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81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docx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

PISA测试的硝烟刚刚散去,上海学生勇摘阅读素养桂冠的喜悦还未散去,2012年12月,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项目)又公布了测试报告,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地区取得不俗战绩。

   PIRLS是一项国际大规模测试,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主持,每五年进行一次,以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为评价核心,包括阅读成绩、阅读行为和阅读态度。

   跟PISA测试不同,PIRLS面向的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借鉴PIRLS经验,可推动我国小学阅读教学改革,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

   PIRLS2011对阅读理解过程和阅读目的的评估基于十篇文本,其中文学类与信息类各半。

其中六篇沿袭之前的评估,以便为衡量阅读进步趋势提供一个基准,其余四篇为最新开发。

这些阅读测试材料之新之长,令我惊讶。

   先说内容新鲜。

   文学类文本曾选用《小海鹦鹉之夜》、《裁缝》《敌人馅饼》等文本。

PIRLS明确,为文学体验或娱乐而阅读的文段主要包括小说、故事、传说等。

如《小海鹦鹉之夜》讲述了发生在希米岛上人与鸟的故事。

海鹦鹉是一种美丽的鸟。

荷拉和她的朋友们会经常去看海鹦鹉。

当小海鹦鹉慢慢长大,就准备第一次试飞,这种试飞都在晚上,从悬崖高处而下,乃短程振翅之旅。

多数小海鹦鹉能安全降落,但由于受到附近村庄灯光的影响,每晚都有数百只小海鹦鹉坠落在村庄内,村庄里有猫有狗。

因此荷拉和她的朋友们每晚都会打着手电筒游走整个村庄,会花费整晚的时间寻找受困的小海鹦鹉。

在这两个星期中,希米岛上的所有孩子白天都可以睡得很晚,这样就保证到了夜晚他们就能够户外活动。

他们救了几千只小海鹦鹉。

文章的结尾这样写:

“当她看着最后一只小海鹦鹉和成年的海鹦鹉们前往大海过冬时,荷拉向它们道别直到下个春天的到来。

她大声喊着:

‘再见!

再见!

’祝福它们旅途平安。

   其它文学类文本,题材也多贴近生活,有的直接反映孩子的生活(如《敌人馅饼》),作品往往寄寓着作者美好的情感,阅读时,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

   PIRLS中,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的文段主要包括广告、说明书、网页等,因此,信息类文本跟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

如《发现一日健行的乐趣》就是一份翔实的旅行建议书,正文的小标题就有:

计划你的一日健行;装备清单;健行的安全守则;健行既好玩,又是好运动;到望远山探险;选择你要走的路线。

单看这些,就知道文本信息容量之大、生活气息之浓。

   再说篇幅较长。

   PIRLS使用的文本均有一定的篇幅,如《小海鹦鹉之夜》有1263个字,《裁缝》有949个字,《发现一日健行的乐趣》的字数是1063个。

   PIRLS阅读发展小组认为:

每个学生至少应该被测试两篇阅读理解材料方可以反应出其阅读能力,因此每个参与PIRLS测试的学生需要回答一个80分钟长的试题册,由两个40分钟长的题组组成。

可见,PIRLS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思维品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PIRLS使用的文本当然还有其它特点,联想到我们的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测试选用文本,不能不有如坐针之感。

 关于PIRLS的阅读测试题型译介

文章作者:

顾娇妮 方明生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2006-1c 2009-5-1316:

55:

05

   一、国际阅读能力发展研究(PIRLS)简介及本文的目的

   2001年,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开展了包括35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阅读理解研究,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测评参与国家和地区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2003年4月,IEA公布了关于35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研究报告。

为了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者从35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年级学生(9~10岁)中取样,然后通过书面测试的方式测评各国和各地区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研究者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共设计了8篇不同的文章,每个学生选取其中的2篇文章进行阅读。

   

   (附参考答案:

①B ②D ③B ⑤C ⑧C ⑨A {13}C;开放性叙述题的回答参考学生的答案)

三、《倒立的老鼠》的文章及阅读测试题的设计意图分析

   《倒立的老鼠》是PIRLS研究设计的阅读测试材料之一,这篇文章是给小学四年级(9~10岁)的孩子阅读的。

对于9~10岁的孩子来说,阅读目的中最常见的有两种:

1.因为有兴趣而阅读;2.为学习而阅读。

无论是哪种目的,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都涉及到学生如何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阅读本身也成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说,《倒立的老鼠》是一篇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被激活,在此前提下对内容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阅读者要与文章相交融,沉浸于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中,并唤起读者自身的经历,寻找与文章描述情境的相似处,读者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自然而然将影响到他(她)对文章的理解和对问题的回答。

   作为进行35个国家和地区间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比较研究的材料,文章问题的设计也力求公正,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以便使比较研究的结果具有说服力。

我们注意到《倒立的老鼠》问题排列的顺序和阅读者阅读文章的过程是相一致的,有些问题还可以作为阅读者解决下一个问题的线索。

14个问题可以分成四个等级:

低级难度、中级难度、高级难度和顶级难度。

难度是依据阅读者在阅读理解中的思维过程和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深浅来划分的。

   对于低级难度的题目,阅读者一般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明确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存在于文章的某个段落或某句话中。

例如第1题,需要读者认识到文章明确暗示的主人公行为的动机。

第2题则要求阅读者检索出文中明确表达的细节。

第6、7、10题要求读者对文章部分内容进行复述或摘录。

   中级难度的题目要求读者寻找的信息在文中更为隐蔽,有的题目还要求阅读者猜测文章中一些隐含的意义,或寻找文章各观点间的联系。

例如第5题要求阅读者找出文章中明确表达的一个细节。

第9题则需要阅读者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寻找某一现象的原因。

第12题要求阅读者判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第13题则要求阅读者判断文章的感情基调。

   高级难度的题目则要求阅读者全面完整地理解文章内容,解释和整合文章信息。

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读者的阅读行为超越了对文章的词语和句子层面的理解,更多考虑文章的意义及更为广博的内涵。

由于这个过程依赖于阅读者的背景知识和经历,因而更是考查了阅读者对生活中问题的洞察力。

例如第11题,阅读者要在对全文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探寻、思考出答案,题目难度较大。

   顶级难度的题目是体现阅读者个性,表现阅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的题目。

阅读者从建构文章的意义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他(她)会认识到写文章是为了传达观点、感受信息,于是读者就从文章的整体价值、可信度及与阅读者本身的相关性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价。

例如第4题要求阅读者通过解释、整合信息来解释主人公的意图。

第8题则涉及到文章叙述手法上的一些元素。

第14题更是就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可信度本身要求阅读者作出评价。

四类题目的设计对能力评价的针对性很强,而且难度区分也十分清晰明确。

   四、抽样测试的结果及分析

   鉴于本研究中,中国仅香港地区参与了此项研究,为了获取关于中国学生阅读水平的更多信息,笔者在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取了两个班级,共计86人。

笔者让学生用了30分钟时间完成了此文的阅读与测试。

   1.关于部分题目的回答情况:

   第4题 绝大多数学生为整个故事中老人的反应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解释,其中认为老人微笑的原因是老鼠上当的为25人,占29.1%。

其余还有的学生认为是因为拉本觉得自己的计划成功了一半;他有另一个办法抓住老鼠等等,共计28种不同的答案。

但也有少数学生的回答离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有一定的差距,例如他笑自己的愚蠢;他认为老鼠再也不敢来了等等。

还有2.3%的学生没有对该问题作出回答。

   第6题 对该题的回答表明了学生对老鼠反应的理解是有程度差别的。

回答完全正确的有81人,占94.2%。

这些回答把不同章节中的信息联系了起来,对问题有完整的理解:

1)老鼠认为他们站在了天花板上。

2)老鼠准备倒立。

有3.5%的学生仅仅回答了2),表明他们可能是审题不清,或是对老鼠的反应只是部分理解。

   第11题 回答老鼠易被愚弄的有71人,占82.6%。

回答老鼠不容易被愚弄的有15人,占17.4%。

在回答易被愚弄的答案中,有19人认为原因是因为“老鼠认为自己在天花板上”,有22人认为是因为“老鼠没有自己的立场”,这两种答案占了绝大多数。

在回答老鼠不容易被愚弄的答案中,原因有多种,例如:

老鼠第一次看到奶酪,但是没有吃。

老人用了两次才把老鼠干掉。

老鼠认为捕鼠器放在天花板上是件愚蠢的事,他们被愚弄后还想出了措施。

也有的答案已超出了特指文章中的老鼠的范围,他们的回答来源于平时的生活经验。

例如:

老鼠一般都很狡猾。

有许多人曾在捕鼠器边放过奶酪,结果老鼠没有上当。

   第14题 基本上所有的回答都认为故事不可信。

而对于不可信的原因占有普遍性的答案有三种:

①老鼠不会想办法倒立。

②老鼠不可能说话。

③东西不会都粘在天花板上。

答案相对集中,有故事事件本身方面的,也有动物特征方面的。

但相对来说,学生的思路比较狭窄,因而答案也相对单一。

诸如:

抓老鼠不可能遇到如此大的麻烦;老鼠不会被戏弄;老鼠不会认为他们倒立着等等这些答案几乎都没有涉及到。

   2.对抽样测试结果的评述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对于低级难度的题目,例如第1、2、6、7、10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回答的准确率较高,表明学生具有基本的从文中检索信息并进行复述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一。

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大,学生回答的准确率有下降趋势,尤其对于涉及到推理、文章叙述手法以及判断文章感情基调一类的题目,学生或出于对文章理解不到位,或出于审题不清等原因,回答中出现了偏差或错误。

学生对于开放性叙述题和部分难度较大的多项选择题的回答,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原有知识的情况。

有一部分学生知识相对贫乏,思路不够开阔,不善于将阅读同生活统一起来,而将其作为两个不相关的过程。

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中得到启发,建立“大语文”的观念,提倡学生大量阅读,扩大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历史、文化传统、现实社会、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吸收“均衡的营养”,而非仅仅为了测试而进行阅读训练,这是非常必要的。

   从调查中,我们注意到有的学生回答不全面、不完整,甚至答非所问,这既涉及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涉及到对题目本身的理解。

学生在阅读中要对语言进行加工,加工的方式各不相同,这是大脑内部的过程,但必然涉及到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必然影响到阅读过程。

基于这一点,我们还有待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特别是让他(她)学习如何理解、分析与比较事物、人物及其思想感情,如何作出判断和结论,如何进行推理和预期,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等。

这不仅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记得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

“读书塑造人格。

”今天的阅读教学确实更加重视了对学生人格素质、价值观、审美能力、兴趣、情感等的培养。

但从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对于一些开放性叙述题的回答,学生思路不开阔,答案较单一,有的回答只是对文中语言的复述,例如第11、14题的回答,思维的发散性不够,缺乏鲜明的个性特点。

这与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是有一定关系的。

如果我们将阅读活动比喻成“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那么阅读教学就应该摒弃过分统一规整的模式,不是教师预定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跟着走,也不是教师预设的答案套子引学生去“钻”,而是让学生各自表达交流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开放、无权威的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生动的,富有生命活力的。

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形成一个定式,而是发散、多样的。

 五、启示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值得关注,如果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进而使他(她)在今后的发展从中获益。

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既是阅读教学能够有效进行的条件之一,又是阅读教学培养的目标之一。

因而,作为阅读组织者与促进者的教师所选择的阅读材料能否让学生感兴趣便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倒立的老鼠》从阅读内容的选择角度来说,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者在于它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二者在于它的内容所引发的哲理性思考,让很多学生在做完测试后依然津津乐道。

文章内容较符合9~10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生活经历,让学生阅读后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想表达。

这与某些超越学生年龄的文章,那些仅仅把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能力作为唯一目的的文章相比,则更具有人文性。

   从《倒立的老鼠》测试题的设计来看,题目层次清晰,基本上沿着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读者在阅读中的思想进程来安排题目顺序。

这样,文章与问题就相辅相成,通过阅读文章来回答问题;反之,回答问题又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笔者认为,设计者如此的设计方式已经超越了题目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这一目的,更高层面上是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了引导性、启发性的帮助。

它没有将文章割得支离破碎,也没有为了所谓的加大考查难度的目的而将题目的顺序打乱,弄得颠三倒四,使学生思维混乱,为了应付测试费九牛二虎之力从字里行间去“抠”答案。

这些是值得我们的阅读测试设计者思考的。

   《倒立的老鼠》是一篇文学类作品,文学作品的阅读更应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使之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蓝本,让学生如同一个探险家走入文学“迷宫”,迈进文学“殿堂”,凭借着语言文字,对文章涵泳、体味、思考,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从这一角度来说,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程度尤为重要。

《倒立的老鼠》的问题设计采用了主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便于在各国、各地区间进行比较,设计者不得不采用一些具有说服力的量化的评价方式,多项选择题的设计使比较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更利于统计和比较。

而开放性叙述题的设计更具有新意。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感性和理性兼备,分析和综合有机结合,情感和知识不偏废,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搭建了平台。

例如第11、12题的设计,点击了文章内容的核心,又没有预先设计框子束缚学生的思想,既对学生理解文章的程度进行了考查,有具有一定开放性,给予学生一定的回答的自由度。

再如第14题的设计,初读让笔者吃了一惊,它竟然对文章内容本身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让学生在权威和真理(科学)面前作出选择,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语言文字仅是传递思想、信息、感受的工具,“信书”但不可“尽信书”,培养了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胆识,给予学生高屋建瓴地“俯视”文章的气魄。

这是值得我们的阅读测试设计者借鉴的。

《倒立的老鼠》问题的设计摒弃了对文章的繁琐分析,不再着重于考查学生的语言技巧,诸如词语解释、句子含义等等,而是倾向于测试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这与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密切相关。

阅读过程应该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他们有思想的火花闪耀其间,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种子萌芽其中,但更有待于激发、培养,使之更加成熟。

   PIRLS研究设计的阅读测试材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讯息,让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过去与现在,思考未来的发展。

兼容并包,博采众长,让中国的教育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从PIRLS测验卷样本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董蓓菲

“国际阅读能力发展研究”(ProgressinInternationalReadingLiteracyStudy,简称PIRL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简称IEA)主办的一项全球性阅读能力测试。

该项评估研究始于2001年,每五年进行一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针对九岁儿童(小学四年级)阅读能力的跨国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旨在通过国际间的比较找出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差异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因素,从而进一步为各国改善自身的母语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指标和数据。

 

从PIRLS测验卷样本来看,该项评估无论是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理解能力的认识,还是阅读理解能力分层试题编制技术,都与国内阅读教学惯例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样例描述

 

下面呈现的是由PIRLS总部2006年提供的一则测验卷样例。

 

【样例1】善知鸟之夜

在冰岛的希米岛上,每年都能见到一种长着黑白色羽毛和橙色嘴巴的“善知鸟”。

由于它们长得矮胖,翅膀又短小,所以动作笨拙。

这种候鸟,每年在大海度过冬天后就会飞到这个小岛产卵并抚育幼雏。

那是它们唯一上岸的时候,那时,小岛的天空到处是善知鸟的身影。

 

岛上的小居民十岁的夏娜和她的朋友,每到这个季节就攀上悬崖观察善知鸟。

他们看见一对对善知鸟用嘴巴轻拍对方,不久就到悬崖深处照料他们的蛋。

孵化后的雏鸟将迎来他们的第一次飞行──夜飞。

 

整个夏天,成年的善知鸟捕鱼、喂食,精心照料雏鸟,到了八月,盛开的鲜花把鸟儿的洞穴遮得严严的,洞内的雏鸟已经长成年轻的善知鸟。

夏娜早早地开始准备硬纸盒,为善知鸟的夜飞作准备。

 

是夜飞的时候了,从今晚开始的两个星期,善知鸟将飞离希米岛,去大海过冬。

晚上,夏娜和她的朋友带着纸盒和手电筒,为小鸟夜飞忙碌起来。

在漆黑的夜晚,幼小的善知鸟好离开巢穴,进行短暂的飞行──从悬崖上张开翅膀飞下去。

大多数鸟儿可以降落到大海上,但是有一些小鸟错把村子里的灯光当作海面反射的月光,坠落在村子里。

由于它们不会在平地起飞,所以数以百计的善知鸟只能到处乱走,寻找躲藏的地方。

因为,村里的猫狗会吃了它们,公路上来去的汽车会误伤、碾压它们。

晚上十点,希米岛上热闹非凡,到处是夏娜和同伴的身影,他们在比赛谁能拯救最多的善知鸟。

夏娜拿着手电在村里搜索,在黑暗处她终于发现了一只善知鸟,她追逐着小鸟,抓住它并把它放在随身带的硬纸盒里。

一只又一只,夏娜和朋友在这两个星期都很晚睡觉。

 

第二天早晨,夏娜带着硬纸盒来到海边放生。

她打开纸盒盖,把小鸟放在手掌上,让它拍动翅膀。

然后,温柔地抓着它,挥动手臂,投向大海。

目送着善知鸟安全地降落在浪花四溅的海面,夏娜大声说着:

再见!

再见!

并默默地祝福它们旅途顺利!

 

一天又一天,希米岛上的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寻找、放生善知鸟,直到夜飞结束。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夏娜们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善知鸟。

 

问题:

 

1.为什么善知鸟在起飞和降落时动作很不灵敏?

 

A.因为它们住在雪地里

 

B.因为它们极少游到岸边

 

C.因为它们经常停留在悬崖高处

 

D.因为它们的身躯矮胖、翅膀短小

 

(答案:

D)

 

2.善知鸟在哪儿度过寒冬?

 

A.在悬崖内

 

B.在沙滩上

 

C.在大海上

 

D.在雪地上

 

(答案:

C)

 

3.为什么善知鸟会来到岛上?

 

A.等待救援

 

B.寻找食物

 

C.产卵

 

D.学习飞翔

 

(答案:

C)

 

4.夏娜怎么知道幼小的善知鸟将要学飞?

 

A.善知鸟的父母把捕来的鱼带给它

 

B.巢穴上的花朵正盛开着

 

C.雏鸟躲藏起来

 

D.夏天刚刚开始

 

(答案:

B)

 

5.在善知鸟之夜发生了什么?

 

A.一对一对的善知鸟以嘴巴相互轻碰

 

B.幼小的善知鸟第一次学飞

 

C.善知鸟的蛋孵化成雏鸟

 

D.幼小的善知鸟从大海走到岸上来

 

(答案:

B)

 

6.村庄里的居民可以做些什么,以避免善知鸟错误地降落在村庄内?

 

A.关灯

 

B.准备一些纸箱

 

C.把猫和狗关在屋内

 

D.用手电筒照向天空

 

(答案:

A)

 

在问题7和8中,请解释夏娜如何拯救善知鸟。

 

7.试解释夏娜如何利用手电筒拯救了幼小的善知鸟。

 

(答案:

利用手电筒的光亮,在村庄内黑暗的地方寻找到处乱走、躲藏起来的善知鸟。

 

8.试解释夏娜如何利用纸箱拯救幼小的善知鸟。

 

(答案:

找到善知鸟后,她抓住它并放进硬纸盒,带回家。

第二天早上,把装满善知鸟的盒子带到沙滩放飞。

 

9.根据这篇文章,幼小的善知鸟面对以下哪一种危险?

 

A.降落时溺死在海中

 

B.在地洞迷失

 

C.父母没有供应足够的鱼

 

D.被汽车和货车辗过

 

(答案:

D)

 

10.为什么要选在白天孩子们才能将善知鸟带到海边去放飞?

请利用文章的资料解释。

 

(答案:

因为在晚上,部分善知鸟会把村庄里的灯光当作水面反射的月光,坠落在村庄里。

而在平地它们无法起飞,会遇到危险。

 

11.夏娜和她的朋友松手放开善知鸟后,它们有什么动作?

 

A.在沙滩上行走

 

B.从悬崖起飞

 

C.在村庄中躲藏

 

D.在海面上游泳

 

(答案:

D)

 

12.试写出夏娜放走幼小的善知鸟后,可能有的两种不同的感受。

试着分别解释为什么她会有这两种感受。

 

(1)          

 

(2)          

 

(参考答案:

难过,因为一年里再也见不到善知鸟了;高兴,因为救了迷途的善知鸟。

 

13.你会跟夏娜和她的朋友一起拯救幼小的善知鸟吗?

试利用文章的资料解释。

 

(参考答案:

会,因为每天晚上有数以百计的善知鸟坠落村庄,如果得不到帮助,鸟儿们会有危险,也无法回到大海。

拯救善知鸟的过程也很有趣。

 

二、样例分析

 

PIRLS认为,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学生能理解及运用语言能力,从各类文章建构意义。

他们能通过阅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享受阅读乐趣。

因此,PIRLS界定阅读功能为:

信息类阅读旨在搜寻、获取、应用资讯,以应付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文艺类阅读旨在享受阅读乐趣,丰富生活经验。

测试卷也相应采用两种体裁的文章:

一类是信息类(informative)文章,就是我们常说的说明文、实用文;另一类为文艺类(literacy),如小说、诗歌。

文艺类体裁以故事叙述为主,上文《善知鸟之夜》就是典型的例子。

每一类测试时间为80分钟,要求阅读两篇篇幅为800-1000字的文章并完成文后12至13道试题。

 

PIRLS的题型有两种:

选择题和简答题。

简答题又依据答案封闭与开放分为两种:

开放性的简答题,如12、13题,答案不唯一;封闭性的简答题,如7、8、10题。

值得关注的是PIRLS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分层研究,以及相关的试题编制技术。

 

PIRLS将阅读理解分为四个层次:

获取信息、直接推断、综合并解释篇章、评价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

 

1.获取信息。

这是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如事件的主角,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文章的主题、观点。

如样例中的第1、2、3、7、8题,学生在所读的文章中可以直接找到所需的资料。

 

2.直接推断。

这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推断事情的因果、总结论据的要点、归纳文章主旨、形容人物间的关系,如第4、5、6、9、10、11、12题。

 

3.综合并解释篇章。

这是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文章,联系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归纳文章主旨;比较、对比文章中的信息;推断作者的意图;把文章中的信息应用于现实生活,并加以解释,如第13题。

 

4.评价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

这是要求学生提取已有的知识,评估文中事情的真实性、故事结局的出乎意料、文章内容的完整性、表述的清晰度以及形容词的选用及表达效果。

 

PIRLS从这四个方面测量学生的阅读理解构成能力,这四个方面也可称为学生阅读理解历程(processes)。

在PIRLS阅读能力架构中,这个历程又归为三个层面:

获取信息、整体阅读分析、评价。

若按国内学者和教师比较熟悉的布鲁姆认知领域的能力分层框架加以对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