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土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501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报告土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习报告土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习报告土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习报告土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习报告土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习报告土壤.docx

《实习报告土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报告土壤.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习报告土壤.docx

实习报告土壤

实习报告(土壤)

  土壤实习

  一、目的意义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常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土壤路线调查(或概查)的方法。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调查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调查路线的选择;土壤剖面的选点、观察、描述与记载;土壤标本与样品的采集;土壤图的调查与绘制;编写土壤调查报告或土壤图说明书。

有条件时,可与土壤遥感调查与制图实习同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习的准备工作

  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

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

  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

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

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

一般多采用1:

5000~1:

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

范围大者可采用1:

100000地形图。

  在确定无地形图的情况下,可以用比例尺平面图代替。

结合生产任务的野外实习,还需匹配相当或比例尺略小的行政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

  1.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与图件

  1)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

着重搜集的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度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2)植被:

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

主要搜集自然植被、植被图等。

  3)地貌:

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侵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型图等。

  4)母质和母岩:

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

成土母质类型,一般以第四纪成因类型为基础,如花岗

  60

  岩残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或洪积物,海(湖)相淤积物、冰碛母质……等。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注意黄土和风沙物质,湿热的亚热带的热带,应注意红色风化壳。

  5)水文:

包括实习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如河流水系分布、各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发生发展情况;地面潜水埋藏深度、水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水文地质图等。

  2.社会经济情况资料:

搜集社会经济资料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与演变的影响。

包括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现在的社会情况,特别是农业经济资料,如人口、农业劳动力、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林地、牧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如作物种类、作物配置、耕人选制度、产量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水利、施肥状况;旱、涝、盐、碱、次生潜育化、水土流失情况等。

  此外,对于城市、工矿业发展对土壤污染或退化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3.土壤资料与土壤图:

搜集、阅读与分析实习地区的有关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论文或专著是实习准备工作的重点。

一般说经过全国二次土壤普查,各地都有大比例尺土壤图及比较丰富的土壤普查资料可以利用,对现有的资料,要着重研究各类土壤的发生学特性、理化性质;土壤形成与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与区域特性;土壤与农、林、牧生产的关系;土壤改良利用中的问题(土壤侵蚀、次生盐渍化、潜育化、退化、沙化等);当地群众利用改良土壤的经验等。

  (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常用仪器、用具的准备

  1、土壤资料与土壤图:

搜集、阅读与分析实习地区的有关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

  2、采土工具和用品:

取土铲、剖面刀、钢卷尺、土壤标本纸盒、土壤标本木盒、土壤样品袋、采土标签、ph混合指示剂、比色阶(卡)、白瓷比色盘、10%盐酸

  3.土壤野外速测仪器:

土壤水分速测仪、土壤养分速测仪等

  (四)实习内容与要求

  1.实习区土壤植被概述

  2.主要成土作用与成土过程

  3.主要土壤类型与成土环境的关系

  4.褐土与棕壤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5.土壤的发生、发展演化

  6.土壤标本的采集方法

  7.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

  8.编写实习报告

  61

  二、河北省土壤概况

  

(一)主要土壤类型

  河北土壤类型多样,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主要有7个土类,即:

褐土、潮土、棕壤、栗钙土、灰色森林土、粗骨土、栗褐土、石质土。

褐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麓的京广铁路两侧,燕山南麓的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北,海拔700——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及山麓平原、冲积扇上中部地带,是河北省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64%;潮土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南的平原地区;棕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的中山和部分低山及冀东滨海丘陵上;粗骨土主要分布于石质山丘,土层浅薄,颗粒粗糙,砾石含量大于30%;栗钙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地区的坝上高原和坝下张宣、怀来、阳原、蔚县盆地的部分地区,栗褐土在冀西北坝下地区广泛分布,处于褐土区和栗钙土区的过度区;灰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东北部的低山丘至围场一带;石质土主要分布于石质山丘,在极薄的a层土下直接与基岩接触,常与粗骨土镶嵌分布。

其他土壤如盐土、黑土、水稻土、沼泽土、亚高山草甸土等也有分布。

(另外:

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各大河流的下游沿岸、古河道附近及沙化严重的农田附近;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湖滨下湿滩地以及山区地势平坦、地下水位1-3米的河谷地带。

)分部如图:

来源:

  

(二)土壤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

  本区域土壤广泛发育在省内排水良好的丘陵、阶地、山麓平原和高原缓岗坡地、土壤带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自东南向西北,由棕壤一褐土一栗褐上一栗钙土依次更替。

棕壤作为水平地带性土壤分布范围不大,主要见于冀东一带。

褐土,为省内主要地带性土壤.分布广泛。

栗褐土、栗钙土,分布在西北部的坝下山间盆地和坝上高原。

褐土带内淋溶褐土、典型褐土、碳酸盐褐土,亦大致呈东北一西南向分布、东南一西北向更替(图5—1)。

  2、垂直地带性规律(以雾灵山为例)

  随着地势起伏与生物、气候条件的变化,山地土壤的分布服从于垂直地带性规律,而垂直带语的结构又与水平地带性有密切的联系。

兴隆县境内的雾灵山,基带土壤是淋溶褐土,垂直带谱依次由山地淋溶褐土——山地棕壤——山地生草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组成。

(图5—10)。

  (三)秦皇岛主要土壤类型及特点

  1.淋溶土——棕壤土类

  淋溶土纲的主要特征是,土体碳酸钙淋失殆尽,呈酸性至中性反应.粘粒移、淀明显。

省内淋溶土纲只有一个亚纲:

湿暖温淋溶土亚纲;一个土类:

棕壤土类。

  62

  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是河北省最主要的山地土壤,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4.02%。

在降水较多的冀东,棕壤出现在濒临渤海的几十米到几百米高的低山、丘陵上;棕壤发育地区气候温湿。

燕山、太行山山地棕壤区中温、半湿润;冀东滨海棕壤区暖温较湿润。

年均温7一11℃,年均降水量670一790毫米,干燥度一。

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僳。

这样的水热条件.使土体淋溶较强,亦利于有机质累积。

  原生植被以夏绿阔叶林为主.间有针阔叶混交林。

因受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巳不复存在。

现在所见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

乔木以栎属和松属为主。

良好的植被给土壤带来较多的有机质积累,而在低山丘陵发育的棕壤,其腐殖质状况深受耕作条件的影响。

  成土母质多为中酸性火山岩残坡积风化物,如花岗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正长岩风化物等广布于丘陵山地。

此外,尚有洪积冲积物和黄土状物质等。

棕壤多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度较低等特征.其原因除淋溶作用较强外,无不与酸性硅铝酸盐母质有关。

  

(1)植被保存好的剖面.具a00—a0一a—b—c土体构型。

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及棕色粘化层均明显。

  

(2)表层有机质含量多大于。

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为一。

  (3)土体呈微酸至中性反应、ph值一。

盐基不饱和.盐基饱和度40一70%。

全剖面无石灰反应。

  (4)粘化层居剖面中部(20一60厘米或更深)。

其粘粒含量大于剖面上下层。

粘化层大于2毫米。

粘粒含量与表层含量之比值为1.3一1.8。

  (5)剖面中铁铝有轻微下移,且于b层累积。

活性铁下移情况较铝明显。

  (6)粘粒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为主,次为绿泥石。

  63

  64

  主要类型为潮棕壤。

河北省潮棕壤面积仅7417亩.主要分布于冀东秦皇岛市滨海丘陵周边洪积冲积物上.地下水埋深l5—3.5米。

此外,围场县山间沟谷高阶地上亦有零星散布。

  潮棕壤的形成,除粘化作用外,有地下水参与其成土过程.潴育化特征明显。

由于潮棕壤多辟为农田,土层有机质积累较少.棕色为主;土体微酸性,ph左右,盐基饱和度88%;心底土层有锈斑纹或铁锰结核。

其典型剖面如表5—2所示。

  65

  利用与改良:

  棕壤分布地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土壤肥力较高,是农业利用的有利因素,但因多位于丘陵山地,一般坡度较大.加上森林植被多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层浅薄.是为农业利用的限制因素。

因此,要充分利用棕壤资源.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严禁坡开垦。

  棕壤分布地区应以林果为主,除保护现有林地外.大片荒地应育林种草。

适宜生长在棕壤上的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山杨、柳树、蒙古栎、栓皮栎、枫树、馁树、板栗等。

分布在山地丘陵边缘较平坦地段的棕壤,土层较厚、水分条件优越者,适种多种作

  2、半淋溶土

  半淋溶土纲的共同特点是.因气候较为干旱,或兼受石灰性母质影响,土体淋溶作用较弱,碳酸钙部分淋失。

本省半淋溶土纲有两个亚纲,即半湿暖温半淋溶土亚纲和半湿温半淋浴土亚纲‘三个土类,即褐土、灰色森林土和黑土。

  秦皇岛市区地带性土壤主要为褐土,又称“褐色森林土.系河北省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总面积7620.5931万亩,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0.83%。

  褐土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温度10一13℃,>10℃积温3700一4400℃.年降水量500一700毫米,蒸发大于降水,干操度1.3—2.0。

湿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具有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点。

湿热与干寒交替出现,给土壤发育带来季节性特点:

炎热多雨的夏季为成土过程的“活跃期”,冬季为相对“停滞期”,春、秋季为“过渡期”。

来源:

  

  66

  褐土区原始栎属森林植被已不复存在。

次生植被为半旱生森林灌丛草原;山麓平原与丘陵坡地已大部垦为农田.埂隙田边多有半旱生杂草散布。

  成土母质以黄土状物质为主,有马兰黄土、红黄土、次生黄土及黄土状洪积冲积物等,低山丘陵区的褐土母质以各种岩石的残坡积风化物为主,但多有黄土物质影响。

有的黄土覆于其上,有的黄土夹杂其中。

黄土颗粒均一.富垂直节理,故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褐土.群众常谓之“立黄土”。

  褐土的形态待征主要表现为;土体以褐棕一褐色为主。

腐殖质层不厚,色浅.呈灰褐或灰棕色。

粘化层位于剖面中部,其粘粒含量较上下土层高20%左右,因粘粒聚凝、胀缩交替,结构呈核状、棱块状,结构体表面有胶膜被覆。

有的有钙积层。

  褐土的理化性状主要表现为:

质地以壤质为主,枯化层可达壤枯质;土体呈中性至微碱性。

盐基饱和度高,代换性盐基主要是钙、镁;一般有石灰反应;粘粒部分硅铝铁率在左右;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为主。

  主要类型为林溶褐土

  淋溶褐土.位于褐土向棕壤过渡地带。

主要分布于冀东低山丘陵、滦河冲积扇下部。

在山地垂直带小,其上为棕壤,其下为褐土(亚类)。

年雨量650毫米以上,淋浴作用是褐土亚类中最强者。

  土壤性态特征:

①土壤剖面呈褐色或鲜棕带褐色;②腐殖质含量较低;②土体粘化以剖面中部最为显著;④全剖面无石灰反应,或于剖面底部石块下有少量假菌丝体;⑤ph6.5—7.5;⑥铁、铝、锰等元素有沿剖面下移现象。

其典型剖面如表5—4所示。

  67

  褐土土层—般较深厚,质地多轻嚷至中壤,通气透水,耕性良好.矿质养分较丰富地表排水条件较好.无洪涝、盐碱危害.是为生产条件较优越的土壤。

由于褐土分布范围广,土地类型复杂,利用请况亦多种多样,山麓平原与沟谷阶地.水利条件较优越.宜发展耕作农业。

山地丘陵宜发展林果,如淋溶褐土、所处地势较高,土壤水分较充足.宜栽种华山落叶松、五角枫、白掸和云杉等。

典型褐土,所处地势较低,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宜栽种油松、刺槐、白杨、臭椿、黄榆、山杨、侧柏等.还可发展核桃、山枣等。

石灰性褐土土壤水分、养分均较缺乏,呈微碱性至碱性反应,适宜种黄榆、臭椿、山杨、蒙古栎和山杏等抗寒耐旱树种。

  褐土的主要问题是;干旱,有机质缺乏,氮、磷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

因此.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褐土利用改良的重要环节;深拼施肥、用养结合,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

  3、盐碱土

  盐碱七纲的共同特点是,土壤盐分累积和碱化程度达到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剖面形的改变.作物不能生长。

该土纲包括两个亚纲,即盐土亚纲和碱土亚纲;三个土类,即:

、滨海盐上、碱土。

  盐碱土的形成条件:

年均气温1一13℃,年降雨量350一700毫米.干燥度—2.5。

气候干旱.年蒸发量几倍于年降水量.干湿季明显、地下水季节性升降。

地形多为冲积平原的扇缘低地,河旁洼地,河流放道的浅平箔状洼地、碟型洼地.洼淀周围、湖泊周边等。

地下水埋深1—2米,矿化度7—10克/升。

  母质多为沙壤质、壤质河流冲积淤积物。

  68

  植被稀疏,仅有柽柳、碱蓬、盐篙、茶子棵等盐生植物和强耐盐性植物生长其上:

  盐土土层比较深厚。

地表常有厚—厘米的盐结皮;表层1一20厘米的盐分主要为氯化物和硫酸盐,全盐含量>1%;向底层逐渐减少。

心底上层有锈色斑纹。

  主要类型:

秦皇岛属滨海盐土,是在海水影响下发育的盐土,在河北省共有304.9521万亩.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3%。

  河北省滨海盐土沿渤海湾呈带状分布。

此分布带,秦皇岛、吕黎、里;唐海、丰南、黄骅等地较宽,约20一40公里。

  滨海盐土形成条件:

滨海平原和潮间带,地势低平,海拔多在o.5—3.5米之间。

渤海湾是中生代和新生代沉降形成的盆地、基底为寒武纪变质岩、由于长期缓慢下沉堆积成陆。

第四系厚300一500米,下为河相堆积,上为河、海交互作用的三角洲堆积和海相堆积。

由于河流频繁泛滥和改道,土层质地变化较大,有粘壤质、壤粘质及壤质等。

  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10.2—12.1c,年平均降水量550—650毫米.干燥度1.5—2.5。

滨海平原.径流不畅。

  植被覆盖度小.植物种类简单,主要为耐盐耐湿的草本植物。

  潮水淹没频率和持续时司.对滨海盐土发育和性态影响显著。

  

(1)每日受海水淹没地带,地下水埋深约60厘米.矿化度与海水几无区别态极不明显.整个剖面有强烈的潜育化现象。

  

(2)每年受海水淹没地带距海较远,‘般地势平坦.但也有封闭洼地。

平坦地带首先摆脱海水淹没.蒸发时间长.土壤高度盐化.洼地积水时间长.土壤沼泽化过程明显.积水落干又有盐化过程进行。

  (3)特大海潮掩没地带距海员远.通常不被海水淹没。

这里,平坦地段土壤盐化较互;洼地阑常有降水聚积.雨水成了土壤脱盐的主要因素。

  (四)土地资源特点:

  从总体上看,全省土地资源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耕地总体质量差。

全省现有耕地中,三分之一分布在山区和坝上地区,粮食产量很低,东部黑龙港低的沧州、衡水多属盐碱地,土壤多盐土、滨海盐土,大量生长盐生植物,垦种困难;距海较近地带,土壤含盐量较高,难以发展农业种植。

南部邢台、邯郸地区沙荒地、山坡地较多,粮食产量较低。

西部太行山区多属旱地、山坡地。

灌溉条件差,又称“望田天”,难以粮食自给。

北部张、承地区的坝上高原,种植条件差,不适于发展种植业,由于历史上“以粮为纲”开荒垦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违背自然规律,造成大面积土壤沙化,全省现有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四分之一。

  69

  二是沙地后备资源数量很少,全省3347.5万亩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中,多数存在坡度大、土层薄、水资源匮乏等多种障碍因素,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差,开发难度大。

  三是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问题将长期存在,对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大影响。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也是人口大省,全省人均耕地仅1.525亩。

同时,河北省经济尚不够发达,又处在京津周围,今后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要占用大量耕地,即使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仍将呈减少趋势。

同时,全省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低产田占75%,干旱缺水严重,大于6度的坡耕地面积占9.5%左右,要想保持全省长期的粮食安全所需的耕地资源,任务相当艰巨。

  三、野外实习主要方法

  土壤剖面是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它是有土壤发生层(含土壤层次)组成。

发生层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值等理化特性,反映着土壤中物质与能量的积累、迁移、转化情况,是确定土壤类型的依据。

因此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是识别土壤、研究土壤的基础工作。

  

(一)土壤路线调查

  1.路线调查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路线调查属于概查。

由于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因而选线通过各种成土因素的典型地段,就可以见到各种典型土壤类型。

  

(1)山区土壤路线调查选线:

首先要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使选定路线从山下到山上,能经过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植被、母质类型,以及通过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还应考虑山体的大小,注意丘陵、浅山、中山和深山之别,以及不同坡向、不同坡度及局部地形对土壤形成发育造成的差别。

此外,山区选线最好从河谷起,这样还可看到河流水文、母质与地形等土壤形成的分布的影响。

  

(2)平原区选线:

平原区较山区土壤的变化要简单些,但平原区各种地貌类型、中、小地形的起伏变化、沉积母质类型的变异程度等对土壤发生与分布的影响都很重要。

因此,平原区选线同样要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

选线要通过主要的地貌单元、地形部位、母质类型,以便能观察到更多的土壤类型,并掌握土壤有分布规律。

如从滨海(滨湖)平原—冲积平原—山麓平原;从河漫滩—高阶地;从洼地—二坡地—岗地。

能够观察到各种类型的土壤。

  平原区选线还应注意其典型性,即选定的路线要通过实习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母质类型的地段。

如河流冲积平原要尽量选定在各阶地比较齐全而完整的地段,不应选择某几级阶地缺失,或被侵蚀切割成支离破碎的残存阶地地段。

  70

  农耕区选线要选定能代表当地主要耕地,不同农业利用类型的土壤调查路线。

如通过路线应照顾到水稻田、旱田、特殊经济作物区、各种草场类型等。

  2.路线调查选线的间距

  假使通过路线调查要完成一定面积范围的土壤图,则选线的间距要根据不同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成土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变化复杂性面定。

如地势平坦开阔,土壤类型较单一,分布范围较广,则调查路线的间距可大些;相反,如果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复杂多样,面积较小,图斑比较零碎,则调查路线的间距应适当小些。

总之,要使调查路线能控制土壤类型分布规律,有利于调查后绘制完成土壤图为原则。

  

(二)剖面的设置与挖掘

  

(1)土壤剖面的种类

  土壤剖面按来源分为自然剖面、人工剖面两类;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又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定界剖面三种。

  ①自然剖面:

由于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土壤自然剖面,例如,兴修公路、铁路,工程或房屋建设,矿产开采,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和取土烧砖瓦,以及河流冲刷、塌方等,均可形成土壤自然剖面。

来源:

  自然剖面的优点是垂直比较深厚,可观察到各个发生土层和母质层,同时暴露范围比较宽广,可见到土层薄厚不等的各种土体构型的剖面,这就有利于选择典型剖面,比较不同类型土体构型的剖面,对分析研究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土壤分布规律都比较有利。

自然剖面的另一大优点是挖掘省工,只需挖去表面旧土就可进行观测。

自然剖面的缺点是暴露在空气中较久,因受风吹日晒雨淋的影响,其剖面性态已发生了变化,不能代表当地土壤的真实情况,因而它只能起参考作用,不宜作主要剖面。

但一些最新挖掘的自然剖面,则进行观测时,应加整修,以挖除表面的旧土,使其暴露出新鲜裂面。

  ②人工剖面:

这是根据土壤调查绘图的需要,人工挖掘而成的新鲜剖面,有的也叫土坑。

  主要剖面:

是为了全面研究土壤的发生学特征,从而确定土壤类型及其特性,而专门设置挖掘的土壤剖面。

它应该是人工挖掘的新鲜剖面,从地表向下直接挖掘到母质层(或潜水面)出露为止。

  检查剖面:

这种剖面也叫对照剖面,是为了对照检查主要剖面所观察到的土壤性态特征是否有变异而设置的。

它一方面可以丰富和补充修正主要剖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调查绘制者分土壤类型。

检查剖面应比主要剖面数目多而挖掘深度浅,其深度只需要挖掘到主要剖面的诊断性土层为止,所挖土坑也应较主要剖面为小,目的在于检查是否与主要剖面

  71

  相同。

如果发现土壤剖面性状与主要剖面不同时,就应考虑另设主要剖面。

  定界剖面:

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

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

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2)主要剖面的选点

  正确地设置主要剖面点,不仅能提高土壤调查速度,而且有利于对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土壤调查的质量;如果主要剖面地点设置不当,则所观测到的资料没有代表性,对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就会做出片面甚至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土壤调查质量,贻误调查工作。

  主要剖面点的选定,原则上每种土壤类型(或制图单元)在调查路线上至少要有一个剖面点。

具体位置应设于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部位上。

若在地势、植被、母质呈相应变异的地区,还应按中地形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剖面;在盐渍化地区,还应按小地形部位设置主要剖面;山区应按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形、植被类型分别设置主要剖面;在农耕区应按不同的耕作方式分别设置主要剖面;农、林、牧交错地区,应按土地利用的不同方式分别设置剖面。

如要研究某种特定条件对土壤的影响,应按具体条件分别设置主要剖面,如为查明土壤垦殖演替规律,可在林地(或草地)、新垦地、久耕地分别设置主要剖面;研究灌溉等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时,可在灌区、非灌区或其他采土因素的组合下,均应设置主要剖面,至于设置多少,可根据调查绘制详略和每个主要剖面所代表的面积大小而定。

  主要剖面点的具体位置,还应避开公路、铁路、坟地、村镇、水利工程、池塘、取土壕、砖瓦窑等受人为干扰活动影响较大的特殊地段,以使所设主要剖面点,真正成为当地代表性、典型性的土壤剖面。

  选定好的土壤剖面点,应该预先标注在地形底图上,标注办法是只需用铅笔画一个圈点即可。

  (3)土壤主要剖面的挖掘:

挖掘主要剖面时,首先在已选好点的地面上画个长方形,其规格大小为长2米、宽1米,挖掘深度要求2米。

但是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壤,应有不同的规格。

对山地土壤土层较薄者,只需要挖掘到母岩或母质层即可;对盐渍土挖掘到地下潜水位为限;对耕作土壤的主要剖面,规格可以小些,一般长米、宽米、深度1米即可;对采集整段标本用者,土坑要求应按上述第一种规格挖掘。

  挖掘土坑时应注意观察剖面要向阳,山区留在山坡上方。

观察面要垂直于地平面,土坑的另一端挖掘成阶梯状,以供剖面观测者上下土坑用。

  72

  挖掘的土应堆放在土坑两侧,而不应堆放在观察面上方地面上。

同时不允许踩踏观察面上的地面,不得在剖面上部堆土、走动、放置工具,以免扰乱破坏土壤剖面土层的性态。

  (三)土层划分

  

(1)记录剖面点的环境条件

  剖面的地理位置,调查日期,天气情况,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海拔高度,坡度,植被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