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406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docx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模板

河南豫联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号字,楷体,居中)

**煤矿采煤工作面(一号字,宋体,居中)

 

作(初号字,黑体,加黑,居中,下同)

 

工作面名称:

(注明炮采、机采)(三号字,宋体,居中,下同)

施工单位:

编制:

编制时间:

年月日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三号字,宋体,居中)

会审签字表(二号字,黑体,居中,下同)

 

编制:

(三号字,宋体,下同)

施工负责人:

生产科:

技术科(地质测量部门):

机电科:

通防科(通风管理部门):

企管科(煤质管理部门):

安检科:

调度室:

总工程师: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三号字,宋体,居中)

会审意见(二号字,黑体,居中)

 

目录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第二节煤层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第四节地质构造

第五节水文地质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端头顶板控制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三节排水

第四节供电

第五节通信照明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第二节作业循环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章煤质管理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顶板

第三节防治水

第四节爆破

第五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六节运输

第七节机电

第八节其他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第一章  概况(二号字,黑体,加黑,居中,下同)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三号字,楷体,加黑,居中,下同)

说明工作面的位置:

描述采煤工作面所处的水平、采区、标高(最高、最低)、几何尺寸(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面积),以及在采区中的具体位置、相邻关系。

(四号字,宋体,两端对齐,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下同)

说明地面相对位置:

描述工面周边(含终采线)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

说明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描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影响程度。

描述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以及影响范围。

第二节煤层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情况。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

描述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对煤种、煤质进行描述。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描述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描述煤层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附:

地层综合柱状图。

要求能够反映出工作面直接底、基本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四节地质构造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描述陷落柱、火成岩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第五节水文地质

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型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等事故,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垮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描述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

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

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参考相邻采煤工作面煤的自燃情况,确定自然发火期。

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地温等情况,分析地温对回采的影响。

描述本采区、相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应力集中区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的具体建议。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计算工作面的工业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

采用下列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以月为单位)的计算。

(一)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

(二)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选择采煤方法,描述选择依据。

描述采区巷道布置概况、服务巷道位置和设施情况。

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描述其他巷道(联络巷、溜煤眼、硐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络平巷等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进行描述。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采用排放瓦斯专用巷道、抽放瓦斯专用巷道的,需要对排放瓦斯尾巷、抽放瓦斯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附:

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要求能够反映出井上下对照情况,构造情况,工作在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第二节采煤工艺

简述采煤工艺。

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描述落煤、装煤、运煤、顶板控制方式。

采用放顶煤工艺的,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收尾时的放顶煤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采用上下面同时回采(对拉、顺拉)工艺的,应明确上下面的位置关系和错距。

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明确:

支架的角度结构、组成、宽度,支架垫层数和厚度,点柱等;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管理要求;扩巷方法、扩巷支护要求;支架的安装和管理要求(点柱的支设角度、排列方式和密度);回棚(柱)放顶规定;支架下放方式、要求;落煤方式和架内爆破规定;架外放煤方式;支架的拆除方式;收作。

采用倒台阶方式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各台阶长度、相互之间的错距等作出明确规定。

使用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进刀浓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如果采用人工爆破开切口的,还应对有关事项进行描述。

采用爆破落煤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描述炮眼具体的布置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正、平、剖面图);

2、填写爆破说明书。

应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浓度、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

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支、运、回到整理的流程。

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

W=LShR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L---工作面平均长度

S---工作面循环进尺

h---工作面设计采高

r---煤的视密度

c---工作面采出率。

描述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采用机采工艺的,应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进行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包括工作面、端头和运输巷、回风巷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柱密度的选择、基本支架柱排距确定、柱鞋的规格尺寸等内容。

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时,应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取有关参数;

2、采用类比法时,应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①.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

②.合理的支护强度,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计算(一般可以采用前两种方法,取其中最大值即为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

a.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9.81hrk

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

h--采高,m;

r--顶板岩石容量,KN/m3

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

开采煤层较薄、顶板条件好、周期来压不明显时,应选用低度倍数;反之则采用高倍数。

b.选用现场矿压实测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最大平均支护强度Pt.

c.采用工作面不同推进阶段(顶板来压、正常推进)按“支护原则”和“防滑的原则”要求计算支护强度,取其中最大值。

③.支柱实际支撑能力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Rt=KgKzKbKhKaR

式中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

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选择见下表。

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

项目

液压支柱

微增阻支柱

急增阻支柱

木支柱

工作系数kg

0.99

0.91

0.5

0.5

增阻系数kz

0.95

0.85

0.7

0.7

不均匀系数kb

0.9

0.8

0.7

0.7

采高系数kh

<1.4m

1.5~2.2m

1.5~2.2m

>2.2m

1.0

0.95

0.95

0.9

傾角系数ka

<10°

11°~25°

26°~45°

>45°

1.0

0.95

0.9

0.85

注:

表中系数根据矿压观測成果统计,适应一般工作面条件。

④.工作面合理的支柱密度,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n=Pt/Rt

式中n---支柱密度,根/㎡;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⑤.根据合理的支柱密度,确定排距、柱距。

⑥.合理控顶距的选择:

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工作面的际条件选择控顶距。

坚硬顶板控顶距可适当增大,松软、缓慢下沉顶板控顶距可适当缩小,一般应采用“见四回一”的管理方式。

⑦.柱鞋直径的计算:

根据支柱对底板的压强应小于底板容许比压的原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铁鞋的直径。

¢≥200

式中¢---铁鞋的直径㎜;

Q---底板比压,可以从矿压参数参考表中查得,Mpa

⑧.根据上述有关参数,结合采高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支柱并确定选用的顶梁的型号。

⑨.乳化液泵站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泵站及管路选型;泵站设置位置需在相关图纸上明确标明;泵站使用规定:

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配制方式、乳化液浓度、检查方式等。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确定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控制方式。

描述控制方法、控顶距离、放顶要求、支柱支设要求、伞檐规定、铺网要求、护顶方式及要求等。

确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形式。

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丛柱、有垛、贴帮支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

确定各工序之间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的方法,放顶区内支柱(架)、特殊支护等的回撤方式。

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他因素时的顶板控制方法和要求。

采用强制放顶工艺的,应进行人工强制放顶设计。

采用放顶煤工艺需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端头顶板控制

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超出前支护的方式、距离。

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以及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描述安全出口的高度等。

确定各类支护材料的正常使用数量、规格,确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方法。

附:

工作面开切眼、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

要求反映出工作面、超前、端头支护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正常支护等情况。

确定矿压观测内容。

应包括日常支柱(架)支护选题动态监测、巷道变形离层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描述矿压观测方法,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观测时段。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确定运输、半载、转载方式,选择运输设备。

描述运输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推移方式。

描述运煤路线和辅助运输路线。

附:

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通风设施的安设位置和质量要求。

进行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根据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的温度、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风速等因素分别进行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该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100(67)qk

式中Q----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100(67)---单位瓦斯涌出量配风量,按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取100计算或按二氧化碳浓度不超出过1.5%取67计算;

q----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

k----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k=1.2-1.6,炮采工作k=1.4-2.0,水采工作面k>2.

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应根据瓦斯抽放后的实际情况计算,具体为:

Q=100qk(1-K抽放率),

式中K抽放率---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率,%;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Q=60Vsk(放顶煤工作面),

式中v----工作面平均风速,可选取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中(表4)的相关数值,m/s;

S----工作面的平均断面面积,可按最大和最小值控顶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

K----综放工作面支架断面及工作面长短的风量调整系数,可从表5中选取。

表4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

工作面

空气温度℃

工作面风速V(m/S)

煤层厚度<1.5m

煤层厚度1.5~3.5m

煤层厚度>3.5m

<15

0.3~0.4

0.3~0.5

15~18

0.5~0.7

0.5~0.8

0.8

18~20

0.8~0.9

0.8~1.0

0.8~1.0

20~23

1.0~1.2

1.0~1.3

1.0~1.5

23~26

1.5~1.7

1.5~1.8

1.5~2.0

26~28

2.0~2.2

2.0~2.5

2.0~2.5

注:

有降温措施的工作面按降温后的温度计箅。

表5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调整系数表

采面长度

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300

300以上

系数K

0.8

0.9

1

1.1

1.2

1.3

1.4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4n,

式中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按炸药用量计算:

Q=25A,

式中A------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用量,kg.

5、按风速验算

①.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Q>15S

S---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

②..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大风量Q<240S

S---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

如果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需采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时,应按其中一个工作面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

确定通风路线,描述风流从采区进风巷经工作面到采区回风巷的路线。

如果工作面温度超限,必须进行专门降温制冷设计。

防治瓦斯应包括瓦斯检查和瓦斯监测:

明确瓦斯检查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每班检查次数、检查汇报签字规定,以及瓦斯超限处理、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

;明确瓦斯监测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监测设施(设备)的设置地点、断电瓦斯浓度、复电瓦斯浓度、断电范围,以及瓦斯报警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

采用瓦斯抽放(排放)系统时,还应说明瓦斯抽放(排放)路线。

确定综合防尘系统,描述防尘供水管路系统,防尘方式,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等内容:

明确防尘供水系统,应包括防尘供水管理系统设置、供水参数、防尘设施设置等内容;明确防尘方式,应包括工作面综合降尘的各类方式(煤层注水、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转载点喷雾,湿式打眼,装煤洒水,个体防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净化水幕和冲刷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等方式);明确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包括隔爆设施的设置、水量、管理等要求。

明确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所选用的消防管路系统及措施:

描述回采期间选用的综合防灭火方式(注浆、注氮、阻化剂、凝胶、均压等),并确定相关的工艺和参数;确定监测系统,描述束管监测系统安设、传感器的设置地点、监测要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报制度,以及气体超限撤人等内容;明确特殊时期的防灭火要求,包括工作面临近结束、停止正常生产,以及其他意外情况下的防灭火规定。

绘制通防系统相关图纸。

通风系统图、瓦斯抽放(排放)系统图、防尘系统图、注浆系统图、注氮系统图、消防管路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等图纸,可以合并绘制或分单项绘制。

第三节排水

根据而作面的最大涌水量,选择排水设备和排水系统。

明确排水路线。

附:

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供电

进行供电系统设计:

选择供电方式、电压等级、电气设备,计算工电力负荷;进行电缆选型计算和电气保护整定计算。

明确供、用电设备情况,电缆种类、长度、断面和“三大保护”等情况。

附:

供电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通信照明

描述工作面与车场、变电所、调度室等要害场所(部门)直接联系的通信设施、电话位置等。

描述工作面、转载等主要场所的照明设置情况。

附:

通信、照明系统示意图。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描述作业方式。

应根据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各工序,尽量做到平行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

描述劳动组织方式,说明劳动力配备情况。

编制劳动组织表。

第二节作业循环

绘制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填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应明确相关的安全、生产、经济等指标。

第六章煤质管理

描述煤质指标。

叙述提高煤质的措施。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有针对性地叙述与本工作面相关的安全制度及需要特别强调的措施。

叙述交接班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有关规定。

第二节顶板

描述所用支护材料的质量要求。

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支柱(架)初撑力的要求。

描述工作面应采取的防倒柱措施。

描述运输巷、回风巷加强支护的方式、要求。

明确工作面注液枪的设置、使用要求。

描述运输巷、回风巷支架的回撤方法和要求。

明确工作面注液枪的设置、使用要求。

描述运输巷、回风巷支架的回撤方法和要求。

描述回柱放顶的安全措施。

描述其他顶板控制(如采空区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防治水

描述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区域域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

描述排水路线、管路发生堵塞、故障情况下的停上作业、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人员、报告矿调度室的应急措施。

描述工作面或其他地点有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及采取的措施等

描述其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节爆破

描述爆破作业负责人的职责、分工以及相互监督的方式。

描述爆破器材领退、使用等安全措施。

明确严格按照炮眼布置设计要求打眼,并说明打眼前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

明确要使用符合规定的封泥,并坚持使用水炮泥的规定。

描述工作面设备、支柱等防止炮崩的措施。

描述爆破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具体检查方法,以及严禁裸露爆破(放糊炮、明炮)和短母线爆破的具体规定。

描述什么情况下不准爆破的具体规定。

描述其他爆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描述工作面通风路线发生进、回风不畅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描述工面采用的各项结合防尘措施及要求。

描述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灭火措施及要求。

说明发生高温点、发现指标气体等发火征兆时的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描述在注氮、注浆、洒阻化剂等防火操作时的安全措施。

描述在工作面区域内的安全监控仪器、仪表使用、悬挂、移动的要求。

描述其他“一通三防”、安全监控及外因火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第六节运输

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中的运输设备依次启动、停止的措施和联络方式。

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中的运输、转载设备在紧急情况下停机的措施。

描述使用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运输设备时的安全措施。

描述要专人操作运输、转载、破碎设备,并禁止人员随意跨越的措施。

描述发生大块煤炭(矸石)卡住运输、转载、破碎设备以及溜煤眼上口的处理方式和安全措施。

描述辅助运输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描述其他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节机电

描述工作面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等机电设备的安装固定、使用、移动、维修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实行专职制、设备维护实行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停止送电等制度。

描述乳化液泵站、管理等管理措施。

描述移动变电站和乳化液泵站的移动、固定方式和安全措施。

描述油脂管理的要求。

描述机电设备检修时的安全措施。

描述其他机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节其他

描述工作面工业卫生、文明生产方面的内容要求。

描述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制定发生顶板事故,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等的应急措施。

确定发生灾害时的自救方式、组织抢救方法和安全撤离线。

绘制工作面避灾路线示意图。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施工单位负贵人:

贯彻传达人:

年月日班

序号

姓名

签字

成绩

序号

姓名

签字

成绩

1

19

2

20

3

21

4

22

5

23

6

24

7

25

8

26

9

27

10

28

11

29

12

30

13

31

14

32

15

33

16

34

17

35

18

36

总人数

实到人数

未参加人员姓名

注:

“姓名”栏采用计算机打印,“签字”栏为对应人员亲笔签名。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作业规程名称

施工单位

复查时间

参加复查人员

签字

复查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