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306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docx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

2019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6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1

四十年巨变话厨房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家居住的县城平房连片,早晚做饭时,如天气无风,城区炊烟弥漫,熏眼呛人。

当时家住三间平房,进得外屋,沙泥抹墙,顶裸椽檩,两侧是铁锅大灶,锅台上方墙壁挂着勺、铲、瓢等炊具,下摆一排盛油盐酱醋的瓶瓶罐罐。

贴南墙竖个小柜,装盆碗盘碟。

靠北墙有水缸、菜墩、粮米袋子、泔水桶等,这便是厨房的全部。

我每天要早早起来做饭,尤其是冬天,天不亮就咕哒、咕哒拉动风匣起灶生火。

风匣是长方形木箱,靠两根拉杆联动箱内的挡板,一推一拉生风,吹旺灶火。

燃料是柴草或凭票供应的劣质煤,须不时往灶膛添柴、续煤,大铁锅烧开水,先要灌满几个暖瓶,是全家一天饮用的热水。

饭菜十分单调,冬春几乎每顿是玉米面窝头或高粱米饭,熬白菜萝卜或马铃薯,夏秋会炒些青菜。

由于灶大火软,做好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待全家吃完,刷净锅碗瓢盆,很快又要准备下一顿,当时人称整天忙碌做饭的主妇是锅台转儿。

1985年春天,买回了家用吹风机,莫看它只有水瓢大小,通上电源,就喷出强风吹得火旺,我可以不必再拉风匣,腾出手去淘米、切菜,缩短了做饭时间。

这一年,我家翻盖了住房,两个并联的地炉取代了锅台,可以同时煮饭和炖菜,燃料也变成了蜂窝煤,打开吹风机,火舌窜起半尺多高。

更大的变化是安上了自来水、接通了下水道,挪走傻大黑粗的水缸和酸气弥漫的泔水桶,外屋变得宽敞、清新。

做饭从此告别了铁锅大灶,蒸窝头用笼屉,炖白菜用铝锅、炒青菜用大勺,高兴得我不时叨念,有些像饭馆子。

没过几年,高压锅、煤气罐、电饭锅、电冰箱等陆续入驻厨房,电冰箱刚买来时,我一边擦拭一边想,老母亲去世前,总叨念想吃冻豆腐,那时是三伏天,哪找去?

要是有冰箱,她就不会想着想着,不禁泪水夺眶。

1993年,县城棚户区改造,我家的地段建起住宅小区,回迁住楼,许多刚时兴几年的厨具却被淘汰:

天然气管道替代了煤气罐、点火炉盘换成了电子燃气灶,电磁炉取代了电火锅等。

我站在装修完的厨房,好似不知手脚该放何处,一有空闲我就要擦拭,让一切都光泽泛亮、纤尘不染。

到了晚上,也要开亮壁灯在厨房坐一会儿,仿佛这里不是煮饭烧菜的地方,而是一个摆满样式新颖、技能先进的厨具的展室。

而后十几年,厨房设备不断更新:

微波炉、豆浆机、榨汁机、红外线消毒柜等一个跟一个搬进来。

第一次吃到用豆浆机做出的豆腐,我乐得合不拢嘴,跟孩子们说从前做豆腐,半夜就要起来磨豆子、煮浆、点卤水、压包,折腾到天亮才能出豆腐。

现在不到半小时就能吃到嘴,这变化简直没法儿说!

别看我如今已年逾花甲,依然掌控着厨权,精心烹饪美味,让全家的生活越来越舒适惬意、充盈美满。

孩子们让我歇着,等他们下班回来做饭,我说:

从前做饭烟熏火燎地受罪,如今做饭操纵电器,是一种享受!

透过我家厨房40年来发生的巨变,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和幸福。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2

感恩时代致敬奋斗

36年前,我成了恢复高考后家族里第一位大学生,也是我们村里第二位考上大学的。

至今,我们家族两代人共有9人考上大学,加上筑巢引凤娶进家门的几位大学生,如今的家族成员中有教授、律师、教师、工程师、公务员、职业经理人等,高考不单改变了我们本人的人生轨迹,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家族的社会声誉。

听故乡的乡亲讲,因为我们家族出了多位高校学子,当地乡邻教育子女勤学上进往往以老叶家的子弟为榜样。

所有这些,追本溯源,我觉得都得益于小平同志当年恢复高考的英明决策。

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撒下汗水后的收获很开心。

说实话,我们家族能有这么多子弟进入高校深造,主要靠努力与奋斗。

撒出多少汗水,会有多少收获。

下面重点说说我的大侄。

我哥嫂都是勤劳的劳动者,他们在教育孩子读书上却是一丝不苟的。

他们的不苟不是砸钱送孩子去乱七八糟的机构去培训,他们的做法很朴素,就是让孩子尽早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同时给孩子立规矩,让他制定好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9年,侄子顺利考上浙江某省属重点高校,这所学校的学风很好,学生积极上进,侄子立志考研,最后一学期租住在校外备考,由于认真刻苦,以致一度流鼻血。

每次放假回家,瘦得都像猴子,在家过一阵子长了点肉,又回校认真学习去了。

胖去瘦来,几乎成了那几年的轮回。

最终,侄子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研究生,还获得了浙江省政府优秀奖学金。

读硕期间,他认真刻苦谦虚好学,深得导师喜爱,在国外一流学术期刊成功发表研究成果,毕业时,他不仅荣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还获得了去欧洲顶级学府读博的机会。

寒门子弟留学,拼的不是钱,是智慧与努力,以及耐得住寂寞的性格。

在国外的7年中,除了出国初期家里为他准备的路费和最初的生活费,其余所有的开支全靠侄子自己的奖学金。

他的博士生导师,以对学生要求严酷著称,常有弟子留级甚至被开除,有的实在忍受不了半途退出。

侄子顶住巨大的压力,每6小时观测、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严师出高徒。

艰苦的奋斗迎来了属于他的幸福,留学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发表数篇原创性研究成果。

毕业时,荣获学校的最高荣誉奖章。

2019年2月,侄子回国受聘为上海某高校紫江优秀青年学者,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

回国几年来,他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以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PNAS等顶级杂志发表研究成果。

其研究成果被多家著名学术杂志做亮点报道。

特别是2019年,他发表的利用手机超远程操控治疗糖尿病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国内外多家重量级媒体如新华社、央视网、BBC等进行了采访报道。

今年7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又以我科学家用远红外光操控干细胞分化为题刊登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奋斗之树常青。

由于优异的学业与科研,侄儿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中央组织部青年千人、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2019年度吴江科技领军人才、2019年度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等荣誉。

作为一个再普通平凡不过的家族,40年来,我们很幸运成了改革开放的经历者和得益者。

我们是一滴水,融入了时代洪流,才成就了这滴水的晶莹与辉煌。

感恩时代,致敬奋斗!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3

披荆斩棘四十年,创出特色新道路

作为临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对临泽农村改革的披荆斩棘不断深化的全过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在写此文前,我和县委老干局的领导用一天时间走访了当年农村实行大包干时一波三折的鸭暖镇张家湾村和平川镇平川村,与当事人及现任村干部进行座谈。

对四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感慨万千。

记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12月22日晚8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播发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当时的县委书记崔岩很敏感,听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后非常激动,恨不得连夜将会议公报印发到全县。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安排县革委会办公室主任,从县广播站找来播报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录音磁带,让我通过播放机用录音重播,我用钢笔记录全会公报全文,再由打字室打字员用铅字盘打字机打到蜡纸上,经校改后印发全县各公社党委传达学习,从记录、打字到蜡纸,到油印机印刷,全是手工操作,耗时费神,各个工序下来花了一整天时间,再由邮政局发送到各公社,实际上第三天基层就见到各大报纸头版刊发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了。

仅就这件事可以看出,一方面当时县委书记对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急切心情,另一方面和现在秒知天下、日行万里的智能时代相比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霄壤之别。

现在智能化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在当时想都不敢想。

临泽的改革与全国一样,先从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农村开始。

1978年临泽全县总人口111965人,总耕地229179亩,粮食总产量15665.22万斤,人均产粮1399斤,除交售农业税和统购任务,再留足籽种、饲料和储备粮,人均实际分配的粮食555斤,由于长期吃大锅饭的体制机制,劳动生产率相当低下,人均近两亩耕地还解决不了温饱,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08.80元,人均口粮分配555斤,其中小麦只能分到50到80斤,其余均为小杂粮,农民群众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顿白面面条或白面馍,从上到下的干部及人民群众都为吃不饱肚子发愁。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科利特提出过一条法则:

只有能给绝大多数提供幸福和最小痛苦的社会,才是有价值的。

费尔巴哈也说:

人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幸福。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条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去,黄土风沙、煤炭窑洞

就是你苍老的容颜

而今,国家森林公园

全国旅游圣地

全国百强县级市

国际灯光艺术节

国际国内的各类比赛

世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频频进入央视

让人目不暇接

三十二年的阔别

你变得如此美丽迷人

使我迟迟不敢靠近

我远远望着你

不停地对自己说

这一定是做梦!

可是电视网络微信

天天催我梦醒!

待到春暖花开时

我将会以怎样的心情

走进你――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仙境

那时的我又将如何面对你

华贵娇艳、秀丽迷人之躯!

当年,我们在陕西xx五星村插队落户,毕业于同一所学校――象山中学。

他比我高一级,比我早插队一年,也比我早回城一年。

至于回城后他去了哪里,全然不知。

直至去年十月看到他发来的《情系xx》,才知道他后来去了山东青岛。

那时的农村,生活十分艰苦。

没有天然气,没有自来水,没有交通工具,没有电视、电话。

每天收工回来,生炉子做饭是一件令人发愁的事。

经常在下工的路上边走边拾柴,有时拾的柴火不干,点不着炉子,常常被灶房里的浓烟呛得喘不上气,熏得流眼泪。

吃水更让人头疼,全村人靠一口两头下索的井打水吃,井口好大好大,水也很深,每次挑水时,心里充满了恐惧,总是胆颤心惊的。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五星村村民,不仅过上了富裕的物质生活,还享受着丰富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经过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已成了黄河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

看到这些变化怎能不让人动之以情呢?

这里是我们曾经生活磨练了四年的地方,有我们辛勤的汗水,有我们踏实的脚印,有我们委屈的眼泪,也有我们欢乐的笑语。

更难忘的是,有我们在艰苦岁月里共同建立的深厚友情。

当我再次拜读这位曾在广阔天地共同奋战的同壕战友的《情系xx》时,按耐不住内心的澎湃,于是,我也给他送上了一份真诚的礼物。

回战友――情系xx

哪一年?

哪一月?

哪一天?

一个寒冷的日子你带着几丝眷恋

随着一声鸣笛

挥泪告别了这个穷山僻壤

没有留言

没有说声再见

撇下一大家去了美丽的青岛

一别三十二年

不见其人

无闻其声

忽然间

《情系xx》跃然眼前

思绪带回久远的从前

沉稳内敛足智多谋的你

原来是从繁华的都市

来到这个街道狭窄的小县城

压抑的你几乎喘不过气

就象钻进了囚笼

而今

你的容颜你的模样变了吗?

而她变了

变得华丽娇艳妩媚动人

你曾居住过的小县城

如今享有历史文化名城之誉

青砖灰瓦古朴典雅

时常有高鼻梁蓝眼睛的国外人

不远万里来到这里

华灯初上

小城沸腾一片

从北街到南街

游人如梭骆绎不绝

随处可见

各式各样的花灯

彷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随处可听

小伙弹琴姑娘歌唱

夜市更是火爆

特色小吃供不应求

南门广场开阔壮观

瓮城楼气宇轩昂

新城

高楼林立商厦遍布

街道宽阔平坦

街灯灿若星河

公园湖波荡漾绿草茵茵

满城繁花似锦芬芳馥郁

夜幕降临美景如画

南湖公园

国内横跨最大的湖景灯光秀

浓郁的中国特色音乐

动感酷炫的灯光影像

如梦如幻无与伦比

象山森林公园

昔日抬头望去

枯草乱石荒山一座

今日树木葱绿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环境宜人

夜幕垂帘

山坡灯火通明

彩色镭光灯

光芒直射新、古两城

站在山顶

可饱览全城美景

站在城中

可观望山上繁星点缀

身在此城中

像是走进了人间仙境

文史公园

亭台楼阁山水相映

垂柳轻扬百花吐芳

秀色可餐如诗如画

漫步园中心旷神怡

震撼的《黄河魂》水景秀

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

更是历史沉淀的文化盛宴!

xx

早已不再是你印象中的那个

黑咕隆咚煤尘弥漫的小旮旯了

待到春暖花开时

这座美丽城市

会以她独特的魅力

张开双臂向你拥抱

完成,发送。

手机铃声响起,我们聊了很久。

虽然现在的我们身在他乡,但聊的最多、最感兴趣的话题,仍然是我们的故乡――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