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概论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3276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文学概论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明代文学概论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明代文学概论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明代文学概论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明代文学概论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代文学概论2.docx

《明代文学概论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文学概论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代文学概论2.docx

明代文学概论2

幻灯片1

中国古代文学4

明代文学

主讲教师:

杨贵环

文法学院

2014.02

1

幻灯片2

第一节

明代文学概述

2

幻灯片3

目前通行的《中国文学史》教材

1.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版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版

4.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版

5.郭预衡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版

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版

7.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高等教育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幻灯片4

朱元璋画像

4

幻灯片5

明北京城

5

幻灯片6

6

幻灯片7

明代年表(1368-1644)

1368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1399明惠帝朱允炆建文

1403明成祖朱棣永乐

1425明仁宗朱高炽洪熙

1426明宣宗朱瞻基宣德

1436明英宗朱祁镇正统

1450明代宗朱祁钰景泰

1457明英宗朱祁镇天顺

1465明宪宗朱见深成化

1488明孝宗朱祐樘弘治

7

幻灯片8

1506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1522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1567明穆宗朱载垕隆庆

157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1620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1621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1628明毅宗朱由检崇祯

1644

8

幻灯片9

一、明代文学的分期

1、明代断限:

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自缢,前后共计277年。

9

幻灯片10

2、分期

●①二分法:

嘉靖元年(152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②三分法:

●前期:

从明初至嘉靖元年;

●中期:

从嘉靖至万历;

●后期:

天启、崇祯为后期。

 

10

幻灯片11

②三分法:

前期:

从明初至成化元年;

中期:

从成化至正德;

后期:

从嘉靖元年至明末。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文学出版社,此文学史采用此说。

 

幻灯片12

●②三分法:

●前期:

从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的一百多年;

●中期:

从弘治到隆庆(1488—1572)的近百年;

●后期:

自万历到明末(1573—1644)。

 

12

幻灯片13

③五分法:

(参见宋佩韦《明代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

明初:

文学有“盛世”之貌;

永乐以后:

诗文趋于雍容平易;

弘治正德间:

雍容华贵的诗文已不为时代所许

嘉靖万历间:

政局不安定,文学作风亦变迁

多端;

明末:

社会剧烈变动,诗歌多慷慨激昂,或悲

感凄婉。

 

幻灯片14

一、明代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1.明代建国前后,政策比较开明;人心思治,天下大乱后,社会相当稳定。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及皇帝位。

……是月,天下府州县官来朝。

谕曰:

‘天下始定,民财力俱困,要在休养安息。

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勉之。

’”(《明史·太祖本纪》)

 

幻灯片15

●2.开国后,也注意诏征人才。

设郡学,聘儒士,又设儒学提举司;置礼贤馆。

洪武元年……九月癸亥,诏曰:

“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今贤士多隐岩穴,岂有司失于敦劝欤?

朝廷疏于礼待欤?

……”十一月己亥,遣使分行天下,访求贤才。

(《明史太祖本纪》)

幻灯片16

●3.稳定帝位后,严刑峻法,专制独裁。

首先是大兴党狱,诛戮功臣。

文人官吏,多以文字得祸。

●大兴文字狱。

文人“一授官职,亦罕有善终者。

 

幻灯片17

明代专制权威的体现:

文字之祸

明祖通文义,固属天纵,然其初学问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亦已不少。

《朝野异闻录》:

三司卫所进表笺,皆令教官为之。

当时以嫌疑见法者: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作《谢增禄表》,以表内“作则垂宪”诛;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万寿表》,以“垂子孙而作则”诛;

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撰《贺冬表》,以“仪则天下”诛;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作《正旦贺表》,以“建中作则”诛;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以“睿性生知”诛;…………

17

幻灯片18

●盖“则”音嫌于“贼”也;“生知”嫌于“僧”也,“帝扉”嫌于“帝非”也,“法坤”嫌于“发髡(kun1)”也,“有道”嫌于“有盗”也,“藻饰太平”嫌于“早失太平”也。

●《闻中今古录》又载:

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帝览之,大怒曰:

“‘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薙发也;‘则’字音近贼也。

”遂斩之。

----清趙翼撰《廿二史札記卷32《明初文字之禍》

18

幻灯片19

屠杀文武功臣:

●左丞相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废除秦汉以来实行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僚属党与凡万五千人,株连甚从。

”(《明史纪事本末》)

●大将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1393)。

●“夷三族。

彻侯,文武功臣大吏,以至偏裨将卒,坐党论死者,可二万人!

蔓衍过于胡惟庸。

”(同上)

19

幻灯片20

●胡党蓝党之狱:

洪武二十三年(1390)胡党之狱,族诛三万余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党之狱,诛万五千人。

●“独以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

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20

幻灯片21

●4.政策的两重性,文人学者的出处进退颇受影响,朝廷对于不肯出仕的惩办条款:

“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籍其家,不为之过。

”(《大诰》二编)

 

幻灯片22

●5.开科取士,规定“八股”程式,以筘制士子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盖太祖与刘基所定。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二》)

幻灯片23

 

●6.重用宦官,宦官权势之盛,超过历朝历代。

“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开始”(《明史·宦官传序》)

幻灯片24

 

●永乐时期,文化统治也日益严密,洪武时期,科举考试,限用《四书》朱注,而此时则更命胡广等人编纂《五经四书大全》及《性理大全》,由礼部刊布天下。

对于文人士子的思想控制也比洪武时期更进一步。

幻灯片25

明成祖朱棣命编《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25

幻灯片26

●经过永乐二十多年的统治,到了仁宗、宣宗时期,出现了“太平治世”。

●但“太平治世”之后,明代进入中期,便出现了宦官专政、权奸擅权、朝政腐败的局面。

英宗正统年间宠任宦官王振,宪宗成化年间重用宦官汪直。

再到武宗专任刘瑾,宦官擅权,达于极点。

世宗嘉靖时期严嵩擅权,朝政之腐败,亦与宦官专政相似。

首先是经济危机。

幻灯片27

●神宗万历年间,政治腐败至极,经济陷于崩溃。

首先是“所在饥荒”,“流民成群”,社会不安,矿使扰民,“民怨日深”。

●万历末年,一代王朝在内忧外患中便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社会极不稳定了。

 

幻灯片28

●熹宗时期,贪污成风,百姓困穷,社会危机,已不可终日。

●民穷财尽、危机四伏的王朝末代,有识者不胜其优,而奸佞者则群起请建魏忠贤生祠。

●政治腐败达于极点、无可挽救之时,一些文人学者退居林下,从事讲学、议政,开展党社活动。

于是出现了文人结社结党的新的风气,这是历史上前所罕见的。

幻灯片29

●复社诸人与阉党及其余孽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明亡前后。

在这中间,也有发展变化,党社的末流,也不尽是“清流’。

但不论如

何,东林、复社,其反阉党虐政之争,功不可没。

幻灯片30

二、明代前期社会及文学概况

1、社会概况: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2、思想文化:

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思想,科举日益僵化。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jie2)人过。

所居室,署曰温树。

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不朕欺。

——《明史·宋濂传》

30

幻灯片31

3、明初文学代表:

文坛领袖:

宋濂、刘基

吴中四杰:

高启、徐贲(bi4)、张羽、杨基

台阁体:

杨士奇、杨荣、杨溥

小说:

英雄传奇《水浒传》

历史演义《三国志演义》

幻灯片32

思想文化领域:

●官方学说:

程朱理学、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

自明初至成化年间逐渐形成以八股文为主要科目。

●残酷的高压手段:

如取消文人隐逸权利。

“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明史·刑法志》)

●大兴文字狱。

文人“一授官职,亦罕有善终者。

32

幻灯片33

明代文学前期

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

●衰微冷落

●高启

●宋濂

●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

 

33

幻灯片34

二、明代中期社会及文学概况

1、社会概况: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

2、明中期的经济发展:

闾阎辐辏(cou4),绰褉(xi4)林丛,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

舆马从盖,壶觞樏(lei2)盒,交驰于通衢。

永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歌与市声相杂。

—— 王锜(yi3)《寓圃杂记》

八方交汇的商业城市,又是江南丝织业的重要基地。

这里开始出现具有相当规模的工场,出现具有初期资本主义色彩的雇佣劳动关系。

幻灯片35

3、思想文化:

王守仁:

“心即理”,“知行合一”王学兴起

徐渭:

一反历来关于“圣人”的观念,提出“凡

利人者,皆圣人也。

对文学的影响:

1)对情和欲的肯定成为潮流,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

2)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幻灯片36

4、明中期文学代表:

吴中四才子: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和徐祯卿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

徐祯卿、王廷相

唐宋派: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

徐中行、梁有誉

小说:

神怪小说《西游记》

幻灯片37

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手工业和商业的恢复:

东南地区城市发展,苏州成为东南一带经济中心,江南丝织业的重要基地。

南京的印刷业,江西景德镇的瓷业。

徽商的倔起。

●贪欲滋长、奢靡风行、政治腐败。

●北方蒙古族的侵扰。

●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

幻灯片38

明人演戏图

幻灯片39

明代中期道德的重建:

王阳明心学

●背景:

修正程朱理学,适当认可人欲,是儒学的一种内部调整。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浙江余姚人。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心即理”

●“知行合一”

 

幻灯片40

王守仁画像与尺牍

幻灯片41

个性解放的呼唤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

“玩世自放,惮近礼法之儒。

”(顾璘《祝允明传》)

●反对程朱理学,抨击道学为“伪学”;怀疑权威,反对传统。

●“言学则指程朱为道统,语诗则奉杜甫为宗师,谈书则曰苏、黄,评画则云马、夏,凡厥数端,有如天定神授,毕生毕世不可转移,宛如在胎而生知,离母而故解者,可胜笑哉,可胜叹哉!

”(《祝子罪知录)

 

幻灯片42

徐渭

●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

以“狂傲”著称。

●“自君四海、主亿兆,琐至治一曲之艺,凡利人者,皆圣人也。

”(《论中》)

幻灯片43

明代文学中期

弘治--隆庆(1488—1572)

●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

●“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

地位不高,影响范围小,地域性的文学集团。

但处于苏州,带有市民阶层的思想文化色彩。

文征明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文征明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

地位较高,多在京师,影响大。

 

幻灯片44

●文学观:

提倡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反对宋代文学及文化。

●提倡真情实感。

●李梦阳:

“今真诗乃在民间”(《诗集自序》)

●徐渭《曲序》将《西厢记》与《离骚》相提并论。

 

幻灯片45

●唐顺之、王慎中为首的“唐宋派”:

强调唐、宋古文和宋诗中所体现的尊道精神,反对前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

仍提倡文学复古,拒斥“宋学”。

强调文学形式——格、调、法的重要性。

宗派立场、门户之见,艺术形式上的模拟倾向。

幻灯片46

俗文学的兴盛和雅、俗传统的混融

●市民阶层文艺需求的增长。

●印刷业空前繁荣: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小说在嘉靖时期广泛刊刻流传。

●戏曲作家陆续增多。

●诗文中的通俗色彩:

如唐寅科举失败后的诗歌创作。

《水浒传》被称为“《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李开先《词谑》)。

文人的戏曲创作。

《西游记》成书。

幻灯片47

三、明代后期社会文学概况

1、社会概况:

明神宗朱翊(yi4)钧

2、思想文化: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童心说”: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

袁宏道:

“以出自性灵者为真”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冯梦龙:

“六经皆以情教也”

幻灯片48

3、明后期文学代表:

公安派: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竟陵派:

锺惺、谭元春抒写“幽情单绪”

晚明小品文:

王思任、张岱空灵的小品文

长篇小说:

世情小说《金瓶梅》

短篇小说:

“三言”和“二拍”

戏剧:

汤显祖《牡丹亭》

幻灯片49

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嘉靖时社会矛盾已现,万历后激烈。

●商品经济发展,财富累积到少数人手中。

矿业、冶铁业也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

●封建政权压制和掠夺:

万历时,内外用兵、营建宫殿,税使、矿监搜刮财富。

●商人与手工业者的反抗:

如万历三十年前后,湖广驱逐陈奉,山东临清驱逐马堂,苏州驱逐孙隆,江西景德镇驱逐潘相等事件。

幻灯片50

●农村生活的崩溃: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私田、官田、屯田。

●权势与财富不均。

●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

●思想领域:

对旧道德彻底的挑战

 

幻灯片51

李贽

●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福建晋江人。

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幻灯片52

●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提出全面批判的人。

●彻底的反权威精神。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焚书·答耿中丞》)

●重视物质生产。

肯定人欲。

批判假道学。

●平等、个人尊重。

幻灯片53

江苏无锡东林书院遗址(东林学派讲学)

幻灯片54

明代文学思潮中的“尊“情”反“理”

●李梦阳《林公诗序》:

“缔其情真”

●徐渭《肖甫诗序》:

“古人之诗本乎情”

●袁黄《情理论》:

“古之圣人治身以治天下,唯用吾情而已。

人生于情,理生于人,理原未尝远于情也。

后之学者远情而骛于理……盍亦返而思其情乎?

●冯梦龙《情史》:

“六经皆以情教也”“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

…古者聘为妻,奔为妾。

夫奔者,以情奔也。

奔为情,则贞为非情也。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幻灯片55

●袁宏道为中心的“公安派”:

强调性情之真,力排复古模拟的理论,要求诗歌创作应时而变,因人而异。

●“竟陵派”:

幽僻孤峭。

●晚明散文(“小品”)的发展。

●通俗文学:

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

幻灯片56

四、明代俗文学发展及对文学认识的深化

(一)章回小说:

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到明代章回小说最终定型,代表作: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等“四大奇书”。

幻灯片57

(二)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过程

成书过程:

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

创作意识:

从借历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人生;

表现题材:

从着眼战争兴废等国家大事到注目现实生活;

描写人物:

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塑造典型:

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刻画人物性格;

情节结构:

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交叉;

小说语言:

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幻灯片58

(三)明人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1)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2)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3)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

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幻灯片59

五、明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1.在世俗化激发下的雅俗文化互动是明代文学的显著特征。

说唱文学、戏曲、小说等为代表的俗文学在宋元时期崛起后,此时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创作潮流。

尤其是明中叶以后,正统的雅文学与非正统的俗文学既相互抗衡,又互相渗透。

文人文学受到俗文学的影响,作品题材重日常琐事,艺术表现多率真自然。

幻灯片60

●文人在理论上愈加明确肯定俗文学的价值。

李梦阳、何景明称扬民间歌谣,李还第一次将《西厢记》与屈原的《离骚》并列。

王慎中、唐顺之等人将《水浒传》与《史记》并称,欣赏其独特的叙事艺术。

李贽认为:

一代有一代之文章。

●这种雅俗文化的互动成为明中后期文坛新变的重要动因。

幻灯片61

●2.文学思潮与哲学思潮的联姻,是明代文学的又一显著特征。

●明代极力倡导程朱理学一家学说。

随着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逐步确立,宗经、载道成为明前期主要的文学思潮。

不仅派生出八股文、道学体诗、教化派戏曲等文学流派,而且影响到各种体裁文学作品的主题确立、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

幻灯片62

●此后,王守仁心学的流布,一股“主情”(即主张以个人的主观心灵、真情实感为文学的本源、对象和功能)的文学思潮,在明中后期席卷文坛。

李贽以崇尚“自然之性”为基础,倡言“童心说”。

●作为心学思潮的反拨,万历年间以顾宪成等人为代表的东林学派,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聚众讲学,鼓荡起一股注重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幻灯片63

●3.明中后期文人自我标榜之风大盛,于是集团林立,流派蜂起,门户角立,党同伐异,形成与唐宋元迥然不同的文坛风气,这是明代文学的又一显著特征。

●形成兴趣型、主张型、政治型的文人社团。

前后七子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先后引起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从不同角度对他们的理论主张的修正或批评。

后七子后来又提出“神韵”、“性灵”的文学观念。

公安派是从批评七子剽窃中脱颖而出,主张“独抒性灵”。

幻灯片64

结语

●明代:

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腐败并存。

专制的强化与个性解放思潮的兴盛同在。

同一个文人身上也存在着彼此冲突的思想倾向。

●明代文学作品中,市民阶层的观念和利益受到重视。

审美趣味带上市民色彩。

●雅俗文学融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幻灯片65

课外阅读书目:

幻灯片66

思考题:

1、明代前、中、后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文学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2、明代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幻灯片67

拓展思考:

1、市民阶层的壮大与新的读者群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你如何看待明代审美趣味变化对文学观念变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