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国际贸易考试资料 湘潭大学 王启云.docx
《完整版 国际贸易考试资料 湘潭大学 王启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 国际贸易考试资料 湘潭大学 王启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国际贸易考试资料湘潭大学王启云
名词解释
1、过境贸易:
又称通过贸易。
凡甲国经过乙国向丙国运送商品,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2、转口贸易:
生产国商品通过第三国转卖给消费国,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3、贸易条件:
指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即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
(换回的外国商品越多,称为贸易条件好转)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从一个国家进出口商品构成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情况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从整个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可以看出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
5、国际分工:
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或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分工,其表现形式是货物、服务和要素的交换。
6、国际价值:
指在世界经济现有条件下,按照世界平均劳动强度和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区别于国民价值)
7、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世界市场是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
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各国国内市场有其独立性。
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
国际贸易额是世界市场上货物、服务和要素交换价值的表现。
8、里昂惕夫之谜:
指里昂惕夫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要素的检验结果与俄林理论的结论是相矛盾的。
9、补偿贸易:
指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指定的商品或劳务来偿还这些贷款及利息的一种贸易方式。
10、过境交付:
指从一个WTO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其特点是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移动,服务产品从服务提供国流向服务消费国,如电信服务、信息咨询等)
11、自然人流动:
指某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
(其特点是服务消费者不移动,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到服务消费国提供服务,如管理人员的流动)
12、跨国公司:
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国际垄断组织。
13、非股权参与:
指跨国公司通过与参与股份没有直接联系的技术、管理、销售渠道,为东道国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从中获取利润收入,进行间接影响和控制。
14、进口替代政策:
也称次级内向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关税、进口许可证制和外汇管制等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限制某些工业品进口,以扶植和促进有关工业的发展。
15、出口替代政策:
也称次级外向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发展,用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16、自由贸易政策:
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贸易不加干预对进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对出口商品也不给以特权和优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17、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对商品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使之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以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
18、普遍优惠制:
(简称普惠制)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给予优惠关税待遇。
19、“自动”出口配额制:
(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家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三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
在规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20、进口许可证制: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管制对外贸易,规定商品进口必须领取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许进口。
21、关税:
是国家设定的海关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22、商品倾销:
商品出口厂商以低于该商品国内市场出售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出售商品,其目的是打开市场,战胜竞争对手,扩大销售或垄断市场。
23、外汇倾销:
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扩大出口的措施。
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的竞争能力,从而扩大出口。
24、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某一区域的若干国家组成经济联合体,彼此取消贸易障碍,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与协作,以促进相互间的贸易经济发展。
25、贸易创造效果:
(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关税同盟后,生产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更加专门化,同盟内某个成员国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品将被成品更低的同盟国产品的进口取代。
这样级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扩大了生产利益,又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减少,扩大了社会需求,促进了贸易量的增加,从而社会福利总体水平得以提高。
26、贸易转移效果:
在关税同盟成立以前,关税同盟国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
关税同盟成立以后,关税同盟国该项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
但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虽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前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从而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27、经济全球化:
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三个阶段,以及彼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和规范化过程。
28、最惠国待遇条款:
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以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29、国民待遇条款:
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30、世界贸易组织:
是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和组织基础。
它规定了主要的协定义务,以决定个缔约方政府如何制定和执行国内贸易法律制度和规章。
同时,它还是各国通过集体辩论、谈判和裁决,发展其贸易关系的场所。
31、多边出口管制:
由几个国家政府,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国际的多边出口管制机构,共同商讨和编制多边出口管制货单和管制国别,以协调彼此的出口管制政策和措施,达到共同的政治和经济目的。
32、竞争需要标准:
对来自受惠国的某种进口商品,如超过当年所规定的的进口额度,则取消下年度该种商品的关税优惠待遇。
33、市场准入:
指在国际贸易方面,两国政府为了相互开放市场,而对各种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措施,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准许放宽程度的承诺。
34、国际贸易惯例:
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形成被国际广泛接受的习惯做法,而成文的国际贸易惯例,是国际经济或商业组织根据长期的商业惯例制定的。
35、综合商社:
指以贸易为主体、以产业为后盾、以金融为纽带,具有交易、金融、情报、组织协调等多种功能的国际化、集团化、实业化、多元化的跨国公司。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
其一致性表现在:
(1)本质:
两者都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2)路径:
货物都是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
(3)过程:
进行贸易的过程大同小异
(4)目的:
经营的目的是取得利润或经济利益
但由于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二者存在区别:
(1)国际贸易的困难大于国内贸易:
语言不同法律、规则不同贸易障碍多市场调查困难大
对手资信调查不易交易技术困难较多交易接洽不便
(2)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货币与度量衡制度商业习惯复杂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国际汇兑复杂货物的运输货物的保险
(3)国际贸易风险大:
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政治风险
2、简述战后国际贸易主要特点
(1)(总)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科技革命的推动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增长;交通运输工业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
(2)国际商品结构向高级化、科技化发展。
(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且比重逐渐加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整体货物的出口贸易中,制成品所占比重出现重大变化;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发展最快,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3)各种贸易方式迅速兴起。
(其中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对等贸易、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普遍采用)
(4)国际服务贸易与知识产权贸易急剧发展
(5)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
(6)国际贸易管理趋势在加强
(7)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发展
3、为什么说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它离开了对外贸易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决定的。
马克思提出:
“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是攫取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全世界为对象的生产,所生产的产品以全世界为销售体系。
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过程,但必须通过流通过程(包括对外贸易),才能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
4、简述国际分工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前)
2、作用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决定了该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地理方向,与此同时,各国对外贸易又是国际分工利益实现的途径和枢纽,各国对外贸易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
国际分工体系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国内分工,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诞生;对于后进国家,打乱了原有的社会分工体系,形成了新的分工体系,出现了新兴产业。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
国际分工使各国生产要素得到有效地配置,节约了社会资本,提高了效率,大大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深了国际分工的深度,从而扩大了世界市场。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国际格局中的优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外围,这种地位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主次地位和贸易利益的多寡,从而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秩序和矛盾,推动国际分工的改善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改革与重构。
5、简述商品的国别价值(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异同
同:
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都与平均劳动强度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有关
异:
(1)含义不同:
国民价值是一国范围内的社会价值;国际价值是指在世界经济现有条件下,按照世界平均劳动强度和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范围不同:
国民价值是一国范围,而国际价值是世界范围。
(3)主次不同: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民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4)价值数量不同:
国民价值是由一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各国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
(5)表现形式不同:
国民价值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而国际价值是以世界货币表示的。
6、简述国际价值的意义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商品国际交换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一种商品同时具有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尺度,并且可以分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获得价值实现。
在国内交换时,是以国内价值作衡量尺度;在国际交换时,是以国际价值作为交换尺度。
由于尺度不同,会引起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发展相对优势的出口可获取贸易利益。
国际交换可能使双方互利,即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则出口容易,反之则进口容易。
7、简述世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前)
2、作用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与产物:
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2)调节世界各国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
在世界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着世界各国资本、技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流向,使其得到合理的配置。
(3)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的基础。
(4)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世界市场上,各国通过竞争和合作,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平等性、规范性和分化将影响各个参与国际贸易国家本身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5)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传递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传递。
发达国家通过世界市场把他们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把他们的经济衰退和危机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b.世界市场上,交换内容相互之间的传递在扩大。
c.在市场经济体制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情况下,传递机制障碍减少,传递速度加快。
d.在上述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波动,衰退和危机向同步化发展。
8、简述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1)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交换。
在资本和劳动力不便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对贸易双方都有利。
其学说的核心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按此原则分工,则可发挥两国长处,增加产品数量。
(2)李嘉图的学说史由五个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
a.贸易双方生产的商品成本存在着比较差别
b.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c.以比较优势原则组织专业化国际分工
d.开展不受干扰的自由贸易
e.国际间商品交换劳动量的比例,不能由国内商品交换的劳动量比例来决定。
9、简述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是代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1、主要内容:
主张经营金银;
主张保护贸易政策
2、发展阶段:
(1)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实为重金主义
(2)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是名副其实的重商主义
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认为财富和货币绝对统一,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一切经济政策和活动的目的是攫取大量金银;认为剩余价值只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强调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强国家财富。
3、主要政策:
(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是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保护主义政策)
(1)货币政策:
早期严禁金银输出;晚期稍放宽,追求贸易顺差实现货币流入。
(2)奖出限入政策:
反对进口奢侈品,严格限制一般制成品进口;阻止原材料、半成品出口,奖励制成品出口。
(3)保护关税政策:
是限制进口、扩大出口的一项重要手段。
(4)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
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保持出口优势。
4、评价:
(1)重商主义把经济活动局限于流通领域的认识是错误的。
(2)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错误的。
(物质财富不止是金银,金银也不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3)贸易差额论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没有形成系统理论。
(4)重商主义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因此曾起到了进步作用。
同时,其禁止奢侈品出口和对一般工业品奖出限入的观点,积极发展出口工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持出口优势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10、与国际货物贸易相比,国际服务贸易有何特点(异同)
(1)服务贸易是无形的:
它在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没有一个有形的独立的存在形式。
(2)服务贸易具有不可存储性:
服务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并要求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存在某种形式的接触。
(3)服务贸易涉及的法律复杂:
服务贸易的标的物的使用权、所有权以及作价原则呈现复杂性,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关系也呈现复杂性。
(4)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要素的移动和服务机构在境外的设置。
(5)服务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调节器:
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信息交流的渠道,并具有世界信息、技术要素的再分配机制,对物质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1、简述西方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为了促进原始资本积累,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的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通过限制货币的出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扩大货币积累。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世界经济进入了商品资本国际化的阶段,这一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自由贸易。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垄断资本的统治加强了对外贸易政策的侵略性和掠夺性,意味着自由贸易的终结。
特别是1929-1933年,该时期采取了超保护贸易政策,其保护对象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垄断工业,目的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垄断。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其他国家实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12、什么叫商品倾销?
垄断企业如何弥补倾销商品时的亏损?
1、含义(前)
主要形式:
偶然性倾销、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持续性倾销或国际价格歧视
2、弥补亏损:
(1)在倾销过程中,采取“捆绑销售”,以低价品搭配正价品出售,抬高销售量,从中赚取利润以弥补损失。
(2)借倾销的促销之名,拉长销售阵线,连滞效应。
(3)加快资金周转频率,提高利润。
(4)在倾销过程中,提高了知名度,是无形的资本。
13、资本主义国家征收关税的方法有哪些?
(1)从量税:
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2)从价税:
按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征税价格标准:
到岸价格、离岸价格、法定价格。
(3)混合税:
也称复合税,是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
(4)选择税:
对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在征收时选择其税额较高的一种征税。
但有时为了鼓励某种商品的进口而选择税额较低者征收。
14、什么是进口替代政策,出口替代政策(前)
15、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有什么区别?
(1)名义关税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有效关税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2)主要区别:
名义保护只考虑了关税对某种成品价格的影响,而不考虑对其投入材料的保护;有效保护不但注意了关税对成品的价格影响,也注意了投入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由于征收关税而增加的价格。
因此,有效保护率计算的是某项加工工业中受全部关税制度影响而产生的增值比。
有效保护率是对一种产品的国内、外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增值部分的百分比。
这里所说的国外增值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商品的增值。
当某产业的产品进口名义关税率高于原料的进口名义关税率时,该产业所受的有效保护率就要高于名义保护率;当某产业的产品进口名义关税率等于原料的进口名义关税率时,该产业所受的有效保护率就等于名义保护率。
16、试比较“自动”出口配额制与绝对进口配额制的异同
(1)“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家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
在规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超过限额的商品绝对禁止进口。
(2)“自动”出口配额绝对进口配额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绝对进口配额是由进口国家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自动”出口配额是由出口国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国家的出口。
因此,就进口国家方面来说,“自动”出口配额就像进口配额一样,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
17、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1)地缘和文化背景。
相邻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和消费习惯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联系和较强的相似性,具有建立和发展彼此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自然和社会基础。
(2)历史的教训与反思,促使二战后世界各国倡导自由贸易和多边支付,重建国际经济,寻求区域经贸合作。
(3)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多极化趋势增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一国家难以在竞争中立足取胜,更难以发展本国的现代化经济。
a.二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竞争格局发生突变。
b.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变动。
c.二战后发展中的南方国家与发达的北方国家差距拉大。
(4)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国际贸易必须打破疆界,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5)各国自身利益的要求。
(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经济集团,也可以形成一个政治集团,来共同维护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18、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和基本原则。
宗旨:
(1)世贸组织全体成员在处理贸易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确保充分就业,大幅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实际需要,持久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拓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准则。
(2)必须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得到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份额
(3)通过签订旨在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及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取消这些歧视待遇的议定书和互惠安排,为这些目标作出贡献。
(4)维护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进一步完成关贸总协定的目标,发展一个综合性的、更加有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制度,包括经过修改过的关贸总协定和它主持下达成的所有条例和协议,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全部成果。
职能:
(1促进世贸组织目标的实现,监督和管理其统辖范围内的各项协议的贯彻实施。
(2)组织实施各项多边贸易协议,为各成员方提供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按一体化的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主持解决各成员方之间的贸易纠纷。
(3)按照有关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负责定期审议各成员方的贸易制度和与贸易相关的国内经济政策。
(4)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系,以保障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
(5)组织编写年度世界贸易报告和兴办世界经济与贸易研讨会。
(6)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原则:
非歧视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
互惠原则
透明度原则
市场准入原则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关税保护原则
公平解决争端原则
19、双边协定规定的最惠国待遇与世贸组织规定的多边最惠国待遇相比有哪些不足?
(1)缺乏长期稳定性。
前者由于期限短,关系紧张,而被暂缓执行,后者具有长期稳定性。
(2)涉及范围较窄。
前者有非关税优惠,有着具有非关税和关税优惠。
(3)缺乏公平性。
力量对比悬殊,力量小的一方必将付出大的代价。
20、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有哪些缺点和优点?
与关税相比,进口限额一类的非关税措施有许多明显的缺点:
(1)进口配额等作为一种纯粹行政干预手段(同市场价格机制更加相背离),容易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
(2)其分配机制易于在官员中滋长腐败习气,并助长进出口商中间的垄断倾向。
(3)在通货膨胀时期,它会对通货膨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4)在需求上升的情况下,进口限额可能比进口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损失。
因此,就增进效率和福利而言,进口限额一类的非关税措施劣于关税措施。
进口限额等作为一种行政干预手段,其优点在于:
(1)可以明确无误地将进口量确定在限额所规定的水平上。
(2)在经济衰退时期,可防止外国利用扩大出后,转嫁经济危机的有力武器。
(3)限额措施的制定不需经过立法程序,而是由行政当局及时作出,是比关税更为有利的贸易谈判工具和进行报复的武器。
(4)限额不需承担不同国家同等待遇的义务,可以实行贸易歧视政策。
(5)限额旨在消除竞争,完全容不得一点贸易自由的成分。
因此,限额一类的措施比关税更灵活,更具歧视性,打击进口的力度也更强,限制作用更强烈更有效。
21、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各国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它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22、约翰穆勒对比较成本理论做了那些重要补充?
(1)补充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
双方得利的范围,在于超出双方国内交换比例这个上下限,超过这个条件国际贸易不会发生,超过本国国内交换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