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727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docx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

人教A版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解读

 

一.“课标”对解析几何内容的安排

为了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的原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螺旋上升地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设置了解析几何内容。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必修2安排在高一下学习,要求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选修1A系列的选修2-1(理科)、选修1-1(文科)第二章的《圆锥曲线与方程》作为必选内容安排在高二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理科还要求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选修专题4-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作为选修1B系列的模块2的二个可选专题之一安排在高二下学习,这是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要求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曲线的多种表现形式,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上述安排可见,“课标”构建的解析几何课程体系,是以坐标法为核心,依“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极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为顺序,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地展开内容。

课标具体内容:

(若版面有限,则该部分可略)

1.选修2-1(理科)的《圆锥曲线与方程》: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其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5)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6)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2.选修1-1(文科)的《圆锥曲线与方程》: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其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了解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4)通过圆锥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5)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3.选修4-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一讲 坐标系

(1)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2)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3)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4)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

(5)借助具体实例(如圆形体育场看台的座位、地球经纬度等)了解在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刻画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较,体会它们的区别。

第二讲 参数方程

(1)通过分析抛物运动中时间与运动物体位置的关系,写出抛物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体会参数的意义。

(2)分析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它们的参数方程。

(3)举例说明某些曲线用参数方程表示比用普通方程表示更方便,感受参数方程的优越性。

(4)借助教具和计算机软件,观察圆在直线上滚动时圆上定点的轨迹(平摆线)、直线在圆上滚动时直线上定点的轨迹(渐开线),了解平摆线和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其他摆线(变幅平摆线、变幅渐开线、外摆线、内摆线、环摆线)的生成过程;了解摆线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例如,最速降线是平摆线,椭圆是特殊的内摆线─—卡丹转盘,圆摆线齿轮与渐开线齿轮,收割机、翻土机等机械装置的摆线原理与设计,星形线与公共汽车门);了解摆线在刻画行星运动轨道中的作用。

(6)完成一个学习总结报告。

报告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1)知识的总结。

对本专题整体结构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思考本专题与高中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

2)拓展。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访问求教、独立思考,进一步探讨参数方程、摆线的应用。

3)学习本专题的感受、体会。

二.教学要求(若版面有限,则该部分也可略)

1.选修2-1(理科)的《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曲线与方程

基本要求:

(1)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等概念。

     

(2)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发展要求:

了解曲线方程的完备性与纯粹性。

说明:

圆锥曲线的统一方程不作基本教学要求。

2.2椭圆

基本要求:

(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感受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的定义、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会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

(3)能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研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

(4)能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写出椭圆的方程。

(5)会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些基本方法。

(7)能用坐标法解决简单的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等问题。

发展要求:

(1)掌握利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

2.3双曲线

基本要求:

(1)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体会双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会建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了解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和离心率等)。

(4)会利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特别是渐近线),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5)会利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用坐标法解决简单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

发展要求:

(1)了解双曲线与椭圆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说明:

对双曲线只作一般性了解。

2.4抛物线

基本要求:

(1)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体会抛物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准线等基本概念,会建立并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3)会根据条件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4)掌握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

(5)会利用抛物线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用坐标法解决简单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

发展要求:

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一些共同性质。

2.选修1-1(文科)的《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椭圆

基本要求:

(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感受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4)能求出椭圆上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坐标。

(5)能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并会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6)体会运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思想方法。

(7)会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要求:

(1)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些基本方法。

(2)掌握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基本方法。

    (3)了解生成椭圆的一些方法。

说明:

椭圆的第二定义不作要求。

2.2双曲线

基本要求:

(1)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体会双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3)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双曲线的基本量。

(4)了解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和离心率等)。

(5)会利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6)能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要求:

(1)掌握坐标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了解双曲线与椭圆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生成双曲线的一些方法。

说明:

(1)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不作要求。

   

(2)对椭圆要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对双曲线只作一般性了解。

2.3抛物线

基本要求:

(1)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感受抛物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准线等基本概念。

(3)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4)了解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

(5)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发展要求:

(1)通过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一些共同性质。

(3)能用坐标法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说明:

对抛物线只作一般性了解,不需要作深入的研究。

3.选修4-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一讲 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基本要求:

(1)通过实例,经历直角坐标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2)能根据问题的几何特征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建立曲线方程,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坐标法思想。

(3)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伸缩变换的概念,平面图形伸缩变换与坐标伸缩变换的关系。

(4)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了解利用坐标伸缩变换表示图形伸缩变换的坐标法思想。

发展要求:

会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来表示平面图形的伸缩变换。

说明: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

,只研究

>0与

>0的情形,教学时不要作扩充。

(二)极坐标系

基本要求:

(1)通过实例,体会用距离与角度来刻画点的位置的方便性,了解用距离与角度来刻画点的位置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

       

(2)理解极坐标系、极坐标的概念,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

(3)了解极坐标(极角)的多值性,体会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区别。

(4)掌握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能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发展要求:

了解极坐标

的意义,并会用它刻画点的位置。

说明:

极坐标的多值性达到了解即可。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基本要求:

(1)理解平面曲线极坐标方程的概念,掌握求极坐标方程的基本方法。

       

(2)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曲线(圆和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3)通过比较圆和直线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体会用方程刻画平面曲线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4)能进行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

发展要求:

能根据图形几何特征和问题特点利用平面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说明:

(1)本节只介绍简单曲线(圆和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对圆锥

曲线统一极坐标方程不作要求。

       

(2)对于圆,只要求圆心在极点和过极点的极坐标方程,其它情形不作要求。

(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

基本要求:

(1)通过具体问题,了解引入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的必要性。

       

(2)了解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的概念,借助具体实例体会用柱坐标、球坐标中刻画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

(3)了解空间直角坐标与柱坐标、球坐标之间的变换公式。

(4)了解刻画空间中点的位置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坐标法思想的认识,体会各种坐标系的不同作用。

说明:

柱坐标系、球坐标系均为了解内容,教学时不必作扩充。

第二讲 参数方程

(一)曲线的参数方程

基本要求:

(1)了解学习参数方程的必要性。

       

(2)理解参数方程、普通方程的概念,通过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比较,体会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3)掌握圆的参数方程及其参数的意义。

(4)能用圆的参数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

(5)能进行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的互化。

发展要求:

能根据图形几何特征,选择适当的参数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并用参数方程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说明:

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的互化应控制在基本要求范围内,不宜做太多的拓展。

(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基本要求:

(1)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会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2)理解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会用双曲线的参数方程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3)理解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会用抛物线的参数方程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4)通过具体问题,体会某些曲线用参数方程表示比用普通方程表示更方便,感受参数方程的优越性。

(三)直线的参数方程

基本要求:

(1)掌握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几何意义。

       

(2)能用直线的参数方程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四)渐开线与摆线

基本要求:

了解平摆线和渐开线的生成过程,体验它们的参数方程的

推导过程。

三.课时分配和重点难点

1.选修2-1(理科)的《圆锥曲线与方程》共16课时

2.1曲线与方程2课时,重点、难点都是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求曲线的方程。

2.2椭圆5课时,重点是椭圆的概念、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的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

2.3双曲线3课时,重点是双曲线的概念、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难点是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的推导与化简,渐近线概念的理解。

2.4抛物线4课时,重点、难点都是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复习小结2课时

2.选修1-1(文科)的《圆锥曲线与方程》共12课时

2.1椭圆4课时,重点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坐标法的基本思想;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的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

2.2双曲线3课时,重点是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进一步体会坐标法;难点是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的推导与化简,渐近线概念的理解。

2.3抛物线3课时,重点、难点都是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复习小结2课时

3.选修4-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共18课时

第一讲 坐标系共8课时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2课时,重点是利用坐标法思想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坐标伸缩变换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难点是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建立曲线方程,研究相关问题。

(二)极坐标系2课时,重点是极坐标的概念,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难点是极坐标的多值性。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2课时,重点是圆和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难点是根据图形几何特征和问题特点利用平面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1课时,重点是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的概念,难点是根据空间图形的几何特征,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刻画空间中点的位置。

复习小结1课时

第二讲 参数方程共10课时

(一)曲线的参数方程3课时,重点是参数方程的概念,圆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难点是选择适当的参数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过程中的等价性问题。

(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3课时,重点是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其应

用;难点是椭圆的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双曲线参数方程及其参数几何意义的探求。

(三)直线的参数方程2课时,重点是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几何意义;难点是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四)渐开线与摆线1课时,重点是平摆线和渐开线的生成过程;难点是平摆线和渐开线参数方程推导。

复习小结1课时

四.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坐标法的核心地位,强调数形结合思想

应当说,任何解析几何的教材都会把这个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加以考虑,关键是如何落实。

为此,教材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随时随地强调坐标法的基本思想,明确表述坐标法的基本步骤,并将其概括为“三步曲”:

第一步: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要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

通过代数运算与变换,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

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并“翻译”成几何结论。

第二,用坐标法解决典型的平面几何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感受、体会坐标法的力量。

例如,用坐标法证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与圆相关的一些命题等。

这些问题在平面几何中有一定困难,但用坐标法解决却“轻而易举”。

第三,在解析几何学习的入门阶段,不安排涉及复杂代数运算的题目,减少代数变换的困难,但通过各种机会渗透和概括坐标法思想,强调经历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使学生集中精力于坐标法的学习。

在后续阶段,逐步加强“先用平面几何眼光观察,再用坐标法解决”的思路。

例如,在每一个章前引言中,不厌其烦地阐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加强“如何在坐标系下确定问题的几何要素”的引导,体现“从平面几何到解析几何”的过渡;明确提出“如何利用几何关系和几何量的代数表示讨论几何问题”的思考任务;强调用坐标法研究问题的规范,给出利用方程完整地讨论几何性质的示范;等。

例如,在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科书给出两个具体问题,一个是来自实际生活的“声响定位”(P2思考),另一个是数学本身的问题(P4例1),题干中都没有给定坐标系,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坐标系的过程中,体会坐标法.

除了突出坐标法和数形结合思想,教科书还注意体现解析几何的“综合学科”特点,强调其他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提炼。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中,先引导学生回顾由

的图象到

的图象的变换过程,再抽象出一般的坐标变换公式,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先安排学习圆的参数方程,再学习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后安排直线的参数方程,最后介绍平摆线和渐开线的参数方程,通过类比圆的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猜想椭圆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与线性规划建立联系,利用参数方程解决更广泛的优化问题;等。

2.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安排教学内容

与以往教材相比较,在强调教材的科学性、逻辑性、结构性的同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按照学生的思维逻辑组织教学内容,这是人教A版的一个总体特色。

在解析几何部分,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先行组织者”的使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一个“导游图”,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同时也为新旧知识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前已指出,解析几何具有“方法论”的学科特征,在解决具体问题之前明确其结构、方向和主要过程正是“先行组织者”的“强项”。

所以,在教材内容的展开过程中,特别是在每一章节的开篇,都特别注重用坐标法讨论问题基本思路的引导。

实际上,这既是解析几何思想的教学,又是一种思维策略的教学。

第二,坐标法、数形结合、运动变化思想等“默会知识”,采取“渗透——明确——应用”的过程。

我们知道,坐标法、数形结合思想等都是数学中关于“怎么想”“怎么做”的知识,属“默会知识”范畴。

这种知识的掌握,更多地要靠实践过程中的领悟和理解。

因此,从总体看,教材按如下思路展开这些内容:

在“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部分,从渗透到逐步明确,同时提供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解析几何思想;在“圆锥曲线与方程”“参数方程”中,通过研究圆的参数方程,再到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后学习直线的参数方程,最后介绍平摆线和渐开线的参数方程,在进一步明确坐标法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上,加强用坐标法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学会用坐标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三,改变“从定义出发”的教材呈现方式,尽量用“归纳式”呈现教材,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地组织内容,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归纳、概括的机会。

这是与以往教材有很大区别的地方。

例如,“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概念,这是一个充要条件,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方面都是很好的载体,但这也是一个不容易把握的概念,过早地出现,没有足够的知识准备,不仅会导致学生理解的困难,还会使他们产生“为什么要这样来要求”的疑问。

因此,教材在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部分先有意识渗透相关概念,在圆锥曲线与方程之前,再安排这一概念的学习,并且也采用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

3.问题引导学习,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这也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在解析几何部分,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从整体上展示解析几何所研究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解析几何的发明既是为了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又是为了探寻科研的普适性方法。

教科书以这些历史资料为素材,从宏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坐标法。

这样的处理对学生把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学习方向很有好处,这也是区别于以往教科书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利用“观察”“思考”“探究”栏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这些问题是学生在学习具体内容时普遍都会遇到的,教科书通过它们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构建平台。

例如,在引入椭圆概念时,通过“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引导学生探究确定椭圆的几何要素,从而为选择坐标系、建立标准方程、讨论椭圆的性质等做好必要准备。

在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表示a,c,

的线段吗?

”引导学生思考a,c,

的几何意义,使学生理解引入b2的合理性。

4.加强背景和应用,完善学习过程

我们数学教学有以练习促理解、以技能训练代替思维训练的习惯,解析几何教学也常以解答大量题目为主,这是一种做法,对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理解没有好处。

解析几何是一门“方法论”色彩浓厚的学科,应当以“用坐标法研究问题”为主线,以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数形结合思想为主要任务,仅靠做练习题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

为此,加强背景和应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解析几何教学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教科书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例如:

第一,加强确定各类图形的几何要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实际上这是“几何眼光观察在先”的体现,是以往教材不够重视的地方。

第二,加大用坐标法思想分析问题的力度。

从简洁性考虑,以往教材往往直接呈现逻辑过程,这是一种思考的“结果”,而对“为什么这样思考”则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但这对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人教A版通过加强用坐标法分析问题,既展示了过程,又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教科书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例如:

给出问题背景后,借助“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和建立坐标系的任务;在介绍极坐标概念前,先给出“校内方位”问题让学生体会用距离与角度刻画点的位置的方便性;在引入参数方程的概念时,提供“抛物运动”背景,让学生感受“借助参数建立方程”的必要性,并体会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参数;等.这些做法对于发挥解析几何的综合作用,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坐标法,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5.加强联系与综合,体现“思想性”

实际上,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综合性最强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过渡的桥梁之一。

另外,联系与综合也是体现思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