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79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5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

《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docx

优质鸡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畜牧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报告

总则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优质鸡的高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

项目建设单位:

****畜牧水产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单位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

**省**市**县

建设内容:

在**县**镇新建一个饲养9万套种鸡规模的育种场,并建立分子育种诊断实验室。

生产规模:

年可产父母代种鸡500万套、商品鸡苗3000万只。

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为2006~2007年。

二、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5111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12万元,建设期利息15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43万元。

项目总投资5111万元,由项目申报单位自筹1911万元,拟申请银行贷款2500万元。

拟向国家申请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补助700万元,全部用于科技投资,包括品系维持、分子检测、品系性能测定试验、技术引进、引种等。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3-4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内容

 

 

1.1

育种场

平方米

33350

新建

1.2

优质鸡分子育种诊断实验室

平方米

300

新建

1.3

设备投资

万元

1211

2

建设期

2

 

3

财务评价指标

 

 

3.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11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7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56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43

 

3.2

资金筹措

万元

 

 

企业自筹

万元

1911

 

 

拟向银行申请贷款

万元

2500

 

 

拟向国家申请专项资金扶持

万元

700

 

3.3

销售收入

万元

8175.0

 

3.4

总成本

万元

4456.1

 投产期第1年

3.5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

31.7

所得税前

3.6

财务净现值(FNPV)

万元

7850

所得税前

3.7

投资回收期(Pt)

4.94

所得税前

3.8

借款偿还期

4.47

含建设期

3.9

投资利润率

%

32.8

 

3.10

盈亏平衡点

%

35.7

 

四、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该项目利用我国地方鸡种优良的种质特性,在现有技术基础和产业化基础上,大规模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家禽育种技术实现对优质鸡的快速选育,充分发挥高新科技的作用;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育种场,加强优质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并通过“北繁南养”和“研究所+公司+农户”的优质肉鸡产业化开发模式,形成利用高新技术选育优质鸡,建立大规模产业化开发的示范推广体系,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扩繁,大幅提高优质鸡的良种覆盖率,为高新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及产业化树立成功的典范。

项目科学合理,前期研究基础好,投资规模合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切实可行。

项目的实施必将有力促进我国优质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的环保型鸡肉产品需求提供必须的保障,为带动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服务“三农”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章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摘要: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鸡的需求已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直接导致快大型白羽肉鸡市场不断萎缩,优质鸡市场不断扩大,全国从南到北消费逐渐接受优质鸡,优质鸡产业成为我国具有明显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

但是我国优质鸡饲养业在产业化进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在全国范围来看,良种覆盖率仍然较低,大量生产性能低下的鸡种充斥市场,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严重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国外家禽育种跨国公司加入优质鸡育种市场的竞争以及消费者对优质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育种工作和育种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作为未来主要的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等现代家禽育种技术为解决这一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显然采用分子育种等手段开展高新技术育种并进行产业化,不但可保障我国优质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提升我国优质鸡育种的国际竞争力,确保我国优质鸡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也顺应了我国建设农业“七大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

1.1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1.1.1国内、国外优质鸡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在过去二十年中,全球家禽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禽肉产量从2590万吨上升到7577万吨,世界禽肉消费量超过牛肉,成为仅次于猪肉(9851万吨,FAO2003年数据)的第二大消费的肉类,鸡蛋生产量从2650万吨上升到5579万吨,无容置疑,世界家禽消费量今后还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

在我国,肉鸡业是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我国肉鸡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根据FAO2003年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养鸡存栏量占世界的24%,鸡肉产量近十年来一直稳定在千万吨以上。

世界上肉鸡的商品生产以快大型白羽肉鸡为主,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左右,在欧美国家的市场份额几乎达到100%。

但是快大型白羽肉鸡经过多年的选育提高和商业运作后带来的结果是:

高生长速度下的肉仔鸡,由于肌肉水分含量相对较高,肌间脂肪含量低而使风味品质明显下降。

在东亚和南亚地区,由于受文化及消费习惯的影响,地方鸡种占有相当大的生产和市场份额,如在南亚一些国家地方鸡种的市场份额达到70-75%;过去十年,中国台湾地方鸡种占其整个肉鸡生产量的50%。

虽然地方鸡种的生产效率低于快大型白羽肉鸡,但由于地方鸡种的色泽、风味、低脂肪以及适宜于当地传统烹调方式的特点,我国及大多数东南亚地区消费者对其尤为偏爱。

家禽产品质量的概念包括五大方面,即卫生、成份、营养、感官和技术方面。

对肉鸡的感官质量而言,指的是色泽、风味、口感、嫩度和多汁性等方面。

在我国肉鸡的质量通常指的是感官质量。

我国的肉鸡根据其质量(主要指风味)划分为三大类:

1、肉质最优的称为特优质鸡。

它直接来自于未与国外快大型引进鸡种杂交的地方鸡种;2、肉质次优的称为半优肉鸡。

它来自于地方鸡种与引进快大型商用肉鸡鸡种的杂交种;3、肉质最差的是从西方育种机构引进的快大型白羽肉鸡。

实际上,任何来自于西方的快大型肉鸡种不论羽色均属此类。

习惯上,我国家禽界把第一类和第二类,即特优质鸡和半优肉鸡都称为中国优质鸡。

我国优质鸡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优质鸡生产最初是为满足香港、澳门和**的市场需求,主要以**本地土鸡和石岐杂鸡等黄羽肉鸡为主,强调具有脚黄、皮黄、毛黄“三黄”特点。

从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国内优质鸡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处于成长阶段,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特别是**省。

全国优质鸡产量从1980年的4.8亿只增长到1995年的9.7亿只,其中**省的产量分别占了33%和44%。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全国优质鸡的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1996~2004年九年的发展,优质鸡年产量已增加到22亿只,比1995年增长了127%,年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据估计目前全国养鸡(包括肉鸡、蛋鸡)出栏量为100亿只左右,而快大白羽肉鸡、蛋鸡品种基本依靠从国外进口,只有优质鸡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质鸡产业成为了中国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在研究和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的趋势是快大型白羽肉鸡市场不断萎缩,从南到北消费逐渐接受优质鸡,可以肯定的是优质鸡消费量还将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禽肉产品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

在此需求背景的推动下,优质鸡的产量占禽肉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优质鸡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而**省在国内外优质鸡产业发展中居领先地位,至2003年,**省优质鸡的产量占禽肉总产量的比例已超过70%。

优质鸡消费市场的迅速崛起表明:

开展优质鸡的产业化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1.2家禽育种技术发展史

上个世纪,特别是上世纪下半叶,世界家禽生产得到了巨大增长。

家禽总生产量的增长得益于其以品种为核心的复杂生产系统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禽舍建筑设计、营养和疾病管理的成功实施。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养殖业生产作出的科学评估,遗传育种的贡献率是35%~60%,平均为45%。

然而,家禽个体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巨大提高则主要归因于家禽遗传育种技术进步的贡献(Albers,1998)。

一般认为,二十世纪前期主要是家禽品种的适当选用,而二十世纪后半叶主要得益于遗传选择的贡献。

Havenstein等(1994)证明了遗传选择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作用,肉鸡生产性能的提高,80%以上是因为遗传育种技术的贡献。

肉鸡育种是现代遗传学理论在动物育种中成功应用的典范(楼梦良,2003)。

 现代家禽育种技术都是建立在遗传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与家禽育种有关的遗传学理论大致经历了孟德尔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即四代遗传学。

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家禽育种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表型值选择→育种值选择→基因型选择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60),也就是从孟德尔(G.Mendel)论文的重新发现到法尔康纳(D.S.Falconer)《数量遗传学概论》第一版问世。

这一阶段畜禽遗传的改良主要是“见好就留”的表型和表型值选种技术。

表型值选择就是依据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这是家禽育种早期的选种方法。

虽然依据表型值进行选种也能获得一定的进展,但其进展速度缓慢,效果也不稳定。

第二阶段(1961~1986),这一阶段中发展起来的两项和家禽遗传育种有关的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和DNA重组技术。

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使动物主要经济性状的育种从表型值选择进入育种值选择,大大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育种值选择是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将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分,并从中估计出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即育种值,使畜禽育种由表型值选择发展为育种值选择,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

尤其是动物模型BLUP方法的应用,使得育种值的估计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亲属的信息,在对场、年、季、及其他环境效应进行估计的同时,预测出个体的育种值,从而科学、准确地指导选种;DNA重组技术,改变了常规杂交的基因导入方法,可以做到只转入所需要的目的基因而不带有其他不需要的基因,从而使快速育种成为可能。

1986年英国动物育种学家罗伯逊(A.Robertson)在第三届世界遗传学应用于畜牧生产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人类应用遗传工程来改变动物的基因型已经为期不远了”。

这一预言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证实。

第三阶段(1986年至今),如前所述家禽育种的发展,第一阶段历经60年的时间,第二阶段也经历了1/4世纪,那么第三阶段呢?

他的标志是什么,有哪些新技术?

从已经过去的十几年来看,可以毫不怀疑地说家禽育种已从群体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其标志是对数量性状(肉、蛋、奶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基因定位,主要技术是通过建立参考资源群,利用遗传连锁或候选基因法测定数量性状座位(QTL)的主基因效应,然后直接在分子水平进行性状的遗传改良。

上世纪初,人类的遗传学知识是极其少的。

但是,世界上存在着丰富的品种资源,这些品种在产蛋和产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

家禽生产者通过对所需要的表型进行选择,育成了一些生产中生产性能较高的品种。

后来,随着自闭产蛋箱的发明(三十年代),以及四十年代遗传学的发展,家禽育种进入了一个较为快速的时期,由此开始了所谓“现代”家禽选择技术的应用。

再后来,杂交育种成为家禽育种的主要方法。

而分子育种将是当今及未来的重要育种技术。

随着更新和更有效的育种和选择技术的不断应用,现在的家禽育种技术已变得越来越复杂。

下表是家禽主要育种技术的应用发展史。

育种和选择技术在家禽中的应用史

表1-1

应用年代

技术名称

20年代

大群选择

30年代

自闭产蛋箱

40年代

杂交

40年代

系谱记录

50年代

(正反)反复选择

60年代

人工受精

60年代

Osborne指数

70年代

家系饲料报酬测定

80年代

选择指数

80年代

个体饲料报酬测定

90年代

BLUP育种值估计

现在

分子育种技术

1.1.3我国优质鸡育种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优质鸡育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育成了一批适合市场需求的新配套系,而优质鸡育种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理论的借鉴创新和实践摸索,快速跨越了国外育种技术近百年的各发展阶段。

八十年代主要是进行群体表型选择;九十年代初,采用数量遗传学理论通过单笼饲养、人工受精、个体记录、系谱孵化等技术,实现了专门化品系选育和杂交配套,并通过生化遗传标记的双向选择,育成了优质鸡高脂系、低脂系等。

近年来在分子育种技术方面,国内各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主要集中在遗传资源的种质特性研究方面,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方面还未见报道。

1.2项目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尽管我国优质鸡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我国优质鸡饲养业过去主要以小型分散经营方式为主,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只是最近十年的事,在其产业化进程中,遇到了许多以前小型分散生产所未曾遇到的新挑战,主要是:

①世界肉鸡育种一直以白羽肉鸡为主,国外对优质鸡的育种和利用研究较少。

我国由于具有丰富的优质鸡种质资源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因而优质鸡的选育和利用研究形成了中国家禽育种科学的一大特色,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地区。

在“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内均有不少单位开展了优质鸡的选育和利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继推出了一些优质鸡新品系、新品种。

但是大规模产业化条件下高新技术应用较少,使优质鸡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程度不够,导致在全国范围内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仍然较低,特别是在刚刚发展起来的新产区,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仍然不够,大量生产性能低下的鸡种仍然充斥着市场,种鸡制种成本居高不下,商品代饲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

同时商品代鸡种用现象屡屡发生,由于后代基因分离严重,导致生产性能退化,群体一致性差,严重损害了广大优质鸡生产者的利益,也使真正踏实从事育种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受到严重侵害。

②大规模产业化条件下优质鸡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技术的落后,导致饲料利用率低、资源浪费,既损害了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又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③高密度大规模饲养条件下的鸡病控制技术不完善,导致鸡病频发。

④规模化养殖时,养鸡业发展和环境控制之间的不平衡,使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

⑤产业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如在面临“非典”、“禽流感”等因素时如何有效规避、降低风险,获得更大效益等问题;⑥优质鸡产业化过程中,各项相关研究成果应用时较分散,缺乏有效集成和组装配套。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优质肉鸡产业的发展,而且使优质鸡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间接阻碍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

因此采用高新技术培育出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的优质鸡新型配套系,突破各项配套饲养关键技术,并对这些成果进行产业化,大面积推广显得非常必要。

另一方面虽然优质鸡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随着国外家禽育种跨国公司加入优质鸡育种市场的竞争和消费者对优质鸡需求的更加多元化,因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育种进展和技术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育种机构收集更多的遗传资源,采用更先进的育种方法和手段,加大选择力度,以取得更快、更大的遗传进展。

以更好的促进优质鸡这一我国具有明显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3产业关联度分析

1.3.1家禽规模化养殖良种是关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禽等肉类消费更趋于多元化的选择,除了活禽外,冰鲜类及各类方便速冻、调理类禽肉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

与此同时,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只有逐步提高家禽养殖的准入门槛,实行规模化养殖、工厂化生产,才能更有效地从生产各环节进行严密的质量监控。

家禽质量的源头关键是良种,而**在优质鸡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优质鸡的产量占了全省家禽生产的70%,市场潜力大。

该项目依靠现代高新技术,培育优质、高效岭南黄鸡新配套系,将进一步提高优质鸡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促进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推动我国家禽业的健康发展。

1.3.2优良品种可有效带动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高致病性禽流感为全球的家禽养殖业敲响了警钟,但也为家禽的健康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系列的防疫措施有效地扑灭和抑制了疫情的传播,促使了各研究单位努力钻研家禽疫病的各类疫苗和健康饲料等的生产。

种植业、饲料工业、兽药业、畜牧机械制造业等生产行业与家禽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家禽业在经历了一个低潮后必将迎来新的高潮,由此将带动种植业、饲料工业、兽药业、畜牧机械制造业等的蓬勃发展,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通过优质鸡的新技术育种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形成围绕优质鸡这一优势农产品的集聚产业,实现区域资源集聚、企业集聚、人才集聚、技术集聚、市场集聚、信息集聚和资本集聚,提高农业集约经营水平,促进优质鸡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进而促进优质鸡集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带动我国其他主要农产品集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从而全面促进和完善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1.4市场分析

1.4.1市场需求分析

在我国,受消费习惯的影响,优质鸡一直占有我国肉鸡消费市场相当大的比例。

尤其是近三年以来,全国优质鸡市场需求量以年递增20%的速度直线上升,产量从1980年的4.8亿只,发展到目前的年产量22亿只,超过我国整个肉鸡市场份额的60%。

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优质鸡的年产量将达到50亿只左右。

国际市场上,香港多年来一直从**进口优质肉鸡,日本从我国江苏省进口优质肉鸡,法国兴起了大规模地面圈养黄羽优质“品牌鸡”。

南非、沙特、瑞士、新加坡等国也从我国进口禽肉。

“肉鸡已成为我国畜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且前景看好”(参见农业部《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的结构的意见》)。

1.4.2市场供应分析

我国畜牧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许多畜产品相对饱和,形成买方市场,但优质肉鸡拥有风味好、产品质优价高、市场俏销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市场肉类消费比重及消费量与国外比较看,世界鸡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23%,而我国的只占12%左右,两者相距甚远。

**始终处于国内优质鸡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优质鸡年出栏量超过7亿只。

目前的趋势是从南到北优质鸡的市场不断扩大。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除**、广西地区外,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的优质鸡市场份额明显偏低,而优质鸡良种的覆盖率就更低。

显然通过高新技术培育适合多元化市场需求的优质鸡新配套系拥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1.4.3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商品要以市场为导向,不同的消费人群对产品的要求不一,必须根据不同的消费倾向和习惯,拓宽产品品种、类型,形成合理的产品组合,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该项目的实施可生产出快羽快长型、快长节粮型、特优质型等不同系列产品,能够满足我国不同地区的多元化市场需求。

1.5项目与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关联情况分析

本项目技术研究内容包括: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开展岭南黄鸡专门化品系的继续选育及配套利用研究,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选育;围绕采用高新技术开发的岭南黄鸡新配套系开展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继续研究;围绕采用高新技术开发的岭南黄鸡新配套系开展健康饲养工艺的继续研究。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是现代家禽育种技术,包括分子育种技术和以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育种技术。

分子育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现对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型选择和利用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该技术可提高选择准确性,缩短世代间隔,可在两种性别中对任何性状进行选择,提高选择效率,可以结合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选育,使品种性能更加稳定、一致。

此外,本项目以高新技术培育的品种为核心,还开展了优质鸡饲料生产技术、科学的家禽生物安全系统、优质鸡健康生态养殖等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使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以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通过“北繁南养”和“研究所+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大规模推广,达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造就和培养农民科技大军的目的,成为带动相关行业共同发展,农牧业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巨大生产力的成功范例。

“北繁南养”产业化发展模式,可使制种成本降低10-20%,实现南北资源有效利用和配置,对于降低家禽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所+公司+农户”这种模式,充分发挥研究所的科技优势、公司的规模化生产优势,组织农户进行大规模肉鸡生产,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实现科研单位与企业紧密合作,科研与示范推广一体化,以技术推广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以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支持研究工作,建立科研、生产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开发体系。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我国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特性、新任务和新环境,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是围绕选育具有明显增产和改善品质的农、林、牧、渔良种快繁技术,以及畜禽疫病诊断与疫苗、生物制剂的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004年建设农业“七大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中,“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更是排在各大体系之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省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通过发挥农业区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在**省的农业和农村“十五”计划中,更明确了畜牧业要推广发展优质鸡等优良畜禽品种。

该项目针对我国优良地方鸡种,采用高新技术进行配套系及配套关键技术产业化研究,不仅顺应了**省家禽业的发展,也符合我国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方向。

经分析,本项目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改善品质效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方面具有显见作用,符合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第二章项目的技术基础

摘要:

项目申报单位在国家、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分子育种方面开展大量的基础工作。

同时通过采用以传统育种技术为主的家禽育种手段,培育出了多个适合市场多元化需求、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高效黄羽肉鸡新型配套系{其中两个配套系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鸡领域,全国仅12个品种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先后攻克了优质鸡产业化进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项目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

同时项目成果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岭南黄鸡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岭南黄”成为了优质鸡市场的第一品牌。

以上这些工作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1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

2.1.1成果来源

项目申报单位在国家、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优质鸡体型、羽速、毛色等质量性状,及产肉、肉质、繁殖等数量性状遗传本质研究的基础上,以“节粮、优质、高效、抗逆”为育种目标,利用我国优异的地方鸡种资源,采用现代家禽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先后突破了优质鸡产业化进程中的良种繁育关键技术,培育出了多个适合市场多元化需求、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高效黄羽肉鸡新型配套系,其中岭南黄鸡I号配套系、岭南黄鸡II号配套系于2003年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获得国家新品种证书(在鸡领域,全国仅12个品种(包括肉鸡、蛋鸡)获得国家新品种证书)。

由于这些配套系不仅适应了优质鸡传统产区(**港澳)对特优质品种的需求,也符合了广大北方市场对快大黄鸡的需求,满足了我国不同地区对黄羽肉鸡的多层次需求,因而深受市场欢迎,“岭南黄”也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