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959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docx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

  篇一: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目的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

  生产实习时间及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

中国地质大学北区南望山时间:

20XX年10月15日至20XX年10月16日.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

九峰山时间:

20XX年10月19日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

地空学院061113班测量3组

  指导老师:

xx

  组员:

xx、xx、xx、xx、xx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

xx

  记录与计算:

xx/xx

  描点与绘图:

xx

  实习内容

  

(一)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地点:

中国地质大学北区南望山

  2.任务:

通过两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

500,等高距1m的30cmx30cm的地形图

  3.内容:

(1)20XX年10月14日下午,刘甜甜、鲁凯跟老师去踩点.我和其他组员到学校出版社领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计算器、直尺等基本物品);

  

(2)20XX年10月14日晚上,我、xx/xx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我先按图纸对角画两条对角线,然后等距量取四条对角边,连线,各取每10cm每条边取点连线得到30cmx30cm的图根,然后xx按比例尺计算出控制点的位置,最后xx在图上找出对应坐标位置点出控制点,最后完成了全部展点工作。

  (3)过程:

  测区面积有150mx150m,中间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上面有一个房子、毕业墙、一个圆柱体。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

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

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

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20XX年10月15早上因为运动会耽误了一点时间所以到中午我们组才这全部到达南望山,因此有利的控制点基本被占领了!

但是为期两天的测量实习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我们找到了山上的房子旁边的一个控制点——43号点,xx用

  他新的对中、整平方法快速对中整平了可是他说要用直尺测量房子的边长,我认为不妥!

因为这就是和用经纬仪测距违背了!

我提出了疑义,我们去看书不断的摸索,最后提出一个到后面才知道是错的方法!

就是用两个控制点定出一个点!

一天到下午测不了几个碎步点,分工也很乱!

有时后我们队员都不知道做什么,后来,我们换到离43号点较近的21号点,准备测量,可是从早上到现在我们的测量方法一直在变,一直有争议,在这两个点测到得数据也不懂怎么用!

到这时天色准备暗下来了!

  老师看到我们组的进度缓慢就叫一个测得快的组的一名组员来帮忙,听着这名同学讲解,我们明白了整个测量的基本过程:

  1:

将架设好的经纬仪对准另一个控制点,调节水平度盘使读数为零。

  2:

让选点跑尺的组员选好碎步点,是山坡的,一般应该在大概认为同一高度选出若干个碎步点,立尺。

  3:

让观察者将经纬仪转向标尺读出上丝读数、中丝读数、下丝读数、水平度盘读数、竖直度盘读数,让记录员记录

  4:

计算者计算出上丝读数减下丝读数、用公式计算出实际距离、高程、根据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填入手簿,同时告诉绘图者角度、图上距离和高程。

  5:

绘图者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用半圆仪、直尺、铅笔绘出碎步点标出高程。

  明白整个过程之后我们知道之前的数据都作废了!

太阳开始落山,我们赶快行动,天色真的已经很黑了,连看度盘读数都只能用手机照明才能看清!

就这样在天完全黑之后我们只完成两个控制点的测量,我们托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我们组设最后一组回来的,但是我们已经完全清楚明天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相信我们明天一定能完成任务!

  经过昨天的教训20XX年10月16日这天早上6点我们就起床,早早的到达了北区南望山,这一天我们是第一组到达的!

我们有明确的分工,明确的测量步骤,明确的测量路。

我们的效率很高,第一个地点是上山的路口阶梯从6号点到22号点选择拐点....。

就这样一片片山坡、山谷、低地....被我们选点、观察、记录、计算、绘图描绘出来了。

  就这样到了两点我们因为早上都只吃了一个饼而体力不支了!

个个脸色惨白,又不能休息,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点没测。

这时食堂只有面食了!

我们只好轮流去吃,去了两个组员,就在这时我们发现39号点的数据全部有误,原来是所标的39号点本来就是有误的!

我们很气愤,但是我们必须坚持,我们继续测到35号点终于测完了!

这时我们已经累得趴在山坡上了!

看看表离交仪器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强忍着疲惫、饥饿、困意我们扛着感觉比以前重了很多的仪器到学校出版社交了,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还有许多组还没测完!

  心得体会

  1.经过这次实习让我感受到学会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是很重要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达到实践贯通,把课本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中是会受到许多挫折的,比如我们组在实习第一天基本没什么收获。

我作为计算员我用到的公式有:

.....,式中hi是碎步点高程,Da1是测站至碎步点的水平距离,k视距乘常数;t为(尺间距)上丝、下丝读数之差;l为中丝读数;i为仪器高;a为竖直角。

可是在实际计算时不能死搬硬套公式,比如a角是竖直角当这角是90度是用计算器算时是输入0度,当这角大于90度时用这角减去90度所得的角度加上负号在输入,小于是用90度减去所得读数直接输入,还有一些简便一点的计算方法也是实际操作后才慢慢摸索出来的,同样绘图员、记录员、观察员、跑尺选点员都会遇到不一样的实际问题。

所以说实习是把我们从课本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的一个过程。

  2.通过这次实习也让我感受到以前的艰苦条件下做一幅全国地形图是多么的困难和来之不易啊!

也为我们作为地大人能为人们作出的贡献而感到自豪和敬佩!

  

(二)持图实地跑点实习:

  1.地点:

九峰山

  2.任务:

到达图上表示的指定地点中的至少5个,将实地编号标注到地图上.

  3.内容:

  

(1)全组成员集中分析地图,确定初始路线;

  

(2)按照初始路线寻找指定点;

  (3)过程:

  20XX年10月19日晨,我们从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拿到的不再是经纬仪、三角架和视距尺,而是一张九峰山地区的地图。

是一张已经泛黄的,1973年绘成的地图,上面采用的最接近成图时间的数据是1969年的。

图上画了许多个框框,它们标注的就是我们组今天要到的地方。

虽然每个小组的地图是一样的,但上面被标注的点却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地可能有重合,但不会是每个目的地都一样。

因此,各组之间几乎独立的,合作被限定在了组内。

老师告诉我们,图上表示的一个池塘已经填掉了,变成了农田,有座桥已经不存在了,图上表示的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已经更改了地址。

这加重了我们对这张地图的怀疑,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变化吗?

我们要找的点在实地被标注在电线杆、石板桥、池塘壁等地方,而且这些点上是有编号的,我们只有真正到过这些点才能知道它们的编号。

按照要求,我们要把这些编号标注在地图上,我们要至少找到5个。

  今天我们从地大出版社坐车出发到一个加油站下,这里就是潜力村也就是出发点。

组员们捧着这张地图走向了一片未知区域。

地图成了我们不会迷路的唯一保障。

跟着大部队,我们翻过了第一座山,山的背后是公墓。

很快我们到了第一个路口,我们要找的一个点在向东的方向,其他点在向西的方向,而且那个独立的点要翻过一座高山才会到达。

分析了利弊后,我们决定放弃它。

放弃它就意味着放弃大部队,我们组成了少数走向西道路的小组。

对比了图上池塘的位置,我们终于找到了它,地图告诉我们,这里有地大的点。

在一个田边的电线杆上,我们看到了“地大78”。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成果。

但是这次我们又犯了一个错误:

我们把图上的点当作我们要找的点!

费了很多时间在这附近找等到后来的一组来了问明之后才知道这本来就是我们要找的点!

  沿着池塘边的公路,我们继续前行,过了1个比较大的村子。

重新看了一遍地图,对比了实地,我们还问了当地的老乡,我们要找到一个祠堂然后找到一个村子,我们很快看到了远方我们要找的祠堂和村子。

为了抄近路,我们进了稻田。

秋天的稻田已是十分空旷,但湖北多湖的特点注定这里是泥泞的。

选择了走农田,那么可能出现的点就只能在电线杆上。

直到走出稻田,我们也没有发现要找的点。

我们又经过了一个村子来到这村后一座小山,用地形图所给的正北方向结合刚升起不久的太阳代表的东边找到了有一个点就在这座村子旁的另一个村子里,确定之后我们飞奔去哪里,在途中碰上了另一个小组,我们就和并成一个组,在这个村我们顺利的找到了21号点,这点非常隐蔽而且也被破坏得很厉害.

  这时我们遇到一个艰难的选择,该是北走去曹家村,还是向西走去下刘村?

去了下刘村就过了几个点,可是到了下刘村就接近目的地了!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还是去了下刘村,经过下刘村是我们问水库在哪里!

老乡说要经过涵洞,我们就经过了涵洞,到了一片山林,我们非常艰难的穿过这片充满荆棘的山林又到了一片长满杂草的田野,过了这片田野,我们每个人的衣服、鞋带都插有许多不知名的刺!

  我们到达水库时所有的组员又累又饿,在这里即找不到点也为往哪里走而迷茫,本来一个点找不到十几分钟就应该放弃,但是由于这个错我们一直以问当地的老乡为判断所走的方向是否正确,当我们找到100号点时,已经没有时间停留了,我们奔跑在途中找到145号点,往前走就是上山的小路,这就是老师说的通往老林科所的捷径!

我们继续奔跑!

体力好的跑在前面但也带着重物,同时不忘告诉后面的队员往哪里走,就这样看到一条马路上标有地大cug字符,向下走看到一只锁着的狗一直在叫,最终看到了在老林科所等待的邹蓉老师,能看到

  她真的很高兴!

随后队员们全部到齐!

然后跟随老师到达土桥村的一个已经废弃的大加油站,在这里能看到其他组,在这里和他们交流,等了十几分钟等到学校派来的车,坐上车,大家都累了,已经没有刚来时在车上的喧闹、许多人已经在这回校的车上进入梦乡!

持图实地跑点实习就这样落下帷幕。

  心得体会

  1.经过这次跑点实习,是我认识到要准确看懂一幅地形图并能把它和实际地形正确符合起来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在跑点过程中队员之间一定要团结协作,不能有争执

  3.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除了感到累,更重要的是我们同时也感受到了运用智慧的乐趣、团结协作的快乐、成功在规定时间之内到达目的地欢喜。

  误我们组失去了许多时间,最后我们终于决定往蚂蚁峰走,这时得到另一些组已经到达使我们不免有一些丧气,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往前就有一个点,可是这是一座挖空的山,我们想碰碰运气可是终究找不到,回到十字路口,这时我们这个合并组分别往相反的方向走!

当我们感觉我们走的方向是对的时,我们跑步前进,不,可以说是狂奔!

过往的山中美景、田园风光都被我们忽略了,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老林科所。

  篇二: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数据通信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产实习报告书

  姓名:

  专业:

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闻兆海杨敏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

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

计算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与负载均衡和综合信息服务。

  

(1)、资源共享

  资源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

软件资源包括形式多样的数据,如数字信息,消息,声音,图像等;硬件资源包括各种设备,如打印机,FAx,moDem等。

网络的出现使资源共享变得简单,交流的双方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共享资源。

  

(2)、分布式处理与负载均衡

  通过计算机网络,海量的处理任务可以分配到分散在全球各地的计算机上。

例如,一个大型Icp网络访问量相当之大,为了支持更多的用户访问其网站,在全世界多个地方部署了相同内容的www服务器;通过一定技术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可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并使得通信距离缩短。

  (3)、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发展的趋势是应用日益多元化,即在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如图像,语音,数据等。

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新形势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如电子邮件,Ip电话,视频点播,网上交易,视频会议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

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是服务现代科技的开端。

21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

计算机网络极大普及,计算机应用已进入更高层次,计算机网络成了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

新一代的计算机已将网络接口集成到主板上,网络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统之中,智能大楼的兴建已经和计算机网络布线同时、同地、同方案施工。

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和同步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飞跃发展。

  二、分层网络协议

  1、osI的七层结构

  为了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基于具体机型、操作系统或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称为开放系统互

  联模型(osI)。

osI模型的设计目的是成为一个所有销售商都能实现的开放网路模型,来克服使用众多私有网络模型所带来的困难和低效性。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的功能:

传输信息的介质规格、将数据以实体呈现并传输的规格、接头规格

  

(1)、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网卡等。

  

(2)、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3)、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同步、查错、制定mAc方法

  

(1)、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2)、帧(Frame)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未加工)数据,或称“有效荷载”,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

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3)、通常,发送方的数据链路层将等待来自接收方对数据已正确接收的应答信号。

  (4)、数据链路层控制信息流量,以允许网络接口卡正确处理数据。

  (5)、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

  网络层的功能:

定址、选择传送路径

  

(1)、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的最佳路径。

  

(2)、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3)、网络层协议还能补偿数据发送、传输以及接收的设备能力的不平衡性。

为完成这一任务,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和重组。

  (4)、分段和重组是指当数据从一个能处理较大数据单元的网络段传送到仅能处理较小数据单元的网络段时,网络层减小数据单元的大小的过程。

重组是重构被分段的数据单元。

传输层的功能:

编定序号、控制数据流量、查错与错误处理,确保数据可靠、顺序、无错地从A点到传输到b点

  

(1)、因为如果没有传输层,数据将不能被接受方验证或解释,所以,传输层常被认为是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

  

(2)、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

  (3)、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并编号。

例如:

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500字节的数据包。

发送方节点的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

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4)、在网络中,传输层发送一个AcK(应答)信号以通知发送方数据已被正确接收。

如果数据有错或者数据在一给定时间段未被应答,传输层将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

  会话层的功能:

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1)、会话层的功能包括:

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2)、会话层通过决定节点通信的优先级和通信时间的长短来设置通信期限。

  表示层的功能:

内码转换、压缩与解压缩、加密与解密,充当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角色。

  

(1)、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2)、表示层协议还对图片和文件格式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

  (3)、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

如果在Internet上查询你银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

  应用层的功能:

指网络操作系统和具体的应用程序,对应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应用软件

  

(1)、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而是提供了一组方便程序开发者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使用网络功能的服务。

  

(2)、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FTp)、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smTp)等。

  2、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

  Tcp/Ip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Tcp/Ip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通俗而言:

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

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1)网络层

  网络层是Tcp/Ip体系的关键部分。

主要功能是使主机能够将信息发往任何网络并传送到正确的目标。

包括数据包的路由和路由的维护。

主要协议有Ip,Icmp,Igmp。

  

(2)传输层

  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通信,其协议主要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

其协议主要作用包括:

  篇三:

《普通地质学》生产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学》

  生产实习报告

  学号:

xxxxxxxx

  班级序号:

xxxxxx

  姓名:

xxx

  指导老师:

xxxxxxxx

  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

  20XX年8月

  目录

  前言…………………………………………………3秭归简介………………………………………….

  路线一……………………………………………..

  路线二……………………………………………..

  路线三……………………………………………..

  路线四……………………………………………..

  路线五……………………………………………..

  基地实习………………………………………….

  路线六……………………………………………..

  路线七……………………………………………..

  总结…………………………………………………

  336891*********

  前言

  20XX年8月18日上午,我们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从学校出发,去往位于秭归的实习基地,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地质地貌学实习。

在这十天中,我们在孙斌、杨超等老师的带领下,去了高家溪、兰陵溪、泗溪公园等地方进行学习。

在领略到了祖国的山河壮丽的景色的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新的地质学知识,也见到了书本上所记载的岩石,这让我感觉不虚此行。

  一、秭归简介

  秭归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段为黄陵背斜,西段为秭归向斜,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

长江由西向东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呈盆地地形。

境内山脉为巫山余脉,最高点云台荒海拔2057米,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米,海拔800米以上高山128座,2000米以上高山2座。

县境内群山相峙,多为南北走向,形成秭归县广大起伏的山岗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带。

由于长江水系,地面切割较深,大片平地少,多为分散河谷阶地,槽冲小坝,梯田坡地。

  二、实习

  路线一:

基地---高家溪---基地

  教学点:

高家溪新桥

  

(1)点义:

观察角度不整合

  

(2)点位:

高家溪新桥坡上20-30米处

  (3)任务:

  a)描述连沱组与岩体的角度不整合

  b)观察描述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的形态,颜色,特征

  c)观察描述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上覆地层,下伏地层岩体的组成,结构特征

  (4)描述:

该点可见下伏三斗坪单元与上覆连沱组清晰可见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不整合接触界面之上为连沱组紫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大小比较均一,成分单一,主要成分为石英,燧岩页岩石矿物,由接触面向上连沱组砾岩,含砾粗砂岩粒度逐渐变细,反映沉积水体深度逐渐加深的演化过程。

  教学点:

和尚洞

  任务:

  

(1)观察和尚洞的发育特征

  

(2)调查和尚洞的发育条件

  (3)绘制和尚洞剖面示意图及形成条件

  背景资料:

  

(1)发育特征:

洞口宽大,呈三角形,高40m,宽21.3m,宽高往内加深,往内大约距洞口8m处,测得洞宽23m,高50m,深度52m,洞壁发育有岩溶裂隙贯穿洞顶底,洞顶发育有石钟乳,洞内可见厚约数米的堆积物及溶洞形成过程中崩塌的堆积物。

  2、发育条件:

灯影组白云岩节理断裂发育,南东向的小断层与局域的北西向断裂在此连通交汇,大的断裂带给地下水发育提供条件,地下水的循环交替发育了和尚洞。

  教学点:

三号洼地

  外貌特征:

不规则椭圆形,大约200m,宽约100m,洼地中央有落水洞,已被掩盖,岩性有灰岩、白云岩,倾向135度,倾角9度。

  条件成因:

三号洼地地处分水岭,降水频繁,断裂比较发育,有利于岩溶发育,第一层为震旦系灯影组(Z2Dy),灰白色中厚状白云岩,第二层为白云质灰岩,含硅质的白云质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及陡山沱组,岩性为薄层碳质页煤。

  教学点:

棺材山危岩体

  任务:

  

(1)观察棺材山危岩体发育特征

  

(2)调查棺材山危岩体发育条件

  (3)绘制棺材山危岩体剖面示意图

  (4)了解棺材山危岩体防治工程

  背景资料:

位于宜昌市宜陵区三斗坪镇棺材山,高层为827.3m,  

山脚公路处高层约670m,高约150m的陡岩,危岩体三面凌空,陡峭壁立,坡度为80-90度,危岩体高耸,局部反倾,陡岩坡面危石密布,岩顶活石倒挂,体积为14x10^4立方米,直接威胁山路坡下369户1470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