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62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

《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docx

特岗教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

2019湖南特岗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预测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  )测验。

A.常模参照性

B.标准参照性

C.总结性

D.发展性

答案:

B

2.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

B

3.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

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

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答案:

C

4.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画线

B.记笔记

C.列图表

D.记忆术

答案:

C

5.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  )

A.高智能型

B.高创造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答案:

C

6.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

A.记忆容量大

B.动机强烈

C.智力水平高

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

答案:

D

7.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答案:

B

8.《学记》指出: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这说明了古代学校既有正式课堂学习,还有(  )。

A.自主学习

B.课外辅导

C.课外活动

D.家庭教育

答案:

C

9.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  )创立的。

A.笛卡儿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答案:

C

10.“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A.归因理论

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答案:

D

1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  )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C.提高国民素质

D.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答案:

C

12.关于教育目的,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斯宾塞

B.孟子

C.卢梭

D.杜威

答案:

A

13.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

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

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

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

答案:

A

14.(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A.波斯纳

B.特韦尔克

C.布鲁巴奇

D.布鲁纳

答案:

A

15.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答案:

C

16.在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较差。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

B

17.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教师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

(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表达能力

D.思维能力

答案:

C

18.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的结果的理论是(  )。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答案:

D

19.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复述

D.编码和组织

答案:

B

2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赫尔巴特

答案:

ABC

22.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标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教师的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答案:

ABCD

23.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B.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

C.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D.在不同地区,素质教育可以有本地区特点

答案:

ACD

24.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

A.生存性

B.娱乐性

C.教育性

D.技能性

答案:

ABC;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

学校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也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

25.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协调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

ABD

26.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  )为主。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实际技能

D.间接经验

答案:

BD

27.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

ABCD

28.下列(  )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C.知觉的情境

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答案:

AD

29.以下属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  )。

A.教师的家庭环境

B.教师的性情和兴趣

C.学校的规章和管理风格

D.社会的期望

答案:

ABCD

30.皮肤觉主要包括(  )。

A.触觉

B.压觉

C.温度觉

D.痛觉

答案:

ABCD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根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望梅止渴”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  )

答案:

×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  )

答案:

×

33.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  )

答案:

×

34.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  )

答案:

×

35.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  )

答案:

×

36.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是2秒到5秒。

(  )

答案:

×

3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

答案:

3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

答案:

×

3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

答案:

×

4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

(  )

答案: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1.感觉适应

答案:

感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现象是感觉中的普遍现象,它既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导致感受性的下降。

适应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一切感觉器官的适应都是按照相似的规律来进行的。

42.个体身心发展

答案: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43.社会知觉

答案: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4.关键期

答案:

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5.学生观

答案: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认识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看法。

学生观的核心是教育者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智力及人格上的差异及其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47.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答案:

(1)精选材料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

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

其次,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

同样的学习内容,如果教材编排得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教学也能省时省力;如果教材编排得不好,迁移的效果差,教师的努力也事倍功半。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感性认识。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善于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同时,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六、教育写作题(15分)

48.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

”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

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

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

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

道德究竟可教吗?

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

(1)基本知识的传授;

(2)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3)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

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

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

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

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

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晃,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

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

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

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

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

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2019湖南特岗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预测试题及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得到感性知识,这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答案:

A

2.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这一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答案:

A

3.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答案:

D

4.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

A.直觉的道德感

B.想象性的道德感

C.伦理性的道德感

D.感性的道德感

答案:

B

5.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认同

答案:

B

6.我国当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班集体建设

B.搞好教学工作

C.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D.教书育人

答案:

D

7.提出解决问题的“顿悟说”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

B.杜威

C.西蒙

D.桑代克

答案:

A

8.测验的(  )代表了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评估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9.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贝尔

D.韦纳

答案:

C

10.列提纲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监控策略

答案:

A

11.知识直观的类型中,(  )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答案:

C

12.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

A.转移

B.补偿

C.升华

D.合理化

答案:

C

1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14.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答案:

D

15.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

A.有好有坏

B.无好坏之分

C.都是好的

D.都是坏的

答案:

B

16.“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概念

B.原理

C.规则

D.技能

答案:

C

17.程序教学的基础是(  )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

C

18.学生在记忆数列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  )的影响。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

答案:

C

19.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

“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

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

”李明说:

“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

”教师应从(  )人手对李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C

20.“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属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  )。

A.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图画型教科书

B.裴斯泰洛齐的“算术箱”

C.粉笔、黑板、模型、标本

D.福禄贝尔的“恩物”

答案:

ABCD

22.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  )

A.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B.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

C.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D.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答案:

ABCD

23.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答案:

ABC

24.实验法可分为(  )。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境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答案:

AD

25.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对复杂信息加工的过程,它以已知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系统化和具体化等,(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A.加工

B.分析

C.综合

D.概括

答案:

BC

26.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主要表现在(  )。

A.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B.教育促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掘

C.教育促进了人的力量的发挥

D.教育促进了人类个性的发展

答案:

ABCD

2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

A.家庭教养模式

B.学校教育

C.同伴群体

D.社会宣传媒体

答案:

ABCD

28.认知策略包括(  )。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ACD

29.个人的性格、气质属于(  )。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

答案:

AC

30.智力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志向差异

答案:

ABC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患者及其他病人相比,他选择的个人交往距离较小,这是由于个性差异的影响。

(  )

答案:

×

32.冯特创立了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  )

答案:

×

33.中国古代的庄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  )

答案:

×

34.教育历史上的“儿童中心论”是学生观的一种典型代表。

(  )

答案:

35.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

答案:

36.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  )

答案:

×

37.客体内容丰富、新颖又富于变化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  )

答案:

38.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  )

答案:

×

39.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的。

(  )

答案:

40.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  )

答案: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1.投射效应

答案: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42.终身教育

答案:

终身教育是指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从一个人出生的瞬间一直到生命终结的整个过程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

43.顺化

答案:

顺化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

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

44.班集体

答案: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45.刺激分化

答案: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谈谈教学过程的含义及其本质。

答案: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从本质上来说,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师生正是遵循这样的过程,通过传授、接受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其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首先,教学是个体认识,不是对人类历史的总体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其次,由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差异性,教学的个体认识往往是不同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水平,因此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来认识宏观世界,可以少走弯路,因此教学过程是一条认识的便捷通道。

最后,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养成练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47.论述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学习观。

答案: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布鲁纳认为,人是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

也就是说,人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是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

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练,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

知识的转化就是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