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267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

《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docx

污染物之管制项目及管制标准值浓度单位毫克公升表列有效位数

第 四 條污染物之管制項目及管制標準值(濃度單位:

毫克/公升)如下:

管制項目

管制標準值

備註

第一類

第二類

單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

 

苯(Benzene)

○.○○五○

○.○五○

 

甲苯(Toluene)

一.○

一○

 

乙苯(Ethylbenzene)

○.七○

七.○

 

二甲苯(Xylenes)

一○

一○○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

 

萘(Naphthalene)

○.○四○

○.四○

 

氯化碳氫化合物

 

四氯化碳

(Carbontetrachloride)

○.○○五○

○.○五○

 

氯苯(Chlorobenzene)

○.一○

一.○

 

氯仿(Chloroform)

○.一○

一.○

 

氯甲烷(Chloromethane)

○.○三○

○.三○

 

1,4-二氯苯

(1,4-Dichlorobenzene)

○.○七五

○.七五

 

1,1-二氯乙烷

(1,1-Dichloroethane)

○.八五

八.五

 

1,2-二氯乙烷

(1,2-Dichloroethane)

○.○○五○

○.○五○

 

1,1-二氯乙烯

(1,1-Dichloroethylene)

○.○○七○

○.○七○

 

順-1,2-二氯乙烯

(cis-1,2-Dichloroethylene)

○.○七○

○.七○

 

反-1,2-二氯乙烯

(trans-1,2-Dichloroethylene)

○.一○

一.○

 

2,4,5-三氯酚

(2,4,5-Trichlorophenol)

○.三七

三.七

 

2,4,6-三氯酚

(2,4,6-Trichlorophenol)

○.○一

○.一

 

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

○.○○八

○.○八

 

四氯乙烯

(Tetrachloroethylene)

○.○○五○

○.○五○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五○

○.○五○

 

氯乙烯(Vinylchloride)

○.○○二○

○.○二○

 

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

○.○○五○

○.○五○

 

1,1,2-三氯乙烷

(1,1,2-Trichloroethane)

○.○○五○

○.○五○

 

1,1,1-三氯乙烷

(1,1,1-Trichloroethane)

○.二○

二.○

 

1,2-二氯苯

(1,2-Dichlorobenzene)

○.六

六.○

 

3,3’-二氯聯苯胺

(3,3’-Dichlorobenzidine)

○.○一

○.一

 

農藥

 

2,4-地(2,4-D)

○.○七○

○.七○

 

加保扶(Carbofuran)

○.○四○

○.四○

 

可氯丹(Chlordane)

○.○○二○

○.○二○

 

大利松(Diazinon)

○.○○五○

○.○五○

 

達馬松(Methamidophos)

○.○二○

○.二○

 

巴拉刈(Paraquat)

○.○三○

○.三○

 

巴拉松(Parathion)

○.○二二

○.二二

 

毒殺芬(Toxaphene)

○.○○三○

○.○三○

 

重金屬

 

砷(As)

○.○五○

○.五○

依附件「地下水背景砷濃度潛勢範圍及來源判定流程」判定

鎘(Cd)

○.○○五○

○.○五○

 

鉻(Cr)

○.○五○

○.五○

 

銅(Cu)

一.○

一○

 

鉛(Pb)

○.○一○

○.一○

 

汞(Hg)

○.○○二○

○.○二○

 

鎳(Ni)

○.一○

一.○

 

鋅(Zn)

五.○

五○

 

銦(In)

○.○七

○.七

針對製程使用含銦、鉬原料之行業辦理污染潛勢調查時需檢測項目

鉬(Mo)

○.○七

○.七

一般項目

 

硝酸鹽氮(以氮計)

(NitrateasN)

一○

一○○

 

亞硝酸鹽氮(以氮計)

(NitriteasN)

一.○

一○

 

氟鹽(以F-計)

(FluorideasF-)

○.八

八.○

 

其他污染物

 

甲基第三丁基醚

(Methyltert-butylether,MTBE)

○.一

一.○

 

總石油碳氫化合物

(TotalPetroleumHydrocarbons,TPH)

一.○

一○

 

氰化物(以CN-計)

(CyanideasCN-)

○.○五○

○.五○

 

附件 地下水背景砷濃度潛勢範圍及來源判定流程

壹、砷濃度潛勢範圍劃定

一、依據國內外地下水砷污染事件之研究調查成果,歸納砷污染地區地下水與地層沉積物大多具備下列地質化學特性:

(一)歷年地下水砷濃度常超過地下水污染監測標準:

地下水流速較地表水為緩慢,於長期不受擾動之砷濃度潛勢區域內,地下水砷濃度隨時間變化程度輕微,歷年檢測結果大多超過地下水污染監測標準。

(二)地層沉積物之砷濃度偏高:

由於地層沉積物中累積大量砷含量,為地下水主要的砷污染來源,故地下水砷濃度偏高之監(觀)測井,其井篩區間沉積物之砷濃度亦偏高,一般而言,未受砷污染之沉積物背景濃度大多小於二十毫克/公斤。

(三)地層沉積物組成多為坋質黏土夾細砂層:

富含坋質黏土之沉積物有利於地層環境中之還原反應,細顆粒沉積物亦有利於砷累積於地層環境中,故利用設置監(觀)測井之地質鑽探結果,可評估地下水砷污染發生之可能性。

二、依據臺灣各地下水分區之地下水水質定期監測結果,歸納臺灣具備上述地下水砷污染特性之分區,包括濁水溪沖積扇、嘉南平原、屏東平原、蘭陽平原等四區,其地下水砷濃度潛勢範圍之區域分布如附表一。

三、上述區域於地下水水質檢測砷濃度超過地下水污染監測標準時,得無須辦理應變措施等工作,並歸納為受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及環境背景因素影響所致。

四、上述區域涵蓋範圍應依地下水定期監測結果調整之。

貳、地下水砷來源判別方式

一、地下水砷來源判別工作,應於下列時機辦理(如附圖一):

(一)地下水砷污染發生區域非屬前述砷濃度潛勢範圍內。

(二)地下水砷污染發生區域屬前述砷濃度潛勢範圍內,且具外來污染來源之虞。

二、於前述地下水砷來源判別時機,應依地下水砷污染來源判定流程(如附圖二),判定該區地下水砷污染形成原因,判定流程至少應包括下列工作:

(一)收集污染場址之水文地質資料、人為活動情況,規劃地下水砷污染調查範圍。

(二)彙整周邊既設井歷年水位變化、水質檢測資料、地層沉積物特性,初步判斷非外來因素所致之可能性。

(三)進行污染場址現勘與居民訪談,判斷周邊人為污染來源之可能性。

(四)比對前述之地下水砷濃度潛勢範圍,若污染場址位於分布範圍內,則歸納為非因外來因素所致之事件,得無須辦理後續緊急應變調查與查證工作。

(五)若污染場址位於地下水砷濃度潛勢範圍外,則採集污染場址之監(觀)測井井篩附近沉積物與地下水樣本,進行總砷含量分析,若沉積物與地下水中砷濃度偏高之深度一致,則歸納為非因外來因素所致之事件,得無須辦理後續緊急應變調查與查證工作。

(六)若沉積物與地下水中砷濃度偏高之深度不一致,則進行沉積物之分段連續萃取與X光繞射分析,確認含砷礦物相別與鐵、錳礦物型態,若與結晶型鐵、錳氧化礦物有關,則歸納為非因外來因素所致之事件,得無須辦理後續緊急應變調查與查證工作。

(七)若含砷礦物相別與結晶型鐵、錳氧化礦物無關,則應辦理緊急應變之調查與查證工作,釐清地下水砷污染來源。

三、依據本附件壹、四及貳、二、(五)、(六)、(七)規定,依地下水定期監測結果或地下水砷污染來源調查工作成果,應修正本附件之地下水砷濃度潛勢範圍。

參、含砷地下水管理使用方式

本附件附表一所列之砷濃度潛勢範圍,其含砷地下水之使用方式須依各類地下水用水標的,各事業單位主管機關應配合相關水質標準或用水需求,研擬合宜之水質淨化處理方式與地下水抽取深度、用水量等。

 

 

                                 附圖一 地下水背景砷濃度潛勢範圍及來源判定流程架構

 

 

 

 

 

 

                                               附圖二 地下水砷污染來源判定流程

 

 

 

 

附表一

                                                   臺灣地下水砷濃度潛勢範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