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52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

《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docx

学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

2017-2018学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17·江西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农村商品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中国农村商品很早就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故②不符合题意;①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③④也是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答案:

D

2.(2017·洛阳第一次检测)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  )

年份

丝茶

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

1871-1873年

87.20%

12.8%

1891-1893年

51.50%

48.5%

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B.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

解析:

由题目中文字信息“出口贸易”和表格中的时间、出口产品等可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本题应选B项;题目中未涉及中外农产品的竞争情况、也未涉及西方的生活习惯,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3.(2017·云南昆明检测)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

A.规模经营呈良性发展B.垄断了商民交通运输

C.与洋商交通运输争利D.开创收购外企的先河

解析:

 材料中仅体现轮船招商局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没有体现轮船招商局的发展规模及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航运业中有中国轮船招商局,也有外国资本主义参与,所以轮船招商局并不能垄断航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可知轮船招商局与洋商争利,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轮船招商局是第一个收购外企的公司,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7·安徽江南十校模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在英国支持下,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

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

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

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

材料反映了(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金融

B.此后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

C.国民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银本位”制

D.此后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

解析: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民政府统治,故A项错误;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说明传统“银本位”制遭到放弃,故C项正确;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7·江西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

“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可见,当时中国(  )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B.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D.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解析:

 材料“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说明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7·河北名校模拟)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解析:

 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其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为主,并未推动政治近代化,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学习,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7·福建宁德质检)1933年,全国17个省共有工厂2435家,其中冀、鲁、苏、浙、闽、粤六省占92%,上海一地占48.7%。

1947年,全国20个主要城市共有工厂14078家,上海占54%。

由此可见(  )

A.近代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南京国民政府依仗上海经济

C.近代民族企业区域分布不均D.抗战时期沿海企业日益萎缩

解析:

 仅从工厂的数量来看,无法看出上海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数据显示南京国民政府依仗上海经济,故B项错误;无论是1933年的数据还是1947年的数据都显示了民族企业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分布在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数据显示抗战时期沿海地区企业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7·广东湛江调研)1866年郭嵩焘建议:

“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

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船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这表明郭嵩焘主张(  )

A.提高洋务企业效益B.建立官商合办企业

C.抵制列强轮船运输D.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解析:

材料中郭嵩焘认为仅靠洋务派的官置企业无法与国外相争,建议“使商民皆得置”,所以不是主张提高洋务企业的效益,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官商合办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涉及列强的水运,但是重点在于强调如何增强中国水运的实力,故C项错误;郭嵩焘虽然是洋务派代表,但是本段材料的重心是建议政府允许民间办厂,实质上是主张发展民族工业,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

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

北洋政府此举(  )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解析:

材料强调了1912年后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甲午战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1892年1月18日《申报》有这样一篇报道:

“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

初衹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这段材料可用于(  )

①证明清朝末年我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②佐证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经济的冲击 ③说明中国人不支持“提倡国货运动” ④说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①不符合史实,排除;③材料体现不出;结合所学知识,②、④正确。

故选D项。

答案:

D

11.(2017·河南洛阳调研)下表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这表明(  )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

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

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时代发展影响择偶标准

C.西方文化影响婚姻习俗D.家庭社会因素不断下降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婚俗变化。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及本人成分和政治面貌的要求呈下降趋势,而对学历要求提高,说明择偶标准受时代发展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2017·河南郑州调研)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

这反映了(  )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解析:

 实业家刘鸿生的企业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猛烈冲击,“迅猛的发展”言过其实,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民族工业开始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但未体现出“自始至终”,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竞争是否为公平竞争,故C项错误;材料以刘鸿生的企业反映出民族工业在竞争压制中艰难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13.(2017·广东东莞六校联考)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为战争作准备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1936年日本局部侵华,为了战争需要,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并且都设在内地,故C项正确。

答案:

C

14.(2017·湖北黄石调研)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很多女性在织绣厂工作,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协会,专门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D.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解析:

 材料体现广东中部地区女孩对家庭和婚姻的要求,没有涉及家庭格局的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广东中部地区,不能说明全中国的情况,故B项错误;广东中部地区女性在织绣厂工作,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协会,提出了对家庭和婚姻的要求,体现近代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故C项正确;很多女性在织绣厂工作,但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故D项错误。

答案:

 C

15.(2017·山东滨州模拟)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或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

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解析:

 “婚礼铁路”的出现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故A项错误;“婚礼铁路”引起民国人们度蜜月方式的变化,故B项正确;“蜜月旅行”在民国时期受到效仿,不能得出盲目的特点,故C项错误;效仿推广西式“蜜月旅行”不能得出交通殖民地的特征,故D项错误。

答案:

 B

16.(2017·晋冀豫三省模拟)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  )

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解析:

 材料“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表明中国电影业为时代服务,故A项正确;“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表明电影业之间的竞争,没有体现以联合发展为主,故B项错误;引导社会舆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

 A

17.(2017·山西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自女子放足后,适合三寸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

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930年代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

这体现了当时(  )

A.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

解析:

 材料“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表明妇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故A项正确。

答案:

 A

18.(2017·四川资阳一诊)1876年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

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

这表明(  )

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西餐馆的开设和《大公报》上西餐馆的广告,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融入了西方的元素,故A项正确;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西餐馆的开设不能代表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故B项错误;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西餐馆的广告不能说明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故D项错误。

答案:

A

19.(2017·江西南昌二模)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

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郞,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该材料说明了(  )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B.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C.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解析:

从材料中“四寸半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既受

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

从人群的分布看出是各个阶层都有,所以反映出近代中国

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

项;从材料看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被完全改变,排除C项;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

女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D项,因此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20.(2017·四川广安调研)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1982年为144.6kg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

这表明(  )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发生过大面积、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与自然灾害无关,故A项错误;1982年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这与题干中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21.(2017·湖北武汉调研)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

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

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

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

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解析:

“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

”,可见作者反对过分节俭,主张推动消费,这显然与近代工商业尤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因此选B项。

A、C两项错误,西式生活方式和洋务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项错误,只看到现象,而没有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消费观念变化。

答案:

22.(2017·甘肃模拟)《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材料反映了(  )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解析:

 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可知,题干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

 C

23.(2017·山东青岛模拟)2016年11月16日~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

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1990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解析:

 “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符合信息时代的史实,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4.(2017·安徽蚌埠第三次质检)辛亥年(1911年),革命浪潮激荡全国,蚌埠亦受影响

时间

事件

5月15日

津浦铁路蚌埠淮河铁桥建成

11月19日

淮上军光复蚌埠

12月2日

清江南提督张勋率部沿津浦铁路北遁,淮上军奉命阻截,张勋部在遭重创后仓促乘车北逃

年底

淮上军袁家声所部在蚌设立办事处,并开办敬业转运(运输)公司

本年

淮北烈山煤矿老板周玉山来蚌首开普利煤厂

本年

蚌埠邮政局上升为一等乙级局

由上表信息可知蚌埠在辛亥年间(  )

A.成为全国革命中心地区B.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较快

C.近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D.民族工业仍然举步维艰

解析:

本题以数据表格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由表格中“津浦铁路蚌埠淮河桥建成”“蚌埠邮政局升级”可知该地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较快,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C项在材料表中没有体现;材料出现民族工业,但并不能体现出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25.(2017·山东滨州模拟)(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庭),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郞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明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三 梁启超曰:

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

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

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

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

……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

材料四 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也因此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代言人。

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婚恋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婚恋观的成因。

(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妇女教育观的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

(6分)

(3)材料四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

综合上述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分别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明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可得出明朝中后期婚恋观的成因。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作答。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信息“历史地看”可得出材料的评价方法是历史的评价,由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来评价可知是辩证的评价;第二小问,结合影响可得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

答案:

(1)婚恋观:

材料一遵守礼制(三从四德),坚守妇道;材料二追求个性、婚恋自由。

(2分)

成因: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6分)

(2)特点:

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

(2分)

影响:

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

(6分)

(3)方法:

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辩证的评价。

(2分)

关系:

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

(4分)

26.(2016·东三省四市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荣渠认为:

“广义的现代化(近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

近代化可以归纳为如下公式:

近代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12分)(说明:

可以就近代化与公式中任意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分别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或思想文化领域三个领域任选两个,论述其中包含的两个要素之间关系即可。

答案:

 

(1)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成为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获得了缓慢发展。

(2)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主要表现在:

①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领导了戊戌维新运动,这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②清政府进行了预备立宪;③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①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