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259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docx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含解释)

育英学校问道路励志66句

一、学习篇

1.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论语学而》。

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这才叫学问。

3.博学审问,慎思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

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施行。

4.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出自《易经》。

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5.进学致和,行方思远。

提升学识水平以使心气平和;行为端正,思虑远大。

6.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出自韩愈的《劝学解》。

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

19.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谚语无明确出处,意思为制造蜡烛是为了寻求光明,读书是为了追寻其中的道理。

20.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21.理无专在,学无止境。

出自清·刘开《问说》: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22.身心道理,天地文章。

出自汤显祖(清远道人)为抚州(临川)玉茗堂清远楼自题书联。

身心外别无道理,静中最好寻思;

天地间都是文章,妙处还须自得。

二、修身篇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解释】: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处】:

《论语·颜渊》: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好察迩言,隐恶扬善。

【出处】《礼记·中庸》

【解释】喜欢问问题,并且能够明察分析浅近的话。

隐恶扬善,指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出处】述而第七19则“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爰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4.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出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解释】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道理就在于此。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出处】“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解释】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处】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指人应该有这样的品质,然后才可称得上是君子。

7.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出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解释】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总是以谦逊的态度,自首其德,修养自身。

古人多以谦逊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并且用“满招损,谦受益。

”来自我警醒。

在文明社会中,人们要学会进步,就必须学习。

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解释】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庄子·渔父》: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解释】精诚:

诚至,诚心诚意。

诚至所达到的地方,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能被打开。

形容对人真诚产生的感动力。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释】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1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出处】《礼记·杂记下》

【解释】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

12.事事有备,有备无患。

【词目】:

有备无患

【解释】:

备:

防备;患:

患难。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书》曰:

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书·说命中》: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示例】:

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

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解释】:

táolǐbùyán,xiàzìchéngxī

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夸耀,向别人邀功,人们就会记住他。

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

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1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解释】: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出处】:

《论语·宪问》: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示例】:

财利迷心,人情世态,~,于君无愧。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还带记》

【反义词】:

见利忘义

【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廉洁自守

【成语】:

见危授命

1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出处】《礼记·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解释】君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小心谨慎,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见到的,担心害怕,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听到的。

隐藏的会没有见到,细微的会没有察觉,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会谨慎行事。

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心谨慎。

大意是说: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也会慎重自己的言行。

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其要求人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

1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出处】《尚书》。

大约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威德广被四海。

西方有蛮夷之邦进贡了一头獒犬,高四尺有余,能晓解人意,威猛而善于和人搏斗,与当时中原之犬大不相同。

当时任太保的召公奭,担心武王会因喜好此犬而荒废政事,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名曰《旅獒》,告戒武王不要“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这篇文章就记载于《尚书·周书》。

【解释】这里说的玩人,就是不尊重他人的人格,随意狎侮与戏弄他人。

玩物,就是沉溺于所喜好的事物之中,乃至于不能自拔。

召公奭认为,有盛德的君主,是不会狎侮他人的人格的。

如果你狎侮了君子,君子就不会为你的事业尽其心志;如果你狎侮了小人,小人就不会为你的事业尽其劳力。

喜好玩人的君主,上失君子之心,下失小人之力,他的统治地位也就很难维系了。

至于玩物,君主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花费在自己所喜好的事物之上,哪里还有心思过问政事?

17.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如果修炼自己的心境到正直的地步,容貌也会渐渐变的好看。

18.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博观:

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

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

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

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19.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词目】一言九鼎

【近义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一字千金

【反义词】人微言轻

【基本解释】比喻说话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

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解释】短:

不足;长:

有余。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2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典故】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

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

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

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2.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处】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解释】谁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好人。

三.励志篇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解释:

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团结协作,团结协作,严以律己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释: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解释: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4.心随朗月,志存高远。

解释:

心志像明月一样,志向在远方。

5.志之所向,金石为开。

解释: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6.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解释: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

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7.修身齐家,平治天下。

解释: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释:

意思是因忧患而得以生存 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解释:

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

10.铁肩道义,妙手文章。

解释:

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1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事情要从头做起,逐步进行。

12.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解释:

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会有明确的志向,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1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出自《论语·子罕第九》。

解释:

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越显得坚固。

1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自荀子《劝学篇》。

解释:

只要坚持不停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15.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解释《菜根谭》。

译文:

磨砺身心要像炼钢一般反复陶冶,急着希望成功的人就不会有高深修养;做事应像拉开千钧的大弓一般,假如随便发射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解释:

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眼前就一定有麻烦。

17.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出自[宋]陆九渊。

解释:

鸟最可贵的地方是有双翼,人最可贵的地方是有志气。

18.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民间谚语。

解释:

意志品格要坚强,兴趣爱好要积极。

1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出自《管子·权修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解释:

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20.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出自周恩来总理。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夏天,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

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

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2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

解释:

在这个时候丧失机会或失败了,在另一个时候取得成功。

2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出自《尚书·盘庚上》。

解释: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

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