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3671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9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docx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育才辅教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

6、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单位:

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µ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

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

④1µ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

(3)面积单位:

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m2=10-2m2;③1cm2=0.0001m2=10-4m2;④1mm2=0.000001m2=10-6m2

(4)体积单位:

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8、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3)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9、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例:

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化曲为直法(例:

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

(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

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

10、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

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

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11、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

(1)方法一:

①用一细线沿硬币边缘一圈后做好记号,②把细线拉直后放在刻度尺上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③硬币直径为d=L/π;

(2)方法二:

①把硬币放在刻度尺上滚一圈后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②硬币直径为d=L/π;

(3)方法三:

①用刻度尺在纸上画一直线,把硬币沿直线滚一圈并作好记号,②用刻度尺测量出硬币滚过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③硬币直径为d=L/π。

(4)方法四:

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测量出硬币直径(如图1-1所示)。

 

(图1-1)(图1-2)

12、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的方法:

(1)方法一:

①把圆规打开一个小角度,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L0,②用此圆规在曲线上量出总段数为n,③曲线长度为L=L0/n。

(2)方法二:

①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为n,②测出硬币的圆周长为L0,③曲线的长度为L=nL0。

13、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

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细铜丝的长度为L,③细铜丝的直径为d=L/N(如图1-2所示)。

14、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观察液面到达的刻度,即为液体的体积。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处相平。

15、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1)、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为V1。

(2)、用细线拴好固体,并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水的体积V2。

(3)、固体的体积V=V2-V1。

16、科学探究的过程: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7、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

18、在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如果你家的摆钟老是走得比实际的要快,你可以将摆锤下面的螺丝向下调节,增长它的摆长。

19、正确估读三法:

在物理实验中测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估读呢?

分下面三种情况:

(1)被测物体的末端落在刻度尺的两条最小分度线之间。

如图1-3,此时直接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2cm,其中的0.02cm即为估读值。

(2)被测物体的末端恰好落在刻度尺的某条分度值线上。

如图1-4,此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应为0。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cm,其中最后的一位“0”为估读值。

(3)被测物体的末端恰好落在某条大刻度线上。

如图1-5,此时应特别注意,对应的0刻度线的估读值为0。

图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其中前面的“0”表示对应的分度值线是0mm刻度线,后面的“0”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的0。

(图1-3)(图1-4)(图1-5)

20、四位同学做一道单位换算题,过程抄在下面。

其中正确的是()

A、25.64㎝=25.64×

㎝=0.2564mB、25.64㎝=25.64㎝×

m=0.2564m

C、25.64㎝=25.64÷100m=0.2564mD、25.64㎝=25.64×

m=0.2564m

【解析】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正确步骤应为:

数字不变,乘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即可。

【答案】D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1、物理学就是研究、、、、、等各种物理现象的和的一门科学。

2、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爱因斯坦:

牛顿:

伽利略:

A.万有引力B.摆的等时性C.相对论

1.2-1.3测量长度和时间(应用)

1、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_____,符号是:

______.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m,1m=dm,1dm=cm,1cm=____mm,1cm=____μm,1μm= _  n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符号是:

______.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

时(h),分(min)等.1h=min,1min=s,1h=s.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8cm=µm 

(2)4.2nm=cm(3)6.7dm=km(4)0.18km=m

(5)1.7dm=cm=mmnmµm(6)20min=h(7)0.5h=min=s

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4、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

(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厘米.

 

(3)如下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mm.

 

5、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6、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7、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1)18.74厘米

(2)1.87X10

毫米(3)0.187米(4)1.874X10

毫米

正确的记录是:

()

A.

(1)和(3)B.

(1)和(4)C.

(2)和(4)D.都符合要求

8、一位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5.37cm,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是(  )

A.能准确到1mm的刻度尺B.能准确到0.1mm的游标卡尺

C.能准确到0.01mm的螺旋测微器D.不能判定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9、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2)一本物理书长2.67

10、一张纸的厚度约0.07mm,合_____µm.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平均直径100nm,合m.某校一节课45min=_____h=_____s.

1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______叫做测量误差。

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

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_____的。

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_____。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某学生测得100页书的厚度为0.42c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12、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

鞋的尺码

36

37

38

39

40

光脚长度

230

235

240

245

250

(1)4.57cm;

(2)4.56cm;(3)4.44cm;(4)4.58cm;(5)4.59cm.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13、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A.mB.cmC.nmD.mm

14、用右上(左)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5.25______________(填单位)。

 

15.上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金属片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

1.4尝试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过程正确顺序为:

F.提出问题G.猜想与假设B.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A.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C.分析与论证E.评估D.交流

2、控制变量法:

一个物理量跟几个因素有关时,要探究它们的的关系时:

先弄清这个物理量到底与那几个因素有关,然后一个一个因素分开探究。

探究其中一个因素进行多次实验时,每次实验要注意:

A、探究因素要不同。

B、其它因素要相同。

例:

在学习吉它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猜想: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长短、粗细三个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他们找来以下几种规格的琴弦,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为验证音调跟长度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若测出编号为1、2、3的三根琴弦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小,你可得结论:

如用三根琴弦验证音调跟材料的关系,则第5组的数据应是cm、mm2。

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材料

尼龙

尼龙

长度cm

60

60

60

80

 

100

80

80

100

横截面积mm2

0.76

0.89

1.02

0.76

 

0.76

1.02

1.02

1.02

 

⑤课本上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似,例如。

第2章声音与环境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的产生:

(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人说话时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清脆的蟋蟀叫声和蜜蜂的嗡嗡声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乐器中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均可作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4)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慢些,气体中最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接听过程:

(1)人耳的主要结构有外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神经。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个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到学生的耳朵,引起耳内鼓膜的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1、产生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⑴人讲话靠的振动。

⑵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击鼓后,还能听到鼓声,这是因为。

2、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

⑴声音能在一切中以的形式传播。

⑵不能传声的利用与防止:

(分析真空罩中闹钟实验)

理想化实验: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实验,运用理想化处理推理出结论。

3、传播速度:

⑴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填“相同”或“不同”)。

一般情况下,v金属v液体v气体(填“>”、“<”或“=”)。

⑵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空气=。

⑶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速度。

(古代战争中,士兵用耳朵贴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敌人的马蹄声,为什么?

4、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发声体,经传播,引起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信号再传给大脑产生听觉。

5、骨传声: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⑴骨传声与空气传声不同,骨传声(填“通过”或“不通过”)鼓膜振动。

⑵平时,自己听到自已讲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传声,别人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是通过传声。

6、声音的反射、吸收与回声:

⑴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

1当△t>0.1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例:

平时要听到回声,人与反射物应至少相距m。

②当△t<0.1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不能听到回声。

例:

为什么在屋子里听别人说话与在旷野里听到的不一样?

⑵反射面光滑,反射效果较好,易听到回声;反射面粗糙、疏松多孔,声音会被吸收,不易听到回声。

(没有粉刷好的房间内讲话听起来声音小)

回声的利用与防止:

回声测距与测速(s=vt/2)、电影院的墙壁。

计算题:

先写公式,后代入数据;每个数据要有单位;公式、单位都用字母。

例:

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多深?

1

2

1

2

解法1:

s=vt=×340m/s×1.5s=255m

1

2

1

2

解法2:

s=vt=340m/s×1.5s=510m

s'=s=×510m=255m

[考点练习]:

停止击鼓后,还能听到鼓声,当用手按一下鼓面就听不到声音了,这说明:

,。

宇航员用交谈,这是因为。

窗户上安装双层真空玻璃,主要优点是。

将耳朵贴在长铁水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你将会听到个敲打的的声音,它们是依次通过、、传来的。

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则音叉抵在时,听到的声音更强,这是其它情况没有直接跟相接触。

吃甜薄脆时,自己听很响,别人听到的声音却比较微弱,这是因为:

自己听主要是通过传声,效果较;别人听是通过传声,效果较。

自己听自己的录音不一样,而别人听一样,为什么?

录音棚里的吸音壁上有许多楔形物,剧院四壁和屋顶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材料,都是为了防止声音的,而产生。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可能是大雪蓬松多孔,对声音有作用。

已知某海底深3060m,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4s钟收到回波信号,求此时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多大?

2.2-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5、声音的三要素是:

音调、响度、音色。

(1)声音的高低——音调。

①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②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③可用波形来比较频率,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2)声音的强弱(即大小)——响度。

①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②用波形来比较振幅,振幅小,响度小。

(3)声音的品质——音色。

①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②在许多人同时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凭听觉我们也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原来,这些都与声音的音色有关。

③各种发声体,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出响度与音调都相同的声音,由于音色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不一样,它们声波的波形是不同的。

1、音调:

表示声音的,跟振动的有关。

⑴振动频率: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

⑵振动越快,频率越,音调越。

⑶不同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一般(填“相同”或“不同”)。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

次声波:

;超声波:

⑸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有关。

2、响度:

表示声音的(或大小),跟振动的有关。

⑴振幅:

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幅度。

⑵用力越大,振幅越,响度越。

⑶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远越分散,响度越。

3、音色:

不同的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⑴人们通常根据声音的来判断是什么发声体。

(声纹锁)

⑵人们通常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物体的好坏。

(如:

选瓷器、西瓜;判断机器螺钉是否松动等)

4、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⑴音调与响度无关,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⑵平时讲的音量,是声音的;音乐中的1234567,其越来越高。

男低音,女高音:

一般情况下,男女的发声频率不同,男的频率,音调;女的频率,音调。

发声体振动都会产生声音,但有些声音人耳听不到,为什么?

下列现象中属于表示音调的是,响度的是,音色的是。

A、男低音,女高音B、引吭高歌C、震耳欲聋

D、悦耳动听E、声音刺耳F、闻其声知其人

5、波形图:

⑴横坐标:

表示频率,波形图越密,频率越,越高。

纵坐标:

表示振幅,波形图的幅度越大,振幅越,越大。

例:

下图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同一示波器后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音调相同的是图和。

乐音的波形图有规则(周期性);噪声的波形图无规则。

例:

下列波形图,属于乐音的是图。

6、转换法:

实验时,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容易直接观察的到,由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到,用容易观察到的量显示不容易观察到的量的实验方法。

例如音叉实验:

用乒乓球或水把音叉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考点练习]:

使用喇叭、听诊器可减小声音分散,增大。

大象是利用进行交流;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一些机器工作时,也会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随身听”播放英语磁带时,用“快放”比正常播放时的提高。

正在拉小提琴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提制琴弦,这样做是为了使小提琴发出不同的声音。

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6、回声是指声音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

,所以要想听到回声,说话者要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1.3m。

7、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张紧程度和粗细有关。

①当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②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③当弦的张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8、声音的利用:

(1)现代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等,都有着很高的声学要求,它们通过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设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使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淅、丰满。

(2)人通过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欣赏立体声。

(3)三音石和回音壁都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

(4)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5)总的来说,人们对于声的利用有两大类:

一是利用声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6)超声波的利用:

①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装置,探测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洋的深度等;②利用超声波能够成像的原理可制成B超仪,用来检查内脏器官;③利用超声波使器物中的污垢产生剧烈振动,可制成超声波洗衣机、超声波洗碗机等;④利用超声波的穿透力强,可制成超声波探伤仪,用来检查金属内部的裂纹;⑤医学上还用超声波粉碎肾结石,生活上利用超声盲人探路。

(7)次声的应用:

①利用次声定位系统可以确定火箭发射和着落地点的位置;②利用次声监测系统可以判断出核爆炸的时间、地点、强度和爆炸方式;③利用“水母耳”次声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火山和地震活动等。

9、噪声的来源和控制:

(1)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乐音,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叫噪声;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凡是有规律地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杂乱无章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危害和等级: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15~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控制噪声从声音的声源处、声音的传播过程、接收声音的人耳处三方面着手:

即主要在消声、隔声、吸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①防止噪声产生的方法:

改造噪声源、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声源处加消音器;②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

使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植树造林;③避免噪声入耳的方法:

带耳罩、塞棉花、捂住耳朵。

10、男低音歌手在高声歌唱、女高音歌手在低声伴唱,这其中男歌手音调低、响度大,女歌手音调高、响度小。

1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12、有四个句子:

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加点的“高”字指音调的有①、③;指响度的有②、④。

1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