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11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10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新版

小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高效课堂导学案

、全套精典汇编

目录

第一单元4

1.《观潮》学案4

2.《雅鲁藏布大峡谷》导学案6

3.《鸟的天堂》学案8

4*《火烧云》学案11

《词语盘点》学案(一课时)13

语文园地一13

《口语交际》学案(一课时)13

《习作指导》学案(第一课时)14

《习作指导》学案(第二课时)14

《作文讲评》学案(第三课时)15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学案(一课时)15

《趣味语文》学案(一课时)16

第二单元17

5《古诗两首》17

6《爬山虎的脚》学案20

7《蟋蟀的住宅》学案24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案26

《词语盘点》学案(一课时)28

《语文园地二》学案28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的学案(一课时)29

《趣味语文》的学案30

《习作指导》的学案30

《习作指导》第二课时31

第三单元32

9.《巨人的花园》学案32

10*《幸福是什么》学案34

11、<<去年的树>>学案36

12*、小木偶的故事39

《词语盘点》学案(一课时)41

口语交际与习作43

第四单元46

13.《白鹅》的学案46

14*《白公鹅》学案49

15《猫》学案51

16*《母鸡》学案54

《词语盘点》学案(一课时)56

第五单元60

17长城60

18颐和园64

19*秦兵马俑67

语文园地五69

第六单元72

20古诗两首72

21搭石75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79

23*卡罗纳83

24*给予是快乐的85

语文园地六87

第七单元90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90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94

27*乌塔97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98

语文园地七100

第八单元103

29呼风唤雨的世纪103

30* 电脑住宅106

31飞向蓝天的恐龙108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111

语文园地八113

第一单元

1.《观潮》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且能给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翘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与壮观,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

3、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第3、4自然段。

学习重点:

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的景象。

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自学。

1、请认读下面的字,然后写两遍组一个词。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

2、我会读会写它们,还知道它们的意思。

宽阔笼罩薄雾沸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奔腾依旧恢复屹立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

笼罩:

屹立:

鼎沸:

漫天卷地:

3、我会区分我会用。

men()hao()若隐若现…

闷号水天相接……

men()hao()依旧……

二、认真读文,感知内容。

1、我知道课文有()个自然段,还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段意请写书上)

2、我读课文后,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观看()的盛况。

三、小组合作,理清顺序.

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_____)先讲()的景象;(_)接着讲()的景象;(__)最后讲()的景象。

由此可知课文是按()、()、()的顺序叙述。

四、分段读文,感受奇特.

第二课时

一、小组探究,品味奇观.

1、自渎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

句子中的哪些重点词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

怎样读出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

方法:

读文画句子写感浯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听到:

看到:

朗读时语气应由()到(),语音应由()到(),语速应由()到().

二、再次探究三四自段,感受奇观

1、看看写潮来之时按从()到()的顺序,抓住潮的()、()写出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2、品析语言

钱塘江在眼前。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这两句哪个好?

为什么?

还有哪些这类句子找出来读读体会体会

1、按作者表达的顺序背诵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_____,好像。

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

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

2、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二、拓展练习。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写生活中见到的一个场景。

(写在本子上)

[教与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准确认读“穆、玛、涓、脉、卉、罕”6个生字,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

能借助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理解“涓涓、花卉、罕见、咫尺为邻、一争高下”的意思。

2、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象,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自学。

1、我会认,你听:

穆玛涓滔脉卉罕

2、我会读课文,你听:

课文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

第二自然段写()

第三自然段写()

第四自然段写()

第五自然段写()

二、小组合作,感受内容。

1、课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

三、班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自学课文,感悟内容。

1、第一自然段写了两个之最一个是(),另一个是()。

高峰与深谷()为邻,几千米的强烈(),构成堪称().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画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温馨提示:

第二自然段是地理特点;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一句是什么句?

作用是什么?

3、自我整理,小组交流。

地理特点:

最高()最长()

最深()说明方法是:

()

美丽风光:

说明方法是:

生物多样性:

说明方法是:

4、在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美丽的风景时,具体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分别找出具体的句子。

二、再读课文,感受大瀑布

三、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与学的反思]

 

3.《鸟的天堂》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准“榕、暇、抛”的读音,并能口头组词,能结合词语查字典理解“暇”的意思;能书写“灿、烂、竿、茫、桨、规、律、支、株、缝、隙、耀、梢、寂”,并能用这14个字组两个不同的词。

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4、感受文中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自学。

1、我会认课后的方格的生字,不信,你听:

2、我会写会用哦。

灿()烂()竿()茫()奖()规()

仙()拦()杆()芒()浆()观()

律()缝()梢()溶()暇()沸()

津()逢()稍()榕()瑕()拂()

3、通过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下列词语的意思,还会造句呢!

应接不暇…….屹立……

笼罩……鼎沸……

二、我会读.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两次看到的景象是()的,原因是(),第一次时间是(),看到的景象是();第二次时间是(),看到的景象是()。

三、小组合作,理清顺序。

交流:

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从()至(),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从()至(),由此课文课分()部分。

请在书中用“||”标记,并概括出段意。

第二课时

一、回顾。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各是什么时候去的?

每次都看见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感受榕树的静态之美,学习静态的描写方法

1、抓住重点读文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作者是怎样写大榕树的特点的?

哪些句子写得好?

有何不理解的问题?

(2)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榕树的?

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

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

哪些句子写得好?

从中体会到什么?

有何不理解的问题?

2、全班互动交流。

(1)作者是按从()到()、从()到()的顺序,抓住榕树的()、()、()方面具体描写,写出榕树的()的美。

这种描写就叫()描写

(2)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伸进泥土里。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如何读才能表现榕树的“大”?

 

(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

“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如此茂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树木吗?

怎样读才能表现榕树叶子茂密、满生机与活力?

 

(4)如果你是作者,你怎样赞美这棵大榕树?

读出你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接读这部分,感受美。

第三课时

一、回顾。

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榕树的?

抓住了哪几方面来写榕树的?

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

二、小组合作感受鸟儿的动态之美,学习动态的描写方法。

1、读文感悟。

(1)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

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在书中写出你的感悟。

(2)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赞叹: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指什么?

第二个指什么?

为什么前一个加引号呢?

作者为什么称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呢?

和作者一起发出你内心的感叹!

(读)

2、小组交流

3、班上交流。

这部分抓住鸟的()的特点来描写。

这种描写就叫()描写。

三、拓展练习

1、请你为保护野生动物写一段公益广告词。

2、填空: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

(),(),(),(),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的在()翅膀。

依照本文写法,用几句话写“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教与学的反思]

 

4*《火烧云》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准“檀、盈、凶、庙、惚”字音,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从变化中抓特点。

3、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4、使学生感受到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从变化中抓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自学。

1、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檀、盈、凶、庙、惚”,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造句:

恍恍惚惚...镇定...

2、读课文,圈出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形状变化的词语。

(交流)

3、读课文,圈出火烧云上来后,大地上人与物变化的词语。

(交流)

4、把以上三个变化用词语按顺序整理出来,想象当时的景色。

(交流)

二、小组合作,探究主要内容。

通过读文,我知道课文写了火烧云()和()的全过程.是抓住火烧云()和()的变化,突现它的美丽.

三、感情朗读,摘抄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探究抓住重点悟特点,展开想象学表达

讨论:

(1)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在书中画句子写感悟)

a、你认为下面句子哪一种写法好,好在哪儿?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

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________________特点。

b、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颜色?

请写一写:

讨论:

(2)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

(画句子,写感悟)

a、你认为下面句子那一种写法好,好在哪儿?

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第一句,作者把()和()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的变化美。

b、指导观察,发挥想象,进行表达

“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

(播放火烧云录像)观察、想象:

它们像什么呢?

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进行交流。

二、发挥想象、拓展创新。

小练笔。

以《多变的云》为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对天空中的云进行描写。

[教与学的反思]

 

《词语盘点》学案(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读会写会用

一、我会读,不信,你听:

二、我会写,你看:

 

三、我会用。

请任意选四个词写一段连贯的话。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学习过程:

《口语交际》学案(一课时)

一、读题明要求。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二、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交流: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三、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四、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五、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六、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课后分组举办“郧西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习作指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请读读习作的相关要求。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三、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应抓住景物的静态与动态.远看与近看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

三、动手写稿。

《习作指导》学案(第二课时)

一、继续写稿

二、小组交流,评议.

着重留意:

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三、班上交流评议

找好、中、差的习文交流评议,提出努力的方向.。

四、同位交换修改,使文更美。

五、全班互动交换修改。

《作文讲评》学案(第三课时)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认真倾听后交流。

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学案(一课时)

一、分角色读“我的发现”。

看看你从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请写出来。

 

二、你有什么感悟?

我的感悟是:

 

三、读日积月累想对联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后班上交流。

这些对联都叫()联。

我还知道:

四、小组背诵

五、班上背诵。

六、同位交换背诵。

《趣味语文》学案(一课时)

一、认真读第一个趣味语文。

它的趣味在哪里?

二、小组讨论:

这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都有两个“好”字,这两个“好”字读音相同吗?

意思相同吗?

这副对联应该怎样读?

意思是什么?

请写出来。

三、读第二个趣味语文

它的趣味又在哪里?

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句。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句子

[教与学的反思]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

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

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到庐山一游。

(板书诗题)

解诗题、知诗人。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请生试读,纠正字音,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评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

三、小组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意思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

这句意思是:

四、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2、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高处俯看:

;山下仰望:

小结:

诗人眼中的庐山,()、()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

诗人为什么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师问: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举个例子说一说。

五、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1、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2、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六、感悟写法

1、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七、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古诗

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二、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并画出生字“豚”。

把它写五遍

(2)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3)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4)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5)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

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4、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感悟写法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后(),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第三课时

一、背诵诗,体会情感。

1、自由背诵。

2、小组内交流背诵,签字。

3、班上交流背诵。

二、我会做。

1、我会区分。

莫()腊()浑()疑()啄()

漠()蜡()挥()凝()豚()

2、我会填空。

A、早晨的雾真大,一切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小草,小花。

被笼罩在无边的罩子里。

我推开窗子一看,真有“”的感觉。

B、我们的老师指导我们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强调习作时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C、古人说: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说答案不只一个,是丰富多彩的。

这就是创新,我国诗人苏轼早在宋代就写个这样的诗句是: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也写过这样的诗句:

——————————————告示我们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光看到局部,还要看到整体。

D、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

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E、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挺一挺,走过去,前面定然会是一片明媚的天空,这种情形可以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

”两句诗来概括。

[教与学的反思]

6《爬山虎的脚》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

1、学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搜集的资料:

(1)叶圣陶的资料。

(2)爬山虎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