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80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2015年

(总分:

300.00,做题时间:

1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总题数:

45,分数:

90.00)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分数:

2.00)

 A.自然类比 √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解析:

[解析]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

皮亚杰指出:

夸美纽斯是第一个设想出一种全面完整的教育科学的人。

这说明,夸美纽斯时代的理论并非根据实验、实践得来。

具体而言,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将教育现象与自然现象做类比,依据自然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因此,《大教学论》一书的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自然类比。

2.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

“我相信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

”这种对教育的定义属于

(分数:

2.00)

 A.自然类比 √

 B.哲学思辩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解析:

[解析]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

皮亚杰指出:

夸美纽斯是第一个设想出一种全面完整的教育科学的人。

这说明,夸美纽斯时代的理论并非根据实验、实践得来。

具体而言,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将教育现象与自然现象做类比,依据自然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因此,《大教学论》一书的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自然类比。

3.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

“我相信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

”这种对教育的定义属于

(分数:

2.00)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

 C.操作性定义

 D.解释性定义

解析:

[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提出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

描述性定义即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即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

纲领性定义强调的是“应该”,即被定义对象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杜威说“我相信唯一的真正教育是”实际上就是强调“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以,杜威对教育的定义属于纲领性定义。

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各国教育面临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与挑战,存在三种普遍流行的现象,即

(分数:

2.00)

 A.“教育先行”“终身教育”“为未知社会培养新人”

 B.“教育先行”“终身教育”“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

 C.“终身教育”“为未知社会培养新人”“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

 D.“教育先行”“为未知社会培养新人”“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 √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知识点。

在这本书中,专家指出,从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来看,有三种普遍流行的现象:

一是,教育先行,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二是,教育预见,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三是,社会拒绝使用学校的毕业生,有些社会正在开始拒绝制度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教育从体制到内容有改变的必要。

5.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和评价要充分尊重、利用人的发展的

(分数:

2.00)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

 D.不平衡性

解析: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将智力分为九种,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发展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人的发展的差异性。

6.集中体现杜威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观点

(分数:

2.00)

 A.儿童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各种措施都要围绕儿童加以组织

 B.教育过程在它之外没有终结,它终结于它自身

 C.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手段 √

 D.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生长

解析:

杜威从教育即生活论中引出“教育无目的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所谓“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目的。

他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他尊重儿童的观念。

同时他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是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教育也应是民主的。

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由上可知,杜威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强调为了儿童,还要为了社会,通过对儿童的教育来促进社会民主的发展。

7.在我国现代学制中,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一般把中学区分为

(分数:

2.00)

 A.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综合中学 √

 B.文科中学、理科中学、实科中学

 C.文科中学、实科中学、职业中学

 D.普通中学、重点中学、特色中学

解析:

[解析]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可将中学区分为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普通中学、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职业中学和两者兼备的综合中学。

8.强调“教学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分数:

2.00)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

 D.目标中心取向

解析:

[解析]课程的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实施的取向有:

忠实取向、互动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其中,课程创生取向认为,课程并不是在实施前就固定下来的,课程实施过程也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的结果。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分数:

2.00)

 A.《学会关心》 √

 B.《生命论》

 C.《中学道德教育》

 D.《社会与道德教育》

解析:

[解析]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

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

第一部分:

《设身处地》;第二部分:

《证明规则》;第三部分:

《你会怎么办?

》。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

(分数:

2.00)

 A.职业倦怠 √

 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

 D.职业道德失范

解析:

[解析]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生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分数:

2.00)

 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

 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

 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

 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的相关内容,考生应对该法律法规重点掌握。

12.结合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分数:

2.00)

 A.正向显性功能 √

 B.正向隐性功能

 C.负向显性功能

 D.负向隐性功能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功能的分类,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

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体现的就是教育正向显性功能。

13.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利用这种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特有

(分数:

2.00)

 A.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

 B.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班级授课

 C.分层教学,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

 D.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

解析: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在于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因此,含有班级授课的选项可以排除,而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14.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分数:

2.00)

 A.诗书

 B.礼乐

 C.射御

 D.书数 √

解析:

[解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西周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主要是大学的课程。

15.《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早在孟轲就已提出,他将其阐述为

(分数:

2.00)

 A.“不陵节而施”

 B.“学不躐等”

 C.“当其可”

 D.“盈科而后进” √

解析:

[解析]“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是《学记》对于循序渐进原则的阐述;“当其可”是《学记》对于及时施教原则的阐述,是说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盈科而后进”是孟子对于循序渐进原则的阐述,强调学习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

孟子认为,读书正确的进程应当像源源不断的流水那样,注满一个洼坎之后再注入下一个洼坎,未注满时绝不下流,由此渐次流入大海。

而教学也应当像流水那样,注意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注意学习的知识的连续性,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16.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儒家“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材”是指

(分数:

2.00)

 A.经述之才

 B.吏治之才

 C.辞章之才 √

 D.货殖之才

解析:

[解析]“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即把那些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推荐上来,经过考核再加以录用,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社会上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任用官员任官唯贤。

这里,董仲舒提到的“材”“德”是以儒家的经术和道德观念为标准的。

17.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

(分数:

2.00)

 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

 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

 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

 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

解析:

[解析]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六学”和“二馆”。

“六学”具体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

六学中的前三学属于普通学校,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属于专科学校。

18.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分数:

2.00)

 A.开设繁多的考试科目

 B.建立完备的防弊制度

 C.自愿报名、逐级考选 √

 D.地方推荐、中央考试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特点。

察举制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19.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须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

(分数:

2.00)

 A.孟轲、王守仁 √

 B.孟轲、朱熹

 C.荀况、王守仁

 D.荀况、朱熹

解析:

[解析]荀况、朱熹为外铄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人的教育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的办法来进行;王守仁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

20.明朝各地设立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学校是

(分数:

2.00)

 A.武学

 B.医学

 C.阴阳学

 D.社学 √

解析:

[解析]明朝社学是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官学。

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

2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蒙学教材。

这类教材在编写上除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

(分数:

2.00)

 A.联系儿童生活

 B.采用韵语形式 √

 C.图文并茂

 D.内容生动有趣

解析:

[解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作为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其特点有:

注意儿童心理特点,采用韵语形式,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并力求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2.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分数:

2.00)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

 D.国民政府时期

解析:

[解析]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开展,使文学作品逐渐使用白话文,其中出现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

23.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

所借鉴的国家是

(分数:

2.00)

 A.法国 √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解析:

[解析]大学区制是法国教育行政体系中的划分管理体制,1927年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以实现教育机构学术化,摆脱腐败官僚的支配,事权统一,实现教育决策与实施民主化。

但是在专制独裁统治下,还有经济的极端落后,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在一年以后不了了之。

24.奥古斯丁关于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分数:

2.00)

 A.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的现实世界的能力

 B.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真理 √

 C.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料

 D.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教学

解析:

[解析]奥古斯丁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而不是去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现实世界);他反对把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教材;轻视自然科学。

25.将人的灵魂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伦理的灵魂,并根据此主张实施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古希腊教育思想家是

(分数:

2.00)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

 D.毕达哥拉斯

解析:

[解析]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

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

非理性部分又包含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两个部分。

所以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

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这三部分相应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

26.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

(分数:

2.00)

 A.选择适合儿童禀赋的职业

 B.选择对社会有用的职业

 C.选择为法国政府服务的职业 √

 D.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职业

解析:

[解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认为其培养目标为“自然人”。

卢梭提出选择职业的几条原则:

有用,这是最基本的;适合自己的禀赋;适合自己的性别和年龄;清洁卫生,无害于身体;不要选择那种养成乖戾性情、磨灭人上进心的职业。

27.在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教育活动是

(分数:

2.00)

 A.身体的养育 √

 B.知识的学习

 C.德行的塑造

 D.礼仪的培养

解析:

[解析]洛克把体育放到首要位置。

28.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专门学校的发展,曾被其喻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的教育机构是

(分数:

2.00)

 A.巴黎机械与化学工艺学校

 B.圣苏尔特种军事学校

 C.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D.巴黎理工学校 √

解析:

[解析]以武力著称的拿破仑十分重视教育,积蓄智力资源。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称帝。

第二天就在战神广场上亲授理工学校一面旗帜,上写“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

”当时的领旗人,学校首届毕业生阿拉戈,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1814年,俄、奥、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学生要求参战。

面临灭顶之灾的拿破仑却说:

“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

”后来,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学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一直激励着该校师生奋发好好学习。

29.19世纪前半期,英国兴起的城市学院运动在较大程度上革新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此类学院在教育实践中强调

(分数:

2.00)

 A.宗教神学知识教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学并重

 B.贵族子弟与中产阶层子弟同堂学习 √

 C.古典学科与现代科学并行不悖

 D.社会团体与政府合作管理

解析:

[解析]19世纪,城市学院运动的兴起革新了英国的高等教育传统。

从此,科学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高等教育也不再仅仅是贵族和上层阶级的特权,中产阶级也有机会进入高校大门。

30.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认为天才可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自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

(分数:

2.00)

 A.爱尔维修

 B.狄德罗 √

 C.拉夏洛泰

 D.卢梭

解析:

[解析]狄德罗认为“茅舍和其他私人住宅的数目跟宫廷的数目的对比,就如同一万跟一的对比一样,而依照这一点,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自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

”他承认教育具有巨大的解放作用。

他说:

“教育使人发现自己的尊严,就是奴隶也能够很快地感觉到他不是生而为奴隶的。

”初等教育应该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3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

(分数:

2.00)

 A.社会机器的平衡论

 B.社会人才的锻造炉

 C.社会差异的复印机 √

 D.社会意识的均衡阀

解析:

[解析]赫拉斯曼说:

“除了人类所创造的其他一切手段以外,教育是人们情况的伟大均衡阀——它是社会机器的平衡轮。

”赫拉斯曼把公立学校看成一个熔炉,从中锤炼出美国社会所需要的形形色色的人才。

32.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比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

(分数:

2.00)

 A.中央教育审议会

 B.临时教育审议会 √

 C.学生管理局

 D.教学局

解析:

[解析]1984年,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和1987年文部省成立的“教育改革推进本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

33.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

(分数:

2.00)

 A.追求优异

 B.生计教育 √

 C.提高效率

 D.教育公平

解析:

[解析]针对存在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了两个概念,即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

34.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

(分数:

2.00)

 A.吃一堑,长一智

 B.近墨者黑 √

 C.因噎废食

 D.温故知新

解析:

[解析]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坏人就会使人变坏。

强调的是别人的影响,而非自己也学到的影响。

35.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

最适宜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分数:

2.00)

 A.同化论

 B.生成论

 C.联想轮

 D.图式理论 √

解析:

[解析]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

题目中给短文加上主题标题相当于把杂乱的知识组织起来,便于人们的学习,属于图式理论。

3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

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分数:

2.00)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

解析:

[解析]这个时候的儿童已经能够进行抽象的运算,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37.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分数:

2.00)

 A.认知失调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效果律 √

 D.准备律

解析:

[解析]效果律:

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成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满意的变化,他拥有积极的态度后就会有更多地学习。

38.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测量是

(分数:

2.00)

 A.接受学习

 B.操作性条件学习

 C.发现学习 √

 D.观察学习

解析:

[解析]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说明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

39.定性研究区别于定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分数:

2.00)

 A.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

 B.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性

 C.研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

 D.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 √

解析:

[解析]定性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不同事物、现象的意义及特征;而定量研究关注的是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40.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广播节目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名学生合住的200间宿舍中随机抽取15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这样的抽样方法是

(分数:

2.00)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

解析:

[解析]整群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划分成许多组或层,按照随机原则在组或层(整群)中抽样,抽取的整群全体成员均为样本。

宿舍便属于已经分好的群。

41.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

按照文献评价的分类,这属于

(分数:

2.00)

 A.外部评价 √

 B.内部评价

 C.事实评价

 D.价值评价

解析:

[解析]外部评论旨在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着重依据史料的形式来进行,包括文献的类型、形式、作者和来源、文献的社会影响力等。

文献的版式属于外部信息。

42.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教学研究,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

(分数:

2.00)

 A.与理论的分离

 B.实践问题的解决 √

 C.教师的独立研究

 D.研究结论的迁移

解析:

[解析]行动研究是在批判传统的将研究者与研究场景和研究对象相互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因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首先表现在“行动”上,强调对实践问题的解决。

行动研究也是与理论相结合的,是教师和研究者相结合的。

因为行动研究更多地是在一个班中进行,外在效度较低,所以结论不能大范围推广。

43.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

(分数:

2.00)

 A.定名测量 √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解析:

[解析]根据测量的尺度,教育测量可以分为定名(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定比测量)。

在定名(类)测量中使用的类别必须具有互斥性和穷尽性,这种分类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只计算个数并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

如性别、颜色、态度(赞成、反对、中立)等。

故本题选A,学生考试的结果除了及格就是不及格,分类具有互斥性和无限穷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