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的应用尼日利亚的案例资料.docx
《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的应用尼日利亚的案例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的应用尼日利亚的案例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的应用尼日利亚的案例资料
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的应用——尼日利亚案例
引言
尼日利亚正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就业危机。
尽管非石油产业经历了持续、高速且广泛的增长,但失业率自1999年以来就未曾显著下降过。
更为严重的是,青年劳动力的失业率在同一时期上升得非常显著。
虽然工作岗位与劳动力数量似乎在同步增长,但大多数新增岗位都是在非正规的家庭农业部门中,而付薪就业实际上减少了。
尼日利亚需要设计一个战略以提高其就业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现代经济增长是一个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多样化的过程,也是促进商业发展和财富创造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的过程。
过去的理论常常强调市场机制在矫正相对价格从而促进要素的有效分配方面的关键作用,但许多国家的增长经验表明政府常常在推动产业转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新结构经济学通过整合旧结构经济学的一些思想,将增长的以下方面理论化,包括:
一方面,在分析经济发展过程时应考虑发展中经济体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促进结构变迁的作用。
新结构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在于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差异是内生于其要素禀赋结构差异的。
给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体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定义为自然资源、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相对结构),每个发展阶段的最优产业结构也相应有所不同。
为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阶段,市场要求产业升级以及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两方面的完善。
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GIFF)提出了一种方法,使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变得可以实际操作,这一方法可以甄别经济体中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并排除经济发展的紧约束,从而促使私人企业进入这些产业。
本文要将GIFF应用于分析尼日利亚。
之所以选择尼日利亚作为分析的对象,除了该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危机之外,还因为该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和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极。
本文首先概述了尼日利亚近期的经济情况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然后阐述了GIFF及其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根据一系列GIFF标准讨论了哪些行业和产品与尼日利亚潜在的比较优势相匹配,因此需要通过产业政策加以扶持。
第四部分分析了这些行业的增长面临的紧约束,并讨论了可以消除这些约束的政府干预措施(可以与私人部门合作)。
鉴于尼日利亚的治理缺陷往往会削弱政策干预的效果,本部分还探讨了如何确保干预的责任机制和透明度。
尼日利亚近期的经济发展近况
自2001年起,尼日利亚经历了自独立以来时间最长的持续性非石油部门扩张,经济各部门都加速增长。
1995-2000年非石油部门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4%;近年来,增长率更是翻番至7%以上甚至8%-9%。
即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非石油部门增长率在2009年和2010年仍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
尽管石油经济因为近年来尼日尔三角洲的动乱而有所收缩,但是自2009年以来,来自尼日尔三角洲的贡献由于大赦对石油生产的正效应而有所增加(表4.1)。
表4.1 宏观经济总量,2003—2009年(百分比)
资料来源:
世界发展指标和各种IMF报告。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5年中,尼日利亚非石油部门的增长也超过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大多数石油出口国和非石油出口国(表4.2)。
表4.2 真实非石油GDP增长,2003—2009年(年百分比)
资料来源:
世界发展指标和各种IMF报告。
一项对增长源泉的分析表明,尽管尼日利亚全要素生产率(TFP)自2000年以来有显著的增长,但相比于美国却有所下降,直至最近才有所改善(图4.1和图4.2)。
图4.1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基期1960=1
资料来源:
BosworthandCollins(2003).
图4.2 相对于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资料来源:
UNIDO,WorldProductivityDatabase何确保干预的责任机制和透明度。
非石油部门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农业部门的驱动,后者的贡献率超过50%(表4.3)。
仅次于农业部门的是批发和零售部门(约20%),然后是制造业和金融业(4%—5%),以及通信业(约3%—4%)。
表4.3 对非石油GDP的贡献(百分比)
资料来源:
WDI/IMF.
自2001年以来,服务业的转变引领了尼日利亚经济的转变,表现为通信业、交通运输业、酒店餐饮业、建筑及不动产业以及金融业的大幅增长。
增长最快的是通信业(年均增长率超过30%),其次是批发及零售业(约15%)和建筑业(约13%)。
固体矿业平均增速超过10%,而制造业增速约为8%—9%。
农业年均增长率为6%—7%,是十多年来最强劲持续的增长。
尽管尼日利亚近十年经济快速增长,其出口和生产结构仍缺乏多样性。
尼日利亚的出口集中于石油和天然气(98%),而非石油方面主要是以服务国内需求为主的农业和批发零售业。
就业及收入对强劲经济增长的反应
表4.4显示了自1999年以来的劳动力状况变化。
表4.4 劳动力状况(加权百分比)
资料来源:
FrancisTeal/LukeHaywoodNLSS2003—2004andGeneralHouseholdSurvey(GHS)1999—2006.样本包含了年龄在15—65岁的非在校人口。
尼日利亚劳动年龄人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中有很高比例(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
同其他的非洲国家一样,正式的失业率(以找不到工作的求职者人数衡量)很低。
劳动力之外的大部分人口或是气馁的(discouraged)求职者,或是由于对前景失去信心而根本就没有找工作的人。
劳动力外人口比率是一个比官方失业率更好的衡量失业的指标,后者只包含了那些试图找工作而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如果认为那些在劳动力市场之外的人确实是对工作不感兴趣的话,失业率将会下降到25%以下。
然而鉴于尼日利亚的普遍贫穷,这种情况不会很多。
表4.4说明,尽管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力外人口比例基本没变。
这意味着工作岗位的数量基本与劳动力同步增长,所以失业率保持基本未变。
表4.5显示了家庭农业就业、非农业自我雇佣(大部分为城市人口)和付薪就业的转变。
表4.5 样本人口中不同类型就业的比例(加权百分比)
资料来源:
FrancisTeal/LukeHaywoodNLSS2003—2004andGHS1999—2006.
从1999年至2006年,尼日利亚劳动力最重要的结构型变化是由付薪就业转为农业就业:
15—65岁样本人口中(除全日制学生)拥有付薪工作的比例有所下降(由1999年的15%下降至2006年的10%)。
非农业自我雇佣也是如此(其比例由24.1%下降至22.9%)。
而家庭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由30.8%大幅上升至37.8%。
表4.6更进一步体现了自1999年以来付薪就业的变化:
半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业中的付薪就业减少了,而私人部门和其他部门(包括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和协会)中的付薪就业增加了。
表4.6 付薪就业类型(加权百分比)
资料来源:
FrancisTeal/LukeHaywoodNLSS2003—2004andGHS1999—2006.
付薪就业的减少反映了三个发展趋势:
(1)公务员的缩减和许多半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急剧减少了公共服务部门的就业,而公共服务部门的就业在正规部门就业中长期占有主导地位,并将继续占据付薪就业的最大比例;
(2)许多付薪就业量较大的私人部门,尤其是纺织业,多年以来的持续衰退使其减少了相当多的雇佣数量;(3)快速增长的部门,如批发/零售、建筑和农业很大程度上是非正式就业,而那些正式部门,如金融业、酒店服务业,要么是非劳动力密集型,要么就是从一个非常小的基数起增加用工数量,因而未能显著增加付薪就业。
两个显著特征:
●年轻人中家庭农业就业自1999年至2006年近乎翻番。
●到2006年,城市年轻人口中不属于劳动力的比例显著增加。
关于这一问题的一项详细研究表明,这些人中大部分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女性和从来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男性。
这基本上支持了自1999年以来青年失业率上升的结论,在近年来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值得警惕。
尼日利亚的增长模式以及与其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关系可描述如下:
●在尼日利亚近年的强劲增长中,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
在劳动力市场上,反映为就业向家庭农业的转移。
农业就业的大幅增加也与农业生产率未有显著提高相一致。
●快速增长部门创造的合同制付薪岗位未能补偿公共部门、半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付薪就业的减少,从而导致付薪就业整体上的下降。
鉴于人口中不属于劳动力的比例整体上保持不变,而且在年轻人中的比例还有所上升,尼日利亚的经济增长很明显未能满足其人口的就业期待。
尼日利亚的快速增长主要反映了两个因素:
(1)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私人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部门政策,如银行合并,直接地促进了一些部门的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和部门结构政策一同把人们对尼日利亚经济的信心大幅提高,并促进了投资,主要资金来源是外商直接投资和汇款。
然而,投资更多地集中在资本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回报率非常高的石油天然气和通信产业。
因此,就业密集型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生产率几乎没有提高,比如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因此,基础设施成为这些产业发展的主要约束,限制了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提高,进而限制了创造就业的能力。
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需要关注就业密集型产业生产率的提高。
下一节根据GIFF指出了尼日利亚应该发展的目标产业。
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
新结构经济学指出,现代经济增长是一个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多样化的过程,也是促进商业发展和财富创造的基础设施和体制安排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任意给定时点,一国的禀赋结构(即一国所拥有的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决定了要素的相对价格和最优的产业结构。
劳动力或自然资源丰裕的低收入国家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
因此,使一国最具竞争力的最优产业结构是
内生于其禀赋结构的。
发展中国家想达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的收入水平,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资本的密集程度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国的禀赋结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取决于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
这些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影响该国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的类型,并进一步影响最优产业结构。
一个产业想要具有竞争力,就必须与该国的潜在比较优势相适应。
对潜在竞争优势尤其重要的是工资水平。
通过模仿或授权取得技术通常比自己研发更便宜,因此低收入国家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以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的成本制造出相同的产品。
这样,一国可以通过发展在与其禀赋结构相近且高速发展的较发达国家中的成熟产业来充分利用其后发优势。
通过追随经仔细挑选的先行国家,后发国可以效仿领导—追随型的雁阵模式,这一模式自18世纪以来让所有遵循它的经济取得了成功。
与要素禀赋结构相一致的产业升级不能仅仅依赖于市场机制。
例如,新产业在开始阶段由于缺少互补性投入品和必要的基础设施而步履艰难,即使该目标行业正是该经济体比较优势之所在。
私人企业在进行升级或多样化决策时没有能力把这些投资内部化。
因此,政府在提供或协调基础设施投资和互补性投入品的生产方面就有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推动产业升级和多样化的创新过程是有风险的,因为存在先行者问题。
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先行者总是造成外部性。
例如,如果先行者为失败付出代价,便为其他公司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同样,如果先行者成功,其经验也会为该国的其他市场参与者提供关于该产业盈利能力的极具价值的信息。
然而,一旦新企业大规模地涌入,先行者所能获得的租金将会消失。
在发达国家,先行者通常可以被授予专利,从而获得从成熟产业得来的租金。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该产业并非处于全球的前沿水平,新专利可能无法获得。
鉴于进入一个新行业的企业得不到专利,因此,政府提供某种直接支持就有了合理性。
GIFF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来甄别经济体中拥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并消除紧约束,从而促使私人企业进入这些产业,或者推动已经存在于该国的这些产业更快地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GIFF认为,挑选优胜者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紧约束可能是产业专有的,而且私人部门自身可能无法消除它。
因此,主要的问题在于减小挑选到错误行业的可能性。
关键的风险因素在于,一国挑选出来的目标产业由于太过发达而远离了该国潜在的比较优势,或是一国在该产业中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
GIFF提出了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的六步法。
其中三步旨在挑选行业,之后的价值链分析可用于确定私人企业进入这些产业并实现增长时面临的紧约束(专栏4.1)。
专栏4.1 GIFF的应用:
比较价值链分析
世界银行出版的一份关于非洲轻工业的报告(2011),介绍了如何进行创造性的价值链分析,来判断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并协助政府和私人部门辨别最为严重地削弱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约束条件。
在普通的价值链分析中,优势、瓶颈和政策问题应在一国范围内进行分析,并在该经济体范围内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
在新方法中,中国和越南被选做衡量非洲出产的特定产品的成本有效性的基准,以求尽量近似。
应用GIFF分析得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SSA,以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为样本国家)可能获得成功的子部门之后,又对每个子部门中特定的产品进行深入的价值链分析,以有代表性地了解该子部门的竞争力和约束限制所在。
该分析将各投入品的比例和成本、有效投入品使用、物流成本、劳动生产率、生产损耗和效率进行量化分解。
数据来源于五个国家五个子部门中生产类似产品的合理数量的样本企业。
影响成本和竞争力的每个部分又在中国、越南和SSA间加以比较,从而非常明确地找到了东亚和SSA之间变化很大的成本要素,因此也就找到了政府干预的方向。
此外,该方法还通过计算国内资源成本而排除了那些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近年来,对尼日利亚的几个关键产业已经进行了价值链分析,找到了这些产业中的机会和约束。
但是,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旨在使用GIFF甄别尼日利亚可能拥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无论是潜在比较优势还是显性比较优势。
接下来,可以对这些产业进行比较价值链分析,这将提供严谨的证据来支持政府和私人部门为克服这些部门存在的关键约束而实行的优先计划。
例如,比较价值链分析为特定产业中的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差异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这样,我们可以就如下问题得出结论:
该产业的扩张对有助于减少贫困的就业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或劣势),后者在决定一个行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步:
甄别满足以下条件的贸易商品和服务:
找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尼日利亚100%—300%,与尼日利亚拥有类似禀赋结构,而且快速增长;再找到这样一个国家中有活力地增长了20年左右的贸易商品和服务产业。
许多情况下,由于工资水平随经济发展而增长,一个快速增长国家在经过20年的发展之后在该行业可能已不再具有比较优势。
除此之外,尼日利亚可以自产一些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规模经济有限、只需要很少投资且还在进口的制造品。
本步骤亦可甄别对尼日利亚来说属于新兴产业但具有良好商业前景的产业。
●第二步:
从上一步得出的清单中,政府可以优先发展那些国内私人企业已经自发进入的产业,并试图甄别:
(1)原有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障碍;
(2)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主要障碍。
对这些产业,政府也可以采取措施鼓励来自较高收入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
●第三步:
除了第一步甄别的贸易商品和服务产业之外,发展中国家政府应该密切关注私人企业自己成功发现的产业并支持这些产业发展壮大。
该方法在尼日利亚的应用见下文。
选取部门:
选择人均GDP超过尼日利亚100%—300%的国家
表4.7中是人均GDP为尼日利亚100%—300%的国家名单。
排除掉增长缓慢的国家(即年均增长率低于6%的国家)之后,剩下的是印度尼西亚、中国、越南和印度。
表4.7 2009年的购买力平价人均GDP(2005年不变价国际元)
资料来源:
世界发展指标。
根据要素禀赋标准,在这些国家中印度尼西亚与尼日利亚最接近——二者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都是前OPEC国家,但又从事着劳动力密集型生产。
印度尼西亚成功地同时使用其自然资源和丰裕的劳动力来发展与其潜在比较优势相一致的产业。
笔者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认为(Lin,March2011),对于资源和劳动力都丰富的国家,资源丰富型国家和劳动力丰富型国家两者都可用做比较对象。
尽管不属于资源丰富的国家,越南的高增长率也使它成为一个合适的比较对象,尤其是从其劳动力密集型经济的角度。
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和随之而来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使越南某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迅速消失。
另一个参照国是中国。
中国的人均GDP约为尼日利亚的三倍且不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
但是鉴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庞大的人口和国内市场,以及中国在技术增加值链上的迅速上升,以前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产业可能正在失去其成本优势,所以中国的生产结构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模仿对象。
尤其是当尼日利亚可以用其自然资源带来的租金改善其基础设施和教育时。
最后一个参照国是印度。
尽管印度并未完全利用其比较优势——丰富的非熟练劳动力,但其熟练劳动力却在一些全新的领域被成功应用,如呼叫中心。
因此在某些方面,印度的产业结构也是与其潜在比较优势相一致的。
这些国家出口什么商品
表4.8给出了上述参照国的劳动力密集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并简要评价了尼日利亚在这些产业上的潜力。
表4.8 甄别增长部门:
中国、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出口品
(续表)
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COMTRADE数据应用递减出口份额法计算。
对规模报酬有限,且只要求很少投资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品的进口
表4.9给出了对规模报酬有限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品(4位数SITC层次上)的进口。
表4.9 2010年尼日利亚的前15位进口品
资料来源:
COMTRADE数据库,4位数SITC第2版修订。
私人部门活跃且已经成功实现自我发现的产业
第三个标准是选出尼日利亚私人部门已经较为活跃而且已经成功实现自我发现的产业,如信息及通信技术(ICT)、轻工业、食品加工业、批发及零售业、建筑及汽车配件业、肉类及家禽、棕榈油,以及可可生产。
上述产业现在都没有出口。
但是,所有这些产品的生产都有充足的就业和增长潜力并可以升级为出口品。
图4.3标明了区域和地理因素是怎样导致一个产业增长和就业潜力的不同的。
例如,卡诺地区大米生产的就业和增长潜力就低于卡杜纳地区。
又如,拥有广大市场的拉各斯地区的批发及零售业的增长潜力远大于市场较小的卡诺。
由于尼日利亚各地区情况各不相同,这种详细的区域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图4.3 进一步探讨所用的价值链排序
资料来源:
Treichel(2010)。
除了这些产业,还有一些部门有成功的自我发现。
例如,旅行箱生产最近成功出现并迅速扩张。
现阶段,60%的部分是由国内制造的,使得单个箱子的平均成本显著下降;国内需求的约50%也是由国内生产满足的。
另一个成功自我发现的产业是2010年12月才刚刚开始的电视机组装业。
这两个产业在未来都可能快速扩张,如果政府通过诸如金融促进等手段促进其规模扩大的话,还有可能成为出口品。
根据这一分析,尼日利亚哪些产业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
上文使用了三种标准来甄别可以作为干预目标的、具有高增长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首先,确定在快速增长、具有与尼日利亚相似的要素禀赋结构且人均GDP高于尼日利亚100%—300%的参照国中蓬勃发展的贸易品产业。
其次,分析尼日利亚的进口并确定那些只需要少量投资、规模经济有限,因而可以在国内生产的产品。
最后,在国内寻找已经成功实现自我发现或者增长迅速,但具有较大的就业影响力并可以更快增长的产业。
根据第一条标准,我们认为禀赋结构类似的参照国中有七个产业需要进一步分析:
鞋类,包括运动鞋;纺织品;电视录像机;水产品;汽车零部件;植物油;化肥。
除此之外,还有摩托车;肉类及肉制品,油籽;化肥,石油制品;皮革;旅行用品;办公设备;医药制品;有机化学制品。
根据第二标准,如下四个产业应被重点关注:
汽车零部件;彩色电视机;轮胎;金属制造业。
第三标准着重考虑已经在快速增长的产业,得到的目标产业与前两条标准筛选得到的有轻微不同,它们是:
轻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肉禽,棕榈油和大米,电信,皮革,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
尼日利亚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但固体矿物也很丰富。
与此相关的产业,尤其是精炼石油制品、石化制品、化妆品和塑料,目前在尼日利亚并不活跃。
但是,鉴于这些产品目前被大量进口且国内原材料供应充足,应使用深度价值链分析法来评估它们在尼日利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怎样从上述名单中得到目标产业?
关键标准是行业的增长和就业创造潜力,私人部门能力增长的可行性,以及公共部门的监管框架。
这些问题可最终由详细的价值链分析来解决,方法如专栏1所示。
但是首先,作为一个初步近似,使用前文提到的关于非洲轻制造业的报告中开发的一系列预选方法筛选目标行业,可以缩小选择范围。
第一,需要排除需要大规模资本投入而国内市场狭小的产业,因为尼日利亚并非资本充足型国家,而且最初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产业应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产业。
第二,目标产业应在参照国中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因为大型企业在尼日利亚并不普遍。
但是,鉴于尼日利亚的商业环境可能得到改善以有利于外商大规模直接投资,我们也可以考虑参照国里大企业生产的产品。
第三,对每一种产品,国内市场中均应存在供应链。
第四,国内市场可以提供原材料或者原材料很容易进口。
第五,劳动技能应易于转化。
表4.10比较了预选得出的产业是否符合上述标准:
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并未包含在内,因为这两个产业不可能靠模仿他国起家,但是这两个产业可能受益于政府有目标的干预,使其对更高的需求反应更敏感,就业强度更高。
大多数产业都符合预选标准,既有增长潜力也符合可行性标准。
值得注意的例外是运动服:
不能从国内市场获得原材料PVC,造成了比较劣势,并已经导致了国内生产的停止。
该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可能取决于国内化工产业的建立。
同样,参照国中的化肥、化工产品和电视机不是在中小型企业中生产的,但是如果创造有利条件,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在尼日利亚成立大型企业(包括合资企业)。
表4.10 筛选高增长潜能子部门的标准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2011)。
第二步,需要考察尼日利亚在这些产业基本工资的竞争力,以判断尼日利亚是否具有后发优势。
表4.11总结了中国、越南和尼日利亚按行业分类的工资数据。
这些数据证实了,在上述产业中,尼日利亚具有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相对成本优势。
表4.11 各行业平均工资(包括福利)
资料来源:
Nigeria—ProductivityandInvestmentClimateSurvey,2009;EthiopiaInvestmentClimateSurvey,Manufacturing2006(报告值采用样本平均值);Others—LightManufacturinginAfrica(2001),volⅡ(报告值采用样本企业报告的数据范围)。
注:
埃塞俄比亚作为另一个非洲国家纳入图表作为尼日利亚的参照。
如何促进目标价值链的增长
除了提出上述确定目标产业的方法外,GIFF还确定了一系列可促进目标产业增长的步骤。
如上所述,通过价值链分析或Hausmann,RodrikandVelasco(2005)提出的增长诊断研究法,政府可以尝试甄别出这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障碍因素或行业准入的障碍因素。
此外,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鼓励在第一步中甄别出的较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在这些产业进行投资。
此外,在公共设施落后且商业环境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创办工业园区或出口加工区。
这些工业园区或出口加工区通常专门为某些部门或行业提供便利条件,例如IT或轻工业,且往往围绕现有产业集群而建。
最后,政府可以为在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