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06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ocx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理论学习材料

中职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广州地区的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见迫切,但我们中职学校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多数较难得到企业的认同,基本上要进行二次职业培训。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广州市经济发展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与目前中职教育学科课程系统培养目标差异非常大,我们的毕业生欠缺了相应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使我们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形成综合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缺乏从事电工专业相应岗位群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性技能,也就是工作过程知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决定开展电工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通过对电工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改革探索,寻求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可行性建设模式,形成具有实用性和一定通用性的研究成果。

  1.学术思想和立论依据

  1.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符合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就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在稳定就业的基础上,谋求职业发展,并在更高层次上以自身职业作为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载体。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2.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建设,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职业教育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

通过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促进社会人才结构的优化,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是指: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的任务。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根本的主题,就是在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的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形成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结构性职业能力。

  1.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建设,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培养目标必须明确指向某一职业群,培养一线岗位需求的从业者,使受教育者不但具有在某一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职业群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

因此,中职学校设置专业和构建课程体系要以就业需要为导向,即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变化。

  1.4.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建设,应遵循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建立自己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传递的是信息,知识和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与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具体的工作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课程建设应以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以实际工作任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任务学习,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职业能力建构。

  1.5.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建设,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专业课程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传统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初中教育的后进者,文化基础和认知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落实两个方面:

一是降低知识的认知起点和递进阶梯,化解知识和职业能力构建的抽象性和难度,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二是在课程教学评价上必须采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激励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潜能、建立自信,主动投入。

  1.6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建设,应从学科系统化转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的课程,它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按照先后顺序开设教学科目。

其教学过程以传授学科知识为宗旨,忽视发现性学习、探究学习和行动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忽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它与职业活动的系统性不是等同的。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能力,增进学习者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帮助学习者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与具体的职业行为相联系。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中职业者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一种课程体系,它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

  2.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2.1.国外中职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经验

  2.1.1.各国基本上提到了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专业课程目标。

强调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确定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及创造精神的课程,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2.1.2.各国中职教育专业分类基本依据职业分类,兼顾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新技术发展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地区特点、时间变化、个人需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特别注意专业分类变化快,综合性强这一因素。

  2.1.3.重视行业的参与,在专业设置完成后,政府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市场机制做出预报,并从不同的出发点对已有专业进行宏观或微观的调控,以求达到最优化专业设置。

  2.1.4.从各国情况看,合并专业,搞较大覆盖面专业是发展趋势。

专业设置从内容出发,注意应用集群课程方式,以延长专业的生命周期。

  2.2.我国中职教育课程状况简析

  2.2.1.统一性。

一旦专业确定,实行统一课程内容、统一目标的课程模式。

  2.2.2.独立性。

各门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缺乏沟通综合。

  2.2.3.繁琐性。

课程内容繁难,知识陈旧,高深难学,不符合现代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实际。

  2.2.4.封闭性。

课程封闭在校园内,学生主要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运用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等相距甚远;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离,教学整体效率低下,学生就业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研究情况及本课题研究特色

  目前国内中等职业教育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已有成功范例,广州市交运中专在汽车专业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就取得了成功,但在电工专业这仍是一个空白。

本课题就是要在这一领域探索具有电工专业特色和相应就业岗位群职业特点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之路,并争取使其具有工科专业课程建设的通用性。

  4.研究内容

  4.1对用人单位电工专业职业岗位及其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调查,进行行动领域分析,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分析电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4.2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确定具有教学价值、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工作项目,并对学习领域的的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4.3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两大专业基础核心技能课程——《电子基本技能》和《电工基本技能》,将工作项目转化成为相应可实施的教学项目,并确定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评价表;

  4.4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合作编写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

  5.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5.1确定电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什么样的职业能力;

  5.2如何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

  5.3课程改革如何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5.4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6.预期成果

  6.1《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研究

  成果形式:

论文

  科学价值:

确定电工专业电子综合技能的课程建设模式,研究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方法。

  6.2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系列教材编写

  成果形式:

教材;与企业合作,申请教育部立项。

  科学价值:

形成具有实用性、通用性的工作教程系统化课程教材,探索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建设道路。

  二、课题的实施

  1.组建课题小组

  组建由教师、课程专家、企业代表、技术专家组成的课程小组,通过就业办公室与企业的联系,反馈捕捉市场信息,制定课程开发计划,落实各项目负责人员。

  2.课题阶段性进展

  从2005学年下学期开始,课题组对与浙江亚龙公司合作,对广东信息转移中心、镇泰集团、白云电气公司、东芝白云电器公司、英国诺冠气动设备广州分公司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进行了广泛调查,在听取、总结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电工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了分析,对电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探讨,对中职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的构建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问题进行交流。

现已完成了信息渠道建立、企业市场调查、职业能力分析等前期工作,并初步完成课题中《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研究和前期的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同时完成了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系列教材编写的前期工作。

  3.企业市场调查与职业能力分析

  课题组对广东信息转移中心、镇泰集团、亚龙公司、白云电气公司、东芝白云电器公司、英国诺冠气动设备广州分公司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分为两步,即旨在针对电工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岗位分、职业能力分析的人力资源调查和旨在针对中职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构建的企业内部技术层面的调查。

  3.1.企业人力资源调查

  电工专业是个大专业,在企业事业单位中涵盖的就业岗位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好安排,有较好的需求,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如表1所示。

随着科技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工及自动化设备和产品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场所。

这一趋势,促进了电工及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和职业劳动岗位将日趋复合化、智能化。

上述事实说明电工及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

企业对电工专业技术应用人才需求情况

职业岗位

各层次人才需求数量

本科

大专(高职)

中职

在岗

需求

在岗

需求

在岗

需求

电气设备维修

63

66

92

67

283

24

工厂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

9

15

19

18

12

13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工程预决算

16

6

35

13

12

3

设备维修管理

25

7

29

20

24

9

设备备件管理

10

6

10

13

16

0

设备资产管理

4

18

11

5

16

2

设备运行管理

6

6

8

5

12

15

设备技改与更新

27

17

18

7

9

1

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

17

13

20

15

22

12

合计

177

154

242

163

406

79

  

3.2.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企业的人力部门、用人部门的领导至一般员工的调查,我们发现企业事业单位对于电工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基本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但是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对于电工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

学校非常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但是公司企业却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过程知识、人际交往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敬业诚信,特别是将学习能力和工作过程知识(即工作经验),将其作为毕业生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即是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看作是一个职业人才不可替代的职业能力。

下表就是企业对于中职电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专业能力

专业技能

1、电工基本技能应用能力

2、电子基本技能应用能力

3、工厂常用电气控制设备应用能力

4、单片机、PLC应用能力

5、检测技术与常用电工仪表应用能力

6、调速传动技术应用能力

7、自动设备与生产线操作能力

8、自动设备与生产线安装调试能力

9、自动设备与生产线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能力

10、电路调试,故障检测与排除。

专业理论能力

1、电工基本知识

2、电子技术基本知识

3、电机基础理论知识

4、电力拖动基础理论知识

5、单片机、PLC基本理论知识

6、自动设备与生产线基本知识

方法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1、能根据生产情况预计损耗,有成本控制意识;

2、能够解决生产和机器设备运行当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解决设备维护和产品维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5、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非技术方面的问题。

学习能力

1、能对工作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

2、利用专业书籍和工具书获得帮助信息;

3、在工作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社会能力

情感态度

在工作中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交往能力

1、与其他成员进行人际交往、思想沟通、获取信息

2、诚信、可靠

协作能力

1、具有责任心;

2、具备小组协作能力。

  4.进行《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研究,努力探索工科类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的方法。

  这项研究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将《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成为一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培养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课程。

这门课程将把教学与实际工作情境相结合,通过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作等学习领域的实际训练,使学习者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获得就业所必备的工作过程知识。

二是将这门课程变为电气、电子、机电一体化等工科专业能通行的电子专业技能课程。

三是通过这门课程的构建,努力探索工科类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的方法。

  4.1.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从事企业电子专业从业人员职业岗位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即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维修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

并根据职业能力的分类确定了具体培养目标。

  4.2.确定课程的建构思路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要求,完成《电子基本技能》课程相应知识和技能模块即课程内容的建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有关的电子产品在设计生产中的各个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行动领域分析,即工作过程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该知识和技能模块,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最后形成教学项目。

  4.3进行相关工作岗位的行动领域分析

  行动领域是产生于从业者的职业活动中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对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行动领域就是一个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作的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根据产品功能的复杂程度,其工作过程系统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课题对本课程相关行动领域进行了详细的工作过程分析,得到了相关的具体工作过程相关要素。

  4.4进行了学习领域分析,完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知识和技能模块的构建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块是一个跨学科的、案例性的、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

通过一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典型的工作任务。

《电子基本技能》课程教学模块是对应于是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作的工作过程。

课程构建是将这些工作过程经过教学处理,使其符合中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的要求。

  4.5学习情境与教学项目的制定

  学习情境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

学习情境可以表现为具体教学项目,在《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教学项目就是由学生完成的具有实际功能的电子产品,将所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模块连接在一起。

  4.6确定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

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行动。

  4.7.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部分,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这种评价应采用“自我参照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评价方式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在些基础上制定了项目教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5.进行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系列教材编写工作

  5.1.通过社会企业调查,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培训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具有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根据上述电工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在教材的编写前期,教材编写负责人杨少光老师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将专业能力细化为三个能力平台。

  5.1.1第一平台——基础能力

  第一平台为基础能力平台,这是形成电工专业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包括电路图、工程图的阅读,常用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简单加工等知识和技能。

  

(1)电工与电子技术

  电工与电子技术以完成典型的直流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分析和测量的工作任务,学习和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习和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

以完成典型模拟、数字电路的制作和调试,学习和掌握电子线路基本知识,掌握电子仪表和仪器使用技能和电子线路的测试方法,形成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

  

(2)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以完成零件测绘的工作任务,学习和掌握机械零件的表达方式和零件图的阅读;通过完成常用传动机构的装拆,学习和掌握常用机械零件和机构的使用。

  (3)自动化设备安装

  通过完成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学习和掌握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步骤和方法,学习和掌握等常用设备安装仪表的使用。

  5.1.2第二平台——自动化设备应用和改装能力

  第二平台为专业能力,这是形成电工专业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包括常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能力,液压与气动设备的使用能力,电机的使用与控制能力等。

  

(1)常用电气设备

  通过完成观察或拆卸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任务,学习和掌握常用的生产设备如成型设备、包装设备等,常用运输提升设备如生产线的运输机、电动扶梯、电梯等,常用流体设备如空气压缩机、水泵等的应用。

  

(2)液压与气动

  通过完成常用液压与气动回路安装、调试任务,学习和掌握液压气动执行元件、控制元件的选型和使用,

  (3)电机及其电气控制

  通过完成电动机的检测和维修的工作任务,学习和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测速电机的使用。

通过完成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制作和简单机电设备控制电路制作的工作任务,学习和掌握低压电器的选择和应用,学习和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制作的工艺步骤和方法。

  5.1.3第三平台——现代技术应用能力

  第三平台为专业能力,这是形成机电技术应用的最核心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控制领域的应用,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一平台的能力包括传感器和触摸屏的选择和使用能力,PLC的应用能力和单片机应用能力,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等。

  5.2.确定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5.3.确定了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训教材的编写方案

  5.4.编写了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训教材的样章

  5.5进行了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训教材的编写的培训

  三、课题阶段性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中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的问题。

  2.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性问题及学习监控。

  3.学生职业能力评价问题.

  4.与企业合作中,企业运作机制与课程改革科学研究的理念与实际进度之间的矛盾。

  5.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最优策略是在企业中实施的设想与实际实现的矛盾。

  四、课题下阶段的研究工作

  1.继续进行《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研究,进一步完善学习领域的构建。

  2.努力探索工科类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的方法。

  3.进行《电工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研究。

  4.继续完成电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系列教材编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