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220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docx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遗传病的概念:

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2.遗传病的分类:

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

第二章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1.核小体:

5种组蛋白(H2A,H2B,H3,H4,H1)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组成,包括核心颗粒和连接部两部分。

组蛋白中的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八聚体,约14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在八聚体外缠绕1.75圈,构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约6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构成核心颗粒的连接部。

2.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区别

常染色质:

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染色较浅且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

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紧密,呈凝集状态,染色较深且没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

3.Lyon假说(1961)——X染色体失活假说及剂量补偿效应

①雌性哺乳动物体内仅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是失活的,在间期细胞核中异固缩为X染色质。

②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人胚第16天),此前2条X染色体都有活性。

③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但是是恒定的。

剂量补偿:

由于雌性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异固缩,失去转录活性,这样保证了雌雄两性细胞中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保持转录活性,使两性X连锁基因产物的量保持在相同水平上,这种效应称为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

4.多基因家族:

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形成的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

5.拟基因:

也称假基因,指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拟基因,常用ψ表示。

6.遗传印记:

不同性别的亲体传给子代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当发生改变时可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也称为基因组印记。

父母双方的某些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

母系印记:

母源基因失活,父源基因表达

父系印记:

父源基因失活,母源基因表达

7.点突变(碱基替换)引起几类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①同义突变②错义突变③无义突变④终止密码突变

8.动态突变:

又称不稳定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其突变是由于基因组中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拷贝数增加,拷贝数的增加随着世代的传递而不断增加,因而称之为动态突变。

脆性X综合征n=6~50;正常人群

n=60~200;无临床症状的携带者(前突变)

(CGG)nn=200~230;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点突变)

第四章单基因遗传病

1.外显率与表现度的区别

外显率:

指在一个群体有致病基因的个体,表现出相应病理表型人数的百分率。

表现度:

杂合体因某种原因而导致个体间表现程度的差异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说明基因表达与否,是群体概念。

后者说明的是在基因的作用小下表达的程度不同,是个体概念。

2.亲缘系数:

指两个有共同祖先的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

亲子、同胞的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2,亲缘系数为0.5,称一级亲属

如果亲属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4,亲缘系数为0.25,称二级亲属

如果亲属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8,亲缘系数为0.125,称三级亲属

3.群体携带者频率=2(群体发病率)1∕2

4.遗传异质性:

几种基因型可以表现为同一种或相似的表型,这种表型相似而基因型不同的现象叫做遗传异质性。

(课本68页)

5.单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和代表病例。

①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课本54页)代表病例:

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

②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课本59页)

完全显性:

杂合子患者(Aa)表现出和显性纯合子(AA)完全相同的表型。

代表病例:

并指和短指

半显性:

杂合子(Aa)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AA)和正常的隐性纯合子(aa)之间。

也称不完全显性。

代表病例:

软骨发育不全,地中海贫血

不规则显性:

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受某种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时表现为疾病,而有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病症。

即这一疾病有时表现为显性,有时又表现为隐性。

系谱中可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

代表病例:

多指,多趾

③X连锁隐性(XR)遗传病(课本63页)代表病例:

甲型血友病,红绿色盲,DMD

④X连锁显性(XD)遗传病(课本64页)代表病例:

抗维生素D型佝偻病

⑤Y连锁遗传病(课本65页)代表病例:

外耳道多毛症.

6.X染色质:

Y染色质

7.Bayes法计算复发风险(课本72页)

第五章线粒体遗传病

1.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

双链闭合环状分子,外环含G较多,称重链(H链:

12种多肽链、12SrRNA、16SrRNA和14种tRNA的转录模板)。

内环含C较多,称轻链(L链:

1种多肽链和8种tRNA转录的模板。

2.线粒体DNA的遗传特征:

①mtDNA具有半自主性

②mtDNA的遗传密码与通用密码不同

③mtDNA为母系遗传

④mt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都要经过复制分离

(遗传瓶颈: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线粒体数量(10万)急剧减少(2-100)的过程。

这使得只有少数线粒体真正传给后代,也是造成子代差异的原因。

⑤mtDNA的杂质性与阈值效应

纯质性:

描述一个细胞或组织中所有的线粒体具有相同的线粒体基因组,或者都是野生型序列,或者都是携带同一基因突变的序列。

杂质性:

表示一个细胞或组织既含有突变型,又含有野生型线粒体基因组。

⑥mtDNA的突变率极高

3.线粒体DNA的突变类型

碱基突变(①错义突变②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突变)(课本80页)

4.线粒体基因病:

MERF综合征,MELAS综合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神经病伴运动性共济失调和视网膜色素变性,KSS病,链霉素耳毒性耳聋(即氨基糖苷尔毒性耳聋,氨基糖苷还包括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托普霉素和新霉素。

发病机理:

氨基糖苷干扰了耳蜗内毛细胞线粒体ATP的产生。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

1.质量性状:

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2~3群个体间差异显著。

2.数量性状:

多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连续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只有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质的不同。

3.易感性:

多基因遗传基础决定的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

4.易患性:

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是否易于患病。

5.阈值:

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达一定水平即达到一个限度值时,这个个体就将患病,这个易患性的限度称为阈值。

6.遗传率:

多基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

一般用百分率(%)来表示。

7.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相当多的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为0.1%~1%,遗传率为70%~80%。

这时可用Edward公式估计发病风险,即f=P,f为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P为群体发病率。

若群体发病率和遗传率不在此范围内,需查表计算。

斜线为遗传率。

第七章人类染色体和染色病

1.染色体畸变:

①染色体数目畸变(染色体非显带技术)②染色体结构畸变(染色体显带技术)

2.G带:

碱、热、胰酶或蛋白酶等其他盐溶液处理后+Giemsa染色液(最常用)

3.整倍性改变

类型:

三倍体,四倍体

形成原因:

①双雄受精或双雌受精②核内复制(四倍体)③核内有丝分裂

4.非整倍性改变

类型:

①单体型②三体型③多体型④复合非整倍体

形成原因:

①染色体不分离(减一,减二,有丝分裂)②染色体丢失

5.倒位(臂内倒位【倒位环】,臂间倒位)

6.易位(罗伯逊易位)

7.三体综合征(常染色体病)

先天愚形(21三体综合征)

①21三体型:

47,XX(XY),+21.由于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所致其发病率随母亲年龄增高而增大

②嵌合型:

46/47,+21。

由于胚胎发育早期卵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③易位型:

46,XX(XY),-14,+t(14q21q)。

由平衡易位携带者亲代传来。

亲代核型:

45,XX(XY),-14,-21,+t(14q21q)

B.性染色体病(掌握核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性腺发育不全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脆性部位Xq27.3——FraXFMR-1基因——Xq27)

两性畸形(真两性畸形:

患者体内兼有男女两种性腺)

1.46,XX

2.46,XY

3.46,XX/46,XY

4.46,XX/47,XXY

5.45,X/46,XY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

1.基因频率:

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在其所有等位基因数量中所占的比例。

任何基因座位上全部基因频率的总和等于1。

2.基因型频率:

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个体数的比例。

任何群体各个基因型频率的总和等于1。

3.计算

4.遗传平衡定律:

一定条件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

如果一个群体达到了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

(一定的条件为:

①群体很大②随机婚配③没有突变④没有选择⑤无大规模个体迁移)

判定原则:

实际与理论状态下的基因型频率是否相等

5.近亲婚配

近婚系数:

近亲婚配使子女从婚配双方得到祖先同一基因的概率。

第九章人类疾病的生化与分子遗传学

1.分子病: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和数量的异常,从而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2.血红蛋白病:

指由于珠蛋白分子结构或合成数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3.基因簇:

指基因家族中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串的重复单位,定于染色体的的特殊区域。

他们属于同一个祖先的基因扩增产物。

也有一些基因家族的成员在染色体上排列并不紧密,中间还含有一些无关序列。

但总体是分布在染色体上相对集中的区域。

基因簇中也常常包括一些没有生物功能的假基因。

4.血红蛋白病的分类①异常血红蛋白病:

由于珠蛋白的分子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

②由于珠蛋白链合成速率降低引起的疾病。

5.镰状细胞贫血:

是因β珠蛋白基因缺陷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发病机理:

单个碱基替换。

6.地中海贫血:

①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②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引起转录、翻译障碍和转录产物加工缺陷

7.胶原蛋白病:

Marfan综合征,成骨不全综合症

8.受体蛋白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9.酶蛋白病:

编码酶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合成的酶蛋白结构异常,或由于基因调控系统突变导致酶蛋白合成数量增多或减少,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

10.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半乳糖血症,糖原贮积症缺乏物质及发病原理。

第十章基因操作

1.两种重要的酶: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重组DNA技术:

将目的DNA片段或人工合成的基因,通过运载体在体外重组、转移并插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表达为新的性状或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也称基因工程,是基因操作的核心技术。

包括DNA克隆和分子杂交。

3.运载体是能将外源目的DNA导入受体细胞,并可自我复制和增殖的工具。

运载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A.分子量小,便于和较大的DNA片段结合,并能进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复制。

B.有多种限制酶切位点,各种限制酶只有单一切点。

C.载体DNA插入外源DNA片段,不影响其复制能力有可供选择的标记基因(如抗药基因)或报道基因

D.克隆载体上要有复制起点,表达载体上应有启动子。

4.重组DNA克隆的基本原理:

是将DNA片段在体外重组。

主要四个步骤:

(1)重组DNA分子的构建

(2)转化(3)细胞克隆的选择增殖(4)重组DNA克隆的分离

5.探针:

分子杂交检测其互补序列的标记DNA或RNA序列,能在许多DNA或RNA序列的复杂混合物中识别所需克隆的分子。

6.限制酶二型:

酶切位点,在其序列内部(适合重组DNA需要)

7.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

8.PCR的原理

1、首先构建引物。

2、必须要有DNA前身物,即4种三磷酸核苷酸:

dATP、dGTP、dCTP和dTTP,并按5’3’方向合成新链

3、链式反应由引物序列决定扩增片段的长度,并在含有一定离子(Mg2+)浓度的反应体系中和有耐热的DNA聚合酶(如Taq酶)的作用下,进行反复周期性的合成DNA;

4、每一周期经过变性(人基因组DNA变性约93~950C)、复性(约50~750C)和延伸(约70~750C),三个阶段后产生DNA倍增,反复n个周期,理论上可扩增2n倍,一般经30~40周期扩增后,可获得百万倍以上的靶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