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4110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

《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总复习 山地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x

高中地理总复习山地的形成新人教版

山地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3题。

1.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

A.甲处岩石        B.乙处岩石

C.丙处岩石D.丁处岩石

2.下列关于岩层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B.defg

C.cdbaD.dcba

3.关于丙丁之间的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岭B.背斜

C.向斜D.地垒

解析:

图中甲乙两处地势低平,丙处地势较高,因此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因此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丙处岩石。

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由上向下依次变老。

丙丁之间由岩层弯曲状况可以判断为向斜。

答案:

1.C 2.D 3.C

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地貌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M、O、Q均为背斜山

B.M、O、Q均为向斜山

C.M、O、Q均为断层山

D.M为背斜山,O为向斜山,Q为断层山

5

.关于图中N、P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处地下可能含有金、银、铜等矿产

B.P处地下不可能含有石油矿产

C.N处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

D.P处为断裂下陷形成的

解析:

从地质构造示意图中可看出,

M为背斜成山、O为向斜山、Q是断层成山;有色金属矿产多形成在岩浆岩或变质岩中,N处为沉积岩分布且此处为向斜不能说该处岩石抗侵蚀力弱;P处为向斜,而不是断裂下陷而成,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水构造,不可能储有石油。

答案:

4.D 5.B

(2012宁波联考)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6~7题。

6.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解析:

a处为背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油构造,而气体往往储存在背斜的顶部,所以a处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

答案:

A

7.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地貌均由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地堑成谷

D.丁处为地垒成山

解析:

乙处

为典型的背斜构造;丙处为向斜构造;乙处形成沟谷是因为受外力侵蚀作用,丙处形成山岭是由于向斜槽部坚硬不易被侵蚀

;丁处为地堑成谷。

答案:

B

中新社乌鲁木齐2009年4月6日电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将利用十年时间,把塔里木油田建成国际一流的大油气田。

读图,完成8~10题。

8.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  )

A.向斜B.背斜

C.断层D.地堑

9.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  )

A.气、水、油B.气、油、水

C.水、气、油D.油、水、气

10.图中①②③所在岩层的成因类型为(  )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D.玄武岩

解析: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按密度从小到大是气、油、水,气密度最小,位于最上部,水密度最大,位于最下部。

气、油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故应属于沉积矿,位于沉积岩之中。

答案:

8.

B 9.B 10.B

下图为地层剖面图,图中L实线是不同岩石的分界线。

读图,回答11~12题。

11.实线L表示的可能是(  )

A.背斜B.向斜

C.山脊D.山谷

解析:

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L实线地区海拔比两侧低,可能是山谷

;此线两侧的砾岩分布不连续,有可能发生了断层。

答案:

D

12.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区目前处于上升时期

B.图中地区历史上曾是海洋

C.图中地区历史上曾是沉积区

D.图中地区处于海洋边缘地带

解析:

砾岩、砂岩属于沉积岩,故图中地区历史上曾是沉积区,但未必曾是海洋,因为河流沉积也可以形成砾岩、砂岩;图中地区目前不一定处于上升时期;图中没有显示与海洋有关的信息。

答案:

C

读甲、乙两图,完13~15题。

13.甲图所示区域为一岛屿,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

A.平原B.山地和丘陵

C.高原D.盆地

解析:

从甲图中经纬度和区域形状可判断该区域为日本本州岛,日本地形多山地和丘陵,日本铁路线建设呈环状主要是由于中部是山地、丘陵,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案:

B

14.甲图中a、b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析:

a、b之间的铁路可能经过丘陵山区,山区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沿等高线

建设,并非一定沿直线。

答案:

D

15.乙图中公路规划方案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

从乙图中看,山区修建交通线要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修成“之”字形,避开陡坡。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共22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

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渭河平原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

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背斜在构造上属于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图示中②处与此相符。

背斜成谷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被侵蚀。

①处为向斜,表现为岩层的中新周老。

③处为地垒,为岩块断裂上升。

④处为断裂下陷的地

堑,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均属于地堑。

地层中最佳储水构造为向斜,即①处。

答案:

(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被侵蚀 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 块状 

(2)绘图略 (3)AC

(4)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在此汇聚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材料二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区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的__________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2)题,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的影响比较大。

第(3)题,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上山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少坡度对交通的影响。

第(4)题,在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尽量多的经过居民点。

答案:

(1)方式 线路 

(2)公路 建造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 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合理 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