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1898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

《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docx

最新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

 

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学01-10年真题

2001年真题

一、选择题

l.教育现代化构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民主化和()。

A.系统性B.规范性C.主体性D.客体性

2.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

A.社会实践活动B.产业活动C.社会福利活动D.公益活动

3、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四大类,即语言说理、形象感染、实际训练和()。

A.品德评价B.训练法C.参观D.操行评定

4.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头脑里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的结果称为()

A.教育结果B.教育观念C.教育目的D.教育理想

5.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包括感知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容、复马巩固知识和()

A.考核评定B.运用知识C.练习作业D.动手操作

6.17世纪美洲创办的第一所大学是()。

A.哈佛学院B.威廉-玛丽学院C.霍普金斯大学D,耶鲁大学

7.1944年英国教育法也称为()。

A.费里法案B.巴特勒教育法C.巴尔福教育法D.费舍教育法

8.从"泛智论"出发,提出普及教育思想,论证了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和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

9.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

A.1840年B.1862年C.1872年D.1898年

10.为改革太学。

创立"三舍法"的是()。

A.朱熹B.范仲淹C.王安石D.蔡京

11.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赞可大B.奥苏伯尔C.布鲁姆D.桑代克

12.布鲁纳提倡()。

A.接受学习B.主动学习C.意义学刀D.发现学习

13.科文顿认为学习的动力来自于()。

A.白我需要B.兴趣C.自我价值D.理想

14.品德的组织形式包含()。

A.定向、同化和具体化系统B.出定向、外化和具体化系统C,定向、操作和具体化系统D.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15.教学效能感是指()。

A.教与学的效能感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效能感

B.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效能感与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效能感

C.一般教育效能感与个人教学效能感

D.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教与学关系的效能感

16.强调用量表进行测试,强调用数学工具分析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现象,以确定事物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人文主义的观点B.结构主义的观点C.科学主义的观点D.自然主义的观点

17,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属于()。

A.检索性文献B.原始文献C.参考性文献D.二次文献

18.准实验与真实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

A.变量个数不同B.被试抽取方式不同

19.霍桑效应是()。

A.影响实验外效度的一种因素B.影响实验内效度的一种因索

C.对内效度外效度均无影响D.对内外效度均有影响

20.()不是教育人种学研究的特征。

A.自然主义的B.描述性的C.概括性的D.整体观

01名词解释:

1.继续教育2."苏格拉底法"3.课堂学习管理4.研究假设

01简答:

l.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德国洪堡德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试述智力技能形成的特点。

4.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01论述:

l.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

2.书院的起源及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

3.试述创造力与智力、人格的关系。

4.某中学进行"运动处万"式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进行体质、体能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

由同一教师任教,对比班,按常规体育课进行教学。

"实验班学生按测查结构,分为耐力、速度、灵敏、力量等不同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锻炼处方",每周进行3次以上"处方"式锻炼。

三个月后,对两个班再次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学生体质、体能是否有影响。

请根据以上实验案例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这个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这个实验属于哪类实验设计.

2002年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卢梭D.洛克

2.近代提出课程分类的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B.康德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

3.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是()。

A.间接知识为主B.直接知识为主C.前沿知识为主D.交叉知识为主

4.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载体和()。

A.媒介B.核心c.中心D.关键

5.学生质的规定性是()。

A.以学习为主B.以活动主为C.以实践为主D.以发展为主

6.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创建的著名的高等学府是()。

A.辟雍B.泮宫c.太学D.稷下学宫

7.京师大学堂建立于()。

A.1862年B.1917年C.1898年D.1840≠

8.《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卢梭B.杜威C.裴斯泰洛齐D.福禄培尔

9.()于1890年颁布了《教育敕语》,成为该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总指导纲领。

A.俄国B.日本c.德国D.英国

10.泛爱学校的创办人是()。

A.卢梭B.巴西多c.弗兰克D.赫克

11.根据学习方式不同学习可分为()。

A.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B.辨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具体概念学习和定义概念学习

12.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脑内形成了认知地图的是()。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托尔曼D.布鲁纳

13.动作技巧包含三种成份()。

A.动作能力、技巧和认知能力c.动作、认知能力和熟练

14.教师领导方式分为()。

A.组织型、发展型和放任型C.权威型、引导型和放任型

15.心理健康的涵义是()。

A.无心理疾病B.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c.无心理疾病,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D.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最大潜能

16.最早提出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所遵循的方法的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培根c.笛卡儿D.康德

17.探索事物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是()。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

18.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这种研究水平属于()。

A.直觉观察水平B.探究原因水平C.迁移推广水平D.理论研究水平

19.把一个母总体分为两个或更多个子总体,再从每个子总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叫()。

A.分层抽样B.有目的抽样c.随机抽样D.系统抽样

20.霍桑效应是()。

A.影响实验外效度的因素B.影响实验内效度的因素c.对内外效度都产生影响的因素D.与实验无关的因素

二、名词解释

1.教学模式2.导生制学校3.动机4.总体与样本

三、简答题

1.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2.简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3.简述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4.简述观察研究的取样记录法。

四、论述题

1.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结构。

2.试析孔子关于道德教育和教师的思想。

3.试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4.如果要进行一项中学思维能力训练策略的实验研究,通过开设思维能力训练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请确定可能对该实验测试成绩的差异产生影响的变量或因素。

200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教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20分)1.A2.A3.A4.A5.A6.D7.C8.B9.B10.B11.C12.C13.B14.B15.C16.A17.D18.A19.A20.A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2分)

1.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

(共3分,

答出第一句给2分,答出第二旬给1分。

2.19世纪中期,英国的星期日学校已有250万学生,师资是个问题,于是教会人士在伦敦创立了“导生制”学校。

其基本方法是先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10人,再

指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教师先教“导生”,“导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

(共3分,19世纪中,英国师资问题1.5分;基本方法1.5分。

3.是指引导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3分)

4.总1本,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总体。

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

全部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描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量称为样本容量。

(共3分,总体1.5分;样本1.5分。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①传递一保存文化的功能;②传播一丰富文化的功能;③选择一提升文化的功能;④创造一更新文化的功能。

(共7分,

第l小点1分,后3小点每小点2分。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重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①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②为了培养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实施和谐的教育,即把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个人的自我表现结合起来,使二者达到一种平衡;③还应从德、智、体

、劳动教育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

(共7分。

三个特点各2分;总的说明评价1分。

 3.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在他人的指导或帮助下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因此,他主张教学应当先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

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

(共7分。

对“最近发展区”的理解4分,其教育主张3分。

4.取样记录法是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可分为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以时间为选择标准、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行为叫时间取样

法。

活动取样法是以活动作为选择标准。

事件取样法是选取特定样本进行观察。

(共7分。

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事件取样法各2分,总的说明和评价1分。

四、论述题(第l题和第2题必答,每题15分;第3题和第4题任选答一题10分。

答三题共40分)

1.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结构包括:

(1)我国教育目的的两个组成部分:

a.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b.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2)教育目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是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两部分的统一表达了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3)我国教育目的

规定性:

①培养劳动者;②全面发展;③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相应承担的任务;五育是一个统一整体。

(本题15

分,共分三个要点,每要点5分。

2.

(1)孔子关于道德教育思想:

①立志乐道,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解决前进的动力。

②自省自克,贵在培养道德自觉。

③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言

行一致。

④改过迁善,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缺点错误相辅相成。

(2)孔子关于教师的思想: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

③以身

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共15分,道德教育思想8分,有四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教师思想6分,有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总评1分。

3.

(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以及编码系统的形成。

(2)强调学习一般原理的重要性。

(3)他认为应培养学生具有探索新

情境、提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4)他提倡发现学习。

(本题10分。

(1)学习实质3分

(2)一般原理2分(3)态度2分

(4)提倡发现学习3分。

4.

(1)被试因素(取样不一,样本j融型,样本容量不够;被试的选择差异,被试未能随机分配或挑选;被试的缺失,实验组有的学生离开了实验,形成两个被试

组不均衡);

(2)测量因素(前后测的交互作用,实验前的测验,如果间隔时间太短,会对实验后测产生影响;在有前后测的情况下很容易带来统计回归问题;测量

手段不统一)(3)偶然事件的发生。

(本题lO分。

三个要点,每个要点3分,文字连贯性、逻辑性1分。

名词解释样题:

36、教学模式:

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

系统概括。

4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学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

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确定这一内容为本学科研究对象的理由包括:

①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质①它反映了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①它反映了当代教育心理研究的成

果①这一研究对象的确定,有利于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进行明确区分。

49、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或,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阐述如

下:

①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引起的。

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以及个体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

②只有当个体在经验

的作用下发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认为学习发生了。

但有时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行为,而只是导致了行为潜能上的变化或者说思维上的变化,也可礼为发生

了学习。

当然,这些变化必须是持久的变化,而非短暂的、一时的变化。

③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

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

④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50、学习迁移:

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

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所发生的影响。

51、问题:

指这样一种情境:

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问题包含四个成分:

①问题情境;②已有的知识、技能;③障碍

;④方法,即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

52、问题解决:

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

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有以下特点:

⑴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⑵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

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

⑶问题解决是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

习形式。

53、概念:

指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观念的符号。

概念是观念的、抽象的,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但存在于个别的事例中。

概念具有以下特征:

①概念是对

多个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概括;②概念将大量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单位,大大简化了人的思维过程;③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④概念是有层次的,它是一个由低级

到高级的系统。

一般认为,概念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即概念的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

概念的定义特征即是概念所指的一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概念规则是指

整合定义特征的规则或定义特征结合的规则。

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是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有机组合而形成的。

54、原理:

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某种关系的表述,也就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言语的说明。

因此,原理学习是建立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之上的。

55、创造力:

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创造也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最终

产生新颖的产品的活动过程,因此,可以将它看做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

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前者是指科学家和其他发明创造者最终创造对人类而言

是新颖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后者则是对个体而言的,也就是说,思维的产品对于个体而言是新颖的,但对于人类而言是已知的,因此只是个人意

义而不具有社会意义。

个体在真创造和类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就是创造力。

59、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动机在人的行为活动中有三大功能:

①激发功能,动机能够激发

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这里,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原动力,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

②指向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

这里,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批示器

,对行为起着导向作用。

③维持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段时间。

这里,动机是维持行为的续动力,对行为起着续动作用。

60、需要与驱力:

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

驱力(或内驱力)是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在心理

学中,需要与驱力两词有广、狭两种涵义。

广义上,需要、驱力与动机三者涵义基本相同,都是用表达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内在动力。

从狭义来看,需要、驱

力、动机三者的概念稍有不同。

驱力多用来表明属于原始性的或生理的动机(如饥饿、性等);需要有时用来表示形成驱力的原因(比如,由渴而产生的驱力)

,有时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动机(比如生理需要、成就需要、亲和需要等)

61、好奇:

是指促使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去观察、探索、摆弄、询问,从而获得对环境中各种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

好奇一般被看成是人类(动物也好

奇)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而且是与生具来的。

因此,好奇不但具有动机的意义,而且还与学习动机具有密切关系。

62、习惯:

有两种涵义:

一种是指习得性的行为反应,它们是在生活中经长期练习而养成的。

个体一旦养成习惯,在类似的情景下,就会不自觉地出现类似的习惯

反应。

习惯反应不仅包括动作,而且还包括语言、思想、情绪表达等各方面。

另一种是指习得性的动机。

个体一旦形成习得性动机,在类似的情境下,就会出现

某种行为活动,去追求满足,以消除内在驱力所引起的不安。

 63、态度:

是指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致性与持久性的倾向。

态度除了包含行为成分外,还包括情感与认知。

态度分积极态度与消极

态度。

64、兴趣:

有两种涵义:

其一是指个体对某人或事物所表现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

兴趣也可由外显行为去推测。

当有多种事物呈现在个体面前时,某事物特别引起

个体的注意,就推知他对此感兴趣。

其二是兴趣与动机大同小异,两者都可视为引起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

但两者也有不同,兴趣可看成是动机的定向,而动机

之所以能引发兴趣,是由于行为后果获得了满足。

65、意志:

是指个人对自愿选定的自认为有价值的目标全力以赴的内在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只是意志比动机更具有选择性与坚持性。

意志可

看成是人类独有的高层次动机。

2003年真题

03名解:

教学评价;朱子读书法;心理健康;测验调查法

03简答: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2.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观点

3.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4.简述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03论述:

1.谈谈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并结婚实际提出你对问题解决的思考

2.试析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3.试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4.试述比较法与实验研究法的根本不同

2004年真题

04名词解释:

课程永恒主义教育群体极化历史研究法

04简答:

1.人身心发展特征

2.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3.智力与创造力

4.准实验设计的特点和类型

04论述:

1.当代课程设计的发掌趋势

2.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和对教育的影响

3.学习迁移理论

4.结合实例分析“访谈”的技巧和艺术

2005年教育学试题

名词解释:

1.教学模式2.骑士教育3.陈述性知识4.课题论证

05简答

1.社区教育的特点

2.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3.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4.一个好的研究问题的特点

05论述

1.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群体和个体素质的要求

2.学记的教育思想

3.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4.家政课程实验题

选择题

1.《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

2.维果斯基的理论是(最近发展区)

3.关于教育的定义,陶行知的观点是(生活即教育)

4.关于课程的定义,在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是哪个?

(课程是知识)

5.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它也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最基本途径)

1.科举考试制度废止于(1905)年

2.乡试是(省一级)考试

3.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意大利)的萨来诺大学

4.“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句话是(蔡元培)说的

5.斯金纳属于(新行为主义)教育

1.最强调外控性的理论()

2.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发展危机的过程,这是(艾里克森)的观点

3.通过实验发现“潜伏学习”的是(托尔曼)

4.(发现学习)是针对非结构化的思想、观点的形成而采取的教学方法

5.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叫(移情)

1.(内在效度)是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的准确解释的成都

2.(归纳假设)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出的经验定律

3.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

这种方法是(系统随机取样)

4.问卷调查的特点是(能搜集大样本信息)

5.行动研究在性质上更接近(准实验研究)

2006年同等学历教育学真题

名词解释

德育

癸卯学制

教学效能感

行动研究

选择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教育目的既是教学活动出发点也是归宿

在评价类型上,现代评价注重实施形成性评价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是布卢姆

业精于勤荒于嬉是韩愈提出

鼓民力是梁启超说的

英国近代重视古典语言和上层礼仪进行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学校是

1890年,日本颁布《教育敕语》

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斯基提出

艾里克森青少年发展危机是

群体意识影响下,个性状态相对丧失的现象称去个性化

学习迁移相同要素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武德沃斯

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是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

自然状况下收集资料,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定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论活动是质的研究方法

基础研究的目的是

信度是测量手段,对各个对象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不属于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是

教研中调查研究总量一般为

简答28分

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礼记大学的教育思想

道德和品德的关系

道德和品德的关系:

①联系:

道德决定着品德,品德又反映着道德。

每个人的品德表现,对个人品德的判断,是以道德行为作为中介的,即品德是和道德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此外,品德必须以道德意识戒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