.1

4.2

1、新版将原版中“未稀释加臭剂中有机硫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95%”改为“未稀释的加臭剂中有效的加臭化学品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95%”。

2、新版中增加“加臭剂应在制造商标注的有效期内保持稳定”。

3、新版中未提出伯硫醇类、仲硫醇类、叔硫醇更易于被哪些物质氧化,而原版提出了其更易被“天然气中的微量氧以及氧化铁(如呈管道粉尘状态)所氧化。

”新版中未提出“因此建议加臭剂中伯硫醇类的含量应尽量低。

4、新版中增加“对于以丙烯酸酯为基础组分的无硫加臭剂,应注意使用合适的添加剂以避免聚合”。

14

4.2

4.3

15

4.4

1、新版标题为“相特性”。

16

4.3

4.4.1

17

4.4.2

新版增加“蒸气压曲线”,内容为“应给出加臭剂和稀释剂的蒸气压曲线。

应按6.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18

4.4

4.5

19

4.5

4.6

20

4.6

4.7

新版将旧版的标题“水中溶解度(可选择的要求)”改为“水中溶解度”,并在旧版基础上删除“此可选择的要求适用于湿式配气系统”。

21

5

5

新版在旧版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数据表应当提供安全处理、运输和存储的信息”。

22

6.2

6.2

原版为“安全数据表”,新版为“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

23

6.3

6.3

新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删除了气相色谱法检测过程涉及到的色谱柱、载气、炉温等规定,对检测器的规定,对响应因子的规定;删除了硫化物对四氢噻吩的相对保留时间表。

24

6.5

6.5

新版标题修改为“相特性测定”,内容中对沸点、蒸气压曲线的测定进行了规定。

原版中是给出了硫化物的沸点和相对保留时间表格。

25

7

7

新版增加了7.2“文件”部分,对加臭剂的供应商向每位使用者应提供的材料安全数据表和附加资料进行了说明。

26

附录A

新版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内容包括“加臭剂组分”、“含硫加臭剂特性”、“硫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数据”、“无硫加臭剂特性”。

六、主要试验验证情况和达到的效果

按照ISO13734:

2013规定的加臭剂组成和浊点测试方法,对我们购买到的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组成和浊点进行了验证试验。

数据见表2和表3。

表2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含量

序号

有机硫化合物

加臭剂名称

含量(w,%)

第一次测定值

第二次测定值

平均值

1

乙硫醇

99.62

99.59

99.60

2

甲硫醚

99.56

99.58

99.57

3

异丙硫醇

95.75

95.63

95.69

4

特丁硫醇

60.00

60.19

60.10

5

正丙硫醇

95.68

95.42

95.55

6

2-甲基-1-丙硫醇

86.27

86.26

86.26

7

乙硫醚

97.25

97.20

97.22

8

正丁硫醇

98.15

98.15

98.15

9

正戊硫醇

98.04

98.09

98.06

表3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浊点测定结果

序号

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名称

浊点,℃

1

乙硫醇

-38.0

2

甲硫醚

-48.1

3

异丙硫醇

-39.8

4

特丁硫醇

-33.7

5

正丙硫醇

-26.4

6

乙硫醚

-34.1

7

正丁硫醇

-56.7

8

正戊硫醇

<-60

七、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统一、协调一致,并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很好的协调性,不存在矛盾。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并引用相关标准:

GB/T19206-2003天然气用有机硫化合物加臭剂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ISO13734:

2013Naturalgas-Organiccomponentsusedasodorants-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

GB/T8017-2012,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GB/T6986-2014,石油产品浊点测定法;

GB/T6602-1989,液化石油气蒸气压测定法(LPG法);

G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