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3483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docx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泗阳霞飞中等专业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

张绍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

(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咀嚼(jiáo)上乘(chéng)锱铢必较(zhīzhū)拘礼(jū)

B.没镞(zú)付梓(xīn)清沁肺腑(xīn)斟酌(zhēn)

C.岑寂(cén)憎恶(zèng)深恶痛嫉(jí)胸襟(jìn)

D.蕴藉(yùnjiè)尺牍(dú)咬文嚼字(jiáo)流弊(bì)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援例红彤彤凝炼事过景迁

B.含糊兴冲冲揉合锱铢必较

C.谨严热烘烘付梓深恶痛绝

D.含义耍花招精髓发人深醒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如果或所以而并且

B.只有因为和因为还而且

C.只有如果或所以而而且

D.只要因为和因为还并且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卢沟桥畔的景色是十分引人入胜的。

每当晨蔼苍茫的时候,登芦沟桥,遥望低重的斜日,格外妩媚,西山海峰,笼罩着轻烟,若隐若现,古桑乾河,银波,晓雾,是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

立于卢沟桥的“芦沟晓月”碑,指的就是这一景象。

A.薄薄粼粼重重C.淡淡泛泛蒙蒙

B.袅袅闪闪浓浓D.阵阵荧荧茫茫

5.下面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0余名艺术家、教育家日前聚集在北京,研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B.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们的作用。

C.这个街心花园是一个离立交桥不很远、有一座雕像、有几十把长椅、四周种着苍松翠柏、中间有一块绿阴地。

D.《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之时,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一切国际国内刚刚发生的事件都成为记者关注的对象,许多新闻一旦过了一定时段,就自然成了明日黄花,失去了应有的新闻价值。

B.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是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C.每年到了深秋时节,北雁南飞之时,活跃起地田间草际的许多昆虫都会销声匿迹,认你难睹它们的身姿。

D.有幸到了一所五星级宾馆,宽大会议室的地毯斑驳陆离,花色各异、规格不一,总经理说这是2008级瑜伽学员自愿损的。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不同民族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

B.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在规定发布之前,民意测评机构做了:

“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目,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目”的调查。

C.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

D.“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致使许多人无法返乡,“留在他乡过年”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

8.下面8个句子的语序打乱了,请思辨后,选出排列得体的一项

①文学是艰苦的事②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

③你不能懒,不能粗心④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⑤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⑥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⑦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⑧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B.②④③⑤①⑥⑧⑦

C.①③⑤④②⑥⑦⑧D.②①③④⑤⑥⑧⑦

9.从修辞格的角度来审视,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

A.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

B.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

C.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D.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10.下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高八斗:

形容富有文才。

援引:

引用成例。

援,引用。

B.学富五车:

形容书读得多。

尺牍:

书信。

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

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蕴藉:

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

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

把稿件印出来。

11.用《现代汉语词典》查找下列汉字时,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A.“社”:

先查部首“土”,再数笔画4画;或者先查音序“S”,再查音节“shè”。

B.“姜”:

先查部首“女”,再数笔画6画;或者先查音序“J”,再查音节“jiāng”。

C.“帜”:

先查部首“巾”,再数笔画5画;或者先查音序“Z”,再查音节“zhì”。

D.“亲”:

先查部首“立”,再数笔画4画;或者先查音序“Q”,再查音节“qīn”。

12.对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抒情)

B.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叙述)

C.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

(说明)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描写)

13.“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择性、聚合性、变化性B.主导性、兼容性、选择性

C.历史性、民族性、惰性D.时代性、民族、缓慢性

1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一篇学术论文,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文的辩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B.《咬文嚼字》是一篇文艺随笔,作者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浙江桐城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C.《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

作者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励志的谈话。

文章重点突出,记学生的发言以曾皙为主,因为他的理想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与孔子期望的太平景象相符。

15.下列句子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自我介绍,就是在必要的社交场合,由自己担任介绍的主角,把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使对方认识自己。

B.应聘信是在不知道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聘人的情况下自荐求职,求职信是在获知用人单位公开招聘职位的情况下自荐求职。

C.劝说是口语交际形式的一种,在表达和交流中更需要技巧和方法,常见的有:

一,直言劝导,有理有据;二,巧妙引申,归结谬误;三,因势利导,或顺意而言或激将;四,直话曲说,借例言理。

D.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二、 阅读题(16——30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一)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各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阙,固化为明日的黄花和垢土。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礼失而之野;也有的生不逢辰,昙花一现,未老而先夭。

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分别在于理之正逆。

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以受拒其余风遗响。

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一大摞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着传统文化而发。

16.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不一定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B.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

C.传统文化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D.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

17.对于“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

B.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它的合理成分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C.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

D.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

18.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态度,下面各项正确的一项是()

A.全盘接受B.全盘否定

C.取精去芜D.不闻不问

19.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B.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

C.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

D.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历史上所有学者共同的理解,体现了表达的相对准确性。

20.关于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B.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C.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所起作用很有限。

D.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在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塌、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学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21.选出下列“烟”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遍地英雄下夕烟  B. 杨柳万条烟  

C.蓝田日暖玉生烟   D.烟光凝而暮山紫

22.选段中“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拟对偶B.比喻对偶

C.拟人对偶D.比喻对比

23.“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两句诗表达诗人的情趣,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守寂寞,空虚冷清,无可奈何

B.独处凄清,无可奈何,聊以自慰

C.独处清静,安享自然,怡然自乐

D.独处清静,正中下怀,心花怒放

24.“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蓝田,日暖,玉生烟

B.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C.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

D.夜晚,山间泉水,月影朦胧

25.这段短文在阐述问题过程中,下列论证方法中没有运用到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

C.引证D.归纳推理

(三)

请阅读下列的部分原文,完成1~4题。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近年来人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由华琛主持的“麦当劳在东亚”的研究,就是这一热门话题的一例。

根据上述研究,华琛编著了题为《金双拱门东进:

麦当劳在东亚》一书。

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系阎云翔的《麦当劳在北京:

美国文化的地方化》的论文便是该书的第一章。

论文讲述了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及其员工是如何在互动中将这一原本“地道”的美国饮食文化赋予了中国文化的意义。

北京的麦当劳成为被地方化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的好场所。

被美国大众视为出售廉价餐食的麦当劳,在北京则成为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常常可以就餐的地方,而对收入不高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是偶尔可以光顾。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符号意义更为重要。

麦当劳也同时成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的“现代化幸福生活”的象征之一。

很多顾客把在麦当劳吃东西看成是很有意义的一种饮食和文化经验。

对那些有着高收入并希望多接触外边世界的年轻的中国人来说,光顾麦当劳成为他们新生活的方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参与跨国文化体系的一个途径。

中国人在接受麦当劳快餐的同时,也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

 

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虽然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其美国式,但为了扩大营销,他们加促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他们努力在中国百姓面前把北京麦当劳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即地方企业的形象。

如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学校和地方建立特殊联系等等。

 

总之,在中国消费者、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和店员的互动中,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其实,麦当劳地方化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球化”是九十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是指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撞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文化互动和吸纳。

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社会有着同样长的历史。

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趋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文化冲撞中,并非有哪一个是完全被动的。

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之说,不论对反对者或者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

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创造的文化则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26.对下列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土化”就是“地方化”。

 

  B、“中国版”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相同。

 

C、“全球化”也就是“全盘西化”。

 

D、“美国式”即“美国文化”。

 

27.对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老百姓把在麦当劳吃东西看成是很有意义的一种饮食和文化经验。

 

B、 中国老百姓在接受麦当劳快餐的同时,也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美国文化。

 

C、 中国老百姓把麦当劳看作快餐的标志,更看作美国文化的标志。

 

D 、在麦当劳,中国老百姓认为美国文化比快餐更重要。

 

28.下列不属于“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的内容一项是(   ) 

A、 北京的许多顾客把麦当劳当作悠闲消遣的好场所。

 

B、北京的麦当劳成为中产阶级群体常常出入的地方。

 

 C、很多顾客把在麦当劳吃东西看成是很有意义的一种饮食和文化经验。

 

D、 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保持美国文化特色。

 

29.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全球化”是九十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也是一种新生事物。

 

 B、为了扩大营销,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完全被动地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C、高收入的年轻的中国人通过麦当劳参与跨国文化体系。

 

D、“全盘西化”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30.吸引中国顾客到麦当劳就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麦当劳的就餐环境和优良服务。

B.有些顾客把在麦当劳吃东西看成是一种很有意义的饮食经验。

C.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光顾麦当劳成为他们新生活的方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参与跨国文化体系的一个途径。

D.对于儿童来说,到麦当劳吃东西是最高兴、最值得向伙伴们炫耀的事情。

三、文言文(31——3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喟(kuì)然舞雩(yú)师旅(lǚ)鼓瑟(sè)

B、浴乎沂(yí)莫(mù)春比(bì)及曾皙(xī)

C、千乘(chèng)率(shuài)尔摄(shè)乎饥馑(jǐn)

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n)笑

3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飞快地)B.比及三年,可使有勇(等到)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推举)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避让)

33.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B.亦各言其志也

C.且知方也D.可使足民

3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以其无礼于晋

A.以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为国以礼

3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B.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

C.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

《诗》、《书》、《礼》、《易》、《乐》、《大学》,即“六经”

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主要是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性格。

第Ⅱ卷(共80分)

四、简答题(36——40题共20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36.文段节选自《鸿门宴》,作者是谁,并请简介一下《史记》(6分)

37.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4分,每2字1分)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

38.翻译句子。

(4分,每句2分)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39.(2分)“鸿门宴”这个词在当今社会里常用,是指什么意思?

40.(4分)节选段落叙述了几件事,各有什么作用?

五、设计对话(10分)

一位学生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在家里使用计算机,尤其是上网。

虽然这位同学向家长请求了多次,但家长仍执意不肯。

其实在现阶段如能合理地使用计算机,会更有利于课程的学习。

这位同学请你帮他去劝说家长,你觉得怎样设计对话,请设计一下。

.要求简明,符合情境。

.注意条理,文字书写认真。

.不少于200字。

六、语段撰写(10分)

炎炎夏日,走出教室,去树林一次。

可在树林中选择一个景点或场面,写一个200字的描写型的语段,要求恰当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格。

七、作文(40分)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匹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匹驴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

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埋了,以免除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当这匹驴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匹驴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的背部时,驴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很快地,这只驴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就如驴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

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去!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泗阳霞飞中等专业学校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答题纸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阅读题(16——30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