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615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docx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一历史备课组

1、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①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认识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②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③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解析:

①本专题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主要叙述了1840年以来中国在列强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之是局部的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继而是全民族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维护了国家主权。

②本专题有着两条非常明显的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的侵略战争,使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外来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

2、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①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逐渐形成的;②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③了解并归纳日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斗争在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的重要事件;探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2、解析:

①回忆初中所学有关知识,阅读教材有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提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等,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作为实施新课改的第二届学生,由于生源本身基础较差,在加上初中历史开卷考的做法给高中历史的学习添加了一些难度;特别是新课程信息量大。

学生对通史的感知程度还不够,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概述和梳理,然后拔高。

2、既然实行课改,设计的是新课程的专题教学,因此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

具体说来,在设计中必须体现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重视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史料的引用,情境的设置,活动的探究应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3、在设计中应该要有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叙述或概述历史事件,由于高一学生历史思维还不严谨,应该告之学生叙述历史事件方法。

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由学生自己收集感兴趣的材料,在课堂上演讲,本课就很适合对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进行演讲。

4、教学条件分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进行本节课的教与学。

教学内容上,突出中国的军、民和军民共同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教学方式上,体现师生之间友好、平等的谈话模式。

为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

在本课中,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原因,通过给学生提供材料,由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

旧日的辉煌不再,中国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步入存亡危机之秋。

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

中国为什么被侵略?

在列强发动的一次次战争的推动下,中国怎样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导入设计:

用多媒体展示“清前期疆域图”和“清后期疆域图”,通过设问:

1、两幅图有何不同?

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而自然导出本课主题“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列强侵略中国原因设计:

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初中所学工业革命内容作铺垫,自然地得出战争深刻的经济背景。

列强的军事侵略及不平等条约设计:

这是本课的重点,这里准备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表格,学生看书填写,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如下。

战争

不平等条约

条约内容

危害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生互动,掌握本课的主体知识之一。

为加深学生对条约的理解,建立“论从史出”的学史观念。

这里可以引用典型史料。

史料链接一:

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

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虎门条约》规定:

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三“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通过上述条款,列强从中国获取哪些特权?

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

结合上面表格,思考: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列强侵略战争的影响设计:

教师可以点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影响,然后通过齐声朗读来体会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着重引用材料来说明,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

材料一:

日军旅顺大屠杀,中国平民被杀2万多人,全城幸存者仅36人,而且脸上刺有记号,是日军用来掩埋尸体的,外电称,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材料二:

据说很多从欧洲过来的八国联军士兵对中国清朝女人的小脚很感兴趣,他们竟然砍下大量中国女人的小脚带回欧洲。

教师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瓜分狂潮设计:

先用多媒体展示时局图和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图,教师用感伤的语气描述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揭示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背景、过程、方式。

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一时期的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

门户开放政策设计:

设问:

当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为什么没有参加?

为了染指中国,它提出了什么政策?

其本质意图是什么?

师生互动,了解美国提出政策的背景。

 读史感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9的学习思考,提问:

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对中美两国和列强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

①对中国:

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上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对列强,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③对美国,列强各国开放了其“势力范围”让美国能“利益均沾”。

实际上美国是该政策最大的赢家,它以“机会均等”为手段,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为美国参与侵略中国并取得侵华优势创造了条件。

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教学设计时首先把斗争分为两种主体,即民众自发的斗争和政府组织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设计:

把重点放在渲染三元里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抗击侵略者斗争过程的描述中,描述时,教师要跨越时空隧道,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声情并茂,打动学生。

也可展示几幅当时的情境图,配合讲述,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伟大的斗争精神。

左宗棠收复新疆设计:

简单阐述此事件的背景和过程,重点放在左宗棠收复新疆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上,补充史料,比如:

左公柳;还有左宗棠命人抬棺材表达自己收复新疆决心的事。

以此大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另外,设计对左宗棠的评价,让学生了解多面的左宗棠,以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黄海海战设计:

重点也是放在爱国将领的事迹上,比如邓世昌,一是展示对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二是生动地有感情地叙述邓世昌驾驶军舰冲向敌舰的大无畏气魄以及军舰下沉后,不逃生与自己爱犬同沉黄海海底的悲壮场景。

也可让学生谈感受。

反割台斗争设计:

师生互动概括反割台事件的背景,过程,主要领导者,失败原因。

引用温家宝的《春愁》诗以及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台湾篇》诗,并且配上略带感伤的音乐由学生代表领诵。

义和团运动设计:

师生互动概括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轨迹,义和团的历史功绩。

多媒体呈现大量有关义和团的照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引用瓦德西的话以说明义和团的伟大功绩。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侵华日军的罪行设计:

首先明确本目的四个内容: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军事侵略行为,日军的暴行,日军的统治。

原因由教师阐述,归纳为四点。

军事侵略点出三个事变,并从日军的攻击地点上让学生思考日军的战争策略和动向。

暴行和统治按照课本归纳就可以了。

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照片和历史视频,增强历史的感染力。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设计: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可以引用他传给张学良的密电以说明,并设问,为什么老蒋要实行这个政策?

把抗日救亡运动分为如下主体去介绍突破:

中共,东北人民和东北军,国民党爱国将领,爱国民众,学生。

中共的抗日救亡运动点出几个主要事件,并指出中共制定政策的依据。

东北人民和东北军的抗日,着重介绍抗联和杨靖宇,特别是抗联将士艰苦斗争的事迹引导学生回忆赵一曼等影视以体会。

十九路军的抗日,可以补充他们之后被蒋介石发配到福建的事情。

一二九运动可以联系本校每年的火炬接力赛以体会学生走出书斋,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的情怀。

西安事变可以放视频剪辑,明确此事件的重要意义。

全民族抗日战争设计:

师生互动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并引导学生探讨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意义。

正面战场的抗战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丰富的图片,接着让学生讨论正面战场的地位,引导学生摆脱错误的观点,得出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正确观点。

敌后战场则师生互动得出抗战路线以及百团大战及少数民族抗日队伍史实。

并且得明确敌后战场在后期成为抗日主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按课本叙述即可。

让学生讨论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设置与现实有关的话题:

警钟长鸣——谁在灵魂上有病……

师]: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经说过“谁忘记了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

战争已经过去多年,问题是,发动战争的逻辑何时能真正消逝。

(显示日本靖国神社图、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

 [师]:

日本的一些政要置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之不顾,公然前去参拜。

日本首相小泉连续5年5次参拜靖国神社。

(显示二战日本甲级战犯图)师]:

靖国神社中,供奉有明治维新以来250万军人的灵位,包括日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军人的灵位。

那些被供奉的所谓“英灵”中,有被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7人,乙级、丙级战犯,合计1000余人。

  师]:

因此可以这样说,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

   (显示下面两段文字)8年抗战,中国做出重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人数3500万,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5600多亿美元。

   一个民族的自省比一个民族的宽容更重要!

课堂创作:

以史为鉴,历史的反思——《致小泉一封信》

   (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同学们之间进行合作写作)附一篇学生的课堂创作:

   首相先生: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首先向你问好。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容大度,但又铁骨铮铮的民族。

历史不容忘却,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三光”政策、细菌战、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慰安妇……。

对于曾经的伤痛,中华民族没有追究,因为我们渴望和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忘记了历史,相反,对于曾经的伤痛,我们永世不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当德国人在为他们的先人曾经的罪行深深地忏悔时,你们在做些什么呢?

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天道有路,人间正道是沧桑!

希望日本政府能尊重历史,正视曾经的罪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做出一些贡献。

望中日两国之谊天长地久,愿和平永驻!

  [师]:

进行扼要的点评

   (显示下面一段文字)

   二战的硝烟已散去60年,日本认识历史的态度依旧暧昧,六十年阴魂仍未散!

重温历史,我们该如何负责任地对世界说…

   (显示下面一段文字,全体学生一起朗读)

   远离野蛮,远离战争;呼唤文明,呼唤和平

 

5、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测评、阅读与思考,完成各学案相关的内容。

6、配餐作业一

A组题:

1、魏源《道光洋舰征抚纪》中记载:

“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耗其财,弱其人。

”记载中提到的历史现象是

A英国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B清政府大量种植罂粟

C中国开展禁烟运动D英国向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打开中国商品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判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清王朝开始变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政治、经济各项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D、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侵略

4、最能体现鸦片战争根本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B、片面最惠国待遇C、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

5、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五口通商口岸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D.赔款2100万银元

【参考答案】1.D2.B3.C4.C5.C

设计意图:

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否真正掌握,同时检查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

B组题:

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与沙俄相比,19世纪中期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以开拓市场,而不是以扩张领土为主,这主要取决于它

A、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B、传统的对外殖民扩张政策的特点

C、与中国缺乏共同的边界D、认为中国市场广阔

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

9、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均有英国对中国的侵略B、均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掠夺中国财富

C、均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D、列强者均以武力取胜

10、《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B.增加四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赔款白银二亿两

11、“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国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罪行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参考答案】6.A7.A8.B9.B10.C11.D12.C

设计意图:

旨在检查方法和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C组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督(李鸿章)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

从前法人滋事,该督彷徨无策,幸而不北来,得以无事。

当其实该督谓无海军,以至今不能一战。

是李鸿章贻误大局者一。

——1894年8月26日余联浣《疆臣贻误大局历陈危就清醒危急情形折》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于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置贼船,越来越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

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终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1894年11月22日,我与督(李鸿章)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不能够了,中国的军队是用来吓唬百姓的,目的不是作战。

他们希望议和,但是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他们怎能办到呢?

我回答说:

假如授权给我,我可以由我们的驻日公使进行商谈。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

理由是否属实?

(2)材料二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

其真实意图何在?

 

(3)材料三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问题?

(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理由基本属实。

(2)中国财力以有限,对海防投入的费用太少,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

(3)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

(4)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则做了长期且充分的准备。

课后配餐作业二:

A组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的直接原因是

A.英军四处抢掠B.人民具有斗争传统

C.清军屡次战败D.清政府动员抗英

2.三元里人民抗英队伍最终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敌人力量过于强大B.敌我力量悬殊太大C.英军得到大量增援D.腐败清政府的逼迫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C.三元里抗英D.义和团运动

4.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新疆地区的危机主要来自于

A.英国和日本B.美国和法国C.俄国和德国D.俄国和英国

5.列强妄图把新疆地区从中国版图分裂出去的主要手段是

A.直接建立哲得沙尔国B.扶植阿古柏建立独立政权

C.通过战争打败清朝队D.迫使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

6.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是

A.先北后南,缓进急战B.步步为营,寻机决战

C.先南后北,急进急战D.急进缓战,适时决战

参考答案:

1.A2.D3.C4.D5.B6.A

设计意图:

落实教材的基本情况,检查学生的听课情况。

B组题:

7.1880年,左宗棠再次赴新疆,统筹军务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少数民族首领叛乱B.防止英国侵占新疆地区

C.抗击沙俄侵占新疆地区D.进一步扩大新疆统治版图

8.某同学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一则有关新疆行省的记录。

这份记录最早应出现在

A.1880年B.1882年C.1883年D.1884年

9.清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现代化武器同敌人决战的战役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威海卫战役D.黄海海战

10.在1894年爆发的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

A.一直寻找日军决战B.毫无防备,仓促应战

C.彻底打败了日军主力D.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

11.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

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黄海海战B.平壤战役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

12.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丁汝昌和林永生都

A.指挥战舰击沉日军旗舰B.奋勇抗敌并壮烈殉国

C.临危不惧,坚决抗敌D.果断代替旗舰指挥作战

13.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A.李鸿章避战保船,使清军被动挨打B.日军装备先进,战斗力过于强大

C.北洋舰队仍大量使用旧式帆船作战D.清政府早已做出妥协投降的决定

14.领导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爱国志士和将领主要有

①邱逢甲②唐景崧③徐骧④刘永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的檄文出自

A.大陆军民B.外国侨胞C.清朝政府D.台湾军民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导致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状态B.山东民众早已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

C.八国侵华联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D.清政府动员和组织山东民众积极反帝

17.源于义和拳的义和团,最早的斗争目标是

A.外国宗教势力B.列强侵略军队

C.清政府的统治D.西方所有事物

18.1899年底,义和团由山东迅速向京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山东义和团遭到袁世凯镇压B.京津地区义和团的盛情邀请

C.京津地区受到列强侵略最严重 D.列强在山东的势力已被消灭

19.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

“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

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该材料表明

①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②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③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④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参考答案:

7.C、8.D、9.D、10.B、11.A、12.C、13.A、14.C、15.D、16.A、17.C、18.A、19.A、20.A

设计意图:

学生在基本掌握教材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解题能力和再现知识的能力。

C组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借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众夷相视忽变色:

“黑旗死仗难生还”。

——张维屏

三元里居民抗英誓师的地方——三元古庙

材料二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事件,这首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2)结合所所学知识,分析三元里居民在三元古庙誓师的主要原因。

(3)今天,三元古庙成为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试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